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乘无量寿经解+-第6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方便入佛法善巧智。(九)无量方便入佛法善巧智。(十)无边佛法无差别善巧智。故知十种善巧智,皆源于深入精微,彻尽心源,从根本智而差别智,故能了达出生、宣说、证入等等诸善巧智也。「决定」,事之定而无移改者也。又《胜鬘宝窟》曰:「决定谓信也。」故善巧者随机应缘也。决定者真实不变也。「善巧决定」者,随缘善巧,悉皆真实也。
  「论法无厌,求法不倦」者,上句觉他,下句自觉。《净影疏》曰:「专乐求法,心无厌足,自利方便。」「常欲广说,志无疲等,正明利他。」又《会疏》曰:「菩萨求法为利他故,所得法必为他说。为一切众生,经无量劫而无疲倦。」
  「戒若琉璃」,戒者戒律,为戒定慧三无漏学之首。奉持戒律,明净清洁,以自庄严,持戒净洁,譬如琉璃。《梵网经》曰:「戒如明日月,亦如璎珞珠。」故曰「戒若琉璃」。「内外明洁」。内者指心意,意业清净,起心动念,悉离垢染。外者威仪具足,德形于外,内外悉洁,故其言说令众心悦诚服,故曰「其所言说,令众悦服」。
  「击法鼓,建法幢,曜慧日」。《会疏》曰:「法音高响,犹如鼓声。威德摧邪,犹如胜幢。慧日照迷,犹如杲日。」疏意为:「法鼓」喻菩萨法音,醒众远闻。「法幢」喻菩萨威德,摧破邪恶。如嘉祥师曰:「建幢是战胜之相,譬说法降魔得胜也。」「慧日」喻菩萨智慧,照破痴闇,以醒群迷。又《净影疏》以闻思修三慧明此三喻。疏曰:「言击法鼓,喻闻慧法。鼓声远被,名击法鼓。建法幢者,喻思慧法,立义称建,义出名幢。(指建立法义,彰显于众,为「建法幢」。)言曜慧日,除痴闇者,说修慧法,开众生也。」。「痴闇」即无明之闇惑。《华严经二》曰:「如来智慧无边缘,一切世间莫能测,永灭众生痴闇心。」,是即慧日「破痴闇」之义。
  「淳净温和」。「淳」者纯也,好也。「净」者,清洁也。「淳净」指内心之清湛离垢。「温」者,良也,善也,和也。「和」者,平和。「温和」指仪态之温良和美。「寂定明察」。「寂定」者,实际之理体。「明察」者,智慧之照用。《宗镜录》曰:「以一心为宗,照万法如镜。」寂定如镜之体。明察如镜之用。了了分明,秋毫不爽,故曰明察。「寂定明察」者,寂而常照也。
  「为大导师」,《净影疏》曰:「以慧开人,名为导师。」《会疏》曰:「为失道者,示其正路,故曰导师。」能如普贤大士,十大愿王导归极乐,以最极圆顿之法,普利九界众生,故曰大导师。「调伏自他」者,「调」者,调和、调理、调顺,调其心也。「伏」者,降伏、制伏,降伏其非心也。《金刚经》曰:「当云何住,云何降伏其心?」所问者正是调伏之意。若引申其义,则开显本心,是「调」字义。降伏非心,是「伏」字义。为大导师者,必于自心他心悉能调伏。自身入道,亦普令众生入道;自心大觉,亦广令众生入于觉道也。故下续云「引导群生,舍诸爱着」。「着」者,执着、染着。「爱」者,贪爱、喜爱、恩爱。古云「爱不重不堕娑婆」。众生染执难舍,菩萨妙德能令永离,故云「永离三垢」(「三垢」者贪嗔痴也)。复令众生游戏于神通之中,「游」者如水之流行,「戏」者安逸闲在也。盖表任运于神通之中,自在无碍。故曰「游戏神通」。
