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435-黄帝素问直解-第1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下虚,故腰足当清冷也。推 
而下之者,医之手指向寸关尺之下以按之,脉随应指,下而不上,此下盛上虚,故头项当强痛也。若按 
之至骨,不应于指,脉气少者,此阴盛阳虚,生阳之气不能上行,当腰脊痛而身有痹病也。承上文 
上下外内之病,而言诊脉,亦有外内上下之法也,以上答帝知病乍在内乍在外之问者如此。 
此一节,承上文五者之问,而一一以对,亦为脉要之精微也。 

卷之二
平人气象论第十八篇
属性:平人气象者,无病患之脉气与脉象也。欲识平人之脉,当以病脉死脉参之,欲识病脉死脉当 
以胃脉准之。五脏四时之脉,皆以胃气为本,盖五脏之气,生于胃,而胃腑之气,生于水谷也。 
x黄帝问曰∶平人何如?x 
承上编脉要精微,而问平人之脉也。 
x岐伯对曰∶人一呼,脉再动。一吸,脉再动,呼吸定息,脉五动,闰以太息,命曰x 
x平人。平人者,不病也。x 
一呼一吸为一息,平人之脉一呼再动,一吸再动,合呼吸定息之时,亦当一动,故脉五动。所以为五 
动者,乃闰以太息,如积余成闰,在于息之太过也。命曰,不病之平人。 
x常以不病,调病患,医不病,故为病患平息以调之为法。x 
上为,去声。不病则呼吸均调,病则短长乖错,故常以医之不病,而平息以调病患之脉,是为诊候之法。 
x人一呼,脉一动,一吸,脉一动,曰少气。x 
一呼脉一动,一吸脉一动,减于平人过半,故曰少气,谓正气衰微也。 
x人一呼,脉三动,一吸,脉三动,而躁,尺热,曰病温。尺不热,脉滑,曰病风。脉涩,曰痹。x 
躁,犹疾也。滑,流利也。涩,凝滞也。人一呼脉三动,一吸脉三动,而为躁疾之脉也,脉躁疾 
而尺肤热,则曰病温。尺肤不热,脉不躁疾,其脉流利而滑,则曰病风。其脉不滑,凝滞而涩,则曰痹病也。 
x人一呼,脉四动以上,曰死。脉绝不至,曰死。乍疏乍数,曰死。x 
数,音朔,下同。人一呼,脉四动以上,则太过之极。脉绝不 
至,则不及之极,乍疏乍数,则错乱之极,故皆曰死。 
x平人之常气禀于胃;胃者,平人之常气也。人无胃气,曰逆,逆者死。x 
平人受谷以生,故平人之常气禀于胃,胃者,即平人之常气也。谷入于胃,五脏六腑,皆以受气, 
故人无胃气而绝食,则曰逆,逆者死。 
x春胃微弦,曰平。弦多胃少,曰肝病。但弦无胃,曰死。胃而有毛,曰秋病。毛甚,曰今x 
x病。脏真散于肝,肝藏筋膜之气也。x 
肝之藏如字,下心脾肾之藏同。胃者,中土柔和之气,五脏四时之所需也。春得胃脉,其脉微弦, 
则曰平脉。弦多胃少,则曰肝病。但弦无胃;则曰死脉。胃而有毛者,其脉微弦,兼得轻浮之毛 
脉也。毛乃秋脉,见于春时,金虚其位,故至秋当病。若毛脉过甚,木受金刑,不必至秋,今当病也。夫肝 
之所以为弦脉者,乃脏真之神气散于肝,而肝复藏筋膜之气也。 
x夏胃微钩,曰平。钩多胃少,曰心病。但钩无胃,曰死。胃而有石,曰冬病。石甚,曰今病。x 
x脏真通于心,心藏血脉之气也。x 
夏得胃脉,其脉微钩,则曰平脉。钩多胃少,则曰心病。但钩无胃,则曰死脉。胃而有石者,其 
脉微钩,兼得下沉之石脉也。夏得冬脉,水虚其位,故曰冬病。石甚,则火受水刑,故今病也。夫 
心之所以为钩脉者,乃脏真之神气通于心,而心复藏血脉之气也。 
x长夏胃微软弱,曰平。弱多胃少,曰脾病。但代无胃,曰死。软弱有石,曰冬病。弱甚,x 
