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029-本草思辨录-第2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卷四
文蛤
内容:考仲圣文蛤散、文蛤汤,渴不用栝蒌之属,有表邪不用桂枝之属,而独用文蛤,几莫明 
其故。迨即所治之三证细究之,而后知宜文蛤不宜他药者,固自有至精至切之义焉。蛤者雀 
所化,具自外飞入水之概。壳有文彩,又其精气所注。用在壳而味咸,则为由表以入里;气 
寒性燥,则能清热而胜湿。其清里热,只清上焦心肺之热;以咸平无深入之能,气复走表, 
又分其势也。活人书治血结胸,李防御治痰嗽面肿,皆治在心肺之明征。而仲圣又有精者焉。 
病在阳,应汗解而不汗解,则热邪遗留于表。以冷水 之灌之,内心烦而外粟起,则其寒为 
外附之寒,不必治寒而只须治热治湿,文蛤治表间热湿,恰与证合。若不瘥,必热已退而咸 
寒不克任之。与五苓散者,取其淡辛化气而表邪得尽也。吐后渴欲得水而贪饮,贪饮由心肺 
热炽,渴饮在于吐后,必表间尚有余邪。故以麻杏发汗,即以文蛤协石膏清热,甘草和之于 
中,姜枣调之于表,麻杏只三两而蛤膏各用至五两,意自在于清热。麻杏力微,故兼主微风, 
此汤实非为风寒设也。至渴欲饮水不止,亦主以文蛤散。不止即贪饮之谓,而无吐后之余邪 
,则止其热渴,已足疗病。文蛤治表热不必有渴,治心肺之里热,则正能止渴。盖其渴非津 
亏与小便不利也。 

卷四
鸡矢白、鸡子白、鸡子黄
内容:鸡属酉金,又为巽木,具金木之气,本有伐土之长。用其水谷所化之矢白,则尤能化滞 
消积,领浊下趋。故脾土职复,则鼓胀以消;风木气平,则转筋自止。利小便并止遗溺者, 
以遗溺故小便不利也。用白者,取其得金气多,无白亦可不拘。 
圣惠方用原蚕沙治霍乱转筋,是从鸡矢白散脱胎,亦以蚕沙能胜风去湿,领浊下趋耳。 
卵白为阳黄为阴,白气轻而黄气重,故白能解散浮阳,疗目热赤痛,与咽中生疮。黄能 
涵育真阴,主心中烦不得卧,与百合病吐后,孩子热疮,妊娠胎漏。 
本经卵白止小儿下泄一语,最宜体会。小儿热泄,只以气清微寒之卵白治之即效。若丈 
夫则宜于苦寒矣。今人治泄,不知有热壅经隧,水谷不能化赤而直趋大肠一证,概从事于淡 
渗温燥,读此能无惘然。 

