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027-本草述钩元-第2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有何关节不利而风湿不瘳乎。 
缪氏云。肾虚有热。小水不利。或短涩赤黄。口舌干。皆忌。 
〔修治〕 去毛须。锉。酒浸一夕用。 

卷七山草部
巴戟天
内容:出蜀中者佳。经冬不凋。根如连珠。以肉浓者为胜。因方家多取紫色。(原无紫色)土 
人采根。同黑豆煮紫。殊失气 
味。一种山 根极相似。但色白。土人以醋煮之。杂巴戟内。 
莫能识别。但击破之。紫而鲜洁者伪也。其中虽紫。又有微白。糁如粉色而理小暗者真也。 
味辛苦微甘。气微温。主大风邪气。阴痿不起。强筋骨。安五脏。补中增志。益气利男 
子。治夜梦精泄。强阴。下气补血海。益精。愈小腹及阴中相引痛。去风癞及头面游风。疗 
香港脚。方书治中风劳倦。虚劳肾气虚而恶寒眩晕。及虚逆咳喘。(元阳虚者)腰痛。积聚痹 
痿不能食。消瘅泄泻。溲血淋浊。小便不禁。疝。并治目疾耳聋。病患虚损者。加用。覆盆 
子为之使。恶雷丸丹参。得黄柏橘核荔枝核牛膝川萆 木瓜金铃子生地黄治疝气因于肾虚。 
得五味苁蓉鹿茸山萸柏仁故纸杞子。治阴痿。去茸苁。加黄柏牛膝麦冬生地车前。治阴虚白 
浊。久不愈。得鹿角柏仁远志莲须覆盆天冬黄柏。治夜梦鬼交泄精。同甘菊蒺藜石菖蒲何首 
乌黑豆山萸天冬。治头面上风。 
附方 嗜酒后患香港脚。巴戟五钱。糯米同炒。米微转色。去米不用。大黄一两锉炒。同 
为末。熟蜜丸。温水服五七十丸。仍禁酒。遂愈。(嗜酒而病香港脚。此为湿热。大黄除湿热 
者也。同巴戟用之。缘入肾肝而达其气。俾除湿热之味得以奏功。即此以推疝气白浊夜梦泄 
精等治。亦不能专恃此味。必本其所受之因而投剂。用此以达下焦之主气可也。) 
〔论〕 巴戟之味。由苦而辛。辛中亦有苦。味尽处略有甘。夫苦为火味。阳火出于地。 
为命门真火。所云非苦无以至地也。辛为金味。上行为天气。合于人身之肺。所云非辛无以 
至天也。辛由于苦。则元气之体。苦合之辛。则元气之用。况其温者。又出地之始气。更合 
于经冬不凋以观。非禀阴中之真阳而裕有元气之体用者乎。本经首治大风邪气。(阳陷化邪) 
阴痿不起。(用阳不达)言其用也。由用而及体。故归之补中增志益气。甄权则首指其体。 
如治鬼交精泄。以关元中极之间。下于肾三寸。男精女血。皆藏于此。赖其上有肾中命门。 
实司元气者下而锁钥之。所谓气能摄精也。至言风癞之治。则并及用矣。其他种种治效。总 
不外此体用间元气之益耳。夫元气乃阴中之阳。不能离于阴以为阳。故不得漫用辛热以耗阴。 
此味虽曰益阳。却从阴中完其体。致其用。非辛热之伦可比。如熟地黄补阴而发阳者也。可 
助之发阳于阴中。如覆盆子骨碎补由阳而强阴者也。可合之强阴于阳中。至如阳虚生寒。投 
以辛热之桂附。阳虚郁热。投以苦寒之连柏。俱有不舍兹味者。总为元气之主剂。立其主而 
后辛热可以去寒。苦寒可以清热也。人身元气。上际于天。下极于地。巴戟既裕元气之体用。 
即亦能如元气之所周。随寒热而咸宜。故治疗颇多。(不第如头面游风。小腹。及阴中引痛 
。与香港脚而已也。)至本经首言大风邪气。诸本草亦以疗风为言。斯义最宜循绎。经曰。出 
地者阴中之阳。阳予之正。阴为之主。夫风化司出地者也。此品虽微。却有阳予正阴为主之 
义。所谓发阳于阴中。即强阴于阳中也。故不但能补元阳。且补血海益精。皆有兼功焉。( 
