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048-思考中医-第2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① 时间方

首先是聚时,东方聚寅卯辰时,聚春三月,余者依此类推。所以,时是方里面一个很重要的类。《素问·六节藏象论》云:“谨候其时,气可与期。”又说:“不知年之所加,气之盛衰,虚实之所起,不可以为工。”这就是说疾病发生的一个相关因素就是时间,与时间有关系,这是中医很重要的一个特色。你看一个肿瘤病人,他 1994 年发病与 1995 年发病就不同了,可西医不管这一套,他只看这个 CT 的结果,活检的结果,至于 1994 年发还是 1995 年发跟他没什么关系。但,如果中医也这样看,也不管这个 1994、1995,那就会完蛋。那你不可能真正弄懂病,因为与疾病发生的一个很重要的相关因素你没有考虑进去,你怎么可能全面地认识这个疾病?所以,这个时间你要谨记,这个病在 1994 年发与 1995年发完全不同,因为相关性不同了,年之所加,气之盛衰不同了。作为一个中医,如果这一点忽略了,那很大的一块你就失掉了。时间的问题现代医学也在逐步的认识,比如药物的服用时间已经得到一定的关注,像强心甙这类药,在凌晨服用要较其他时间服用效价增加上百倍,还有一些激素类的药物,也有类似的情况。但,从本质上来说,西医对时间的认识还与我们有很大的差别。有关时间的相关性今后我们会有较多的讨论。

② 五行方

所聚的第二个因素是五行,即金木水火土,东方木,南方火,西方金,北方水,中央土。所以,疾病跟五行是很有关系的。这种关系在《内经》里面随处可见。你不谈五行,你认为五行是迷信,那你的中医搞不好。在《内经》里,在《中基》里,我们经常看到五行与阴阳相提并论,其实,五行就是阴阳的不同状态。阳气处在生的状态就叫木,处在长的状态就叫火,处在收的状态就叫金,处在藏的状态就叫水,而生长收藏这个转换的过程就是土。所以,五行是中医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大家千万不可轻视。

③ 六气方

所聚的另外一个因素是六气,即风寒暑湿燥火。东方生风,南方生火(暑),西方生燥,北方生寒,中央生湿。病机讲:“夫百病之生也,皆生于风寒暑湿燥火”,百病的发生都与风寒暑湿燥火相关,都与这个方相关。是百病而不是某一个病,所以,六气的相关性是普适的。

④ 五气

五气与上面的六气有区别,它主要反映药物的方位属性,即寒热温凉平。东方温,南方热,西方凉,北方寒,中央平。前面我们讲到中医可以用药物来模拟时间、模拟空间、模拟方位,就是依据药物所具有的这个五气特性。所以,把握五气乃是中医治方的一个要素。

