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医学衷中参西录-第2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散中之桂枝,亦不可用。而且宜苦寒之剂,佐以挑痧、刮痧等法,刺出其恶血以泄热毒者。同治壬戌,江苏沪 
渎,时疫盛行,绵延而至癸亥。余尝以石膏、芩、连,清而愈之者,则暑湿热之霍乱也。以凉水调胆矾吐而愈 
之者,则饱食填息之霍 
乱也。其肢皆冷,而其脉皆伏,维时大医,竞用丁萸桂附,日误数人,而竟不知改图,岂不深可惜哉。 
上所录二则,皆于霍乱之证,有所发明,故详志之,以备采择。 
霍乱之证,宜兼用外治之法,以辅药饵所不逮。而外治之法,当以针灸为最要。至应针之处,若十宣、 
中脘、尺泽、足三里、阴陵、承山、太溪、太仓、太冲、公孙等穴(约略举之,未能悉数),习针灸者大抵皆 
知。惟督脉部分,有素 穴,刺同身寸之三分出血,最为治霍乱之要着。凡吐泻交作,心中撩乱者,刺之皆效。 
诸针灸之书,皆未言其能治霍乱。世之能针灸者,间有知刺其处者,而或刺鼻准之尖,或刺鼻柱中间,又多不 
能刺其正穴。两鼻孔中间为鼻柱,《内经》王注,谓此穴在鼻柱之上端,则非鼻准之尖,及鼻柱中间可知。然 
刺未中其正穴者,犹恒有效验,况刺中其正穴乎。盖此穴通督脉,而鼻通任脉,刺此一处,则督、任二脉,可 
互相贯通,而周身之血脉,亦因之可贯通矣。 
又宜佐以刮痧之法。盖此证病剧之时,周身冰冷,回血管之血液凝滞不行。当用细口茶碗,将碗边一处少 
涂香油,两手执定其无油之处,先刮其贴脊两旁,脊椎上亦可轻刮,以刮处尽红为度。盖以脏腑之系皆连于脊, 
而诸脏腑 穴,亦贴脊两旁,故以刮此处为最要。而刮时,又宜自上而下挨次刮之,可使毒瓦斯下行。次刮其胸 
与胁,次刮其四肢曲处(尺泽委中)及腿内外 ,至头额项肩,亦可用钱刮之。又当兼用放痧之法∶将四肢回 
血管之血,用手赶至腿臂曲处,用带上下扎紧,于尺泽、委中两旁回血管,用扁针刺出其血,以助其血脉之流 
通,且又放出炭气,俾霍乱之毒菌,从此轻减也。 
又宜佐以温体之法。用滚水煮新砖八个,以熨腋下及四肢曲处,及两脚涌泉穴。或水煮粗浓之布,乘热迭 
数层,复于转筋之 
处。即不转筋者,亦可复于少腹及腿肚之上,凉则易之。或以茶壶及水笼袋,满贮热水,以熨各处。或醋炒葱 
白(切丝)、或醋炒干艾叶(揉碎)熨之。或用手醮火酒或烧酒,急速擦摩其周身及腿肚发硬之处。种种助暖 
之法不一,临证者随事制宜可也。 

一、医方(十七)治泄泻方
1.益脾饼
属性:治脾胃湿寒,饮食减少,长作泄泻,完谷不化。 
白术(四两) 干姜(二两) 鸡内金(二两) 熟枣肉(半斤) 
上药四味,白术、鸡内金皆用生者,每味各自轧细焙熟(先轧细而后焙者,为其焙之易匀也)。再将干姜 
轧细,共和枣肉,同捣如泥,作小饼。木炭火上炙干,空心时,当点心,细嚼咽之。曾为友人制此方,和药一 
料,服之而愈者数人。后屡试此方,无不效验。 
一妇人,年三十许,泄泻数月。用一切治泻诸药皆不效。其脉不凉,亦非完谷不化。遂单用白术、枣肉, 
如法为饼,服之而愈。此证并不用鸡内金者,因鸡内金虽有助脾胃消食之力,而究与泻者不宜也。 
x附录∶x 
直隶青县张××来函∶ 
胞妹××,年四十余岁,体素瘦弱,久患脾胃湿寒,胃脘时觉疼痛,饮食减少,常作泄泻,完谷不化。因照 
益脾饼原方,为制一料,服之即愈。为善后计,又服一料,永久祓除病根。 