卷四
猪胆汁
内容:伤寒论∶少阴病下利脉微者,与白通汤;利不止、厥逆无脉、干呕烦者,白通加猪胆汁 
汤主之。是胆汁明为干呕烦而加。干呕烦者,少阳木火上冲心胃所致。若但寒,则不烦不干 
呕也。霍乱下利清谷、里寒外热、汗出而厥者,通脉四逆汤主之。吐已下断、汗出而厥、四 
肢拘急不解、脉微欲绝者,通脉四逆加猪胆汁汤主之。于四肢拘急下又益之曰不解,必已依 
法治之而犹不解也。以白通加猪胆汁汤之例推之,其所先与,当即为通脉四逆汤,服之而汗 
出肢厥如故,更见拘急不解,脉微欲绝,非治之不得其当也。盖四肢为诸阳之本,阴邪充斥 
于四肢,则阳被阴缚,欲伸不得,投以姜附热药,则阳拒于内,阴争于外,拘急何自而解。 
夫拘急乃筋脉之收引,筋属肝,肝与胆为表里,其姜附之不任受者,胆为之也。相火不治, 
君火何能独治。故或为呕烦,或为拘急,此猪胆汁所以并加之也。胆汁苦寒,施于垂绝之微 
阳,岂尚能堪此。不知其阴中之火,愤而思竞,正非胆汁不靖,故从治亦即正治。抑仲圣用 
此为至慎矣。少阴寒邪直中,乃阳气暴虚非本虚,且内寓元阳,故当其下利而呕烦,可加胆 
汁。霍乱亦吐亦下,正中气散乱之际,胆汁甚忌,故必拘急不解,并吐已下断而后加之。且 
不解者,如故之谓。拘急之始,何尝不宜胆汁,而仲圣不遽用者,又有可旁通以见之者焉。 
在桂枝加附子汤曰四肢微急,在四逆汤曰内拘急、曰四肢拘急,在芍药甘草汤曰微拘急,皆 
不用胆汁;独拘急而至不解则用之,非以其苦寒伤正而慎之乎。乃张隐庵谓胆汁能起肾脏之 
汁,资心主之血。果尔,则仲圣方当不止一二见矣。何不察之甚哉。 
胆脏肝叶,病每相连,医家亦多连称。否则偏注于肝,动云肝气肝阳,鲜有别之为胆病 
者。然肝为阴经,胆为阳经;肝为风木,胆为相火。凡见上升与火之证,肝必挟胆,或竟属 
胆病。李濒湖谓猪胆去肝胆之火,此即余从治亦正治之说,第与肝并举之耳。成无己则谓通 
脉四逆加胆汁,是补肝而和阴,又称肝而不及胆。以两说权之,李自较胜于成。刘潜江却扬 
成而抑李。曰∶予见一医治或泻或止,每以猪胆汁炒黄连柴胡和他药用之遂止,不以胆汁炒 
则不应。若不有以补肝,令血和而风静,仅如时珍所云平肝胆之火,则黄连辈何以鲜功。甚 
矣刘氏之暗也!胆汁与姜附并用,语人以胆汁是正治胆火,人固未必肯信。今以胆汁与柴连 
偶,去胆汁即不应,则不啻胆汁自表其功矣。何则?胆汁苦寒而滑,极利大便。若是肝泻, 
自应加胆汁而泻作,何以无胆汁则泻反不止,非所谓肝病挟胆者欤。治肝以连,是以寒胜热, 
以苦燥湿也。治胆以胆,则平胆中壮火以扶生气,不使随肝下走也。治肝而不治胆,所以无 
效。况柴胡为少阳药,显系相协以挽少阳之气。成氏之说,凿空无据,刘氏辄从而和之,医 
道诚难言尔。 

卷四
猪肤
内容:少阴之热,上为咽痛,以少阴同气之物而留连于上以除热,非猪肤莫任。故医家多用此 
取效,而仲圣猪肤汤实开其先,今试以鄙说备一解焉。下利、咽痛、心烦,皆少阴病,惟胸 
满疑涉少阳,不知少阴脉之支别,从肺出络心注胸中。下利既泄其肾阴,其虚阳之上乘者, 
遂得因中土无权,纷扰于经气所到之处,而致咽痛与胸满心烦。以其虚而非实,故胸满不至 
于痛,不必用攻陷之剂。此时伏邪初发,尚未由血及气,亦无事于苦寒伤正。猪水畜而肤甘 
寒轻浮,自能从上引下而客热以平。然下利非湿也,非加白蜜,不足以润燥益阴。患见于上 
下则宜建中,非加白粉熬香,不足以悦脾振困。此证无与于少阳固矣,而邹氏更以痉病用大 
承气汤有胸满字,为涉阳明之据,又岂足为训欤。 

卷四
羊肉
内容:羊之为物,古说至赜,或谓火畜(礼月令及周官庖人注),或谓土畜(淮南子时则训及 
吕览孟春注),或谓西方之性(牲子胎教篇),或谓土木之母(淮南子时则训),五行已占其 
四;而自愚思之,即谓之水畜亦何恧焉。羊以西北方产者为美,有长髯可当长髯主簿之目(古 
今注)。又好登历山崖倾仄处,略无怖意,其肾气之充固,非他畜比。惟于五行咸具中,以 
得火土之气为尤多。故仲圣用治寒疝腹痛与产后腹中 痛,取其气热味甘,足以温脾缓中。 
而药之能温脾缓中者尚有之,兹何以非羊肉不可,则以证不独在脾,羊肉正不独治脾也。素 
问病名心疝,少腹当有形,又任脉为病,男子内结七疝,寒疝即七疝之一,何能于肾无与, 
即仲圣之大乌头煎、抵当乌头桂枝汤,皆治寒疝腹痛,皆用乌头。乌头者,外驱寒湿,内温 
肾阳者也。外台乌头汤,且以治寒疝发作时令人阴缩。况胁痛里急,明是寒袭厥阴,产后血 
虚,无不下寒。小建中汤虽治腹痛,岂能愈此大证。兑为羊,兑卦二阳在下,一阴居上,羊 
盖具刚很之性(易大壮疏),而能于阴中化阳者。寒疝乃肝肾之阴,同受寒累。羊肉温脾缓 
中,而肝肾之虚寒,亦得其温补之益,故用之是证,最为切当。其必与归姜协力以成功者, 
羊肉能于阴中化阳,不能散阴中之寒邪,此归姜辛温之能事,谓为羊肉之前驱可也。 

