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变态心理学-第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解释某些心理现象;在临床实践中也取得一定疗效弗氏的许多观点被后来的追随者不断修订;出现新弗洛伊德学派;其共同观点是强调社会文化的影响而反对本能冲动和泛性论;但在治疗方法上;仍旧采用精神分析技术;如自由联想释梦和移情分析等。
四 错误的学习与认知
行为主义心理学家认为只有对可以观察的行为以及控制这些行为的剌激和强化条件进行研究;才能获得人类行为原则的科学解释行为主义观点的核心是强调学习在人类行为中的作用本世纪初;俄国生理学家巴甫洛夫(Pavlov)提出了条件反射的概念;通过实验使狗产生神经症美国心理学家华生(Watson J B)进一步认为;心理学应放弃内部感觉和其他内部事件等主观概念; 而把注意力放在可以客观观察的行为上;从此拉起了行为主义的大旗桑代克(Thorndike)和斯金纳(Skin。ner)注意到行为发生后会产生某种效果;而这种效果会影响到这一行为再次出现的可能性;这种类型的学习称为工具性或操作性条件反射行为主义者极端重视社会环境对人格的发展和行为的作用;认为心理异常是过去不良的条件反射经验的结果;可以采用条件反射的方法进行治疗异常行为是习得的;就可以通过学习原则进行矫正根据不同的行为学习原则;就有不同的行为矫正技术
(一)经典条件反射
经典条件反射是巴甫洛夫(Pavlov)提出的学说;他认为条件刺激(铃声)和元条件剌激(食物)多次结合呈现给狗以后;再单独呈现条件刺激;也会引起狗的唾液分泌;说明条件反射是后天获得的行为根据行为主义理论;大部分异常行为都是经典条件反射的结果;如有社交障碍的人可能在过去社交活动中有不愉快的经历;受人挖苦和嘲笑;久而久之;形成条件联系;每遇社交场合就紧张不安其治疗的原则是建立正确的条件反射;学习放松技术;用放松来取代紧张;这就是后来被广泛采用的系统脱敏技术
(二)操作条件反射与强化
操作条件反射是由斯金纳(Skinner)提出的另一种动物学习方式;其特点是用奖励性的手段强化动物的某种反应行为;使其出现率增加这是一种学会操作的学习过程;被认为是行为改变的通则强化是指在学习过程中增强某种反应重复可能性的力量;是形成条件反射的关键变量;有正性和负性两类根据操作条件反射的观点;认为人的心理异常是由于不恰当的行为受到强化的结果如恐惧学校的行为得到父母的特别关注;允许孩子逗留家中;这种错误强化会固化孩子的恐惧行为因此;对个体的异常行为不予强化;让其自然消退;或只是强化正确行为;可以使异常行为减少
(三)不恰当的泛化和辨别许多异常行为是由于不恰当的泛化或辨别能力缺乏造成的泛化是指某一反应和某种剌激形成条件联系后;这一反应也会与其他类似剌激形成某种程度的条件联系的过程辨别是指个体学会对相似的剌激进行辨别;并作出不同反应正确的泛化和辨别对维持正常心理极为重要有些人可能把在某种特定场合的害怕泛化为对所有人际交往场所的恐惧;这就是不恰当的泛化或缺乏辨别能力为此;可以帮助患者对行为进行情境分析;增进辨别能力;作出正确反应
(四)模仿学习
班杜拉(Bandura A)提出了社会学习理论;认为人的行为可以通过观察他人的榜样来学习建立异常行为也可习得;如儿童可能模仿父母的行为而产生对狗的恐惧异常行为患者还可通过观察他人的正常行为来纠正自己的不良行为;如恐水的儿童可以通过观看其他同伴的游泳或水中游戏;逐步消除对水的恐惧
 (五)认知学习
本世纪50 年代起;随着心理学信息加工系统理论的讨论和对极端环境决定论的批评;行为主义观点有了新的发展变化;开始把关注点从外部行为本身转向引起这一行为的潜在认知过程;治疗行为障碍要重在改变患者的不良认知认知治疗专家关注患者的自我言语;因为自我言语是人们习惯来解释自己经验的方式;如果一个人对自己生活中的大部分事件都倾向于消极解释;其结果就会出现抑郁情绪异常行为是由于不恰当的内部言语或自我强化所产生的;因此;矫正患者的不良自我暗步和内部言语;用正确的认知取代不良的认知;是认知治疗的基本原理
五 自我实现受阻
变态心理研究中的人本主义观点是由美国临床心理学家罗杰斯(Rogets C)在本世纪40 年代开始提出的;罗杰斯与马斯洛(Maslow。A。H)一样;认为自我实现是人类最基本的动机;人是积主动的自我实现和自我指导的;这是人本主义理论的核心罗杰斯的人本主义观点包括以下内容:
(一)自我是组织心理活动的中心
罗杰斯(Rogers C)提出了系统的自我概念;其主要命题是认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经验世界;自我是这一世界的中心;个体最基本的动机就是自我保持自我发展和自我实现;个体对外界的反应是根据他们对外界的知觉方式作出的;并且与自我概念和世界观一致;自我感知到危险后会出现自我防御行为;个体内部趋势是朝向健康和完整的;正常情况下行为是健康和建设性的;并寻求得到个人成长和自我实现的行为方式。
(二)注重价值和个人成长
人本主义者强调价值和价值选择过程在指导行为以及寻求有意义的生活方式等方面的意义;认为个体在自己经验基础上形成的价值是最关键的;人们一般不会盲目接受他人的价值根据人本主义的观点;心理异常从根本上说是个人成长和朝向健康的自然倾向的中断或歪曲;其原因在于防御机制的过分运用使得个体脱离现实;或不利的社会条件以及学习中的失误;或是过分的紧张应激