一、医方(十七)治泄泻方
2.扶中汤
属性:治泄泻久不止,气血俱虚,身体羸弱,将成劳瘵之候。 
于术(一两,炒) 生山药(一两) 龙眼肉(一两) 
小便不利者加椒目(三钱,炒捣) 
龙眼肉,味甘能补脾,气香能醒脾,诚为脾家要药。且心为脾母,龙眼肉色赤入心,又能补益心脏,俾母 
旺自能荫子也。愚治心虚怔忡,恒俾单购龙眼肉斤许,饭甑蒸熟,徐徐服之,皆大有功效,是能补心之明征。 
又大便下血者,多因脾虚不能统血,亦可单服龙眼肉而愈,是又补脾之明征也。 
一妇人,年四十许。初因心中发热,气分不舒,医者投以清火理气之剂,遂泄泻不止。更延他医,投以温 
补之剂,初服稍轻,久服,则泻仍不止。一日夜四五次,迁延半载,以为无药可治。后愚为诊视,脉虽濡弱, 
而无弦数之象,知犹可治。但泻久身弱,虚汗淋漓,心中怔忡,饮食减少,踌躇久之,为拟此方,补脾兼补心 
肾。数剂泻止,而汗则加多。遂于方中加龙骨、牡蛎(皆不用 )各六钱,两剂汗止,又变为漫肿。盖从前泻 
时,小便短少,泻止后,小便仍少,水气下无出路,故蒸为汗,汗止又为漫肿也。斯非分利小便,使水下有出 
路不可。特其平素常觉腰际凉甚,利小便之药,凉者断不可用。遂用此方,加椒目三钱,连服十剂全愈。 

一、医方(十七)治泄泻方
3.薯蓣粥
属性:治阴虚劳热,或喘,或嗽,或大便滑泻,小便不利,一切羸弱虚损之证。 
生怀山药(一斤,轧细过罗) 
上药一味,每服用药七八钱,或至一两。和凉水调入锅内, 
置炉上,不住以箸搅之,两三沸即成粥服之。若小儿服,或少调以白糖亦可。 
此粥多服久服间有发闷者,掺以西药百布圣一瓦同服,则无此弊,且更多进饮食。 
门生吴××,年二十一。羸弱发热,脉象虚数,不能饮食。俾早晚服山药粥,加百布圣,晌午单服玄参三钱, 
煎汤服。如此数日,食量增加,发热亦愈,自此健壮。 
一妇人,年三十余。泄泻数月不止,病势垂危。倩人送信于其父母,其父将往瞻视,询方于愚。言从前屡 
次延医治疗,百药不效。因授以山药煮粥方,日服三次,两日全愈。又服数日,身亦康健。 
一娠妇,日发痫风。其脉无受娠滑象,微似弦而兼数。知阴分亏损,血液短少也。亦俾煮山药粥服之即愈。 
又服数次,永不再发。 
奉天关氏少妇,素有劳疾,因产后暴虚,喘嗽大作。治以此粥,日服两次,服至四五日,喘嗽皆愈。又服 
数日,其劳疾自此除根。 
奉天郑××之女,年五岁。秋日为风寒所束,心中发热。医者不知用辛凉表散,而纯投以苦寒之药,连服 
十余剂,致脾胃受伤,大便滑泻,月余不止,而上焦之热益炽。医者皆辞不治,始求愚为诊视,其形状羸弱已 
甚,脉象细微浮数,表里俱热,时时恶心,不能饮食,昼夜犹泻十余次。治以此粥,俾随便饮之,日四五次, 
一次不过数羹匙,旬日全愈。 
农村小儿,于秋夏之交,多得滑泻证。盖农家此时多饮凉水,而小儿尤喜饮之。农家此时多食瓜果,而小 
儿尤喜食之。生冷之物,皆伤脾胃,脾胃伤,则滑泻随之,此自然之理也。而滑泻之证,在小儿为最难治。盖 
小儿少阳之体,阴分未足,滑泻不 
止,尤易伤阴分。往往患此证者,数日即浑身发热,津短燥渴,小便不利,干呕懒食,唯嗜凉物。当此之际, 
欲滋其阴,而脾胃愈泥,欲健其脾,而真阴愈耗,凉润温补,皆不对证。而小儿又多苦服药,病家又多姑息, 
以婉随小儿之意,以致迁延岁月,竟成不治者多矣。惟山药脾肾双补,在上能清,在下能固,利小便而止大便, 
真良药也。且又为寻常服食之物,以之作粥,少加沙糖调和,小儿必喜食之。一日两次煮服,数日必愈。若系 
哺乳稚子,不能食粥,即食之亦不能多者,但浓煮生山药汁,饮之亦可。愚以此方治小儿多矣。志在救人者, 
甚勿以为寻常服食之物,而忽之也。 

