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018-本草备要-第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附之箧笥,以备缓急,亦卫生之一助。有识之士,当不以愚言为狂谬也。 
(一)昂自壮立之年,便弃制举,蹉跎世变,念着书作诗,无当人意,只堪复瓿,难 
以垂远。然禽鹿视息,无所表见,窃用疚心,故疲精瘁神,着辑方书数种,以为有当于民生 
日用之实。且集诸家大成,贯穿笺释,或可有功前贤,嘉惠来世。易世之后,倘有嗜吾书而 
为重梓者,庶能传之久远,此区区立言之意也。 
(一)是书之作,因阅过伯龄《围棋四子谱》而师其意。章围棋之谱,自唐宋至今, 
千有余载。然必如伯龄之谱,有议论,有变换,而后围棋之妙显。本草自《本经》而下,不 
啻数百千家,然率言其气味主治,而无义味可寻。必须为之字笺句释,明体辨用,而后药性 
之功全。盖士生千载之后,贵能取前人之言,寸衡铢称,抉髓抡精,庶几有集成之益,无缺 
略之讥也。故拙着《内经》、《本草》、《方解》、《汤头》数书,皆另为体裁,别开径路,以 
发前贤未竟之旨,启后人便易之门。窃谓于医学颇有阐微廓清之力,读者倘能鉴别,斯不虚 
老人之苦心焉耳! 


药性总义
内容:凡药酸属木入肝、苦属火入心、甘属土入脾、辛属金入肺、咸属水入肾,此五味之义 
也。 
凡药青属木入肝、赤属火入心、黄属土入脾、白属金入肺、黑属水入肾,此五色之义 
也。 
凡药酸者能涩能收、苦者能泻能燥能坚、甘者能补能和能缓、辛者能散能润能横行、 
咸者能下能软坚、淡者能利窍能渗泄,此五味之用也。 
凡药寒、热、温、凉,气也;酸、苦、甘、辛、咸,味也。气为阳,味为阴。气浓者 
阳中之阳,薄者阳中之阴;味浓者阴中之阴,薄者阴中之阳。气薄则发泄(发散),浓则发 
热(温燥),味浓则泄(降泻),薄则通(利窍渗湿)。辛甘发散为阳,酸苦涌泄为阴,咸味 
涌泄为阴,淡味渗泄为阳。轻清升浮为阳,重浊沉降为阴。阳气出上窍,阴味出下窍。清阳 
发腠理,浊阴走五脏。清阳实四肢,浊阴归六腑。此阴阳之义也。 
凡药轻虚者浮而升,重实者沉而降。味薄者升而生(象春),气薄者降而收(象秋), 
气浓者浮而长(象夏),味浓者沉而藏(象冬),味平者化而成(象土)。气浓味薄者浮而升, 
味浓气薄者沉而降,气味俱浓者能浮能沉,气味俱薄者可升可降。酸咸无升,辛甘无降,寒 
无浮,热无沉,此升降浮沉之义也(李时珍曰∶升者引之以咸寒,则沉而直达下焦;沉者引 
之以酒,则浮而上至巅顶。一物之中,有根升梢降、生升熟降者,是升降在物亦在人也)。 
凡药根之在土中者,半身以上则上升,半身以下则下降(以生苗者为根,以入土者为 
梢。上焦用根,下焦用梢,半身以上用头,中焦用身,半身以下用梢。虽一药而根、梢各别, 
用之或差,服亦罔效)。药之为枝者达四肢,为皮者达皮肤,为心、为干者内行脏腑。质之 
轻者上入心、肺,重者下入肝、肾。中空者发表,内实者攻里。枯燥者入气分,润泽者入血 
分。此上下内外,各以其类相从也。 
凡药色青、味酸、气臊、性属木者,皆入足厥阴肝、足少阳胆经(肝与胆相表里,胆 
为甲木,肝为乙木);色赤、味苦、气焦、性属火者,皆入手少阴心,手太阳小肠经(心与 
小肠相表里,小肠为丙火,心为丁火);色黄、味甘、气香、性属土者,皆入足太阴脾、足 
阳明胃经(脾与胃相表里,胃为戊土,脾为己土);色白、味辛、气腥、性属金者,皆入手 
