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632-证治准绳·类方-第1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半夏(汤洗七次,焙,二两) 青皮(去白) 浓朴(姜制,去粗皮) 紫苏(去梗) 香附子(去毛,炒) 甘 
草(炙。各一斤) 陈皮(去白,二斤) 肉桂(去粗皮,不见火) 蓬莪术(煨) 丁香皮(不见火) 大腹皮(制) 
槟榔 麦门冬(去心) 木香(不见火) 草果仁(各六两) 木通(去节,八两) 藿香叶 白芷 赤茯苓 
(去皮) 白术 干木瓜 人参(去芦) 石菖蒲(各四两) 
上 咀,每服四钱,水一盏半,姜三片,枣二枚,煎七分,热服。 
x蟠葱散x(《和剂》) 治男妇脾胃虚冷,气滞不行,攻刺心腹,痛连胸胁,膀胱小肠肾气, 
及妇人血气刺痛。 
延胡索(三两) 肉桂(去粗皮) 干姜(炮。各二两) 苍术(米泔浸一宿,切,焙) 甘草(炙。各半斤) 
缩砂(去皮) 丁皮 槟榔(各四两) 三棱(煨) 蓬术(煨) 茯苓(去皮) 青皮(去白。各六两) 
上为末,每服二钱,水一盏,连根葱白一茎,煎七分,空心热服。 
x分心气饮真方x(《直指》) 治忧思郁怒诸气,痞满停滞,噎塞不通,大小便虚秘。 
紫苏茎叶(三两) 半夏(制) 枳壳(制。各一两半) 青皮(去白) 陈橘红 大腹皮 桑白皮(炒) 
木通(去节) 赤茯苓 南木香 槟榔 蓬莪术(煨) 麦门冬(去心) 桔梗 辣桂 香附 藿 
香(各一两) 甘草(炙,一两二钱半) 
上锉散,每服三钱,水一大盏,生姜三片,枣二枚,灯芯十茎,煎七分,不拘时服。 
一人瘴疟经年,虚肿腹胀,食不知饱,以此药吞温白丸,初则小便数次,后则大便尽通,其病顿愈。 
x分气紫苏饮x 治男子妇人脾胃不和,胸膈噎塞胁疼,气促喘急,心下胀满,饮食不 
思,呕逆不止。 
紫苏 五味子(去梗) 桑白皮(炙) 陈皮(去白) 桔梗(去芦) 草果仁 大腹皮 茯苓(去皮) 
甘草(炙。各一钱半) 
水二盅,生姜三片,煎一盅,入盐少许,食远服。 
x沉香升降散x(《御药》) 治一切气不升降,胁肋刺痛,胸膈痞塞。 
沉香 槟榔(各二钱半) 人参 大腹皮(炒) 诃子(各半两,煨,去核) 白术 乌药 香附 
子(炒) 紫苏叶 浓朴(去粗皮姜制) 神曲(炒) 麦 (炒,各一两) 三棱(煨) 蓬术(煨) 益智仁(各 
二两) 陈皮(去白) 姜黄 甘草(炒。各四两)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食前用沸汤调服。一方,加红花。 
x木香槟榔丸x(《御药》) 疏导三焦,宽利胸膈,破痰逐饮,快气消食。 
木香 槟榔 枳壳(麦炒) 杏仁(去皮尖,炒) 青皮(去瓤,各一两) 半夏曲 皂角(去白,酥炙) 
郁李仁(去皮。各二两) 
上为细末,别以皂角四两,用浆水一碗,搓揉熬膏,更入熟蜜少许,和丸梧子大。每 
服五十丸,食后姜汤下。 
x青木香丸x(《和剂》) 治胸膈噎塞,气滞不行,肠中水声,呕哕痰逆,不思饮食。常服 
宽中利膈。 
黑牵牛(二百四十两,炒香,取末一百二十两) 补骨脂(炒香) 荜澄茄(各四十两) 木香(二十两) 
槟榔(用酸粟米饭裹,湿纸包,火中煨令纸焦,去饭,四十两) 
上为细末,清水滴为丸,如绿豆大。每服三十丸,茶汤、熟水任下。 
x沉香化气丸x 专攻赤白青黄等色痢疾,诸般腹痛,饮食伤积、酒积、痰积、血积,跌 
扑损伤,五积六聚,胸膈气逆痞塞,胃中积热,中满腹胀,疟痞茶癖,及中诸毒恶气,伤 
寒大便不通,下后遗积未尽,感时疫气瘴气,并诸恶肿疮疡肿毒,及食诸般牛畜等物中毒, 
不问妇人男子小儿并皆治之。 