人身水火合化以为气。更藉金木交媾。乃得合化焉。巴戟达元气于上。即达肝之气化于肺。 
达元气于下。即达肺之气化于肝。肝为血海。通于三焦之命门。合相火而行血海之化。既肺 
媾于肝。而血海不补乎。)夫肾元中。有精化气者先天也。有气化精者后天也。肺为气主。 
巴戟以由苦而辛者。达元气之用于上。即由苦中之辛而归于甘。以达元气之用于下。肺直媾 
于肝。得归血海而化精。乃从阳而生阴之剂。(即此之谓强阴。谓下气。又谓益精。不止于 
能固精而已也。)与从阴而生阳之味。各有所宜。不得混视也。巴戟疗男子泄精。主于元气 
能固精之义也。第气与精交相益。而交相病。如元气虚而精不固。是由气以病精。属阳虚。 
(或劳伤中气并劳伤命门之阳)若元精虚而气不固。是由精以病气。属阴虚。(不止于色欲。 
举六淫七情。皆得以伤精。)阳虚者气不足。阴虚者火有余。二者皆病于元气。却未可概从 
补气论治。更当参者。太极未分阴阳。合为一气。此所谓两神相搏也。太极一判。清升浊降 
。然清者不能离阴以为上际。浊者不能离阳以为下蟠。此所谓两精相搏也。乃经又独以神属 
心者。正谓一气止是阴阳。阴阳止分动静。静者阖而动者辟。阖者气之守。辟者气之倡也。 
故精必归之气。气尤归之神。又未可止于元气求责也。 
缪氏云。凡相火炽盛。思欲不得。便赤口苦。目昏目痛。烦躁口渴。大便燥闭。法咸忌 
之。 
〔修治〕 同枸杞子汤浸一宿。漉出。再用酒浸一时。更拌菊花。熬令焦黄。去菊。拭 
干用。此雷公法。用紫黑沉大穿心者。不用色黄而细者。捶去心。酒浸焙。 

卷七山草部
远志
内容:三月开白花。根长及尺。四月采根。曝用。 
味苦微辛。气温芳烈。苦泄热。温壮气。辛散郁。肾经气分药。(苗短根长。司肾之物。 
肾有相火。苦温者入之。)藏于肾而用于心。(之颐)主治强志补中。定心气。止惊悸。治健 
忘。益智慧。利九窍。聪耳明目。除邪气。去心下膈气。小便赤浊。及肾积奔豚。又远志酒 
治一切痈疽。奇效。同枣仁茯神人参地黄丹砂。为镇心定惊要药。同人参柏仁枣仁麦冬五味 
归身益智茯苓神生地甘草沉香。治心气弱。心血少。馁怯易惊。梦寐多魇。神不守舍。怔忡 
健忘。失志阳痿。同茯神人参白术炙草枣仁木香龙眼肉。能归脾益智。入当归六黄汤。止阴 
虚盗汗。 
附方 远志酒。凡一切痈疽发背疖毒。有死血阴毒在中则不痛。敷之即痛。有忧恚等气 
积怒攻。则痛不可忍。敷之即不痛。或蕴热在内。热逼人手不可忍。敷之即清凉。或气虚冷 
溃而不敛。敷之即敛。此方极验。若七情内郁。不问虚实寒热。治之皆愈。用远志不拘多少。 
米泔浸洗。捶去心。为末。每服三钱。温酒一盏调。澄少顷。饮其清。以渣敷患处。小便赤 
浊。远志八两。茯神益智各二两。为末。酒糊丸梧子大。每空心枣汤下五十丸。 
〔论〕 远志独以益志见长者。以志固静中之动机。所谓阴中阳也。此味苦而至地。乃 
本于气之温者。感于离阳以上越。有合于人身阴中之阳。阳之初动。以效其离火之用动而不 
者。(先哲谓肾气不足加熟地远志丹皮)观其采根。定以孟夏。非阳之动而欲畅者。此固 
乘之以出乎。经曰。营卫留于下。久之不以时上。故善忘。此味之治善忌。固为其举精气以 
上奉也。然则远志信为肾经气分药。乃又谓其入心归血者。(丹溪)盖能于至阴之地以发阳。 
还能于至阳之地以宅阴也。(虽为肾家气分药。而最能宁心。以其入心归血也。盖血者真阴 
之化醇。入心归血。正于至阳之地宅阴。动又以静为君也。)其益智慧者。以精气上奉于心。 
而精中伎巧之出。并之而上也。之颐云。藏于肾而用于心一语。庶几微中矣。人身止是水火 
