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君主法规论释+索达吉堪布译释-第2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同样,上师对弟子也应以大慈悲心摄受,本来师徒之间要胜过一般的父子关系,因为一般的父子只是往昔亲怨缘份而互为一世之亲,而师徒是师父将永恒不变的真实智慧加持融入弟子心相续,成为其生生世世的慧命之父。而上师的这种慈悲也不同于世间之君王,仅仅给于物质金钱上的照顾,而是从弟子究竟安乐着想,对弟子有时是传讲显密甚深教法,有时则另一种方式,以痛骂其毛病习气。所以,无论何时弟子应恒时视上师为永时的依怙主,恒作顶戴礼敬之处。
  于诸大臣作事者,当以慈心恒爱护,
  因为君主诸苦乐,皆掌握于眷手中。
  君主对属下的大臣及各个承事者,应当恒常以慈悲心爱护,因为君主的一切苦乐都掌握在眷属手中。
  君主乃一国之主,他的苦乐绝大多数是观待于整个国政是否顺泰,而国政是否顺泰取决于大臣及诸作事者是否与他同心协力,这又取决于君主是否慈爱彼等,所以君主欲得安乐的窍诀就是时时刻刻爱护众臣,他们蒙受君主的一片慈心,便会经常拥护爱戴自己的君主。以此因缘,君主的一切事情也得以圆满成办。从这一角度来说,君主的声誉威望、高位权势、生活苦乐等各方面都掌握在眷属手中,君主当然应慈悲善待他们,否则违上抗命,君主还是有许多麻烦和痛苦的。对于发了大乘菩提心的君主们,是绝对恒以慈心爱护弟众的,他们的苦乐完全取绝于众生,如经云:令众生欢喜则菩萨欢喜,令众生恼苦则菩萨恼苦。所以说,此君主是以众生苦乐而有苦乐的,这是圣君主所不共的苦乐观。
  君主于诸作事者,合理所得之薪资,
  成办善事之喜宴,此等一切莫遮止。
  君主对各个作事的人,合理所得的薪资,成办喜事的聚会,都不能遮止。
  君主对下人每月辛劳所得之薪水工资,应予合理的支付,不能象现在的某些单位领导人,为了养肥自己,找借口无理扣留他人的血汗钱,这样是极不应理的。另外,对他们卓有成效的劳动成果应予以奖励,为了庆贺,可以适当的摆宴欢聚一堂,这样能提高大家的积极性,对工作更感兴趣,使以后什么事情都能非常顺利承办。所以,对这些合理的做法,君主不能一味的遮止。
  同样,主持道场时,对于认真闻思修者合理给予生活费;或者象结夏安居圆满,讲辨著大汇考成绩显著等有意义的大法会,成办了定期的某项重大事情时,整个寺院供斋,开茶话会,这也是可以开许的,一张一弛是文武之道,不紧不松是修法之要。
  切切莫忘诸恩德,感恩图报并称赞,
  若普平等慈眷属,眷众云集成诸事。
  君主不能忘记他人的恩德,应常有感恩图报之想,并称赞其德行,如果能将平等慈爱遍及于每一个眷属,则众多眷属自然如云集聚在君主身边,因而能成办诸事。
  《格言宝藏论》中云:“往昔仁慈之君主,常以慈爱护眷仆……主人经常爱仆人,则彼易得自眷仆,如于莲花盛开湖,水鸭亦会自然聚。”确实如此,我们可从历来的大德传记及如今大德的行为中,不难发现每位大德虽然已证悟了甚深空性,但对名言中的念恩报恩仍旧十分注重。如“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将此身心奉尘刹,是则名为报佛恩”等等,报历代传承上师十方三宝之宏恩,养育自己的父母之恩,所依生存的国土恩,所化对境的众生恩,并且经常称赞其各自的不共功德和恩德。尤其是佛恩、师恩、法恩,我们不能人在人情在,人在报恩德,人走则如茶凉将恩德抛在九宵云外,这不是真正的报恩,从世间的道德及欲期今生成就的角度来说,都不能忘念这些恩德。
