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乘无量寿经解+-第8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法得广大胜解了达净宗是心作佛,是心是佛,心佛不二,念佛即佛之圆旨,则必能欢喜信受,常乐修习,复以此广劝他人也。
  「广为他说」,下复云「为他演说」,本品末云「专心信受,持诵说行。」,是皆普劝演说宏扬本经与净土法门。今者正是流通分,故劝演说,以广流通。如《愿力宏深品》云:「转相教授,转相度脱。如是辗转,不可复计。」故知乐为人说,劝导一切众生,同入弥陀一乘愿海,方是知恩报恩之正行。妙法流通,正符如来本愿。是故《法华经法师品》曰:「若善男子、善女人,于法华经,乃至一句,受持、读诵、解说、书写、种种供养经卷。。。。。。。是人一切世间所应瞻奉。应以如来供养而供养之。当知此人,是大菩萨。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又曰:「若是善男子、善女人,我灭度后,能窃为一人,说法华经,乃至一句,当知是人,是如来使,如来所遗,行如来事。何况于大众中,广为人说」。又曰:「当知如来灭后,其能书持、读诵、供养,为他人说者,如来则为以衣覆之。又为他方现在诸佛之所护念。是人有大信力,及志愿力、诸善根力。当知是人,与如来共宿。则为如来手摩其头。」由上可证,演说《法华》,功德无尽。而本经正是「法华秘髓」,如《弥陀要解》曰:「当来经法灭尽,特留此经(即本经,文见《独留此经品》)。住世百年,广度含识。阿伽陀药,万病总持。绝待圆融,不可思议。华严奥藏,法华秘髓,一切诸佛之心要,菩萨万行之司南,皆不出于此矣」。故知演说本经者之功德不可思议,亦必为诸佛之所护念也。下云「常乐修行」,谕说法者应心口一如,言行一致,自不修习,何能劝人修习。
  下复普劝断疑生信。若欲说法利人,则自身首须断尽纤疑。经曰:凡求是法,「皆获善利」。故应「安住无疑」,老实持念,勿生疑惑。发菩提心,一向专念,是为诸善之本。当奉为纲宗,安住如是法中。「应常修习,使无疑滞」。盖疑根未断,即是罪根。欲断疑根,应知方便。疑惑不断,只因慧心不朗。慧心不朗者,只以三垢障深。据《安乐集》,念佛三昧能除过去、现在、未来贪嗔痴一切诸障。垢去明生,则无疑滞矣。如是则不堕于诸天、二乘、懈慢国、边地、疑城,如是等等「一切种类珍宝成就牢狱」。珍宝喻彼中之乐,牢狱喻未得究竟解脱,而不自在也。
  又《安乐集》曰:「称名亦尔。但能专至相续不断,定生佛前。今劝后代学者,若欲会其二谛,但知念念不可得,即是智慧门;而能系念相续不断,即是功德门。是故经云:菩萨摩诃萨恒以功德智慧以修其心。若始学者,未能破相。但能依相专至,无不往生,不须疑也。」道绰大师此言,剖开诸佛秘藏,直显净宗心髓。但能信受奉行,依相专至,老实念去,纵未离相,决定往生净土。依相专至,凡夫能行。离相乃菩萨境界。《金刚经》「离一切诸相,即名诸佛。」实非凡夫生灭之心所能及也。净宗妙用,实为方便中之方便。
  阿逸多:如是等类大威德者,能生佛法广大异门。由于此法不听闻故,有一亿菩萨退转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若有众生于此经典,书写、供养、受持、读诵,于须臾顷为他演说,劝令听闻,不生忧恼,乃至昼夜思惟彼刹,及佛功德,于无上道,终不退转。
  世尊复举诸大威德菩萨,因未闻此法,而退转菩提,弥显流通此经之要。
