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医学衷中参西录-第9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将余四味煎汤服。至煎渣服时,仍先用白糖水送服所余之三七、鸦胆子,再煎服汤药。盖痢证至此,西人谓 
之肠溃疡,不可但以痢治,宜半从疮治,是以用金银花、粉甘草以解疮家之热毒;三七、鸦胆子以化瘀生 
新;而鸦胆子味至苦,且有消除之力(捣膏能点疣),又可除痢证传染之毒菌;用芍药泄肝火,以治痢之本 
病;又恐其痢久伤阴,及下焦气化不固,是以又重用生山药以滋阴液固气化,此所以投之必 
效也(医方篇本方后载有医案可参观)。当愚初拟此方时,犹未见西人肠溃疡之说。 
及后见西书,其所载治法,但注重肠溃疡,而不知兼用药清痢之 
本源,是以不如此方之效也。 
有下痢日久,虚热上蒸,饮食减少,所下者形如烂炙,杂以脂膜,又兼腐败之色,腥臭异常,腹中时时 
切疼益甚者,此腹中生机将断,其为病尤重矣。宜治以前方,再加潞党参、天门冬各三钱。此用参以助 
其生机,即用天冬以调剂参之热也。 
有原素伤烟色,肾经虚惫,复下痢日久,肠中欲腐烂,其下焦之气化愈虚脱而不能固摄者,宜治以拙拟 
三宝粥。方中之意∶用三七、鸦胆子以治肠中之腐烂,用山药粥以补下焦之虚脱也。 
有下痢或赤、或白、或赤白参半,后重腹疼,表里俱觉发热,服凉药而热不退,痢亦不愈,其脉确有 
实热者。此等痢证原兼有外感之热,其热又实在阳明之腑,非少阴篇之桃花汤所能愈,亦非厥阴篇之白头翁汤 
所能愈也。惟治以拙拟通变白虎加人参汤则随手奏效。痢证身热不休,服清火药而热亦不休者,方书多诿为 
不治。然治果对证,其热焉有不休之理?此诚因外感之热邪随痢深陷,永无出路,以致痢为热邪所助,日甚 
一日,而永无愈期。治以此汤,以人参助石膏,能使深陷之热邪徐徐上升外散,消解无余,加以芍药、甘草 
以理后重腹疼,生山药以滋阴固下,连服数剂,热退而痢亦遂愈。方中之药原以芍药代知母,生山药代粳米, 
与白虎加人参汤之原方犹相仿佛,故曰通变白虎加人参汤也。愚生平用此方治愈此等痢证甚多(医方篇本方后 
载有数案可参观也)。 
此外感之热与痢相并,最为险证。尝见东人×××着有《赤痢新论》,大为丁仲祜所推许。然其中载有 
未治愈之案二则∶一体温至38。7℃,脉搏至百一十至,神识蒙昏,言语不清,舌肿大干燥,舌苔剥离,显然 
夹杂外感之实热可知,乃东人不知以清其外感实热为要务,而惟日注射以治痢之血清,竟至不救;其二发剧 
热,夜发躁狂之举动,后则时发谵语,体温达40。2℃,此又显然有外感之大热也。案中未载治法,想 
其治法,亦与前同,是以亦 
至不救。设此二证若治以拙拟之通变白虎加人参汤,若虑病重药轻,可将两剂并作一剂,煎汤四五茶杯,分多 
次徐徐温饮下,病愈不必尽剂,其热焉有不退之理?大热既退,痢自随愈。而东人见不及此者,因东人尽弃旧 
日之中学,而专尚西学也。盖中、西医学原可相助为理,而不宜偏废,吾国果欲医学之振兴,固非 
沟通中、西不可也。 
上所论之痢证乃外感之热已入阳明之腑者也。然痢证初得,恒有因外感束缚而激动其内伤者,临证者宜 
细心体察。果其有外感束缚也,宜先用药解其外感,而后治痢;或加解表之药于治痢药中;或用治痢药煎汤 
送服西药阿斯匹林瓦许亦可解表。设若忽不加察,则外感之邪随痢内陷,即成通变白虎加人参汤所主之险 
