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044-要药分剂-第2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引之 
益精 
【禁忌】经疏曰。凡病虚而有寒者忌。肾虚无火。寒精自出者。亦忌。 
以上涩剂介部 

卷九涩剂
五倍子
内容:味酸咸。性平。无毒。乃虫食盐麸子木叶中津液结成者。降也。阴也。 
【主治】主生津化痰止嗽。止血。敛汗。解酒。疗消渴。泄痢。疮癣五痔。下血脱肛。 
脓水 
小儿 
【归经】入肺经。为收敛之品。(性涩能敛肺气寒能降火) 
【前论】丹溪曰。五倍子属金与水。噙之。善收顽痰。解热毒。佐他药尤良。黄昏咳嗽。 
乃 
鳌按、滑精梦泄诸病。固宜收涩。然必能通而后能涩。医学纲目载一方。以治虚而滑精 
者。 
【禁忌】经疏曰。凡嗽由外感。泻非虚脱者忌。 

卷九涩剂
百药煎
内容:味酸咸。微甘。性收。无毒。 
【主治】主清肺化痰定嗽。解热生津止渴。收湿消酒。乌须发。止下血。久痢脱肛。牙 
齿 
【归经】入心肺二经。为收摄之品。 
【前论】汪颖曰。功与五倍子同。但经酿造。其体轻虚。其性浮收。且味带余甘。治上 
焦心 
以上涩剂虫部 

卷十
燥剂
内容:徐之才曰。燥可去湿。桑白皮、赤小豆之属是也。 王好古曰。湿有在上。在中。在下。 
在 
病 
而黄连、黄柏、栀子 
之类。为燥剂也乎。 

卷十燥剂
苍术
内容:味苦。性温。无毒。可升可降。阴中阳也。忌同白术。 
【主治】主风寒湿痹死肌。痉疸。(本经) 主头痛。消痰水。逐皮间风水结肿。除心 
下 
急满 
热。止 
(大明) 
湿痰留饮。 
【归经】入脾胃肺大小肠五经。为祛风除湿。升阳散郁之品。(兼宣剂兼补剂) 
【前论】东垣曰。苍术别有雄壮上行之气。能除湿下安太阴。使邪气不得传入于脾。以 
其经 
略同 
者须 
【禁忌】经疏曰。二术凡病属阴虚血少。精不足。内热骨蒸。口干唇燥。咳嗽吐痰。吐 
血鼻 

卷十燥剂
仙茅
内容:味辛。性温。有小毒。禀火气多金气少而生。可升可降。阴中阳也。忌食牛乳、牛肉。 
【主治】主心腹冷气不能食。腰脚风冷挛痹不能引。丈夫虚劳。老人失溺。无子。益阳 
道。 
倦。( 
【归经】入命门经。兼入肝心包二经。为补火之品。(兼补剂宣而能补) 
【前论】许真君曰。命门真阳之火。即先天祖气。天非此火不能生物。人非此火不能有 
生。 
上 
【炮制】雷公曰。清水洗。竹刀刮去皮。切豆许大。糯米泔浸去赤汁。酒拌。蒸半日。 
曝干 

卷十燥剂
草豆蔻
内容:味辛。性温。无毒。得地二之火气而有金。兼感夏末秋初之令而生。升也。阳也。 
制丹砂。 
【主治】主温中。心腹痛。呕吐。去口臭气。(别录) 下气。止霍乱。一切冷气。消 
酒 
毒。 
吐酸。 
【归经】入脾胃二经。为祛寒除湿。消痰截疟之品。(调中补胃健脾消食开郁破气) 
【前论】宗 曰。调散冷气甚速。虚弱不能饮食者。宜与木瓜、乌梅、砂仁、益智神曲、 
麦 
与知母同用。治瘴疟寒 
明独胜之火。 
【禁忌】经疏曰。凡疟不由于瘴。心胃痛由火而不由寒。泻痢胀满。或小水不利。由暑 
气湿 
【炮制】 备要曰。闽产名草豆蔻。如龙眼而微长。皮黄白薄而棱峭。仁如缩砂。辛香 
气 
铁 

卷十燥剂
肉豆蔻
内容:一名肉果。味辛。性温。无毒。禀火土金之气以生。升也。阳也。 
【主治】主积冷心腹胀满。霍乱。中恶。吐沫冷气。小儿乳霍。(开宝) 解酒毒。消 
皮 
外络 
研末粥饮下。(李 ) 
【归经】入脾胃二经。兼入大肠经。为消食止泄之品(理脾 暖胃 固肠 下气) 
【前论】丹溪曰。肉蔻属金与土。温中理脾。日华子称其下气。以脾得补而善运化。气 
自下 
【禁忌】经疏曰。大肠素有火热。及中暑热泄暴注。肠风下血。胃火齿痛。及湿热积滞 
方盛 
【炮制】雷公曰。以糯米粉熟汤搜裹。 火中煨熟。去粉用。忌犯铁。 