  「如是等类大威德者」,乃能生佛法广大异门之大士。「异门」对下句中之「此法」而言。「此法」者,净土法门也。「异门」者,净土以外其余种种法门也。经云:「涅槃无二路,方便有多门」。是诸菩萨,虽能于佛法中,开显净宗以外之种种方便法门。但以未闻此法故,「有一亿菩萨退转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何以故?以念佛三昧是三昧中王故。若不听闻修习,难于究竟自觉故。再者,念佛法门是普被三根迳中之迳,若不闻知此法,则难于普度有情,速脱生死,以圆满利他之行故。于自身则跋涉于艰险之途,于众生则导引于坑坎之路。未契如来方便,难入一乘愿海。是故将有一亿菩萨,因未闻此法而退转于无上菩提也。世尊欲令一切凡圣,悉闻是《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劝令书写、供养、受持、读诵、信受奉行,复能流通。虽仅于须臾之顷,「为他演说」,劝人听闻是经,使之「不生忧恼」。如是说法,乃至至心精进,「昼夜思维彼刹,及佛功德。」如是之人,「于无上道,终不退转」。
  彼人临终,假使三千大千世界满中大火,亦能超过,生彼国土。是人已曾值过去佛,受菩提记。一切如来,同所称赞。是故应当专心信受、持诵、说行。
  「彼人」即指「于此经典。。。。。。为他演说」之人。「三千大千世界满中大火」,指劫火。成劫之后为住劫;住劫之后有坏劫;坏劫之末有火风水三灾。此火灾亦称劫火。《仁王经》曰:「劫火洞然,大千俱坏。」又《俱舍论》曰:「风吹猛焰烧上天宫,乃至梵宫无遗灰烬。」佛记彼人,于临终时,纵使此三千大千世界,皆被劫火所烧,彼人亦能从中超出,往生极乐国土。彼人以持说是经之功德力,及十方如来威神加被力,故于此界,虽是劫火洞然,大千俱坏。仍能安稳自在,从容往生。如《普贤行愿品》:「唯此愿王,不相舍离。于一切时引导其前。一刹那中,即得往生极乐世界。」佛复记曰:「是人已曾值过去佛,受菩提记。」佛为印证,如是之人,皆已于过去佛前,领受菩提记,皆当作佛;并为「一切如来,同所称赞」。
  末后普劝大众「专心信受、持诵、说行」。《笺注》云:「专心,谓心专一不杂余念也。」「持诵」,受持读诵也。「说行」,谓如经而说,依教奉行也。  独留此经第四十五
  本品表当来经灭,佛以慈悲「特留此经,止住百岁」。序分中《大教缘起品》世尊放大光明,光瑞殊妙,从昔以来所未曾见。阿难启问放光因缘。佛赞阿难曰:「当来诸天人民一切含灵,皆因汝问而得度脱故。」盖因阿难启问,世尊乃流出此殊胜希有之《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也。可见此经正因世尊「以无尽大悲,矜哀三界」,「欲拯群萌,惠以真实之利」,故说此广大圆满、简易、直捷方便、第一希有之难逢法宝也。直至当来经道灭尽,佛以慈愍,独留此经,止住百岁。遇斯经者,随意所愿,皆可得度。深显佛慈无尽,佛恩无极。复表此经所宣之发菩提心、一向专念殊胜妙法,实是普济众生之阿伽陀药。法灭之际,众生业障弥深,仍可仰赖是法,而度生死。极显斯法究竟方便,不可思议。
  吾今为诸众生说此经法,令见无量寿佛,及其国土一切所有。所当为者,皆可求之。无得以我灭度之后复生疑惑。
  「令见无量寿佛,及其国土一切所有」。指《礼佛现光品》极乐依正,一切所有,以佛威力,如对目前。会中大众,人人皆见。以此胜缘,即令会众,生起实信。复因弥陀威德加持,会众善根,悉皆增上,故云「所当为者,皆可求之。」《会疏》云:「所当为者,当为往生愿行者也。皆可求之,能顺佛经可得之也。」段末佛垂诫曰,现即亲自见闻,故不可于佛灭度后,于极乐依正净土法门「复生疑惑」。