⑤ 五味

五味也是方所聚的一个重要因素,东方聚酸,南方聚苦,西方聚辛,北方聚咸,中央聚甘。中医处方治病,依靠的是什么呢?很重要的就是药物的这个五气、五味。大家看《神农本草经》,它在每个药物里先谈什么呢?先谈气味,气味放第一位,主治功效放在第二位。气味是药物的首要因素,功效主治是次要的因素;气味是体,主治功效是用。这个主次,这个体用关系大家应该搞清楚。现在很多人不明体用,主次颠倒,只管主治功效,某某药治某某病,头痛就上川芎、白芷,肿瘤就上白花蛇舌草,完全将气味抛到九霄云外,这个怎么能算中医呢?我们再看《内经》,《内经》治病讲补泻,盛者泻之,虚者补之,她凭什么补泻呢?凭的就是这个气味。所以,她讲:“治寒以热,治热以寒”,她讲“木位之主,其泻以酸,其补以辛。火位之主,其泻以甘,其补以咸。土位之主,其泻以苦,其补以甘。金位之主,其泻以辛,其补以酸。水位之主,其泻以咸,其补以苦”。所以,中医治方她是凭气味来治方,有气味才有方可言。你凭一个活血化瘀,一个缓急止痛怎么治方?它算北方还是南方?是东方还是西方?方里面所聚的每一类都是很值得研究的课题,现在大家都感到中医的科研难找课题,其实这个方里就大有课题,而且这些才是对中医真正有意义的课题。这几十年,国家在中医药领域里投入了不少的资金,攻关课题也层出不穷,但是,大家冷静地想一想,这些课题中有多少是对中医有真实的意义呢?可偏偏就是这些课题容易中标,容易到手。你搞什么“方”的研究,标书出去就石沉大海了。五味的研究也告诉我们,疾病跟饮食的相关性非常大,古人说:病从口入,祸从口出。这个说法在现代生活中能够得到更充分的反映。像现在世界上的头几号杀手,心血管病、糖尿病、肿瘤病等,哪一个不与饮食有关?现代医学研究饮食,它主要从食物的成分,脂肪多少,糖多少,微量元素多少,饱和脂肪酸多少,不饱和脂肪酸多少,从这些角度去认识。作为中医,大家不可忘记五味的因素。从上面这些讨论,大家应该发现中医一个很特别的地方,在中医里,导致疾病的是这些因素,可治疗疾病的还是这些因素。真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中医的这个特别之处,大家应该好好地去思考,好好地去琢磨。它与西医的概念完全不同。像风是一个致病的因素,“诸暴强直,皆属于风”。可是风又是一个治病的因素,风能胜湿。而西医则完全不是这样,像结核杆菌、葡萄球菌,这是致病的因素,那么,治病呢?它有另外一个可以杀灭这个致病菌的东西,比如抗生素。而中医的病因你是杀灭不了的,风你怎么杀灭,没有办法。我们只能够进行调整,只能根据古人给出的方与方之间的这个巧妙关系来进行对治。让水能载舟而不覆舟,让萧何成事而不让他败事。中医治病的路子就是这样,如果从兵法来说,中医治病是攻心而不是攻城。

⑥ 五色

五色是青赤黄白黑,东方青,南方赤,中央黄,西方白,北方黑。既然颜色与方有这样的关系,这就告诉我们对于色调我们不能光作美观来看,色泽不仅仅起装饰的作用,它应该有更深的涵义、更大的作用。一个土气很弱的病人,用了补土的药,用了四君子汤,用了理中汤,可是老不好,什么原因呢?结果发现这个病人老是穿一身青色的衣服,你在这里补土,它在那里伐土,这怎么会好呢?疾病跟那么多的因素相关,而你只知道清热解毒,益气养阴,活血化瘀,你只知道从功效主治去调理。功效主治如果不灵,你就说中医没效,你就说中医的理论滞后于临床,这怎么行呢?中医的这个局面大家说堪不堪忧,应不应该设法改变。五色的因素很重要,记得我跟大家谈过一个例子,就是上面的曾邕生师傅。他曾经治疗过一例重症肝硬化腹水的患者,病人卧病不起,所以,只好请曾医生上门去诊治。曾医生看病处方之后,还做了一个奇怪的举动,就是将病人家的其中一面墙整个地用煤水刷黑,然后让病人住在这间房里静养服药,结果病人很快地得到痊愈。黑色聚北方,北方属水、属肾,所以,曾医生用黑必定与肾有关。治病不但用药物的气味与主治,而且还从五色入方,五色治方,这个经验值得我们借鉴。疾病的相关因素是多方面的,比如北方不足的病人,当我们用药物来调补,感到力量不够的时候,我们可以通过这个相关性从其他方面来考虑,比如从五色来考虑。这是中医很值得注重的一个方面。

