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四念处 txt资料全集-第10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心中生起时,就有感受伴随而生」。这个自然法则是佛陀证悟到的,而非他所创造的。
有任何事物生起 … 愤怒,情欲或其它等等的 … 如果他就观察感受,那么这位禅修者就是 修
行得正确。否则只是在玩智力的游戏而已。虽然在表面上愤怒已走,但在深处内感受仍 在 ,
而心还继续以愤怒对这个感受起反应,连禅修者自己都不知道。因此,就本传承而言, 身
体上的感受绝对不能被遗漏。佛陀的教说是如此的清楚:「不忘失时时彻知无常」
sampajannam na riNcati 。时时刻刻都必须觉知感受的生起和灭去。
无论你修习的是身念住,或受念住,或心念住,或法念住的任何一节,如没有了知 感
受的生灭,那么积存在心深处的不净染污就触及不到,更遑论要连根拔除了。修习就沦 为
表面的游戏了。
相同的站随着而来:
Iti ajjhattam va dhammesu dhammanupassi viharati … ‘ atthi dhamm ’ ti … na ca kiNci loke
upadiyati。
观察内在和外在,然后观察生起和灭去,而达到了 ‘ atthi dhamma ’ ti 「这是诸法」
的阶段:无好壊,没我的你的之分,只是自然的法则,只是心所及其特质。相同的站随 之
而来,直到无所执持。
当贪欲产生时,你不能用瞋恚来去除它;否则你就造作了新的瞋恚的业习。如果你 只
是接受心中有贪欲,然后只是观察,那么贪欲性质的习性反应便不会繁衍。它被削弱而 变49
得无力。任何心中的不净染污都是同样地被观察。即使智力上观想身体是不净的,如在 身
念住的开头几段,也不过是佛陀为了将人们导入正道的起头部分而已。一旦内观起动, 就
不再对这丑陋的身体生瞋恚心;只以生灭的智慧加以如实的观察 …yathabhuta…Nana…
dassanam ( 如实知见 ) 。 Nana 知见,就如 pajanati 正确的了知一样,是以无常的了知而 觉
知的意思。无论生起的是什么 … 是好是壊,净或不净 … 就只是观察,不尝试保留或排斥。
这才是通往最终目标的正确道路。
漫长的道路都要从首步起始。别因为最终目标遥远而灰心丧志。在这条正道上没有 白
费的工夫。你付出的任何努力都会得到利益。你已开始在正道上朝最终的目标迈进了。 一
步接一步,愈走愈近,你一定会到达最终的目标。
愿你们继续一步一步地走在正道上。好好的利用这里的时间和设施。了解佛陀的直 接
教说,善用这殊胜的方法。在任何情况下,都尽可能不忘失时时彻知无常。除了在熟睡 时
间以外,从事任何的身体活动时,尽量以时时彻知无常来觉知,为了你自身的好处,利 益
和解脱。愿你们从束缚、痛苦中解脱出来。
愿一切众生快乐。50
第 六 天
四念住课程的第六天结束了。我们继续研读法念住 Dhammanupassana 。 Dhammas 诸 法
就是心的内容及其本质,普全的自然法则。佛陀是位觉悟的人,不会有兴趣建立宗派或 宗
教。在最深的层面上发现了究竟实相后,佛陀将这法则教导人们,协助他们了解实相和 终
止痛苦,而不论其宗派,社群,国家,肤色或性别。这个法则影响着整个宇宙,有情的 和
无情的每个人和每件事物。不论有无佛陀出世,它都影响着时时刻刻的身心交互作用, 即
在每人身上所进行着的交流,暗流和横流。然而人们却继续在心的表层耍花招,在无明 中