二气。肾气者。水中火也。心血者。火中水也。能使肾气上奉于心。则水亦随火以升矣。水 
随火升。即能使心血下达于肾。而火亦随水以降矣。历参所疗诸证。如强志定气。可以识升 
者机。如赤浊奔豚。可以识降者机。至于调气之道。在和阴阳。远志能开郁者。亦其升降阴 
阳之功也。枣仁治心。乃入脾胆血分者。炒熟则香甘而仍有酸意。盖肝胆以脾为用。熟枣仁 
香醒脾困。甘生脾血。而又有酸以收其耗散之气。使血归于脾。脾之脉固注心者也。所以亦 
曰补心。大约远志乃先天化原。枣仁乃后天化原。故二味俱用以益心。(二味入补心药须以 
血药为主) 
缪氏云。心有实火。应用黄连生地者。禁与术等补阳气药同用。 
〔修治〕 去骨取皮。甘草汤渍一宿。(因苦下行。以甘缓之。使上发也。)漉出。曝干 
用。 

卷七山草部
淫羊藿
内容:(即仙灵脾) 江东陕西汉中湖湘间皆有之。生大山中。一根数茎。茎粗如线。高一二 
尺。一茎二桠。一桠三叶。叶长二三寸。如杏叶及豆藿。面光背淡。甚薄而细。齿有微刺。 
气味甘香辛温。辛润肾。甘温益阳气。可升可降。阳也。真阳不足者宜之。入手厥阴。 
为补命门三焦要药。亦入足少阴厥阴。主治阴痿绝伤。茎中痛。利小便。益气力。强志。(本 
经)丈夫绝阳无子。女人绝阴无子。老人昏耄。中年健忘。一切冷风劳气。筋骨挛急。四肢 
不仁。补腰膝。强心力。入补中益气汤。治气虚而阳道不兴。盖人自有生以后。一切真阳。 
皆托于后天之气。用补中加入此味。引之归元裕阳。还以同升。则真阳乃毕畅也。与白蒺藜 
甘枸杞苁蓉五味牛膝山萸同用。为补阳妙剂。 
〔论〕 淫羊藿入命门而补真阳。夫肾命真阳即人身之元气也。凡绝阳绝阴诸病。不本 
之元气。何以嘘之于既槁乎。至于茎中痛。小便不利。皆肝肾气虚所致。如能入肾而助元阳。 
即是补肾气。而肾肝固同治者已。其味甘香。而微有辛温。甘归中土。举水火二气。由此为 
权舆。此品正以甘香。故能奏后天之功于绝阳绝阴。不概同于补阳之味。其于人之真阳不足 
者。既能使天气达地以嘘其枯。而真阳具足者。又能使地气际天以畅厥用。如老人昏耄。中 
年健忘。皆元阳之衰败而不能上升者也。以是思功。功可知矣。须知此味以降为升。其升由 
于能降也。 
缪氏云。虚阳易举。强阳不痿。梦遗不止。便赤口干者。并忌。 
〔修治〕 以夹刀剪去叶之四畔花枝。每斤用羊脂四两拌炒。脂尽为度。山药紫芝为之 
使。得酒良。(据此是止用叶。必得茎叶俱全。一一如濒湖所说者乃真。) 

卷七山草部
元参
内容:茎方作节。紫赤有细毛。叶似芍药。七月开白花。或茄色。花端丛刺。刺端有钩。八月 
结黑子。宜三八月采根用。味苦咸。气微寒。苦下气。寒除热。咸润下而软坚。足少阴肾经 
君药。主治补肾气。除阴中气分游火。清三焦气。散游风。疗热风头痛。明目。(以为少阴 
君药。次之即肝。故目疾虚实皆用之。)祛喉舌浮热为病。育阴气。除心烦。治暴结热。 
斑毒。通小便血滞。散瘤 瘰 。(散火之功。守真言结核是火病。)方书主消瘅中风虚劳伤 
燥发热。着痹惊悸盗汗。口耳唇齿皮肤诸热为病。元参乃枢机之剂。管领诸气上下。整肃而 
不浊。风药中多用之。治上焦空中氤氲之气。无根之火为圣药。又补肾中氤氲之气。降阴火 
奔腾。同升麻甘草等分。水煎。治发斑咽痛。同鼠粘子半生半炒各两许。为末。新汲水服。 
治急喉痹风。同地黄甘菊蒺藜杞子柴胡。能明目。同贝母连翘甘草薄荷栝蒌根夏枯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