一、医方(十七)治泄泻方
4.薯蓣鸡子黄粥
属性:治泄泻久,而肠滑不固者。 
即前薯蓣粥,加熟鸡子黄三枚。 
一人,年近五旬。泄泻半载不愈,羸弱已甚。遣人来询方,言屡次延医服药,皆分毫无效。授以薯蓣粥方, 
数日又来言,服之虽有效验,泻仍不止。遂俾用鸡子数枚煮熟,取其黄捏碎,调粥中服之,两次而愈。盖鸡子 
黄,有固涩大肠之功,且较鸡子白,易消化也。以后此方用过数次,皆随手奏效。 
x附录∶x 
直隶青县张××来函∶ 
河间刘××,年五十余岁。漏疮甚剧,屡治不痊,后兼泄泻不止,盖肠滑不固,故医药无灵。诊其脉甚小弱, 
渐已成痨。嘱其用薯蓣鸡子黄粥。一剂泻止。三服,精神焕发。十数日后,身体撤消。此后凡遇虚泻久不愈者, 
用之屡收特效。 

一、医方(十七)治泄泻方
5.薯蓣苜汤
属性:治阴虚肾燥,小便不利,大便滑泻,兼治虚劳有痰作嗽。 
生山药(一两,轧细) 生车前子(四钱) 
上二味,同煮作稠粥服之,一日连服三次,小便自利,大便自固。盖山药能固大便,而阴虚小便不利者服 
之,又能利小便。车前子能利小便,而性兼滋阴,可为补肾药之佐使(五子衍宗丸中用之),又能助山药以止 
大便。况二药皆汁浆稠粘,同作粥服之,大能留恋肠胃,是以效也。治虚劳痰嗽者,车前宜减半。盖用车前者, 
以其能利水,即能利痰,且性兼滋阴,于阴虚有痰者尤宜。而仍不敢多用者,恐水道过利,亦能伤阴分也。 
x按∶x车前子能利小便,而骤用之亦无显然功效。惟将车前子炒熟(此药须买生者自家经手炒,以微熟为度, 
过熟则无力),嚼服少许,须臾又服,约六点钟服尽一两,小便必陡然利下,连连不止。此愚实验而得之方也。 
又∶单用车前子两半,煮稠粥,顿服之,治大便滑泻亦甚效验。黄姓媪,大便滑泻,百药不效。或语以此 
方,一服即愈。然必用生者煮之,始能成粥,若炒熟者,则不能成粥矣。 

一、医方(十七)治泄泻方
6.加味天水散
属性:治暑日泄泻不止,肌肤烧热,心中燥渴,小便不利,或兼喘促。小儿尤多此证,用此方更佳。 
生山药(一两) 滑石(六钱) 粉甘草(三钱) 作汤服 
此久下亡阴,又兼暑热之证也。故方中用天水散以清溽暑之热。而甘草分量,三倍原方(原方滑石六、甘草 
一,故亦名六一散),其至浓之味,与滑石之至淡者相济,又能清阴虚之热。又重用山药之大滋真阴,大固元 
气者,以参赞之。真阴足,则小便自利,元气固,则泄泻自止。且其汁浆稠粘,与甘草之甘缓者同用,又能逗 
留滑石,不至 
速于淡渗。俾其清凉之性由胃输脾,由脾达肺,水精四布,下通膀胱,则周身之热与上焦之燥渴喘促,有不倏 
然顿除者乎? 
小儿少阳之体,最不耐热,故易伤暑。而饮食起居,喜贪寒凉,故又易泄泻。泻久则亡阴作热,必愈畏暑 
气之热,病热循环相因,所以治之甚难也。此方药止三味,而用意周匝,内伤外感,兼治无遗。一两剂后,暑热 
渐退,即滑石可以渐减,随时斟酌用之,未有不应手奏效者。小儿暑月泻久,虚热上逆,与暑热之气相并, 
填塞胃口,恒至恶心呕吐,不受饮食。此方不但清暑滋阴,和中止泻,其重坠之性,又能镇胃安冲,使上逆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