  上文大意为:菩萨一心正直,安住一乘法中。复具善巧方便,精勤求法,广为人说,悉无厌倦。菩萨戒德清净,故所言说,能令闻者,心悦信伏。于是则大鸣法鼓,高建法幢,大放慧光,广宏妙法,破除众生无明痴暗。菩萨内心纯净,仪态温和,得乎中而形于外,表里一如也。菩萨「寂定明察」,定慧均等,寂照同时也。故于众生,为大导师,自觉觉他。普令众生悉皆除恶生善,顺于佛法,降伏非心,舍诸爱着,永断三毒;开显本性,安住神通,自在无碍。
  因缘愿力,出生善根。摧伏一切魔军,尊重奉事诸佛。为世明灯,最胜福田,殊胜吉祥,堪受供养。赫奕欢喜,雄猛无畏。身色相好,功德辩才,具足庄严,无与等者。
  上段更广明菩萨真实功德。
  「因缘」《魏译》作「因力,缘力」。《净影疏》曰:「因力缘力,为第一门。起修所依。过去所修一切善行,能生今善,名为因力。近善知识听闻正法,名为缘力。」望西云:「宿世善根谓之因力。亲近知识谓之缘力。因缘和合能起行故。」上两说相同。但《会疏》稍异于是。疏曰:「因力者,菩提心正是佛道本因。能贯十方三世,令众魔大慑怖故。缘力者,广求知识,大聚诸善。此缘有转凡入圣大威力故。」
  两说文异而实无违。净影以过去之善为今之因,《会疏》则以今之菩提心为成佛之因。实则若无过去多生善行,则不能发起今日之菩提心。若不发菩提心,则无成佛之因,故两说可互补。此两说中,《会疏》于本经较亲。因发菩提心,一向专念,乃本经之宗也。「愿力」者,净影云:「起行之愿,名为愿力。」望西云:「求菩提心,谓之愿力。」又《会疏》曰:「愿力者,四弘誓愿能净佛国土,成就众生故。」综上三说,以四弘誓愿庄严国土,成就众生,志求本有之菩提心;并随愿起行,是名愿力。有愿而无行,是名虚愿,则无力矣。如是因缘和合,复具愿力,则自然「出生善根」。「善根」者,罗什大师曰:「坚固善心,深不可拔,乃名根也。」又《毗婆沙论》曰:「善根者,不贪不恚不痴。一切善法从此三生。」是故善能生妙果,并复生余善,故名善根。《弥陀要解》云:「菩提正道,名善根。即亲因。」菩提正道者,发菩提心,一向专念也。此即成就菩提之亲因。因者,种子也。乃成就菩提果之种子,故名「善根」。又《大悲经》曰:「一称佛名,以是善根,入涅槃界,不可穷尽。」故知善根是亲因。从因得果,果具种子,复作胜因。如是辗转,善根无尽。是故菩萨具足如下种种妙德。
  「摧伏一切魔军」。「摧伏」指破除与降伏。「魔」者,(见前注)。又《智度论》曰:「夺慧命,坏道法功德善本,是故名为魔。」此类鬼神有大神力,能与修出世法者为难作对。魔之军众称为魔军。「尊重奉事诸佛」,本经第四十一品,谓往生边地者,「于莲华中,不得出现」,「于五百岁中,不见三宝,不得供养奉事诸佛。」故知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见佛与事佛也。今诸菩萨能奉事诸佛,正是多善根福德因缘。「为世明灯」。「明灯」喻菩萨智慧,照破众生迷暗,令众生开解正道。《净影疏》云:「自具智慧,能生物解,名世灯明。」此处物字即指众生也。自具智慧,故如灯。灯光照射,能显众色,喻令众生开发信解。故云「为世明灯」。又《会疏》曰:「照世间迷暗,故云为世灯明。」盖谓菩萨能照破世间痴迷与昏暗,故如明灯也。「福田」。「田」者田地,以生长为义。于具德者造福,则得福报。种福得福果,是名种福田。应供之人,名为福田。《探玄记》曰:「生我福故,名福田。」又《优婆塞戒经》明三福田:(一)报恩福田,父母师长也。(二)功德福田,佛法僧三宝也。(三)贫穷福田,贫穷困苦之人也。供养此上三者,均能生福,故皆名福田。今经云「最胜福田」,表诸菩萨于种种福田中,最为殊胜故。