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618-格致余论-第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者,设或失手,何以取救?吾宁稍迟,计出万全,岂不美乎?乌附丹剂其不可轻饵也明矣。至于饮食,尤当谨节。夫老 
人内虚脾弱,阴亏性急。内虚胃热则易饥而思食,脾弱难化则食已而再饱,阴虚难降则气郁而成痰,至于视听言动,皆 
成废懒。百不如意,怒火易炽。虽有孝子顺孙,亦是动辄扼腕。况未必孝顺乎!所以物性之热者,炭火制作者,气之香 
辣者,味之甘腻者,其不可食也明矣。虽然肠胃坚浓,福气深壮者,世俗观之,何妨奉养,纵口固快一时,积久必为灾 
害。由是观之,多不如少,少不如绝,爽口作疾,浓味措毒,前哲格言,犹在人耳,可不慎欤!或曰∶如子之言,殆将 
绝而不与于汝安乎?予曰∶君子爱人以德,小人爱人以姑息。况施于所尊者哉!惟饮与食将以养生,不以致疾。若以所 
养转为所害,恐非君子之所谓孝与敬也。然则如之何则可?曰∶好生恶死,好安恶病,人之常情。为子为孙,必先开之 
以义理,晓之以物性,旁譬曲喻,陈说利害,意诚辞确,一切以敬慎行之,又次以身先之,必将有所感悟而无捍格之逆 
矣。吾子所谓绝而不与,施于有病之时,尤是孝道。若无病之时,量酌可否,以时而进。某物不食,某物代之,又何伤 
于孝道乎?若夫平居闭话,素无开导诱掖之言,及至饥肠已鸣,馋涎已动,饮食在前,馨香扑鼻,其可禁乎?经曰∶以 
饮食忠养之。“忠”之一字,恐与此意合,请勿易看过,予事老母,固有愧于古者,然母年逾七旬,素多痰饮,至此不作。 
节养有道,自谓有术。只因大便燥结时,以新牛乳、猪脂和糜粥中进之,虽以临时滑利,终是腻物积多。次年夏时,郁 
为粘痰,发为胁疮。连日作楚,寐兴陨获。为之子者,置身无地,因此苦思而得节养之说。时进参、术等补胃、补血之 
药,随天令加减,遂得大腑不燥,面色莹洁,虽觉瘦弱,终是无病。老境得安,职此之由也。因成一方,用参、术为君, 
牛膝、芍药为臣,陈皮、茯苓为佐。春加川芎;夏加五味、黄芩、麦门冬;冬加当归身,倍生姜。一日或一帖或二帖, 
听其小水才觉短少,便进此药。小水之长如旧,即是却病 法。后到东阳,因闻老何安人性聪敏,七十以后稍觉不快, 
便却粥数日,单进人参汤数帖而止。后九十余无疾而卒。以其偶同,故笔之以求是正。 


慈幼论
属性:人生十六岁以前,血气俱盛,如日方升,如月将圆。惟阴长不足,肠胃尚脆而窄,养之之道不可不谨。童子不衣裘 
帛,前哲格言,具在人耳。裳,下体之服。帛,温软甚于布也。盖下体主阴,得寒凉则阴易长,得温暖则阴暗消。是以 
下体不与帛绢夹浓温暖之服,恐妨阴气,实为确论。血气俱盛,食物易消,故食无时。然肠胃尚脆而窄,若稠粘干硬, 
酸咸甜辣,一切鱼肉、木果、湿面、烧炙、煨炒,但是发热难化之物,皆宜禁绝。只与干柿、熟菜、白粥,非惟无病, 
且不纵口,可以养德。此外生栗味咸,干柿性凉,可为养阴之助。然栗大补,柿大涩,俱为难化,亦宜少与。妇人无知, 
惟务姑息,畏其啼哭,无所不与。积成痼疾,虽悔何及!所以富贵骄养,有子多病,迨至成人,筋骨柔弱,有疾则不能 
忌口以自养,居丧则不能食素以尽礼,小节不谨,大义亦亏。可不慎欤!至于乳子之母,尤宜谨节。饮食下咽,乳汁便 
通。情欲动中,乳脉便应。病气到乳,汁必凝滞。儿得此乳,疾病立至。不吐则泻,不疮则热。或为口糜,或为惊搐, 
或为夜啼,或为腹痛。病之初来,其溺必甚少,便须询问,随证调治。母安亦安,可消患于未形也。夫饮食之择,犹是 
小可。乳母禀受之浓薄,情性之缓急,骨相之坚脆,德行之善恶,儿能速肖,尤为关系。或曰∶可以已矣!曰∶未也。 
古之胎教,具在方册,愚不必赘。若夫胎孕致病,事起茫昧,人多玩忽,医所不知。儿之在胎,与母同体,得热则俱热, 
得寒则俱寒,病则俱病,安则俱安。母之饮食起居,尤当慎密。 
东阳张进士次子二岁,满头有疮,一日疮忽自平,遂患痰喘。予视之曰∶此胎毒也。慎勿与解利药。众皆愕然。予 
又曰∶乃母孕时所喜何物?张曰∶辛辣热物是其所喜。因口授一方,用人参、连翘、芎、连、生甘草、陈皮、芍药、木 
通,浓煎。沸汤入竹沥与之,数日而安。或曰∶何以知之?曰∶见其精神昏倦,病受得深,决无外感,非胎毒而何? 