(三)对人性和人类潜力的积极态度
人本主义者对人性和人类潜力的看法是积极和乐观的;认为在适当条件下;人类都倾向友好合作以及建设性的行为;而自私攻击性和残忍则是人对本性的否认挫折或歪曲。
(四)变态心理的有关解释
罗杰斯(Rogers C)拒绝使用医学诊断术语;认为诊断命名会给当事人带来消极影响;由此把病人称为来访者或咨客罗氏认为心理异常的起因主要与自我实现趋势受阻有关;适应不良的人不能接受自己的全部经验;必须否认一些重要的感觉和情绪体验;其后果就是维持一种刻板的和防御性的自我;同时排斥那些对整个自我构成威胁的经验精神病行为也属于与自我不一致的行为只是冲破了防御过程的控制而已同心理动力理论一样;人本主义者强调儿童早期不良经历和家庭教养环境对日后心理健康的影响;早期不良经历包括母爱剥夺父母对儿童不一致同胞竞争惩罚过分苛求诱惑生理性挫折角色混乱父母操纵和嫉妒等对于心理治疗;罗氏创立了来访者中心治疗方法;认为治疗者和来访者之间的良好关系是最有效的手段;
治疗者要设身处地理解和接受来访者;相信他有能力认清并解决自己的问题;对来访者要持一种无条件的积极关注和热情态度;言行一致;坦率开放;则来访者就会向积极的方向转变。
六、社会文化关系失调
心理现象的发生和存在;是由生物学因素决定的;但心理现象的发展和变化方向则取决于社会文化因素社会文化因素是指社会制度经济状况生产水平阶级差别民族传统风俗习惯伦理道德观念和教育方式等这些因素和人的心理活动之间形成一种内在本质上协调一致的关系人在特定的社会文化关系中形成一定的人格;及其一整套内在的心理品质与行为方式;通过认识调整和改造能作出相应的适应性变化当人的社会关系发生变化;而人不能作出相应调整;或作出的变化过于迅速和强烈;超出主体能适应的范围;或主体的人格和心理行为方式发生显著改变;都会出现人的社会文化关系失调状况;并导致心理的异常
(一)社会文化中的异常观念
自本世纪初开始;社会学和人类学的研究使人们逐步认识到社会文化环境与心理异常之间存在某种联系;人们观察到;人类的躯体障碍和心理障碍都会随着社会文化环境的变化而发生变化早期的跨文化心理学研究发现;精神分析理论中提出的行为性驱力并不是全球性的;它只反映了西方社会对性的压抑;西方关于变态的概念也不适宜于某些文化的人群;某一社会是异常的;而另一社会可能是正常的;正常和异常是一个由文化决定的概念不同的社会文化关系制约着异常心理的表现内容和方式如美国人常常诉说精神症状或心理问题;而中国人常不愿提及精神症状而是诉说躯体症状;西方发达国家对性的心理行为问题讨论较为开放;而阿拉伯地区的国家则相反不同的社会文化还会造成一些独特的心理异常表现;如中国南部沿海地区有一种缩阳症的心理变态;恐惧阳具缩入腹内而致死在文化比较落后的地区;对心理异常患者要么认为是鬼魂附体而加以虐待;要么视若神明;予以膜拜随着社会文化的背景变化;心理异常的表现也会改变;如文化革命中的精神病人常常表现出政治迫害妄想;而改革开放后病人的妄想多与经济和现代科技有关;心理变态常常以下岗的应激以及人际交往等问题居多
(二)社会生活事件的影响社会文化关系失调的主要原因来自社会生活事件的变化日常生活中每个人都可能遇到各种各样的生活事件;这些事件对人们的影响是不同的;在一部分人身上会造成社会文化关系;的失调;产生情绪紧张和身心疾病美国华盛顿大学霍尔姆斯(Holmes)教授等人1967 年编制了著名的社会重新适应量表;把人类社会生活中遭受的生活危机归纳并划分等级;列出43种生活变化事件;并以生活变化单位(LCU)为量化指标加以评分;任何类型的社会生活变动都能造成人对疾病的易感状态;如配偶死亡离婚被解雇等都是对人有不良影响的重要生活事件;这些事件越多;患病的可能性越大
(三)社区精神卫生服务
精神卫生的概念最先由美国学者比尔斯(Beers C)在1908 年提出;50 年代以后被广泛使用;广义的精神卫生不仅指研究各类精神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而且要探讨保障和促进人群的?心理健康根据精神病社会学观点;人们认识到;精神疾病虽对;社会带来不利影响;但社会本身对心理变态也负有责任;社会缺乏支持和同情;环境不顺利不稳定;重大的社会变动以及都市化社会阶级和阶层的差别等等社会文化因素都可能成为精神疾病的病因病人的问题不是个人问题;而是社会病态的反映;因此;对精神病人的治疗应当从病人自身转移到整个社会方面去社区的精神卫生服务正是心理卫生运动的产物;是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一社会医学模式转变的体现美国学者卡普兰;(Caplan G)等人于1974 年开始了社区精神卫生和社区治疗工作;当时服务的内容主要是改善精神病人的生活条件以及!就业和社会福利状况;广设精神卫生治疗机构;建立热心电话社区精神卫生门诊等危机干预中心;普及和宣传心理卫生知识等我国的社区精神卫生服务近十年来有了显著进展;许多城市建立了三级精神病防治网(市区县街道);各级精神病防治机构不断完善;工娱站和家庭病床不断扩展;各类心理咨询门诊和热线电话服务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心理卫生正成为一个伟大的事业;受到全社会关注
七 生物一心理一社会观点的整合
前面提到的有关心理变态病理机制的数种理论解释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