《净影疏》云:「能生物善,名胜福田。」以能令众生,出生善根,故名为胜福田。因从善根复可生长无量诸福之果与善因也。至于「为世明灯,最胜福田」两句,应与下文「殊胜吉祥,堪受供养」作一气读,其义自见。「殊胜吉祥」,文殊大士圣号之涵义也。文殊即文殊师利。文殊可译为胜、妙、第一。师利可译为德、吉祥等。《大日经》称文殊为妙吉祥。文殊表根本智,乃七佛之师,故殊胜吉祥。今极乐诸菩萨,具文殊大士之智德,了了见自性。故为最胜福田,堪受一切人天之供养。又「赫奕」,「赫」者明也,「奕」者盛也。「雄猛」者,《法华经授记品》曰:「大雄猛世尊。」世尊断尽一切烦恼,大雄不怯,勇猛精进,故曰雄猛。《净影疏》云:「佛于世间,最为雄猛。」「无畏」者,于大众中说法无所畏惧之德。又《大乘义章》曰:「化心不怯,名为无畏。」于化度众生,无有怯懦之心,名为无畏也。「相好」卅二相、八十随形好也。故知「赫奕」者,表菩萨威光明盛也。「欢喜」表内心自在,形容和悦也。「雄猛无畏」则既表菩萨之实德,勇猛精进,说法无畏。复显仪容,威神无比,大雄不怯。至于「相好」则专指身色。下曰:「功德辩才」,表菩萨具种种其它功德,与种种无碍之辩才。「具足庄严」则为总结以上之赞语。如来以福德智慧庄严其身。此诸菩萨具足智福之庄严,超逾一切世间。此乃极赞菩萨之真实功德,至为希有也。
  常为诸佛所共称赞。究竟菩萨诸波罗蜜,而常安住不生不灭诸三摩地。行遍道场,远二乘境。阿难:我今略说,彼极乐界,所生菩萨,真实功德,悉皆如是。若广说者,百千万劫不能穷尽。
  三、诸佛共赞,表诸佛为作证明,同声称赞,正显大士德深。
  「究竟菩萨诸波罗蜜,而常安住不生不灭诸三摩地」。「不生不灭」者,如《涅桨经》曰:「涅言不生,槃言不灭。不生不灭,名大涅槃。」又《维摩经》曰:「法本不生,今则无灭。」小乘依有余涅槃之理而观不生不灭,趋于偏空。大乘则从空入假,于有为之事相上,显不生不灭之理。当相即道,即事而真。故能终日度生,终日无度,日涉万缘,一心空寂。乃能于布施、忍辱等六度悉皆究竟,而仍安住于不生不灭诸三昧中,不失定意。「行遍道场」,于道场正行,无所缺少也。「远二乘境」者,唯依一乘法,究竟彼岸也。又《十住毗婆沙论》曰:「若随声闻地,及辟支佛地,是名菩萨死,则失一切利。若随于地狱,不生如是畏。若随二乘地,则为大怖畏。」是故菩萨「远二乘境」。
  「阿难」下,世尊总结极乐菩萨,真实功德,说不能尽。  寿乐无极第三十二
  本品明极乐世界,寿乐无极。首显彼土会众殊胜,劝谕亲近。继明国土微妙,劝谕往生。
  佛告弥勒菩萨、诸天人等:无量寿国,声闻菩萨,功德智慧,不可称说;又其国土微妙安乐、清净若此。何不力为善,念道之自然。
  上段双标彼国圣众及刹土,劝谕往生。
  「佛告弥勒」,盖从此品起,弥勒菩萨最为当机。阿难次之。第四十六品,佛告弥勒:「我今如理宣说如是广大微妙法门。一切诸佛之所称赞。付嘱汝等,作大守护。」故知弥勒菩萨当来下生,必尊佛咐嘱,宣演本经。
  「微妙安乐清净」者,《会疏》曰:「庄严超绝,故云微妙。无有苦恼,故云安乐。无漏相,实相相故,故云清净。」盖谓极乐一切事相,皆是无漏之妙相。又实相无相无不相,故所显一切皆实相。因极乐所现之相是无漏相,实相相,故云清净也。末二句《净影疏》曰:「何不力励为善求生,名“力为善”。“念道之”者,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