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632-证治准绳·类方-第1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柴胡清肝散(见耳衄。) 
佐金丸 治肝火胁肋刺痛,往来寒热,头目作痛,泄泻淋闭,一切肝火之证,并皆治 
之。(见发热。) 
x黄 丸x 治产后蓐劳,寒热进退,头目眩痛,骨节酸疼,气力虚乏。 
黄 鳖甲 当归(炒。各一两) 桂心 白芍药 续断 川芎 牛膝 苁蓉 沉香 柏 
子仁 枳壳(各六钱半) 五味子 熟地黄(各半两) 
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桐子大,每服四五十丸,粥饮下,食后。 
x抑阴地黄丸x(《本事》) 
生地黄(三两) 柴胡 秦艽 黄芩(各半两) 赤芍药(一两) 
上细末,炼蜜丸,如桐子大。每服三十丸,乌梅汤吞下,不拘时候,日三服。昔齐 
褚澄疗师尼寡妇别制方,盖有为也。此二种寡居,独阴无阳,欲心萌而多不遂,是以阴 
阳交争,乍寒乍热,全类温疟,久则为劳。尝读《史记·仓公传》,济北王侍人韩女,病腰 
背痛寒热,众医皆以为寒热也。仓公曰∶病得之欲男子不可得也。何以知其然?诊其脉, 
肝脉弦出寸口,是以知之。盖男子以精为主, 
妇人以血为主,男子精盛则思室,妇人血盛则怀胎,夫肝摄血故也,厥阴弦出寸口,又 
上鱼际,则阴血盛可知。褚澄之言,信有为矣。(上地黄丸,虽曰抑阴,实补阴泻阳之剂也。) 

第一册
外热内寒,外寒内热
属性:桂枝汤(见伤湿。) 小柴胡汤(见往来寒热。) 白虎汤(见发热。) 
x桂枝麻黄各半汤x 
桂枝(去粗皮,一两六钱六分羡) 芍药 生姜(切) 甘草(炙) 麻黄(各一两,去节) 大枣(四枚) 
杏仁(二十四枚,汤浸,去皮尖及双仁者) 
上七味,以水五升,先煮麻黄一二沸,去上沫,纳诸药,煮取一升八合,去滓,温服六合。 

第一册
上热下寒,上寒下热
属性:x既济解毒汤x(《宝鉴》) 治上热头目赤肿而痛,胸膈烦闷,不得安卧,身半以下皆寒,足 
尤甚,大便微秘。 
大黄(酒煨,大便利勿用) 黄连(酒炒) 黄芩(酒炒) 甘草(炙) 桔梗(各二钱) 柴胡 升麻 连翘 
当归身(各一钱) 
上 咀,作一服,水二盅,煎至一盅,去渣,食后温服。忌酒、湿面、大料物及生冷硬物。 

第一册

属性:x桂枝加芍药汤x(《保命》,下同) 
桂枝(三钱) 黄 知母 石膏 芍药(各半两) 
上为粗末,每服五七钱,水煎。 
x桂枝黄芩汤x 
柴胡(一两二钱) 黄芩 人参 甘草(各四钱半) 半夏(四钱) 石膏 知母(各五钱) 桂枝(二钱) 
上为粗末,根据前煎服。 
四逆汤(见厥。) 通脉四逆汤(见泄泻。) 芍药甘草汤(见腹痛。) 桂枝加当归芍药汤 即 
桂枝汤加当归、芍药。小柴胡汤(往来寒热。) 黄芩芍药汤(见滞下。) 白虎汤(见发热。) 小建 
中汤(见劳倦。) 异功散 即四君子汤加陈皮。 
四物柴胡苦楝附子汤即四物汤加三物。(见虚劳。) 
x桂枝羌活汤x(《保命》下同) 
桂枝 羌活 防风 甘草(炙,各半两) 
上为粗末,每服半两,水一盏半,煎至一盏,迎发而服之。吐者,加半夏曲等分。 
x麻黄羌活汤x 
麻黄(去节) 羌活 防风 甘草(炙。各半两) 
同前服法。如吐,加半夏曲(等分)。 
x麻黄黄芩汤x 
麻黄(一两,去节) 桃仁(三十枚,去皮) 黄芩(五钱) 甘草(炙,三钱) 桂枝(二钱半) 
上为细末,同前服法。 
桃仁味苦甘辛,肝者血之海,血受邪则肝气燥,经所谓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故 