  如果上师对待眷属无有亲疏远近之分,平等地慈悲眷属,则如莲花所在处蜜蜂自然云集一样,很多贤能圣者都会云集在他身旁,再无须任何方便。正如“桃李无言,自下成蹊”,如当今的法王晋美彭措,未曾以钱财聘请过任何一个人,只是他老人家那片慈心,且不说遍及每个人,甚至不忍心听到狗等旁生的苦叫声,他那犹如日轮的慈光遍及每位众生,故上万弟子云集于他的身边。
  世间的君主若想统治世界,其窍诀就是以平等慈爱之心博爱这个世界的所有人们,求乐之心人皆有之,人们自然会象归投众敬王一样,纷至沓来争相归投,还有什么国事不能成办的?所以,君主们应广阅古今中外的历史,重踏先代圣王的足迹,以慈心来善待自己的眷属。
  一切眷属亦应当,拥戴君主如独子,
  眷属享有之幸福,皆源君主之福德。
  所有的眷属也应当象爱护独子一样拥护爱戴君主,因为眷属所拥有的幸福,全都来源于君主的福德。
  众所周知:如果一个大家庭中,仅有一个独子,无论如何,其父母家人也是特别爱护他。同理,一国无二主,这唯一的君主犹如独子一样,一切眷属亦当悉心爱护。为何呢?因为整个国土上的眷民所拥有的幸福快乐完全依赖于君主,是君主福报的显现。同样,一个穷乡僻野的喇荣沟里,在法王晋美彭措上师的慈悲摄受下,有七八千的清净僧人,天天能享受佛法的甘露,其主要根源就是上师本身福德力所现,如果没有相当的福德,几十年如一日的清净闻思修的生活肯定难以维持,所愿也难以成办。如今藏汉地国内外,很多地方的主持大德都曾有过很大的发心,并拥有雄厚的资金,欲创办佛学院培养僧才,但由于福德因缘不够,大多为时不久,便中途停办,大德的事业也因此难以宏展。所以上师是我们的顶戴处,是我们暂时究竟的福德源泉。
  若是世间的君王有大福德,信奉五戒十善大仁大慈的话,上上下下的民众肯定是途歌里咏,国泰民安。反之,君主无福德,今日与这个国家不融,发动战争,明日与那个国家不睦,交兵作战,眷属只得随之卖命,身无一日安,心无一日宁。所以,君王无福民受苦,君王具福民安乐,一切苦乐均来源于君王。
  纵是粗暴之君主,眷属亦应尽力护,
  倘若眼中出现病,不应挖眼当医治。
  纵然君主非常粗暴,眷属也应该尽力护持彼;假设眼中生病,不应挖去眼睛而应尽力医治之,此二者道理相同。
  各个福德因缘不同的君主,他们的性情也是千差万别。有的君主是明智果断,性情温和,有的则性情粗暴,放逸易怒,对眷属也是漠不关心,甚至经常侵犯他的人身权或危害其生命,使他们感受很大的痛苦。但是无论君主如何乖戾,眷属也应尽心尽力保护他,切莫有谋杀驱逐或暗害的念头。因为国无主政必乱,对整个人民决是无益;再者,会遭来象荆轲刺秦王的后果行剌未遂,反身家性命难保。这个道理如同我们的眼睛有了眼病,不能把整个眼睛都挖掉一样,而是应当就医治疗,好好保护,以免因一时的疼痛难忍挖掉弃之,之后成了盲人。
  那么,寺院的主持大德有时因遇到刚强难调之众生,难免显现愤怒相,大骂或踢打,但不能因此把他罢课,这样只有自己造很严重的恶业。且不说大德内相续从无嗔心害人,即便是无缘无故地嗔怒,我们也不能有非理之妄念。古德尚有〃不以一眚奄大德〃,何况是白玉上的些许瑕疵呢?所以,无论从哪一方面讲,弟子都应真心敬爱保护大德们。
  一切大臣及法官,应当合法辨善恶,
  若看情面受贿赂,则将摧毁全国家。
  一切大臣及法官们,应当以法合理辨别善恶,如果看情面或接受贿赂,则必将摧毁整个国家。
  对一个国家来说,必须〃有法可依,依法必严,依法治国,依法处理〃。如此则关系到大臣及法官们在具体处理国事时,应该合理合法地辨别善恶,再作定案。不能看某人的情面,也不能看高级蛋糕夹着十万元的大红包,而偏袒执事,这样,〃上梁不正下梁歪〃,层层效仿,整个社会受贿成风,〃后门〃常开。现在,贿赂者和受贿者都是心有灵犀一点通,某人上门拜托某事,法官们托词说〃看一看,研究研究再说,过两天再来〃,他们就心照不宣,彼此心里有数,会意为送“香烟”和请“喝酒”,过两天之后,请法官喝上顿,酩酊大醉,拿着上千元一包的香烟,要办的事也就妥了,大官们“常此以往,恐怕国将不国矣”!
