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027-本草述钩元-第7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每吹炙片时。以瘀肉腐动为度。内服补托药。甚良。 紫白癜风。桑枝十斤。益母草三 
斤。水五斗。慢煮至五升。去渣。再熬成膏。每卧时温酒调服半合。以愈为度。 
x柴灰x 
以灰淋汁。即桑霜。 用桑皮纸衬淘箩底。滚水淋下。瓷器盛之。 重汤煮干。别名木 
。 气味辛寒。有小毒。能钻筋透骨。为敷痈疽拔疔。引诸散毒药攻毒之要品。 身面水 
肿。取花桑枝烧灰淋汁。煮赤小豆。每饥即饱食之。不得吃汤饮。同丹砂雄黄乳香没药牛黄 
龙脑香红白药子白芨白蔹。敷一切肿毒。止痛追毒有奇效。同铁锈蟾酥可拔疔。 
〔总论〕 桑之用。总不外于甘寒。根白皮由甘寒而辛。致其用于中气。而即能裕血。 
桑叶自苦而甘寒。致其用于血化。而还能达气。桑椹则独有甘寒而色乌。归其用于气血之元。 
觉益阴良浓。若桑枝则惟有苦平。亦不离甘寒之体。而专行血化以息风。大抵在气则水之治 
切。在血则风之功专。二语尽之矣。 

卷二十四灌木部
楮实
内容:即今构树子。亦名谷实。 楮谷一种。但分雌雄。雄者皮无斑纹。叶无叉桠。三月开 
花。成长穗若柳絮状。不实。雌者斑点。叉丫全异。四月开花。结实若杨梅半熟。初夏青绿 
。六七月渐深红。八九月采。水浸。去皮穣。取中子。晒干用。 
气味甘寒。气薄味浓。阴也。降也。入足太阴经。 浊阴下降。宜入足少阴。(士材) 主 
阴痿。治水肿。助阳气。明目。壮筋骨。补虚劳。健腰膝。 别有一种味苦者。惟赤白浊用 
之。或异种而同名耳。 水气蛊胀。楮实子丸。用楮实一斗。水三斗。置净釜。熬成膏。茯 
苓三两。白丁香一两半。为末。以膏和丸梧子大。从少至多。服至小便清利胀减为度。后进 
治中汤养之。忌甘苦峻补及发物。 肝热生翳。楮实子研细。食后蜜汤服一钱。日再。 目 
昏难视。楮桃荆芥穗各五百枚。为末。炼蜜丸弹子大。食后嚼一丸。薄荷汤下。日三服。 
附案 南唐烈祖。食饴喉中噎。国医莫能愈。吴廷绍独进楮实汤。一服疾失去。叩之。 
答云。噎因甘起。可即以甘寒而下降者对待之。有得于同气相从之义也。 
〔论〕 别录首言楮实治阴痿。又有言其助阳气者。医执味甘气寒。漫以为功在滋阴也。 
讵知甘寒之品。岂尽为滋阴用。且楮实疗水肿。除湿热。更益老人。亦独何哉。老人阴虚而 
阳随虚。阳虚则阴益郁而化湿。此味导湿以起阴。不与渗利者等。自其实生于初夏。历六七 
月以渐而熟。至火土气毕。方于八九月采之。(采必于秋杪前。以金受火土之气。而犹未泄 
精于所生之水。乃能大为阴气之母。而治阴痿补虚劳耳。)即其味甘气寒。是能导阳气于阴 
中。阴中有阳为导。则阴起而阳益畅。即所谓助阳气也。本草于治水肿下。即继以益气二字。 
义可思矣。 目病方。多用楮实。东垣云。青白翳见于目大 。乃足太阳少阴经中郁遏。厥 
阴肝经气不得上通于目也。如水化行则风木之化布。而肝气畅于所主之目。即此知风化布 
而水中之真阳益畅矣。楮实与车前。皆能强阴。而犹少有异。车前子五月已老。是水气达于 
木。木气达于火。乃肝由子以畅母也。故专功于肝所司之小水。与肝所主之风化。若楮实至 
秋方熟。是水木之气蕴于火土。而更归凉金。金为木用也。故强阴气者。肺仍合于肝之体。 
(即肺气降归命门。水中有金义。)而疗水肿者。肝则输于肺之用。此其同而有异。不能混 
也。本经首言治阴痿。为其能助阳气也。助阳气未有能离于肺者。以气之所统在肺也。肺司 