自我欺骗,并以增长束缚的方式来增加他们的痛苦。
( 五 ) 蕴节 Khandhapabbam
dhammesu dhammanupassi viharati paNcasu upadanakkhandhesu
Khandha 意思是蕴聚,一些东西的累积或成堆。我们被为人。这是表面的实相:但 在
深层里,每个有生命的个体  我、你、他、她 — 只不过是 paNca khandha 五蕴而已。佛 陀
要你进入到这个实相的深处,在那儿你不能以名相来分别或认同,它们只是五蕴而已。
一个蕴是数不尽的次原子物质的粒子 kalapas 积聚成的色 ( 色身 ) 。心则分成另外 四
个蕴:识 vinnana ( 认知 ) ;想 sanna ( 识别和评估 ) ;受 vedana ( 感觉 ) ;和行 sankhara ( 反
应和造作 ) 。这五蕴组合成所谓的一个实体,个人。在究竟的层面上,它们只不过是五个
蕴聚;而整个四念住,内观的过程就是来体验这项事实。否则以「我」、「我的」、或「我
自己」来指认任何的或所有的蕴的错觉 … 即是无明 … 造成对这些蕴极大的执着,而导致 痛
苦。这不是因为佛陀所说,而出于信仰就该接受的信念,也不是因为合理及合逻辑而应 在
智力上来接受的哲学。它是在身体架构内的实际层面上该去体验及证实的一项真理。当 这
真理明晰时,心的深层习性模式就会改变,解脱就可达到。这就是 Dhamma; 法则。
Upadana 意指执着和执取。五蕴是它发展趋向的目标;或者说,因为有执取,故五 蕴
滋生并合和。它们是执取的积聚。
禅修者再次地就法观察法,亦即五蕴。禅修者该如何以它们来修习呢?
… ‘ iti rupam; iti rupassa samudayo; iti rupassa atthangamo …
这是色,这是色的生起,这是色的灭去:这都体验到了。 Rupa 意思是色 ( 身 ) sam udaya
意思是生起, atthangamo 是灭去。
iti vedana; iti vedanaya samudayo; iti vedanaya atthangamo;51
iti sanna; iti sannaya samudayo; iti sannaya atthangamo;
iti sankhara; iti sankharanam samudayo; iti sankharanam atthangamo;
iti vinnanam; iti vinnanassa samudayo; iti vinnanassa atthangamo ’ ti。
当心 ( 名 ) 的四蕴 … 受 ( vedena ) 、想 ( sanna ) 、行 ( sankhara ) 、识 ( vinnana )
… 都被体验到时,内心运作的整个过程就被体证到了。
Iti ajjhattam va dhammesu dhammanupassi viharati; … ‘ atthi dhamma ’ ti …
相同的站随着来,内、外,内外同时观察。然后 “ atthi dhamma ’ ti ” … 「这是诸法 。」
觉知于是建立在这实相上:这全部都只是五蕴而已。在高阶的观察中会发现,除了身和 心
之外,了无他物 … 没有「我」、「我的」、或「我自己」。
在表面、世俗的层次,还必须使用到「我」、「你」这些字,但在实际、究竟的层次,
只是五蕴而已。同样地,为了世俗的目的,我们称一些零件的组合为汽车,但如果我们 把
它解体并将零件分类,那一个零件是汽车呢? 轮胎吗? 坐椅吗? 引擎吗? 电瓶吗?