er 
   
中医瑰宝苑
 思考中医er

 san 
  ⑦ 五音

下面我们看五音,五音即角徵宫商羽。东方角音,南方徵音,中央宫音,西方商音,北方羽音。五音对疾病有关系没有呢?有!《内经》讲:望闻问切,望而知之谓之神,闻而知之谓之圣。望什么呢?望气色、望形色。望气我们很难做到了,我们只能观形。那么这个闻而知之是闻什么呢?很重要的就是闻这个五音。五音里面哪个音强,哪个音弱,哪个音有,哪个音没有,五音之间的协调关系怎样?这些都要能够区别。这都是很深的学问。古人云:相识满天下,知音能几人。这个知音的原始意义就是知五音,只是后来把它泛化了。大家还记得子期、伯牙的故事吗?可见知音是不简单的。听一个人的声音就知道你的情况,是不是太玄了呢?不玄!历史上有的人确实能够做到这一点。你在隔壁说话,他就知道你的疾病,这才叫“闻而知之”,这才叫圣。为什么呢?因为疾病与五音相关。你的肺病了,那你的商音肯定会出问题,你的心病了,徵音肯定会出问题。所以,听这个声音就能大致了解你的情况。只不过我们现在都是聋子,我们听见的只是胒湮心耳的繁手淫声,而真正的五音我们听不懂。有的甚至连五音的概念还搞不清楚,一听五音,就说这不科学,应该是 1234567,应该是七音,怎么搞五音呢?五音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值得花大力气来研究。上面提到的是诊断的角度,从治疗的角度看也是一样。五味能治病,五气能治病,五音同样也能治病。商音就是属于西方,就属于金,金就能克木。你光知道羚角钩藤可以平肝熄风,应该知道商音一样地能够平肝熄风。现在西方很多地方都在流行音乐疗法,这是一个可喜的苗头,不过,这个音乐疗法还比较初级,还是小学水平,甚至是幼稚园的水平。真正的高水平在高山流水里,在中医里。希望大家在这方面作些研究,不要局限于开一个小柴胡汤、麻黄汤,或者时方的荆防败毒散,不要局限在这里,应该把眼光放开一些。21世纪中医可以有很多的作为,为什么呢?因为她的相关性太多了,正是这个相关性决定了她在很多领域都能够有所为。现在许多中医到西方去,就只扎个针灸,弄弄按摩,开个中药,西方人也认为中医就这几招,你为什么不搞搞音乐疗法,你可以研究五音,开一个真正的五音疗养医院。《史记·乐书》云:“音乐者,所以动荡血脉,流通精神。”可见音乐对人体的作用,对疾病的作用,并非现在提出来的。这就是说,中医里面可以操作的东西太多太多,我们不要只是抓住现在这一点点。

⑧ 五臭

在方这样一个框架里面,有很多相关的问题,有时间,有五行,有六气,有五色,五音,有五味,往下的还有很多。比如五臭,臭是双音字,这里读“秀”音。臭跟味不同,它是通过鼻来完成。五臭即臊、焦、香、腥、腐。东方臊,南方焦,中央香,西方腥,北方腐。对于五臭,也许我们对它要比其他敏感,特别有些臭我们的感受很深。比如香燥的东西。香燥的东西为什么大家都这么喜欢?特别在不想吃饭的时候很想吃一些香的东西。为什么呢?因为香属中央,香入土,香入脾胃,脾胃运化好了,胃口就自然会打开。记得蒲辅周老先生曾治一例高年久病的患者,症见烦躁、失眠、不思食,大便七日未行,进而发生呕吐,吃饭吐饭,喝水吐水,服药吐药。病家认为已无生望,抱着姑且一试的态度询治于蒲老。蒲老详问病情,当得知病者仅思喝茶后,即取“龙井”6 克,嘱待水煮沸两分钟放茶叶,煮两沸,即少少与病者饮。第二天病者子女惊喜来告:“茶刚刚煮好,母亲闻见茶香就索饮,缓缓喝了几口未吐,心中顿觉舒畅,随即腹中咕咕作响,放了两个屁,并解燥粪两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