桃仁散血缓肝。谓邪气深远而入血,故夜发乃阴经有邪,此汤发散血中风寒之剂。 
x白芷汤x 
白芷(一两) 知母(一两七钱) 石膏(四两) 
上为粗末,同前法煎服。 
x桂枝石膏汤x 
桂枝(五钱) 石膏 知母(各一两半) 黄芩(一两) 
上为粗末,分作三服,水一盏,同煎服。 
x大柴胡汤x 
柴胡(半斤) 黄芩 芍药(各三两) 半夏(半升,洗) 生姜(五两,切) 枳实(四枚,炙) 大枣(十 
二枚,擘) 大黄(二两) 
上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温服一升,日三服。 
大承气汤(见大便不通。) 桃仁承气汤(见蓄血。) 
x柴胡桂姜汤x 
柴胡(半斤) 桂枝(三两,去粗皮) 栝蒌根(四两) 干姜 黄芩 牡蛎( 。各二两) 
甘草(一两,炙) 
上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x白虎加桂枝汤x(《金匮》) 《脉经》云∶朝发暮解,暮发朝解。 
知母(六两) 甘草(炙,二两) 石膏(一斤) 桂(去粗皮,三两) 粳米(二合) 
上锉散,每五钱,水一盏半,煎至八分,去滓温服,汗出即愈。 
x蜀漆散x(《金匮》) 
蜀漆(洗,去腥) 云母(烧三日夜) 龙骨(等分) 
上杵为散,未发前以浆水服半钱匕。如温疟,加蜀漆一钱,临发时服一钱匕。 
x牡蛎汤x 治牡疟 
牡蛎(四两,熬) 麻黄(去节) 蜀漆(各三两) 甘草(二两) 
以水八升,先煮蜀漆、麻黄,去上沫,得六升,纳诸药煮取二升,温服一升。若吐则勿更服。 
五苓散(见消瘅) 神佑丸(见痰饮。) 甘露饮即桂苓甘露饮(见霍乱。) 
x人参柴胡饮子x(《事亲》) 
人参 柴胡 黄芩 甘草 大黄 当归 芍药(各等分) 
上为粗末,每服三钱,水一盏,生姜三片,煎至七分,去滓温服。 
平胃散(见中食。) 理中汤(见痞。) 藿香正气散(见中风。) 不换金正气散(见中寒。) 
x对金饮子x(《和剂》) 治寒热疟疾愈后调理脾胃。 
橘红(炒赤黄色,半斤) 浓朴(姜制) 苍术(制) 甘草(炙。各二两) 
咀,每服四钱,水一盏,姜三片,枣一枚,煎服。一方,加草果,倍用苍术,名 
草果平胃散。 
五积散(见中寒。) 
x人参养胃肠x(《和剂》) 加桂,治感寒发疟。 
草果 茯苓 人参(去芦。各半两) 甘草(炙,七钱) 橘红(七钱半) 浓朴(去粗皮,姜制) 
苍术(汤洗,炒) 半夏(汤洗。各一两) 藿香(洗去土,五钱) 
上 咀,每服四钱,水一盏半,姜七片,乌梅一枚,煎至七分,去滓热服。(脉弱无力,或 
寒多者,加干姜、附子。如脉洪有力,热多者,加黄芩、黄连、柴胡。朴、苍、藿香发散也,半、果、茯、 
橘劫痰也,人参惟虚人最宜。) 
姜附汤 附子理中汤(并见中寒。) 香薷饮(见伤暑。) 缩脾饮(见中暑。) 消暑丸(见伤暑。) 
竹叶石膏汤(见消瘅。) 除湿汤(见中湿。) 术附汤(见心痛。) 
x四兽汤x(《简易》) 治食疟诸疟,和胃消痰。 
半夏(制) 人参 茯苓 白术 橘红 草果 生姜 乌梅 大枣(各等分) 甘草(炙,减半) 
上以盐少许淹食顷,湿纸浓裹,慢火煨香熟。每服四钱,水一碗煎,半温服。 
红丸子(见伤食。) 
x治瘴木香丸x(《直指》) 
牵牛(一斤,淘去浮者,焙,捣取末四两,别顿) 鸡心槟榔 陈橘红(各二两) 青木香 人参 
熟附子 浓朴(制) 官桂(去粗皮) 京三棱 羌活 独活 干姜(炮) 甘草(炙) 川芎 川大 
黄(锉,焙) 芍药(各半两) 肉豆蔻(六个) 
上为末,瓷器密收,临用秤牵牛末一两,诸药末共一两,研和,炼蜜丸,桐子大。每 
服二十丸,橘皮煎汤下。以通利为度。 
x观音丸x(《直指》) 取下暑毒瘴毒。 
