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639-删补名医方论-第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注】赤色属心,导赤者,导心经之热从小肠而出,以心与小肠为表里也。然所见口 
糜舌疮、小便黄赤、茎中作痛、热淋不利等证,皆心热移于小肠之证。故不用黄连直泻 
其心,而用生地滋肾凉心,木通通利小肠,佐以甘草梢,取易泻最下之热,茎中之痛可除, 
心经之热可导也。此则水虚火不实者宜之,以利水而不伤阴,泻火而不伐胃也。若心经实 
热,须加黄连、竹叶,甚者更加大黄、亦釜底抽薪之法也。 
x五淋散x 治膀胱结热,水道不通,淋涩热痛,或尿如豆汁,或成砂石,或如膏脓,或小便血。 
赤苓(一钱五分) 赤芍(一钱) 栀仁(一钱) 当归 甘草(各钱二分) 
上五味,加灯心,水煎服。 
x八正散x 
瞿麦 栀子 扁蓄 大黄 木通 滑石 车前子 甘草(各一钱) 
加灯心一钱,煎服(朱震亨方∶加木香一钱〕。 
【注】通调水道,下输膀胱,三焦之职也。受藏津液,气化能出,膀胱之职也。若水道 
不输,则内蓄喘胀,外泛肤肿,三焦之病也。若受藏不化,则诸淋涩痛,癃闭不通,膀胱 
之病也。经曰∶阴无阳元以生,阳无阴无以化。故阴阳偏盛,皆不生化也。阳盛阴虚,而 
膀胱之气不化为病者,通关丸证也。阴盛阳虚,而膀胱之气不化为病者,肾气丸证也。此 
关乎气化阴阳之为病也。经曰∶下虚则遗尿。又曰∶膀胱不约为遗尿。经曰∶胞移热于膀 
胱则癃。又曰∶膀胱不利为癃。故虚而寒者,藏而不能约;实而热者,约而不能出也。膀 
胱气虚,无气以固,则藏而不约不禁,遗失之病生,补中固真汤证也。膀胱气热,壅结 
不行,则约而不出,淋涩癃闭之病生,八正五淋散证也。此不全关乎气化,而又关乎虚 
寒、实热之为病也。八正、五淋皆治淋涩癃闭之药,而不无轻重之别。轻者,有热未结, 
虽见淋涩尿赤、豆汁,砂石、膏血、癃闭之证,但其痛则轻,其病不急,宜用五淋散单 
清水道故以栀、苓清热而输水,归、芍益阴而化阳,复佐以甘草调其阴阳,而用梢者,意 
在前阴也。重者,热已结实,不但痛甚势急,而且大便亦不通矣,宜用八正散兼泻二阴,故 
于群走前阴药中,加大黄直攻后窍也,丹溪方加木香者,其意亦以气化者欤! 
x逍遥散x 治肝家血虚火旺,头痛目眩烦赤,口苦倦怠烦渴,抑郁不乐,两胁作痛,寒 
热,小腹重坠,妇人经水不调,脉弦大而虚。 
芍药(酒炒) 当归 白术(炒) 茯苓 甘草(炙) 柴胡(各二钱) 
引用煨姜三片,薄菏少许,煎服。 
加味逍遥散,即此方加丹皮、山栀(炒)各五分。 
【集注】赵羽皇曰∶五脏苦欲补泻,云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盖肝性急善怒,其气 
上行则顺,下行则郁,郁则火动而诸病生矣。 
故发于上,则头眩、耳鸣而或为目赤。发于中,则胸满、胁痛而或作吞酸。发于下,则 
少腹疼疝而或溲尿不利。发于外,则寒热往来,似疟非疟。凡此诸证,何莫非肝郁之象 
乎?而肝木之所以郁,其说有二∶一为土虚不能升木也,一为血少不能养肝也。盖肝为 
木气,全赖土以滋培,水以灌溉。若中土虚,则木不升而郁。阴血少,则肝不滋而枯。方 
用白术、茯苓者,助土德以升木也。当归、芍药者,益荣血以养肝也。薄荷解热,甘草和 
中。独柴胡一味,一以为厥阴之报使,一以升发诸阳。经云∶木郁则达之。遂其曲直之 
性,故名曰逍遥。若内热、外热盛者,加丹皮解肌热,炒栀清内热,此加味逍遥散之义也。 
x龙胆泻肝汤x 治胁痛口苦,耳聋耳肿,筋痿阴湿,热痒阴肿,白浊溲血。 