予之次女,形瘦性急,体本有热,怀孕三月,适当夏暑口渴思水,时发小热,遂教以四物汤加黄芩、陈皮、生甘草、 
木通,因懒于煎煮。数帖而止。其后,此子二岁,疮痍遍身,忽一日其疮顿愈,数日遂成 疟。予曰∶此胎毒也。疮若 
再作,病必自安。已而果然。若于孕时确守前方,何病之有? 
又陈氏女八岁时得痫病,遇阴雨则作,遇惊亦作,口出涎沫,声如羊鸣。予视之曰∶如胎受惊也。其病深痼,调治 
半年,病亦可安。仍须淡味以佐药功。与烧丹元,继以四物汤入黄连,随时令加减,半年而安。 


夏月伏阴在内论
属性:天地以一元之气,化生万物。根于中者,曰神机;根于外者,曰气血。万物同此一气,人灵于物,形与天地参而为 
三者,以其得气之正而通也。故气升亦升,气浮亦浮,气降亦降,气沉亦沉。人与天地同一橐 。子月一阳生,阳初动 
也;寅月三阳生,阳初出于地也。此气之升也。巳月六阳生,阳尽出于上矣。此气之浮也。人之腹属地气,于此时浮于 
肌表,散于皮毛,腹中虚矣。经曰;夏月经满,地气溢满,入经络受血,皮肤充实。长夏气在肌肉,所以表实。表实者, 
里必虚。世言夏月伏阴在内,此阴字有虚之义。若作阴冷看,其误甚矣。或曰∶以手扪腹,明知其冷,非冷而何?前人 
治暑病,有玉龙丸、大顺散、桂苓丸、单煮良姜与缩脾饮用草果等,皆行温热之剂,何吾子不思之甚也?予曰∶春夏养 
阳,王太仆谓春食凉,夏食寒,所以养阳也。其意可见矣!若夫凉台水馆,大扇风车,阴水寒泉,果冰雪凉之伤,自内 
及外,不用温热,病何由安?详玩其意,实非为内伏阴而用之也。前哲又谓升降浮沉则顺之,寒热温凉则逆之。若于夏 
月火令之时,妄投温热,宁免实实虚虚之患乎?或曰∶巳月纯阳,于理或通,五月一阴、六月二阴,非阴冷而何?予曰∶ 
此阴之初动于地下也。四阳浮于地上,燔灼焚燎,流金烁石,何阴冷之有?孙真人制生脉散,令人夏月服之,非虚而何? 