卷四
阿胶
内容:阿胶为补血圣药,不论何经,悉其所任。味浓为阴,阿胶之味最浓,用必以补,不宜补 
者勿用。白头翁汤加阿胶,则曰下利虚极。内补当归汤,则曰去血过多加阿胶。仲圣、孙真 
人皆有明训。然非填补比,不得与熟地山药同论也。阿胶以济水黑驴皮煎炼而成,性易下行, 
且滑大肠,于下利非宜。何以白头翁加甘草阿胶汤治下利?不知此乃滞下之热痢,正借其滑 
利之功。故张洁古加减平胃散治热痢,以脓多而用之。渴者非热烁其液,即下焦阴液不上朝。 
阿胶不能清热而性下行,何能止渴;乃猪苓汤治发热而渴,又治下利而渴,证不宜阿胶而偏 
佐以阿胶。不知此皆因热而渴而利,水畜于中而热与水得,液既大伤,更与以猪苓辈淡渗燥 
劫之物,液不几涸矣乎。佐阿胶所以润液而救猪苓辈之偏,非治其渴与利也。推之黄土汤燥 
湿,鳖甲煎丸破结,温经汤行瘀,大黄甘遂汤下血逐水,亦断非滋柔浊腻之阿胶所能为力。 
盖其补血润液而下行,不致掣燥湿、破结、行瘀、下血、逐水之肘,且能辅其不逮,故有需 
于阿胶。若执黄土汤诸方,而以燥湿各事责阿胶,则何异扪烛扣 之见矣。 

卷四
犀角
内容:犀角一物,或谓胃药,或谓心药,或谓性升,或谓性降,或谓取汗最捷,或谓治血与经 
旨不合。夫毒物入土即化,牛属土而犀角黑中有黄花,黄中有黑花,虽水畜未尝不秉土德, 
谓为胃药无愧。释名∶心纤也,所识纤微无不贯也。犀角中有白星彻端,夜视光明,谓为心 
药无愧。其角长而且锐,空而通气气味苦酸而兼咸寒,故能至极上极下,亦能至极内极外, 
其实非升非降,不发汗,不逐实,心胃药而不专走心胃,血药而不泛治血证。观千金、外台 
两书,用犀角之证,在上者有之,在中在下者有之,在表者有之,在里者有之,无分于上下 
表里,而总惟血热而有毒者宜之。诸家之说,不免皆有所偏。 
论犀角之精者,必首推邹氏。然谓用犀角必外有表证而兼肌肤有故,乃其所引外台诸证, 
则并无表证。夫表证者,有表邪宜发汗之谓,犀角与麻黄并用有之,不能专任以发汗。邹氏 
又以金匮升麻鳖甲汤无犀角为无表证,外台治喉痛有犀角为有表证,而升麻鳖甲汤证非无喉 
痛,不解何以疏舛若是。 
邹氏引魏培之犀角是倒大黄之戏语,鬯发大黄治火之自中及下,犀角治火之自下及上, 
义至精矣,而犹有未尽者。本经大黄主下瘀血,犀角主解百毒,就此绎之,大黄除血分之热 
结,是逐而下之。犀角除血分之热毒,是解而散之。大黄不言解毒,是热结于虚处,致用多 
在肠胃。犀角不言下瘀,是热淫于实处,致用多在肌肤。大黄之味至苦,色至黄,性复猛厉, 
自能逐物而下。犀角灵异之品,无论何处,遇毒辄赴,谓其自上而降,自下而升,则誉之不 
当矣。 
陆九芝世补斋医书犀角升麻辨,看似精详,细核之则疏舛殊甚。升麻代犀角,孙真人千 
金方已有此语,不始于朱奉议活人书。二物皆中空通气入阳明经,味苦能发,故本经皆主解 
百毒。然升麻主气,犀角主血。升麻升阳气而解毒,犀角清血热而解毒。原有不同,似未可 
以相代。不知孙真人用犀角之方不一,独于伤寒杂治门木香汤,则云热毒盛者加犀角,无犀 
角以升麻代之。盖其所治疮烦疼,是阳气为阴邪所郁,故方中用木香等辛温宣阳之药,热盛 
则有毒。升麻能解毒而升阳亦无所妨,故可以代犀角。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