车体吗? 事实上汽车只不过是不同零件的拼凑而已。
同样的,当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三、星期四、星期五、星期六、星期日组合起来 时
就成了一周;三十天凑在一起就是一个月;十二个月就是一年,这些都是为了世俗的方 便
而已。内观分离、剖析、离散并观察如其本然的实相,那么执着就消除了。五蕴仍在, 生
起和灭去,但它们只是蕴聚罢了,因为执取已去除。这就是五蕴 ( khandhas ) 的法
( Dhamma ) 。
Yavadeva Nanamattaya pauissatimattaya anissito ca viharati; na ca kiNci loke upadiyati。
接下来是 Nanamattaya pauissatimattaya ,在当时也被了解为 samyak darshana; kevala
darshana; samyak jNana kevala jNana… 只观察和只了知。然后 anissito ca viharati :因为无 所
执着,故无所依赖;无所执持。
( 内外六 ) 处节 Ayatanapabbam
dhammesu dhammanupassi viharati chasu ajjhattikabahiresu ayatanesu。
ayatanas ( 处 ) 是指六个感官领域或根门:眼、耳、鼻、舌、身、和意。所有六个 都
是内在的 ( ajjhattika ) ,因为它们是在身上或体内。它们的对象 ( 所缘 ) 是外在的
( bahiresu ) :眼缘所见物、色彩、形状、或光;耳缘声音;鼻缘气味;舌缘滋味;身缘 可
触体;意缘念头、情绪、幻想或梦。虽说是外在,但只当它们与身体架构中的内六处有 所52
接触时,才能成为所缘。对天生的盲人而言,就不存在有色彩、光线、形状或形像的世 界 ,
也无从知晓那个世界。内六处和外六处合为十二处,而对我们而言,外六处 ( bahiresu
ayatana ) 只当每一个与其对应的感官根门接触时才有实际的存在。
要如何以内六处和外六处来修习呢?
cakkhum ca pajanati; rupe ca pajanati; yaNca tadubhayam pauicca uppajjati samyojanam
taNca pajanati …
眼根 ( cakkhu ) 和它的对象, rupa ( 形状或形象 ) 的实相被了知了: pajanati 。
YaNca tadubhayam pauicca; 以这两者为基础,由于它们的接触, uppajjati samyojanam ,
束缚生起了。
… yatha ca anuppannassa samyojanassa uppado hoti taNca pajanati …
禅修者以这个已生起的束缚用功: samyojanassa uppado hoti taNca pajanati 。
真实的情况是,每个接触都会产生波动: phassa…paccaya vedana 。想蕴 ( sanna ) 进
行评估:女的,男的;美的,丑的;愉悦的,不愉悦的。基于这个评估,感受就变成愉 悦
或不愉悦。然后行蕴 ( sankhara ) ,心的反应部分,马上就开始产生贪爱或瞋恚。如此整
个束缚的过程就开始并且繁衍。
六个根门的运作是在身心范围内。它的情况是分析和不停地了知事情如何地发生。 如
果你无知,你就会不停地打新结,束缚就不断地繁衍。如果你以智慧来体验及观察束缚 而
不起习性反应时,它就变弱了。习性反应的模式改变了。旧的束缚能够浮到表面来: yath a ca
anuppannassa samyojanassa uppado hoti taNca pajanati。 你观察先前不曾生起 ( anuppanna )
的束缚的生起 ( uppada ) 。
… yatha ca uppannassa samyojanassa pahanam hoti taNca pajanati; yatha ca pahinassa
samyojanassa ayatim anuppado hoti taNca pajanati。
当你观察时,一个接一个束缚就被消除了 ( pahanam ) : yatha ca uppannassa
samyojannassa pahanam hoti taNca pajanati。 当它们全都浮现上来并灭去之后,它们就不再
生起 ( ayatim anuppado ) 。超越了束缚,完全解脱的境界于焉到达。
拔除的形式有三种。就连你只是持守戒律,因为你在心的表层上不对贪爱或瞋恚过 度
反应,你的束缚得以有短暂的拔除。当你修定而更深入时,则拔除得更多:束缚的根已 松53
动。而当你修习内观时,这些根就从你的心的最深处被拔除 …pahanam 。譬如,一个口渴
的人来到一处有毒水草覆盖的水池喝水。用手将水草拨开一小块地方,而暂时得水;之 后
这小块地方又被水草覆盖。这是短暂的移除。这是守戒, sila 。更好的取水法是,四根木
条连着网,竖立起来把水草隔开。这是定 samadhi ,当它更深入时就清理了更大的范围,
但根还在。智慧 Panna 则清除了所有的水草,连一个颗粒都不留。这才是真正的连根拔 除
pahana ,也就是这句话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