龙胆草(酒炒) 黄芩(炒) 栀子(酒炒) 泽泻 木通 车前子 当归 
(酒洗) 柴胡 甘草 生地(酒炒) 
水煎服。 
【注】胁痛口苦,耳聋耳肿,乃胆经之为病也,筋痿阴湿,热痒阴肿,白浊溲血,乃 
肝经之为病也。故用龙胆草泻肝胆之火,以柴胡为肝使,以甘草缓肝急,佐以芩、栀、通、 
泽、车前辈大利前阴,使诸湿热有所从出也。然皆泻肝之品,若使病尽去,恐肝亦伤矣,故 
又加当归、生地补血以养肝。盖肝为藏血之脏,补血即所以补肝也。而妙在泻肝之剂,反 
作补肝之药,寓有战胜抚绥之义矣。 
x左金丸x 治肝脏火实,左胁作痛。 
黄连(炒,六两) 吴茱萸(汤泡,一两) 
上为末,作丸。 
【集注】胡天锡曰∶此泻肝火之正剂。肝之治有数种∶水衰而木无以生,地黄丸,乙 
癸同源是也;土衰而木无以植,参苓甘草剂,缓肝培土是也;本经血虚有火,用逍遥散清 
火;血虚无水,用四物汤养阴。至于补火之法,亦下同乎肾;而泻火之治,则上类乎心。 
左金丸独用黄连为君,从实则泻子之法,以直折其上炎之势;吴茱萸从类相求,引热下 
行,并以辛燥开其肝郁,惩其捍格,故以为佐。然必本气实而土不虚者,庶可相宜。左 
金者,木从左而制从金也。 
x泻青丸x 治肝火风热,不能安卧,多惊多怒,目赤肿痛,及小儿急惊抽搐。 
龙胆草 山栀 大黄(酒蒸) 川芎 当归 羌活 防风 
等分,蜜丸,竹叶汤下。 
【注】龙胆草直入肝经,以泻其火,佐栀子、大黄,使其所泻之火,从大、小二便而 
出,是治火之标也。肝主风,风能生火,治肝不治风,非其治也。故用羌活、防风散肝 
之风,即所以散肝之火,是治火之本也。肝之情欲散,故用川芎之辛以散之。肝之质喜 
滋,故用当归之濡以润之。是于泻肝之中,寓有养肝之意。泻肝者,泻肝之病也;养肝者, 
悦肝之神也。盖肝木主春,乃阳升发动之始,万物生化之源,不可伤也。 
x当归龙荟丸x 治肝经实火,头运目眩,耳聋耳鸣,惊悸搐溺,躁扰狂越,大便秘结, 
小便涩滞,或胸胁作痛,阴囊肿胀,凡属肝经实火,皆宜服之。 
当归(一两) 黄连(一两) 黄芩(一两) 龙胆草(一两) 栀子仁(一两) 大 
黄(五钱) 芦荟(五钱) 青黛(五钱) 木香(二钱五分) 黄柏(一两) 麝香(另研,五钱) 
上为末,炒神曲,糊丸。每服二十丸,姜汤下。 
【集注】汪昂曰∶肝木为生火之本,肝火盛则诸经之火相因而起,为病不止一端矣。故 
以当归、芦荟、龙胆草、青黛直入本经气血 
两途,先平其甚者,而诸经之火,无不渐平矣,佐以黄芩泻肺火,黄连泻心火,黄柏泻 
肾火,大黄泻肠胃火,栀子泻三焦火,备举大苦大寒而直折之,使上、中、下三焦之火, 
悉从大、小二便利出。少加木香、麝香者,取其调气开窍灵通周至也。然非实火不可轻投。 
x越婢加半夏汤x 治咳而上气;此为肺胀,其人喘,目如脱状,脉浮大者。 
麻黄(六两) 石膏(半斤) 生姜(三两) 甘草(二两) 半夏(半升) 大枣(十五枚) 
上六味,以水六升,先煮麻黄,去沫,内药,取三升,分温三服。 
x小青龙加石青汤x 治肺胀,咳而上气,烦躁而喘,脉浮者,心下有水气。 
麻黄(三两) 桂枝(三两) 细辛(三两) 芍药(三 
两) 半夏(半升) 石膏(三两) 干姜(三两) 五味子(半升) 甘草(三两) 
上九味,以水一斗,煮麻黄,去沫,内诸药,取三升。强人服一升,羸者减之,日三服。小儿服四合。 
【集注】喻昌曰∶前一方,麻黄汤中以桂、杏易石膏,以脉大有热而加姜、枣,则发散 
之力微而且缓也。后一方,小青龙汤中加入石膏,以证兼烦躁,虽宜汗散寒饮,犹防助 
热伤津也。越婢方中有石膏、半夏二物,协力建功。石膏清热,藉辛热亦能豁痰,半夏 