证,何如早治为愈也。 
痢证虽为寒热凝滞而成,而论者多谓白痢偏寒,赤痢偏热。然此为痢证之常,而又不可概论也。今 
试举治愈之案以明之。同庄张××妻,年近六旬,素多疾病。于季夏晨起,偶下白痢,至暮十余次。秉烛后, 
忽周身大热,昏不知人,循衣摸床,呼之不应,其脉洪而无力,肌肤之热烙手。知其痢因伤暑而成,且多病 
之身不禁暑热之熏蒸,所以若是昏沉也。急用生石膏三两,野台参四钱,煎汤一大碗,俾徐徐温饮下,至 
夜半尽剂而醒。诘朝煎渣再服,热退痢亦遂愈。此纯系白痢而竟若是之热也。 
有前后连两次病痢,其前后寒热不同者,为细诊其脉,前后迥异,始能用药各得其宜,无所差误。曾 
治刘××,于初秋得痢证甚剧。其痢脓血稠粘,脉象弦细,重诊仍然有力。治以通变白头翁汤,两剂全愈。隔 
旬余,痢又反复,自用原方治之,病转增剧,复来院求诊。其脉弦细兼迟,不任循按,知其已成寒痢,所 
以不受原方也。俾用生怀山药细末煮粥,送服小茴香细末一钱、生硫黄细末四分, 
数次全愈。又如三宝粥方后治愈卢氏妇一案亦然。 
二案皆随病机之转移,而互治以凉热之药,自能随手奏效。故治之者宜于临证时细心研究,息息与病机相符也。 
有痢证,上热下凉,所用之药宜上下分途,以凉治上,以热治下者。曾治天津张姓媪,年近五旬,于孟 
秋患痢,两旬不愈。所下者赤痢杂以血水,后重腹疼,继则痢少泻多,亦兼泻血水,上焦烦热,噤口不食, 
闻食味即恶心欲呕,头目眩晕,不能起床,其脉关前浮弦,重诊不实,两尺则微弱无根,一息五至,病患自觉 
心中怔忡,精神恍惚,似难支持,此乃虚极将脱之兆也。遂急用净萸肉、生怀山药各一两,大熟地、龙眼肉、 
白龙骨各五钱,生杭芍、云苓片、炙甘草各二钱,俾煎汤两盅,分两次温服下。初服一次,心神即觉安稳。尽 
剂后,少进饮食,泻痢亦少止。又即原方加生地黄四钱,炙甘草改用三钱,煎汤两盅,分两 
次温服下,每服一次送服生硫黄细末二分半,日服一剂,数日全愈。 
至于暑天热痢,宜治以六一散,前已言之。然南方之暑热兼湿,用六一散诚为至当;北方之暑热恒 
不兼湿,且有兼燥之时,若用六一散时,原当有所变通。愚尝拟得一方,用之甚效。方用滑石、生石膏各五 
钱,朱砂、粉甘草细末各二钱,薄荷冰一分,共和匀,每服二钱,开水送下。热甚痢剧者,一日可服五六次。 
名之曰加味益元散,盖以六一散加朱砂为益元散,兹则又加石膏、薄荷冰也。 
x按x∶暑热之痢恒有噤口不食者,而治以加味益元散,即可振兴其食欲。若非暑热之痢而亦不思饮食者, 
宜用朱砂、粉甘草细末等分,少加薄荷冰,每服一钱,竹茹煎汤送下,即可思食。盖此等证多因肝胆之火挟 
胃气上逆,其人闻食味即恶心欲呕,所以不能进食,用朱砂以降胃镇肝,甘草以和胃缓肝,竹茹以平其逆 
气,薄荷冰以散其郁热,所以服之即效也。因此方屡次奏功,遂 
名之曰开胃资生丹。 
有当暑热之时,其肝胆肠胃先有蕴热,又更奔走作劳于烈日之中,陡然下痢,多带鲜血,其脉洪大者。 
宜治以大剂白虎汤,煎数盅,分数次温饮下,每次送服鸦胆子仁三十粒。若其脉虽洪大而按之虚者,宜治以大 
剂白虎加人参汤,送服鸦胆子仁。 
有痢久清阳下陷者,即胸中大气因痢下陷也。其病情常觉下坠腹疼(此气分下陷迫其下焦腹疼),或痢或 
泻,多带虚气,呼吸短气,或兼有寒热往来,其脉象迟弱者,宜治以拙拟升陷汤,去知母,加生怀山药六钱, 
白头翁三钱。盖原方之意∶原用生箭 以升补胸中大气,而以柴胡、桔梗、升麻之善升清阳者以辅之,更加 