卷十燥剂
益智仁
内容:味辛。性温。无毒。得火土金三气以生。降也。阴中阳也。去壳用。 
【主治】主益脾胃。理元气。补肾虚滑沥。(好古)涩精固气。宣通气郁。温中进食。 
摄 
涎 
足 
【归经】入脾经。兼入心肾二经。为行阳退阴之品。(兼补剂补心气命门三焦不足) 
【前论】海藏曰。益智本脾药。主君相二火。在集香丸则入肺。在四君子汤则入脾。在 
大凤 
母。 
智。 
【禁忌】经疏曰。凡症属燥热。病患有火者。不宜用。故呕吐由热而不由寒。气逆由怒 
而不 
均 

卷十燥剂
补骨脂
内容:味辛。性温。无毒。禀火土之气。兼得天令之阳以生。降多于升。阳中微阴也。得 
胡麻良。恶甘草。忌羊猪血。 
【主治】主五劳七伤。风虚冷。骨髓伤败。肾冷精流。及妇人血气。堕胎。(开宝) 男 
子腰 
肾泄 
【归经】入脾命门心包三经。为壮火益土之品。(补相火以通君火) 
【前论】飞霞曰。故纸属火。收敛神明。能使心包之火与命门之火相通。故元阳坚固。 
骨髓 
相生 
为血 
【禁忌】经疏曰。凡病阴虚火动。阳道妄举。梦遗尿血。小便短涩。目赤口苦舌干。大 
便燥 
【炮制】雷公曰。此性燥毒。须酒浸一宿。再以东流水浸三日夜。蒸半日。晒干。胡桃 
肉同 

卷十燥剂
葫芦巴
内容:味苦。性温。无毒。禀春夏之阳气以生。升也。阳中阳也。 
【主治】主肾脏虚冷气。得附子、硫黄。治肾虚冷。腹胁胀满。面色青黑。得茴香、桃 
仁。 
【归经】入命门经。为壮元阳除寒湿之品。(兼补剂 能温暖丹田) 
【前论】洁古曰。元阳不足。冷气潜伏。不能归元者。宜之。 子和曰。有人病目不睹。 
思 
此 
【炮制】禹锡曰。出岭南番舶者良。云是番莱菔子。酒浸或蒸或炒。 

卷十燥剂
附子
内容:味辛甘。性大热。有大毒。全禀地中火土燥烈之气。兼得天之热气以生。降多升少。 
浮中沉无所不至。阳中阴也。地胆为使。恶蜈蚣。畏防风、黑豆、甘草、黄 、人参、童便 
、犀角。忌豉汁。得川椒、食盐。能引下行。直达命门。 
【主治】主风寒咳逆邪气。寒湿痿 。拘挛膝痛。不能行步。破症坚积聚血瘕。金疮。 
(本 
经) 腰脊风寒。香港脚冷弱。心腹冷痛。霍乱转筋。下痢赤白。坚肌骨。又堕胎为百药长。 
( 
淫腹 
寒。阴 
阳。久 
聋。( 
【归经】入命门三焦二经。兼入脾肾膀胱三经。为回阳退阴之品。(兼补剂 专补命门 
相火 
【前论】虞抟曰。附子禀雄壮之质。能引补气药行十二经。以追复散失之元阳。引补血 
药入 
祛除 
阳益 
传遍 
待 
之即 
药。 
格不 
也。 
寒治 
先其 
鳌按、热药不但附子。一切姜、桂皆然 
阳俱虚。或阴虚更甚于阳者。以热药治之。 
原以补阳。余曾见一医治一阴虚之妇。其医 
不痊。且愈多枯燥象。可见人参补阳。虽有益 
足。若但与补阳药用之。未见其有济也。读书 
【禁忌】经疏曰。一切阳症。火症。热症。阴虚内热血液衰少症。均忌。 