降令。由阳至阴者必肝得合于肺。而后肝之体用乃全。试即此味之酝精于夏火而归元于秋金。 
有仿佛于阴降阳随之义。亦合于引气归元之义。别录首谓其治阴痿。而日华子。亦谓其补虚 
劳。良不诬也。至其利益老人。先哲累言之。(抱朴子言楮实赤者服之。令老人反少。)为其 
补益真阳者。从酝阳而归阴以告成。所以收补阳之功而不燥耳。 
〔修治〕 水沉去浮者。晒干。酒浸蒸半日。焙干用。 煎法。六月六日取谷树子五升。 
以水一斗。煮取五升。去渣。微火煎如饧用。 
x谷树叶x 
气味甘凉。 治风湿肿胀。疗鼻衄白浊疝气癣疮。 阴阳者。营卫外内之体用。楮实包 
蕴全体。谷叶则偏向于卫。 
附方 通身水肿。楮枝叶煎如饧。空腹服一匕。日三。 鼻衄。小劳辄出。楮叶取汁。 
饮三升良。 一切目翳。三月收谷木软叶。晒干为末。入麝少许。每以黍米大注 内。其翳 
自落。 小便白浊。谷树叶为末。蒸饼丸梧子大。每服三十丸。白汤下。 木肾疝气。楮叶 
雄黄等分。为末。酒糊丸梧子大。每盐酒下五十丸。 疝气入囊。五月五日采谷树叶。阴干 
为末。每服一二匙。空心温酒下。 
x谷树白皮x 
气味甘平。 煮汁酿酒饮。治水肿入腹。短气咳嗽。 为散服。治下血血崩。 丹溪于 
腰痛除湿热。同滋阴药用之。 风水肿浮。楮皮散。楮白皮猪苓木通各二钱。桑白皮三钱。 
橘皮一钱。生姜三片。水二钟。煎服。 膀胱石水。四肢瘦削。小腹胀满。构根白皮桑根白 
皮各二升。白术四两。黑大豆五升。流水一斗。煮四升。入清酒二升。再煮至三升。日再。 
一匕服之。 肠风下血。秋采楮皮。阴干为末。酒服三钱。或入麝香少许。日二。 血痢血 
崩。楮树皮荆芥等分。为末。冷醋调服一钱。血崩。醋煎服神效。 女子月经不绝。来无时 
者。取谷树皮捣为纸者三十张。烧灰。以清酒半升。和调服之。顿定。蓐中血晕。服之立验。 
已毙者去板齿灌之。经一日亦活。 
〔总论〕 楮叶及白皮与实。同有行湿升阳之性。而实则甘寒。寒者在地之阴。更饱蕴 
火土之精气。导阳于阴中。以全肝之体用。故起阴明目。其功总归于肝。若叶则甘凉。皮则 
甘平。平亦辛也。虽行湿升阳之化不异。然凉平俱归金化。是属在天之阳。似致其用者。专 
气于卫以和营矣。故皮叶疗水病殊胜于实。更能治鼻衄及下血血崩也。 (银海精微言楮实 
属肺能升阳而上。讵知当属之叶与白皮。) 人身之血。固水所化。若在下水中之阳升。阴 
得阳化。则自不病于肝之纳血矣。在上金中之阴降。阳得阴化。则更不病于心之主血矣。楮 
叶及皮兼有之。似为调血之要剂。调血者先于金水二脏留意而已矣。载按食饴喉噎。一服楮 
实汤即愈。据此则知楮实之益阴气者。即能化湿热。(湿热多生于甘味) 廷绍之用以治噎。 
正合于丹溪除湿热之义也。 

卷二十四

内容:橙枳橘柑之辨 橙叶有两刻。枳叶似之。橘与枳皆多刺。其叶两头尖。非一叶而有两刻 
者。橘叶久而有两刻化为枳也。柑与橘无异。但少刺耳。然则柑树与橘之分在刺。橘与橙枳 
之分在叶也。 
枳为木实。后人因实之小者。性酷而速。又呼其老而大者为枳壳。原一物。 枳壳大而 
色黄紫。多穣。枳实小而色青。中实少穣。 壳主高。实主下。高者主气。下者主血。主气 
者在胸膈。主血者在心腹。 
〔论〕 枳实枳壳。因采有后先。而气别峻缓。枳木春生白花。至秋成实。气凝于正秋。 
正以降为用者。枳实采于七八月。乘金令之旺气。故其降甚峻。枳壳采于九十月。则金气退 
泄。而性自微缓也。 
x壳x 
味苦辛酸。气微寒。气浓味薄。浮升而降。沉也。阴也。入肺胃大肠肝四经。 主泻肺 