x曰今病。脏真濡于脾,脾藏肌肉之气也。x 
长夏得胃脉,而微软弱,则曰平脉。弱多胃少,则曰脾病。代,软弱之极也。软弱极而无胃气,则 
曰死脉。软弱有石者,以明水气乘土,至冬水气内虚,故曰冬病。弱甚,则脾脉大虚,故今病 
也。夫脾脉之所以为软弱者,乃脏真之神气濡于脾,而脾复藏肌肉之气也。 
x秋胃微毛,曰平。毛多胃少,曰肺病。但毛无胃,曰死,毛而x 
x有弦,曰春病。弦甚,曰今病。脏真高于肺,以行荣卫阴阳也。x 
秋得胃脉,其脉微毛,则曰平脉。毛多胃少,则曰肺病。但毛无胃,则曰死脉。毛而有弦者,木气乘 
金,至春木气内虚,故曰春病。若弦甚,则木气虚而乘侮至,故今病也。夫肺之所以为毛脉 
者,乃脏真之神气高于肺,肺朝百脉,以行荣卫阴阳也。 
x冬胃微石,曰平。石多胃少,曰肾病。但石无胃,曰死。石而有钩,曰夏病。钩甚,曰今病。x 
x脏真下于肾,肾藏骨髓之气也。x 
冬得胃脉,其脉微石,则曰平脉。石多胃少,则曰肾病。但石无胃,则曰死脉。石而有钩者,火气 
乘水,至夏火气内虚,故曰夏病。若钩甚,亦本气虚而乘侮至,故今病也。夫肾之所以为石脉 
者,乃脏真之神气下于肾,而肾复藏骨髓之气也。盖肝主疏泄,故曰散。心主血脉,故曰通。脾主灌溉,故曰 
濡。肺位居上,故曰高。肾为水脏,故曰下也。春言胃而有毛,金刑木也。夏言胃而有 
石,水刑火也。长夏秋冬,一言软弱有石,一言毛而有弦,一言石而有钩,皆我胜者而反乘之。盖胜我者 
刑之,由于本气之虚,我胜者乘之,亦由本气之虚也。又春夏今病,皆言受克,长夏今病,则言本虚,秋冬今 
病,则言乘侮,以明受克乘侮,皆因本气之虚,错综其意,欲人彼此互推,知其由也。 
x胃之大络,名曰虚里,贯膈络肺,出于左乳下,其动应衣,脉宗气也。x 
五脏之脉,资生于胃,胃为中土,气通四旁,故胃之大络,名曰虚里。大络,胃外之络脉也。虚里, 
四通之义也。其络,中贯膈、上络肺,横出于左乳之下,其动则外应于衣,是经脉之宗气 
也。是知胃络,不但通四旁,贯膈络肺,而且合于宗气,此言胃络之平气也。 
x盛喘数绝者,则病在中,结而横,有积矣。x 
盛喘而数,其气欲绝者,是宗气不上出于肺,以司呼吸,则其病在膈中也。病在膈中,故宗气内结 
而横逆,结而横,则膈中有积矣,此言胃络之病气也。 
x绝不至,曰死。乳之下,其动应衣,宗气泄也。x 
宗气脱而绝不至,则曰死。所以然者,以宗气出于乳之下,其动应衣,今绝不至,是宗气泄也。泄, 
犹脱也。此言胃络之死气也。是不但五脏之脉,有平脉病脉死脉;而宗气之脉,亦有平气病气死气也。 
x欲知寸口太过与不及,寸口之脉,中手短者,曰头痛。寸口脉,中手长者,曰足胫痛。寸口脉,x 
x中手促促,上击者,曰肩背痛。寸口脉,沉而坚者,曰病在中。寸口脉,浮而盛者,曰病在外。寸x 
x口脉,沉而弱,曰寒热,及疝瘕,少腹痛。寸口脉,沉而横,曰胁下有积,腹中有横积痛。寸口脉,沉x 
x而喘,曰寒热。x 
上三中,去声。横,去声。胃脉属土,位居关部,上寸下尺,亦以胃气为本,故举寸口尺中之脉以明 
之。欲知寸口太过与不及之脉病,须以长短浮沉之脉而知之。寸口之脉,中于手指之下,脉气 
短者,短则气虚。不及于上,故头痛,头痛正虚于上也。寸口脉中于手指之下,脉气长者,长则气盛,太 
过于下,故足胫痛。足胫痛邪实于下也。寸口脉中于手指之下,脉气促,而上击者,促则内 
虚,不及于内,上击则外实,太过于外,故肩背痛。肩背痛,内虚外实也。寸口脉沉而坚者,太过于内也, 