  当来之世经道灭尽,我以慈悲哀愍,特留此经止住百岁。其有众生,值斯经者,随意所愿,皆可得度。
  当来经灭者,善导大师云:「万年三宝灭,此经住百年。」净影、道绰、慈恩、义寂、法住、望西诸师同之。《净影疏》云:「当来之世,经道灭者,举彼未来法灭尽事。释迦正法有五百年。像法千岁。末法万岁。一切皆过,名为灭尽。」但憬兴据《法住记》指为增劫七万岁后。《法住记》云:「人寿极长至十岁。刀兵劫起,互相诛戳。佛法尔时暂灭。增至百岁后,十六大阿罗汉与诸眷属复来人中,称相显说无上正法,度无量众。乃至此洲人寿六万岁时,无上正法流行世间,炽然不息。至七万岁时,(宾头庐等)十六大阿罗汉与诸眷属,一时俱入无余涅槃。」憬兴云:「当人寿七万岁时,无上正法方永灭没,故云经道灭尽」以上两说,各据一义。望西师判云:「(善导)大师弥陀垂迹。慈恩观音化现,所解不轻,以为依凭。」据望西意,释此经文,应按善导大师之教,此说甚是。
  「特留此经」者,《净影疏》曰:「佛以慈悲怜悯众生,故法灭后,独留此经,百岁济度。以此经中开示净土,令人求生,故偏留之。《大涅槃经》显示佛性,圣人先隐,为是先灭。此经教人厌苦求乐。济凡中要,为是后灭。」疏谓此经教人念佛生西,故独留之,于最后之百年救度众生。至于《大涅槃经》(及《首楞严经》)显示人人本具佛性,乃圣教中甚深之法。于后末世,众生根劣,无人能晓,是故先灭。此《无量寿经》教人厌离娑婆,欣慕极乐,乃救济凡夫之要法。是故后灭也。
  「其有众生」乃至「皆可得度」。《净影疏》曰:「值斯经者,所愿皆得,明留之益。法灭尽后,百年闻者,尚得利益,往生净土。况今闻者,何有不生」。疏意:遇此经者,必满本愿,是乃正明独留此经之利益。至于法灭之时,闻经尚得法益,往生极乐,何况现在闻经信受之人,焉有不生西方之理。故疏续云:「定得往生,莫自疑虑。」「得度」者,渡生死之海,而证涅槃也。海喻生死,彼岸喻涅槃,超越生死中流而登涅槃之彼岸,故云「得度」。
  如来兴世,难值难见。诸佛经道,难得难闻。遇善知识,闻法能行,此亦为难。若闻斯经,信乐受持,难中之难,无过此难。
  上叹闻经信受为难中之难,令人知经之难闻,生敬重希有之心。「兴世」者,出兴于世也。《资持记》云:「佛身充满,随物现形。示生唱灭(示现生灭),拯接群品。据娑婆所见:诞育王宫,厌世修行,降魔成佛,故云兴世。」盖谓佛身遍法界,无有来去;三际一如,本无生灭。只为应机度化,故现出生王宫,出家修道,降魔成佛,此即所谓兴世也。「难值难见」。《净影疏》云:「明值佛难。世当佛时,名之为值。目睹称见。此皆难也。诸佛经道,难得闻等,明法难闻。于中先明经教难闻。手得经卷名为得。耳听曰闻。亦可领诵名之为得。耳餐(餐,采取也。)称闻。此等皆难。」故云「诸佛经道,难得难闻」。「遇善知识,闻法能行,此亦为难」。「善知识」者,「善」谓于我有益,导我于善道者。知谓知心。识谓识形。如《法华文句四》曰:「闻名为知,见形为识,是人益我菩提之道,名善知识。」故知此「知识」二字,为知心识形之义。故善知识亦称善友。相识相知导我于善之人,称为善友,即善知识也。又《圆觉经大疏十五》曰:「善能知真识妄,知病识药,名善知识。」是谓能了别真妄,通达真际,知众生根,应病予药,名为善知识也。又《安乐集》依《法句经》曰:「佛言,善知识者,能说深法。谓空、无相、无愿。诸法平等,无业无报,无因无果,究竟如如,住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