豆疮陈氏方论
属性:读前人之书,当知其立言之意。苟读其书,而不知其意,求适于用,不可得也。豆疮之论,钱氏为详,历举源流经 
络,明分表里虚实,开陈其施治之法,而又证以论辩之言,深得着书垂教之体。学人读而用之,如求方圆于规矩,较平 
直于准绳,引而伸之,触类而长之,可为无穷之应用也。今人不知致病之因,不求立方之意,仓卒之际,据证检方,漫 
尔一试,设有不应,并其书而废之,不思之甚也。近因《局方》之教久行,《素问》之学不讲,抱疾谈医者,类皆喜温而 
恶寒,喜补而恶解利。忽得陈氏方论,皆燥热补剂,其辞确,其文简,欢然用之,翕然信之,遂以为钱氏不及陈氏远矣。 
或曰∶子以陈氏方为不足欤?曰∶陈氏方诚一偏论,虽然亦可谓善求病情者,其意大率归重于太阴一经。盖以手太阴属 
肺,主皮毛也;足太阴属脾,主肌肉。肺金恶寒而易于感,脾胃土恶湿而无物不受,观其用丁香、官桂,所以治肺之寒 
也;用附、术、半夏,所以治脾之湿也。使其肺果有寒,脾果有湿而兼有虚也。量而与之,中病即止,何伤之有?今也 
不然,徒见其疮之出迟者,身热者,泄泻者,惊悸者,气急者,渴思饮者。不问寒热虚实,率投木香散、异功散,间有 
偶中,随手获效。设或误投,祸不旋 。何者?古人用药制方,有向导,有监制,有反佐,有因用。若钱氏方固未尝废 
细辛、丁香、白术、参、 等,率有监制辅佐之药,不专务于温补耳!然其用凉寒者多,而于辅助一法,略开端绪,未 
曾深及。痴人之前,不可说梦,钱氏之虑至矣,亦将以候达者扩充推展而用。虽然渴者用温药,痒塌者用补药,自陈氏 
发之,迥出前辈。然其多用桂、附、丁香等燥热,恐未为适中也。何者?桂、附、丁香辈,当有寒而虚,固是的当,虚 
而未必寒者。其为害当何如耶?陈氏立方之时,必有挟寒而豆疮者,其用燥热补之固其宜也。今未挟寒而用一偏之方, 
宁不过于热乎?予尝会诸家之粹,求其意而用之,实未敢据其成方也。试举一二以证之。 
从子六七岁时患痘疮,发热,微渴,自利。一小方脉视之,用木香散,每帖又增丁香十粒。予切疑焉。观其出迟, 
固因自利而气弱。察其所下,皆臭滞陈积,因肠胃热蒸而下也。恐非有寒而虚,遂急止之,已投一帖矣。继以黄连解毒 
汤加白术,与十帖以解丁香之热,利止疮亦出。其后肌常有微热,而手足生痈疖,与凉剂调补逾月而安。 
又一男子,年十六、七岁,发热而昏,目无视,耳无闻,两手脉皆豁大而略数,知其为劳伤矣。时里中多发痘者, 
虽不知人,与药则饮,与粥则食。遂教参、 、当归、白术、陈皮大料浓煎与之,饮至三十余帖痘始出,又二十余帖, 
则成脓泡,身无全肤。或曰∶病势可畏,何不用陈氏全方治之?余曰∶此但虚耳,无寒也。只守前方,又数十余帖而安。 
后询其病因,谓先四、五日恐有出痘之病,遂极力樵采,连日出汗甚多,若用陈氏全方,宁无后悔? 
至正甲申春,阳气早动,正月间,邑间痘疮不越一家,卒投陈氏方,童幼死者百余人。虽由天数,吾恐人事亦或未 
之尽也。 


痛风论
属性:气行脉外,血行脉内,昼行阳二十五度,夜行阴二十五度,此平人之造化也。得寒则行迟而不及,得热则行速而太 
过。内伤于七情,外伤于六气,则血气之运或迟或速而病作矣。彼痛风者,大率因血受热已自沸腾,其后或涉冷水,或 
立湿地,或扇取凉,或卧当风。寒凉外抟,热血得寒,污浊凝涩,所以作痛。夜则痛甚,行于阴也。治法以辛热之剂。 
流散寒湿,开发腠理。其血得行,与气相和,其病自安。然亦有数种治法稍异,谨书一二,以证予言。 
东阳傅文,年逾六十,性急作劳,患两腿痛甚,动则甚痛。予视之曰∶此兼虚证,当补血温血,病当自安。遂与四 
物汤加桃仁、陈皮、牛膝、生甘草,煎入生姜,研潜行散,热饮三、四十帖而安。 
又朱宅阃内,年近三十,食味甚浓,性躁急,患痛风,挛缩数月,医祷不应。予视之曰∶此挟痰与气证,当和血疏 
气导痰,病自安。遂以潜行散入生甘草、牛膝、炒枳壳、通草、陈皮、桃仁、姜汁,煎服半年而安。 
又邻鲍六,年二十余,因患血痢,用涩药取效,后患痛风,叫号撼邻。予视之曰∶此恶血入经络证。血受湿热,久 
必凝浊,所下未尽,留滞隧道,所以作痛。经久不治,恐成偏枯。遂与四物汤加桃仁、红花、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