卷十燥剂
川乌
内容:味辛。性热。有毒。即附子之母。 
【主治】主风痹。血痹。半身不遂诸风。除寒冷。温养脏腑。去心下坚痞。感寒腹痛。 
( 
元素) 除寒湿行经。散风邪。破诸积冷毒。(李杲) 补命门不足。肝风虚。(好古) 
【归经】入脾命门二经。为助阳退阴之品。(通行十二经络功同附子而稍缓) 
【前论】宗 曰。补虚寒须用附子。去风即多用川乌。大略如此。 时珍曰。附子性重 
滞。 
鳌按、乌头以出川彰明者为上。故加川字以别草乌头也。附子即附生于乌头者。故亦以 
川产 
物。 
虽暑 
又 
竟不可用也。不然。仲景白通四逆真武等汤。何为用之哉。丹溪法重滋阴。故每偏诋阳药。 
非平允之说也。 

卷十燥剂
草乌头
内容:叶辛。性热。有毒。远志为使。反半夏、栝蒌、贝母、白蔹、白芨。恶藜芦。忌豉 
汁。畏饴糖、黑豆。 冷水能解草乌毒。 
【主治】主中风恶风。洗洗出汗。除寒湿痹。破积聚寒热。(本经) 消胸上痰冷。食 
不 
下。 
【归经】入脾经。为搜风胜湿。去痰攻毒之品。 
【前论】吴机曰。草乌气锋锐。宜其通经络。利关节。寻蹊达径。而自抵病所。 时珍 
曰。 
草 
鳌按、草乌头开顽痰。逐顽风。治顽疮。以毒攻毒。大胜川乌。然至毒无制。苟非当病。 
切勿 

卷十燥剂
白附子
内容:味辛。性温。有毒。感阳气而生。升也。阳也。 
【主治】主心痛血痹。面上百病。行药势。(别录) 中风失音。一切冷风气。面 瘢 
疵。 
( 
风痰 
【归经】入胃经。为祛风燥湿豁痰之品。(能引药势上行) 
【前论】时珍曰。根如草乌之小者。长寸许。绉纹有节。炮用。乃阳明经药。因与附子 
相似 
【禁忌】经疏曰。似中风症。虽痰壅。忌用。 

卷十燥剂
天南星
内容:味苦辛。性温。有毒。感金火之气而生。可升可降。阴中阳也。蜀漆为使。畏附子 
、干姜、生姜。恶莽草。 
【主治】主中风麻痹。除痰下气。利胸膈。攻坚积。消痈肿。散血。堕胎。(开宝) 治 
惊 
〔牛胆星〕治惊风有奇功。除痰。杀虫。(苏颂) 
【归经】入肺经。为祛风湿豁顽痰之品。(兼宣剂 兼行肝脾 性更烈于半夏) 
【前论】士瀛曰。诸风口噤。宜用南星。更以人参、石菖蒲主之。 时珍曰。味辛而麻。 
故 
【禁忌】经疏曰。阴虚燥痰忌用。 半夏治湿痰多。南星治风痰多。 
【炮制】备要曰。凡使。以矾汤或皂角水浸三日夜。曝用。或酒浸一宿蒸。竹刀切开。 
至不 

卷十燥剂
半夏
内容:味辛。性平。有毒。得土金之气。兼感天之燥气以生。降也。阴中阳也。柴胡为使。 
【主治】主伤寒寒热心下坚。胸胀。咳逆。头眩。咽喉肿痛。肠鸣。下气。止汗。(本 
经) 
消心腹胸膈痰热满结。心下急痛坚痞。时气呕逆。堕胎。(别录) 消痰。下肺气。(甄权) 
治吐食反胃。霍乱转筋。肠腹冷。痰疟。(大明) 治寒痰。及形寒饮冷伤肺而咳。除胸寒。 
燥脾家湿。治痰厥头痛。消肿散结。(元素) 治眉棱骨痛。(丹溪) 除腹胀目不得瞑。(纲 
目) 救暴卒。(无己) 
【归经】入脾胃胆三经。兼入心肺大肠三经。为除湿化痰。开郁发表之品。(兼宣剂 和 
胃 
【前论】葛生曰。凡遇五绝之病。缢溺压魇产死者。用半夏末吹入鼻中即活。盖取其能 
作嚏 
性燥 
咽痛 
湿热 
星。 
【禁忌】经疏曰。一切血症。及阴虚血少。津液不足之病。均忌。 
以上燥剂草部 

卷十燥剂

内容:味辛甘。性大热。有小毒。禀天地之阳气。兼得土金之气以生。升也。阳中阳也。得人 
参、甘草、麦冬良。忌生葱、石脂。色紫肉浓者良。即此桂。但去粗皮用。为肉桂。 即此 
桂。去里外皮。单用当中心。为桂心。 其枝上嫩皮。为桂枝。 桂枝之细者为柳桂。 
【主治】主温中。利肝肺气。心腹寒热冷疾。霍乱转筋。头腰痛。出汗。止烦。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