大黄(锦纹者) 黄芩(条实者。各一两) 人参(官拣者,去芦) 白术(去芦,肥者,各三钱) 沉香(上 
好角沉水者,四钱,另为末) 
上将前四味锉碎,用雷竹沥七浸七曝,候干为极细末,和沉香末再研匀,用竹沥入姜 
汁少许为丸,如绿豆大,朱砂为衣,晒干,不见火。每服一钱,淡姜汤送下,小儿六分。 
x王氏博济利膈丸x 治三焦气不顺,胸膈壅塞,头眩目昏,涕唾痰涎,精神不爽。 
牵牛(四两,半生半熟) 皂角(不蛀者,涂酥炙,二两) 
上为末,生姜自然汁糊丸如梧子大。每服二十丸,荆芥汤临卧送下。 
x一块气丸x 
官桂 玄胡索 蓬术(炮) 姜黄 砂仁 枳实 枳壳 黑牵牛(取头末) 槟榔 大黄(醋 
煮) 雷丸 使君子(取肉) 白豆蔻 丁香(各半两) 芫花(酒浸,炒) 香附子(醋浸) 京三棱(炮) 
陈皮(去白) 胡椒(各一两) 糖球 青皮(各一两半) 
川乌(二钱半,酒浸,炒) 锡灰 大麦芽(用江子炒熟,去江子。各四两) 萝卜子(一两,用江子炒熟, 
去江子) 江子(一两,去油) 沉香 木香(各四钱) 皂角(半斤,去皮,醋浸,炒) 
上为末,酒糊丸,如梧子大。每服五七丸,诸般病证各随后项汤使下。孕妇不可服, 
忌一切热物。妇人一切血气当归酒下,血崩燕子泥汤下。小儿脱肛艾汤下,小儿奶脾橘 
皮汤下,小儿惊风,一岁一丸,薄荷汤下,白痢干姜汤下,小儿脾积,使君子、猪胆、芦 
荟汤下,赤痢甘草汤下。一切吐逆生姜汤下,心膈膨胀新汲水下,下元冷好酒下,风热闭 
塞,大小便不通,井花水、豆粉调下。妇人经脉不通,红花、当归酒下,赤白带下,蔓 
荆子汤下,血昏当归酒下。胎前产后,吴茱萸一两重,酒一升,煎至二沸下,血块气血 
等,生姜、橘皮煎汤,入醋少许下,常服者淡姜汤下,小女红脉不通,红花、当归酒下。 
男子小肠气茴香汤下,咳嗽乌梅汤下,腰疼牵牛汤下,伤寒葱白汤下。 
神保丸 治诸气刺痛,流入背膂及胁下,诸药不能治者。(见伤食。) 
x清咽屑x(自制) 治喉中如有物,咯之不出,咽之不下,俗名梅核气,仲景所谓咽中如有 
炙脔者是也。四七汤是其主方,但汤药入咽即过病所,今推展为屑,取其缓下。 
半夏(制,一两) 橘红 川大黄(酒制。各五钱) 茯苓 紫苏叶 风化硝 真僵蚕(炒) 桔梗 
(各二钱半) 连翘 诃子肉 杏仁 甘草(各一钱二分) 
上为末,姜汁、韭汁和捏成饼,晒干,筑碎如小米粒大。每用少许置舌上,干咽之,食 
后临卧为佳。 

第二册

属性:x越鞠丸x(丹溪) 解诸郁 
香附 苍术(米泔浸一宿,炒) 川芎(各二两) 山栀(炒) 神曲(各一两五钱) 
为末,滴水丸,如绿豆大。每服一百丸,白汤下。 
x气郁汤x 治因求谋不遂,或横逆之来,或贫窘所迫,或暴怒所伤,或悲哀所致,或思 
念太过,皆为气郁,其状胸满胁痛,脉沉而涩者是也。 
香附(童便浸一宿,焙干,杵去毛,为粗末,三钱) 苍术 橘红 制半夏(各一钱半) 贝母(去心) 
白茯苓 抚芎 紫苏叶(自汗则用子) 山栀仁(炒,各一钱) 甘草 木香 槟榔(各五分) 
生姜五片煎。如胸胁作痛,此有血滞也,宜参血郁汤治之。 
x湿郁汤x 治因雨露所袭,或岚气所侵,或坐卧湿地,或汗出衣衫,皆为湿郁,其状身 
重而痛,倦怠嗜卧,遇阴寒则发,脉沉而细缓者是也。 
苍术(三钱) 白术 香附 橘红 浓朴(姜汁炒) 半夏(制) 白茯苓 抚芎 羌活 独活 
(各一钱) 甘草(五分) 
生姜五片,水煎。 
虞抟云∶一男子年二十九,三月间房事后,骑马渡溪,遇深渊沉没,幸得马健无事, 
连湿衣行十五里抵家,次日憎寒壮热,肢节烦疼,似疟非疟之状。一医作虚证治,而用 
补气血药,服之月余不效。又易一医,作劳瘵治,用四物汤加知、柏、地骨皮之类,及 
丹溪大补阴丸,倍加紫河车服,至九月反加满闷不食。乃顾倩有乳妇人在家,止吃人乳 