知母以调剂黄 之热也。兹因下焦泻痢频频,气化不固,故以白头翁易知母,而更以山药辅之。因知母之 
性寒而滑,白头翁之性凉而涩,其凉也能解黄 之热,其涩也能固气化之脱,且为治痢要药,伍 
以山药,又为止泻之要药也。 
诸痢之外又有所谓休息痢者,其痢大抵皆不甚重而不易除根,治愈恒屡次反复,虽迁延日久而犹可支持, 
有若阿米巴痢之轻者,至累年累月不愈而犹可支持也。或此等痢即阿米巴痢欤?须待后实验。然其所以屡次 
反复者,实因有原虫伏于大小肠曲折之处,是以愈而复发,惟用药除净其原虫则不反复矣。至除之之 
法,证之近于热者,可用鸦胆子仁,以治痢之药佐之;近于凉者,可用硫黄末,而以治痢之药佐之。再者,无 
论或热或凉,所用药中皆宜加木贼一钱,为其性善平肝,又善去肠风止血,故后世本草谓其善治休息痢也。 
其脾胃不健壮者,又宜兼用健补脾胃之药以清痢之上源,自能祓除病根也。 
痢证又有日下痢频频,其肠中仍有燥结,必去其燥结而痢始愈者,此固属罕见之证,而治痢者实不可 
不知也。表弟刘××,年二十四岁,于中秋下痢,脓血稠粘,一日十五六次,腹疼后重 
甚剧。治以化滞汤,连服两剂,下痢次数似少减,而后重腹疼如旧。细诊其脉,尺部重按甚实,疑其肠 
有结粪,投以小承气汤加生杭芍数钱,下燥粪长约四寸,后重腹疼顿愈十之八九。再与以化滞汤一剂,病若失。 
治痢最要药品,其痢之偏热者,当以鸦胆子为最要之药,其痢之偏寒者,当以硫黄为最要之药,以此二药 
皆有消除痢中原虫之力也。此二种药,上所录方案中已屡言之。今再论之。 
鸦胆子,一名鸭蛋子,其性善凉血,止血,兼能化瘀生新。凡痢之偏于热者,用之皆有捷效,而以治 
下鲜血之痢,泻血水之痢,则尤效。鸦胆子又善清胃腑之热,凡胃脘有实热充塞、噤口不食者,服之即可 
进食。服时须去其硬皮,若去皮时其中仁破者,即不宜服,因破者服后易消,其苦味遽出,恒令人呕吐,是 
以治痢成方,有用龙眼肉包鸦胆子仁囫囵吞服者。药局中秘方,有将鸦胆子仁用益元散为衣,名之为菩提 
丹者,是皆防其入胃即化出其苦味也,若以西药局中胶囊盛之吞服,虽破者亦可用。 
硫黄原禀火之精气,其挟有杂质者有时有毒,若其色纯黄,即纯系硫质,分毫无毒,为补相火暖下焦 
之主药。痢证下焦凉者,其上焦恒有虚热,硫黄质重,其热力直达下焦而不至助上焦之虚热。且痢之寒者 
虽宜治以热药,而仍忌温补收涩之品。至硫黄,诸家本草谓其能使大便润、小便长,西人谓系轻泻药之品,是 
其性热而能通,故以治寒痢最宜也。愚屡次品验此药,人之因寒作泻者,服之大抵止泻之时多。更有五 
更泻证,服他药不效,而放胆服硫黄即愈者。又间有本系因寒作泻,服硫黄而泻转剧者,惟与干姜、白术、 
五味等药同用,则确能治因寒作泻而无更泻之弊。古方书用硫黄皆系制用,然制之则热力减,必须多服,有时 
转因多服而生燥,实不如少服生者之为愈也。且择其纯系硫质者 
用之,原分毫无毒,亦无须多方制之也。至其用量,若以治寒 
痢,一次可服二三分,极量至五六分,而以治他证,则不在此例。曾治邻村张氏妇,年二十余,胃寒作吐, 
所吐之食分毫不能消化(凡食后半日吐出不消化者皆系胃寒),医治半年无效,虽投以极热之药亦分毫 
不觉热,脉甚细弱,且又沉迟。知其胃寒过甚,但用草木之品恐难疗治。俾用生硫黄细末一两,分作十二包, 
先服一包,过两句钟不觉热,再服一包。又为开汤剂干姜、炙甘草各一两,乌附子、广油桂、补骨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