太阴肺、手阳明大肠经(肺与大肠相表里,大肠为庚金,肺为辛金);色黑、味咸、气腐、 
性属水者,皆入足少阴肾、足太阳膀胱经(肾与膀胱相表里,膀胱为壬水,肾为癸水,凡一 
脏配一腑,腑皆属阳,故为甲、丙、戊、庚、壬;脏皆属阴,故为乙、丁、己、辛、癸也)。 
十二经中,惟手厥阴心包、手少阳三焦经无所主,其经通于足厥阴、少阳。厥阴主血,诸药 
入肝经血分者,并入心包;少阳主气,诸药入胆经气分者,并入三焦。命门相火,散行于胆、 
三焦、心包络,故入命门者,并入三焦。此诸药入诸经之部分也。 
药有相须者,同类而不可离也(如黄柏、知母、破故纸、胡桃之类);相使者,我之佐 
使也;相恶者,夺我之能也;相畏者,受彼之制也;相反者,两不可合也;相杀者,制彼之 
毒也,此异同之义也。 
肝苦急(血燥苦急),急食甘以缓之;肝欲散(木喜条达),急食辛以散之;以辛补之, 
以酸泻之(以散为补,以敛为泻)。心苦缓(缓则散逸),急食酸以收之;心欲软,急食咸以 
软之;以咸补之(按∶水能克火,然心以下交于肾为补,取既济之义也),以甘泻之。脾苦 
湿,急食苦以燥之;脾欲缓(舒和),急食甘以缓之;以甘补之,以苦泻之。肺苦气上逆(火 
旺克金),急食苦以泻之;肺欲收,急食酸以收之;以酸补之,以辛泄之。肾苦燥,急食辛 
以润之;肾欲坚(坚固则无狂荡之患),急食苦以坚之;以苦补之,以咸泻之。此五脏补泻 
之义也。 
风淫于内,治以辛凉,佐以苦甘,以甘缓之,以辛散之(风属木,辛为金,金能胜木, 
故治以辛凉。过辛恐伤真气,故佐以苦甘,苦胜辛,甘益气也。木性急,故以甘缓之。木喜 
条达,故以辛散之)。热淫于内,治以咸寒,佐以苦甘,以酸收之,以苦发之(水胜火,故 
治以咸寒。甘胜咸,佐之所以防其过,必甘苦者,防咸之过,而又以泻热气佐实也。热淫故 
以酸收之,热结故以苦发之),湿淫于内,治以苦热,佐以酸淡,以苦燥之,以淡泄之(湿 
为土气,苦热皆能燥湿,淡能利窍渗湿,用酸者,木能制土也)。火淫于内,治以咸冷,佐 
以苦辛,以酸收之,以苦发之(相火畏火也,故治以咸冷。辛能滋润,酸能收敛,苦能泄热, 
或从其性而升发之也)。燥淫于内,治以苦温,佐以甘辛,以苦下之(燥属金,苦属火,火 
能胜金,故治以苦温。甘能缓,辛能润,苦能下,故以为佐也)。寒淫于内,治以甘热,佐 
以苦辛,以咸泻之,以辛润之,以苦坚之(土能制水,热能胜寒,故治以甘热。苦而辛,亦 
热品也。伤寒内热者,以咸泻之。内燥者,以辛润之。苦能泻热而坚肾,泻中有补也)。此 
六淫主治各有所宜,故药性宜明而施用贵审也。 
人之五脏应五行,金、木、水、火、土,子母相生。经曰∶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 
又曰∶子能令母实。如肾为肝母,心为肝子,故入肝者,并入肾与心;肝为心母,脾为心子 
,故入心者,并入肝与脾;心为脾母,肺为脾子,故入脾者,并入心与肺;脾为肺母,肾为 
肺子,故入肺者,并入脾与肾;肺为肾母,肝为肾子,故入肾者,并入肺与肝。此五行相生 
,子母相应之义也。 
酸伤筋(敛则筋缩),辛胜酸;苦伤气(苦能泻气),咸胜苦;甘伤肉,酸胜甘;辛伤 
皮毛(疏散腠理),苦胜辛;咸伤血(咸能渗泄),甘胜咸。此五行相克之义也。 
酸走筋,筋病毋多食酸,筋得酸,则拘挛收引益甚也。苦走骨,骨病毋多食苦;骨得 
苦,则阴益甚重而难举也。甘走肉,肉病毋多食甘,肉得甘,则壅气胪肿益甚也。辛走气, 
气病毋多食辛,气得辛,则散而益虚也。咸走血,血病毋多食咸,血得咸,则凝涩而口渴也 