汁四五杯,不吃米粒。召予诊视,六脉皆洪缓,重按若牢,右手为甚。予作湿郁处治,用 
平胃散倍苍术,加半夏、茯苓、白术、川芎、香附、木通、砂仁、防风、羌活,加姜煎服, 
黄昏服一帖,一更时又进一帖,至半夜遍身发红丹如瘾疹,片时随没而大汗,索粥,与 
稀粥二碗,由是前病除减能食,仍与前方服三帖,后以茯苓渗湿汤倍加白术,服二十余帖平安。 
x血郁汤x 凡七情郁结,盛怒叫呼,或起居失宜,或挫闪致瘀,一应饥饱劳役,皆能 
致血郁,其脉沉涩而芤,其体胸胁常有痛如 
针刺者是也。 
香附(童便制,二钱) 牡丹皮 赤曲 川通草 穿山甲 降真香 苏木 山楂肉 大麦 
芽(炒,研,各一钱) 红花(七分) 
水、酒各一半煎,去滓,入桃仁去皮泥七分,韭汁半盏,和匀通口服。 
x热郁汤x 有阴虚而得之者,有胃虚食冷物,抑遏阳气于脾土中而得之者,其治法皆 
见发热条中。此则治夫非阴虚,非阳陷,亦不发热,而常自蒸蒸不解者也。 
连翘(四钱) 薄荷叶 黄芩(各一钱五分) 山栀仁(二钱) 麦门冬(去心,三钱) 甘草(五分) 郁 
金(一钱) 栝蒌皮穣(二钱) 
竹叶七片煎。 
问∶何不用苍术、香附、抚芎?曰∶火就燥,燥药皆能助火,故不用也。 
痰郁于痰饮门求之,食郁于伤食门求之,故不着方。 

第二册

属性:海藏云∶仲景诸泻心等汤,手少阴也。以其心下痞,故入阳明例。 
x大黄黄连泻心汤x 治太阳病,医发汗,遂发热恶寒,因复下之,心下痞,表里俱虚,阴 
阳血气并竭,无阳则阴独,复加烧针因胸烦,面青黄肤 者难治。若色微黄,手足温 
者易愈。心下痞,按之濡,其脉关上浮者。 
大黄(二两) 黄连(一两 加黄芩,为伊芳尹三黄汤。) 
上锉如麻豆,沸汤二升渍之,须臾绞去滓,分温再服。 
x附子泻心汤x 治心下痞,而复恶寒汗出。本以下之,故心下痞,与泻心汤痞不解,其 
人渴而口燥烦,小便不利者,五苓散主之。 
大黄 黄连 黄芩(各一两) 附子(一枚,炮,去皮,切,别煮取汁) 
上四味,切三味,以麻沸汤二升渍之,绞去滓,纳附子汁,分温再服。 
x生姜泻心汤x 治伤寒汗出解之后,胃中不和,心下痞硬,干噫食臭,胁下有水气,腹 
中雷鸣下利者。 
生姜 半夏(洗。各二两) 甘草(炙) 黄芩 人参(各一两半) 干姜 黄连(各半两) 大枣(六 
枚,擘) 
上八味,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去滓,再煎取一升半,温服半升。 
x伊芳尹甘草泻心汤x 治伤寒中风,医反下之,其人下痢日数十行,米谷不化,腹中雷 
鸣,心下痞硬而满,干呕心烦不安,医见心下痞,谓病不尽,复下之,其痞益甚,此非 
结热,但以胃中虚,客气上逆,故使硬,宜此汤治之。 
甘草(二两) 半夏(一两) 黄芩 干姜(各三两半) 黄连 人参(各半两) 大枣(六枚) 
上七味,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去滓,再煎取一升半,温服半升,分三。 
x半夏泻心汤x 治心下满而不痛者,痞也,痛即为结胸。 
半夏(半升,泡) 黄芩 干姜 人参(各三两) 黄连(一两) 甘草(炙,二两) 大枣(十二枚) 
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煮取三升,分温三服。 
钱氏泻心汤(见发热。) 
x黄 补中汤x(东垣) 
黄 人参(各二钱) 甘草 白术 苍术 陈皮(各一钱) 泽泻 猪苓 茯苓(各五分) 
水一盅,煎七分,温服,送下大消痞丸。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