故病在中。寸口脉,浮而盛者,太过于外也,故病在外。寸口脉,沉而弱者,不及于内也, 
故为寒热及疝瘕,而少腹痛。寸口脉,沉而横者,太过于内也。故胁下有积。而腹中亦有横积痛,寸口脉, 
沉而喘者,或太过,或不及,故但为寒热,寒热之证,有有余,有不足也。横,横逆。喘, 
喘急。横与喘,言脉之形象,非谓病也。 
x脉盛滑坚者,曰病在外。脉小实而坚者,曰病在内。脉小弱以涩,谓之久病。脉滑浮而疾者,x 
x谓之新病。脉急者,曰疝瘕。少腹痛,脉滑者曰风。脉涩者,曰痹。缓而滑,曰热中。盛而紧,曰胀。x 
此复言太过不及之脉病,以足上文未尽之意。脉盛滑坚,则阳 
气太过,故曰病在外。脉小实而坚,则阴气太过,故曰病在内。脉小 
弱以涩,则气血不及,故谓久病。脉滑浮而疾,则气血太过,故谓新病。疝瘕少腹痛,有虚有实,上文 
寸口脉沉弱,病疝瘕少腹痛,乃正气不足也。此脉急而曰疝瘕少腹痛,乃邪气有余也。脉滑为风 
者,风为阳邪,善行数变,故脉滑也。脉涩为痹者,痹主闭拒,血气凝滞,故脉涩也。脉缓而滑者,土 
气内虚,阳热过盛,故曰热中。脉盛而紧者,土气有余,邪气内实,故曰胀也。此论太过不及 
之脉,而知有余不足之病,不但寸口为然,所以足上文未尽之意者如此。 
x脉从阴阳,病易已。脉逆阴阳,病难已。脉得四时之顺,曰病x 
x无它。脉反四时,及不间脏,曰难已。x 
易、间,皆去声。太过不及之脉,而有有余不足之病,尤贵阴阳之相从,故脉从阴阳,其病易已,脉逆 
阴阳,其病难已,所谓脉从阴阳者,脉得四时之顺也。顺者,春弦、夏钩、秋毛、冬石也。 
得顺,则虽病无他;无他,无他变也。所谓脉逆阴阳者,脉反四时也。反者,胃而有毛,胃而有石,毛 
而有弦,石而有钩也。间脏者,外淫之邪,始伤皮毛,肺先受之,肺欲传肝,而肾间之,肾欲 
传心,而肝间之,肝欲传脾,而心间之,心欲传肺,而脾间之,脾欲传肾,而肺间之,乃子母相生,脏 
不受刑,今不间脏,则脏受刑,故病难已。 
x臂多青脉,曰脱血。尺脉缓涩,谓之解 安卧。脉盛,谓之脱x 
x血。尺涩脉滑,谓之多汗。尺寒脉细,谓之后泄。脉尺粗常热者,谓之热中。x 
解,懈同。 ,音亦。余篇解、 同。上文诊寸口而知病之所在,此诊尺脉而知病之所在也。自此 
至妇人妊子,其辞意与《灵枢·论疾诊尺》论大略相同。臂多青脉者,自尺脉而至于臂,臂内络 
脉之色多青也。肝色青,肝藏血,臂多青脉,则知肝血不能热肉充肤,淡渗皮毛,故曰脱血。若尺脉缓涩, 
则气血内虚,故谓之解 安卧。解 ,犹懈怠,安卧,犹嗜卧也。不但臂多青脉曰脱血,若 
尺脉强盛,则阴气不和,亦谓之脱血。尺涩,尺肤涩也。脉滑,尺 
脉滑也,肤涩脉滑,则气机从阴出阳,故谓之多汗。尺寒,尺肤寒也。脉细,尺脉细也。肤寒脉细,则生 
阳之气不能外达,故谓之后泄。粗,犹大也,尺粗,尺脉大也。常热,肤常热也。脉粗肤热, 
则阳气有余,故谓之热中。此诊尺脉尺肤,而知病之所在也。 
x颈脉动喘疾咳,曰水。目内微肿,如卧蚕起之状,曰水。溺黄x 
x赤安卧者,黄胆。已食如饥者,胃疸。面肿,曰风。足胫肿,曰水。目黄者,曰黄胆。x 
溺,鸟,去声。更有不待诊尺,但论疾而知其病之所在者,如颈脉动喘疾咳,则知水气内动,故曰水。 
目内微肿,如卧蚕起之状,则知水气外呈,故亦曰水。若溺黄赤安卧,则知湿热在中,而为黄 
疸。已食如饥,则知邪热在中,而成胃疸。论其面肿,则知风动于上,故曰风,论其足胫肿,则知水动 
于下,故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