脏。宽大肠胸腹结气。两胁虚胀。关膈壅塞。下气宽胸痞。及肺气水肿。并大肠风痔疾。泄 
痢里急后重。能消一切瘴。 枳壳破气。胜湿化痰。多用损胸中至高之气。止可二三服而已 
。禀受素壮而气刺痛者。看在何经部分。以别药导之。(洁古) 朱肱治痞。先用桔梗枳壳 
汤。一开提。一降泄。盖知气缘误下而将陷。故先用此。使不致于痞。非即以治痞也。若已 
成痞而用之。不惟不能消痞。反损胸中之气矣。(好古) 枳壳导散风壅之气。可常服者。 
不似枳实之决壅破结也。(衍义) 壳实皆能利气。气下则痰喘止。气行则痞胀消。气通则 
刺痛除。气利则后重愈。乃后贤有壳高实下之分矣。而仲景以实治胸痹痞满。诸方又以壳治 
下血痔痢肠秘里急后重。然则枳实不独治下。而枳壳不独治高也。(自飞门至魄门。皆肺主 
之。三焦相通。一气而已。) 枳壳气徐性纾。不遽下行。能入胸膈肺胃之分。因及大肠。 
不如枳实气全而性速。其下达无前也。(仲淳) 和中须合桔梗。理气更佐二陈。盖气行而 
不下。则浊气上而喘嗽气盛之证作。气下而不行。则清气陷而肠鸣飧泄之病生。所以枳桔二 
陈。义有取也。(能) 同桔梗陈皮木香苏子香附白蔻。治上焦壅气胀满因于寒。 同黄连 
槐花干葛防风荆芥芍药黄芩生地当归地榆侧柏叶。治肠风下血初起者。神效。 同荆芥防风 
苦参苍耳草败蒲。煎汤浴。治风疹作痒。同槟榔芍药升麻葛根黄连甘草红曲滑石。治滞下里 
急后重。 得人参麦冬。治气虚大便不快。 同肉桂。治右胁痛。 肠风下血。不论远年近 
日。枳壳烧黑存性五钱。羊胫炭五钱。为末。五更米饮服。如人行五里。再一服。当日见效。 
又方。用枳壳一两。黄连五钱。水一钟。煎减半。空心服。 胁肾疼痛。因惊伤肝者。麸炒 
枳壳一两。桂枝半两。为细末。每服二钱。姜枣汤下。 
〔论〕 枳壳与实。味苦而辛。苦多辛少。又含酸意。夫苦酸涌泄。其气且寒。本由上 
降下之性味。更结于降令时。故取降泄者无逾兹物矣。夫人身正气。非可降泄。其宜降泄者。 
正气为邪所伤。有壅塞处而不能降也。然壅塞有轻重。虽总是气病。却有阴阳之不同。如因 
气以及于血。则气之阴者伤。而病乎结实。不止病于 无形之阳也。枳实性烈而速。一往 
直前。凡 之气不能详缓以散。而结实着手之处。乃能决之溃之。枳壳性稍缓。辛味稍多。 
故能从统气之肺。于 无形而疏利之。不以溃决为功也。此一物而分气血之义。细绎乎此 
。则不必执定所列治效。凡热伤正气使不得降。抑或湿热为病而不得降者。伏其所伤之邪 
而用此佐之。以下归于寒水之化。岂曰不宜。若不责其所因。而漫为泄滞气之主剂。则惑矣。 
然则枳壳治心下坚痞。其说非欤。讵知肺气不降入心。则胃气病而不能生血。即不能化血。 
此之泻肺气以下降。乃能使之生。遂能化也。以此义思枳壳之用。不同于实之溃坚决壅。岂 
不然哉。其治胁痛也。以两胁为肝胆所经。苦中有酸。自能降肝胆之逆气。所谓得降令之金 
以平木者。义固不爽耳。大抵治气之不降。宜于气为热伤者。若寒湿滞气。则温散而气自行。 
不则寒湿久而化热者 
缪氏。肺气虚弱者。忌之。脾虚中气不运。而痰壅喘急者。忌之。咳嗽不因气壅者。服 
之反剧。若阴虚火嗽者。立致危殆。胎前产后咸不宜。古人八九月服瘦胎饮。乃奉养太过而 
气实者。不可混用。 
〔修治〕 产江右者良。取翻肚如盆口状。其气味辛苦而腥。并有隙油者。 陈久者为 
上。 去穣。麸炒。待麸黑焦出用。 
x实x 
味苦酸辛。气寒。气味俱浓。沉也。阴也。入足阳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