  同样,寺院的大管家,要遵戒律讲因果,对个别真正犯了根本戒必须摈除者,不能因私下送你很多礼品而盛情难却,拉不开情面,就不了了之。这对整个僧团会有极大的不良影响,一粒老鼠粪会毁坏一锅汤。作为大管家大法师,一定要为僧众作想,辨清善恶,以法惩处,方是应理所为。
  不顾国王重大事,私欲强者若为臣,
  盗贼猎人及娼妓,岂不亦可作大臣?
  如果那些不顾及国家大事,私欲极强的人可以作大臣的话,则卑劣的盗贼猎人以及娼妓,岂不是也可以作大臣吗?
  位居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大臣理当以国事为重,为人民作想。若将国事置之度外,执意追求自己私欲,全心全意寻求自利,这种心胸狭小鼠目寸光之辈,私囊之徒是不配做大臣的。不然,那些为世人所鄙睨,以邪命而活的盗贼,猎人和妓女作大臣也未偿不可,因为大臣象他们一样卑劣,又有什么不可以的?真正的大臣若在其位必谋其政,对国事当深谋远虑,对人民样样关心,才是称职的大臣。
  同样,道场的负责人究竟要为一切众生的生死大事作想,负责人要发广大利人之心才能令自他积累资粮。暂时要护持整个道场僧众的身心利益,若仅仅是为名誉、供养、恭敬,倒不如自动辞职让他人取而代之为妙,以免徒增恶业。
  一心为国无私心,平等待人即大臣,
  想方设法令国安,私利自然便圆满。
  一心一意为国家,无有私心利自己,平等善待诸民众,此即具相之大臣。彼仅仅想方设法使国泰民安,则其私利因此自然无求亦能圆满。
  合格的大臣自私自利心鲜少是很重要的,这样他会想尽方法使国家富强,社会稳定,其个人的生活、财富、名声等切身利益也会随之圆满。因为“我为人人,人人必会为我”。也正如上师如意宝在《胜利道歌中》这样说:〃究竟虽欲广自利,暂时利他乃窍诀。〃象我等大师释迦世尊无量劫来为利益无边的众生而发心,以六度等种种方便行给予众生暂时与究竟的安乐,正因为无丝毫的自利而行持利他,平等慈悲众生的广大善行而圆满了自利证得佛果。
  同样,如今的大德也是循此足迹而身体力行,他们成年累月,日日夜夜为法忘躯,为弟众的闻思及调伏心相续,而废寝忘食,沤心沥血,很少很少考虑自己的衣食财物,乃至法体也全然不顾。然而,自己的一切也都会无勤具足。反之,我们不难发现,许多人整日为自己的吃穿四处奔波,却未见得能如愿争得财食。所以,无论是大臣还是大德,只要一心利他,则如“燃薪烧水,炭自会有”一样,自己的一切也就自然圆满。
  一切如理大臣宝,即使仅仅有一人,
  亦利君主事业故,于彼国家尤为重。
  一切行为如理如法象如意宝般的大臣,即使仅仅有一个,也能有利于君主事业,故尔对其国家来说彼尤为重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