(咸能渗泄津液)。此五病之所禁也。 
多食咸,则脉凝泣(涩同)而变色(脉即血也,心合脉,水克水)。多食苦,则皮槁而 
毛拔(肺合皮毛,火克金)。多食辛,则筋急而爪枯(肝合筋,爪者筋之余。为金克木,按 
肝喜散,故辛能补肝,惟多则为害)。多食酸,则肉胝 而唇揭(脾合肉,其华在唇,水克 
土,胝音支,皮浓也)。多食甘,则骨痛而发落(肾合骨,其华在发,土克水)。此五味之所 
伤也。 
药之为物,各有形、性、气、质。其入诸经,有因形相类者(如连翘似心而入心,荔 
枝核似睾丸而入肾之类);有因性相从者(如属木者入肝,属水者入肾;润者走血分,燥者 
入气分;本天者亲上,本地者亲下之类);有因气相求者(如气香入脾,气焦入心之类);有 
因质相同者(如药之头入头,干入身,枝入肢,皮行皮。又如红花、苏木,汁似血而入血之 
类),自然之理,可以意得也。 
药有以形名者,人参、狗脊之类是也;有以色名者,黄连、黑参之类是也;有以气名 
者, 、香薷之类是也;有以味名者,甘草、苦参之类是也;有以质名者,石膏、石脂、 
归身、归尾之类是也;有以时名者,夏枯、款冬之类是也;有以能名者,何首乌、骨碎补之 
类是也。 
凡药火制四, 、煨、炙、炒也;水制三,浸、泡、洗也;水火共制二,蒸、煮也。 
酒制升提,姜制温散;入盐走肾而软坚,用醋注肝而收敛;童便制,除劣性而降下;米泔制, 
去燥性而和中;乳制润枯生血,蜜制甘缓益元;陈壁土制,借土气以补中州;面裹曲制,抑 
酷性勿伤上膈;黑豆、甘草汤渍,并解毒致令平和;羊酥、猪脂涂烧,咸渗骨容易脆断;去 
穣者免胀,去心者除烦,此制治各有所宜也。 
药之为用,或地道不真,则美恶迥别;或市肆饰伪,则气味全乖;或收采非时,则良 
异质;或头尾误用,则呼应不灵;或制治不精,则功力大减。用者不察,顾归咎于药之罔 
功。譬之兵不精练,思以荡寇克敌,适以复众舆尸也。治疗之家,其可忽诸! 
《千金》云∶凡药须治择熬泡毕,然后秤用。不得生秤,湿润药皆先增分两,燥乃秤 
之。 

草部

内容:补气,固表,泻火 
甘温。生用固表,无汗能发,有汗能止(丹溪云∶黄 大补阳虚自汗,若表虚有邪, 
发汗不出者,服此又能自汗。朱震亨,号丹溪,着《本草补遗》)。温分肉,实腠理,泻阴火 
,解肌热。炙用补中,益元气,温三焦,壮脾胃(脾胃一虚,土不能生金,则肺气先绝。脾 
胃缓和,则肺气旺而肌表固实。补中即所以固表也)。生血生肌(气能生血、血充则肉长, 
经曰∶血生肉),排脓内托,疮痈圣药(毒瓦斯化则成脓,补气故能内托。痈疽不能成脓者, 
死不治,毒瓦斯盛而元气衰也,痘症亦然)。痘症不起,阳虚无热者宜之(新安汪机治痘症虚 
寒不起,用四君子汤加黄 、紫草多效,间有枯萎而死者,自咎用药之不精,思之至忘寝食, 
忽悟曰∶白术燥湿,茯苓渗水,宜痘浆之不行也。乃减去二味,加官桂、糯米,以助其力, 
因名保元汤。人参、白术、茯苓、甘草,名四君子汤。王好古曰∶黄 实卫气,是表药;益 
脾胃,是中州药;治伤寒尺脉不至,补肾元,是里药。甄权谓∶其补肾者,气为水母也。日 
华谓∶其止崩带者,气盛则无陷下之忧也。《蒙筌》曰∶补气药多,补血药亦从而补气,补 
血药多,补气药亦从而补血。益气汤虽加当归,因势寡,功被参、 所据;补血汤数倍于当 
归,亦从当归所引而补血。黄 一两、当归二钱,名补血汤。气药多而云补血者,气能生血, 
又有当归为引也。表旺者不宜用,阴虚者宜少用,恐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