豁痰,借辛凉亦能清热。前麦冬汤方中下气止逆,全藉半夏入生津药中。此二方又藉半 
夏入清温剂中,仲景加减成方,无非化裁后学矣。 
x清燥救肺汤x 治诸气 郁,诸痿喘呕。 
桑叶(经霜者,三钱) 石膏(炒,二钱五分) 甘草(一钱) 胡麻仁(炒、研,一钱) 
真阿胶(八分) 人参(七分) 麦冬(一钱二分) 杏仁(去皮尖、炒黄,七分) 枇杷 
叶(去毛,蜜炙,一片) 
上九味,以水一碗,煎六分,频频二三次,滚热服。 
痰多加贝母、栝蒌。血枯加生地。热甚加犀角、羚羊角,或加牛黄。 
【集注】喻昌曰∶按诸气 郁之属于肺者,属于肺之燥也,而古今治气郁之方,用辛香 
行气,绝无一方治肺之燥者。诸痿喘呕之属于上者,亦属于肺之燥也。而古今治法,以 
痿、呕属阳明,以喘属肺,是则呕与痿属之中、下,而惟喘属上矣,所以亦无一方及于 
肺之燥也。即喘之属于肺者,非表即下,非行气即泄气,间有一二用润剂者,又不得其 
肯綮。今拟此方名清燥救肺,大约以胃为主,胃土为肺金之母也。其天冬。知母能清金滋 
水,以苦寒而不用,至如苦寒降火之药,尤在所忌。盖肺金自至于燥,所存阴气不过一 
线耳。倘更以苦寒下其气,伤其胃,其人尚有生理乎?诚仿此增减以救肺燥变生诸证,庶克有济。 
柯琴曰∶古方用香燥之品以治气郁,不获奏效者,以火就燥也。惟缪仲醇知之,故 
用甘凉滋润之品,以清金保肺立法。喻昌宗其旨,集诸润剂,而制清燥救肺汤,用意深, 
取药当,无遗蕴矣。 
【按】经云∶损其肺者益其气。肺主诸气故也。然火与元气不两立,故用人参、甘草 
甘温而补气,气壮火自消,是用少火生气之法也。若夫火燥 郁于肺,非佐甘寒多液之 
品,不足以滋肺燥,而肺气反为壮火所食,益助其燥矣。故佐以石膏、麦冬、桑叶、阿胶、 
胡麻仁辈,使清肃令行,而壮火亦从气化也。经曰∶肺苦气上逆,急食苦以降之。故又佐 
以杏仁、枇杷叶之苦以降气。气降火亦降,而制节有权;气行则不郁,诸痿喘呕自除矣。要 
知诸 郁,则肺气必大虚,若泥于肺热伤肺之说而不用人参,郁必不开而火愈炽,皮聚 
毛落,喘咳不休而死矣。此名之救肺,凉而能补之谓也。若谓实火可泻,而久服芩、连, 
苦从火化,亡可立待耳。 
x麦门冬汤x 火逆上气,咽喉不利,止逆下气者主之。 
麦门冬(七升) 半夏(一升) 人参(三两) 甘草(二两) 粳米(三合) 大枣(十二枚) 
上六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温服一升;日三服,夜一服。 
【集注】喻昌曰∶此方治胃中津液干枯,虚火上炎,治本之良法也。夫用降火之药而 
火反升,用寒凉之药而热转炽者,徒知与火热相争,弗知补正气以生津液,不惟无益而 
反害之矣。凡肺病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胃气者,肺之母气也。《本草》有知母之名, 
谓肺藉其清凉,知清凉为肺之母也。又有贝母之名,谓肺藉其豁痰,豁痰为肺之母也。然 
屡施于火逆上气,咽喉不利之证,而屡不应者,名不称矣。孰知仲景妙法,于麦冬、人 
参、甘草、大枣、粳米大补中气以生津液队中,又增入半夏辛温之味,以开胃行津而润 
肺,岂特用其利咽下气哉!顾其利咽下气,非半夏之功,实善用半夏之功也。 
x人参清肺汤x 治肺胃虚寒,咳嗽喘急,坐卧不安。并治久年劳嗽,吐血腥臭。 
人参 阿胶 骨皮 知 母 乌梅 粟壳 炙草 杏 仁 桑皮(各等分) 
加枣子,煎服。 
x人参定喘汤x 
人参 麻黄 阿胶 五味 粟壳 甘草 半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