圆白半夏(生) 乌梅肉 母丁香 川巴豆(不去油。每件各十枚) 
上为末,姜面糊丸,麻子大,上下以浓纸盖贴,有油又再易纸。每服五丸,临卧冷 
水下。此方舟人于海角遇一白衣授之。 
x清脾饮x(《济生》) 治瘅疟,脉来弦数,但热不寒,或热多寒少,口苦咽干,小便赤涩。 
青皮 浓朴(姜制) 白术 草果仁 柴胡(去芦) 茯苓(去皮) 黄芩 半夏(汤洗七次) 甘草 
(炙。各等分) 
每服四钱,水一盏半,生姜三片,枣一枚,未发前服。忌生冷油腻。 
x草果饮x(《和剂》) 治寒热疟疾初愈,服此进食理脾。 
草果仁 紫苏 良姜(炒) 川芎 青皮(去白,炒) 白芷 甘草(炒。各等分) 
上 咀,每服四钱,水一盅,姜三片煎,热服。 
x七枣汤x(《济生》) 治五脏气虚,阴阳相胜, 疟发作无时,或寒多热少,或单寒者。 
附子(一枚,炮制,以盐水浸再炮,如此七次,不浸,去皮脐。又方,以川乌代附子,以水调陈壁土 
为糊,浸炮七次) 
上分作二服,每服水一碗,姜七片,枣七枚,煎七分,临发日早温服。 
x驱疟饮x(《和剂》) 
前胡 柴胡(各四两) 桂心 桔梗 浓朴 半夏(各三两) 黄 干姜(炮) 甘草(各二两) 
每服四钱,水一盏半,姜三片,枣四枚,煎七分,不拘时温服。 
参苏饮(见发热。) 
x柴朴汤x 
柴胡 独活 前胡 黄芩 苍术 浓朴 陈皮 半夏曲 白茯苓 藿香(各一钱) 甘草(三分) 
水二盅,生姜五片,煎一盅,发日五更服。气弱加人参、白术、食不克化加神曲、麦芽、山楂。 
七香丸(见伤食。) 
x加味香薷饮x 
香薷(二钱) 浓朴(制) 扁豆(炒) 白术(炒) 白芍药(炒) 陈皮 白茯苓 黄芩(各一钱) 黄 
连(姜汁炒) 甘草(炙) 猪苓 泽泻(各五分) 木瓜(七分) 
上生姜煎服。口渴实者加天花粉、葛根、知母,虚者加五味子、麦门冬、人参。 
x交加双解饮子x(《和剂》) 治疟疾,辟瘴气,神效。 
肉豆蔻 草豆蔻(各二枚,一枚用水和面裹煨,一枚生用) 浓朴(二寸,一半用姜汁浸炙,一半 
生用) 甘草(大者二两,一半炙用,一半生用) 生姜(二块,如枣大,一块湿纸裹煨,一块生用) 
每服分一半,用水一碗,煎至一大盏,去滓,空心服。 
x雄黄散x 
雄黄 瓜蒂 赤小豆(各等分) 
上为细末,每服半钱,温水调下,以吐为度。 
小胃丹(见痰饮。) 
x鳖甲煎丸x(《金匮》) 治疟母。 
鳖甲(炙,三两) 乌扇(烧) 黄芩 鼠妇(熬) 大黄 桂枝 石韦(去毛) 浓朴 紫葳 阿胶 
(各七钱半) 干姜 人参 瞿麦 桃仁(各五钱) 柴胡 蜣螂(熬。各一两五钱) 芍药 牡丹皮 
虫(炒,各一两二钱半) 蜂窠(炙,一两) 葶苈(炒) 半夏(各二钱半) 赤硝(三两) 
上二十三味,为末,取 灶下灰一斗,清酒一斛五斗,浸灰,候酒尽一半,着鳖甲于 
中,煮令泛烂如胶漆,绞取汁,纳诸药煎为丸,如桐子大。空心服七丸,日三服。(《千金 
方》用鳖甲十二片,又以海藻三分,大戟一分, 虫五分,无鼠妇、赤硝二味,以鳖甲煎和诸药为丸。) 
x疟母丸x 
青皮 桃仁 红花 神曲 麦芽 鳖甲(醋煮,为君) 三棱 蓬术 海粉 香附(俱用醋煮) 
上为末,神曲糊为丸,如桐子大。每服五七十丸,白汤下。 
x鳖甲饮子x(《济生》) 治疟疾久不愈,胁下痞满,腹中结块,名曰疟母。 
鳖甲(醋炙) 白术 黄 草果仁 槟榔 川芎 橘红 白芍药 甘草(炙) 浓朴(制。各等分) 
上 咀,四钱,水一盏,姜七片,枣一枚,乌梅少许,煎七分,温服无时。 
x消癖丸x 治疟母停水结癖,腹胁坚痛。 
芫花(炒) 辰砂(研细。等分) 
上为细末,蜜丸小豆大。每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