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脉诀汇辨-第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身亦然。五脏六腑,大经小络,昼夜循环不息,必赖胸中大气斡旋其间。大气一衰,出入废而升降息矣。 
神机化灭,立见危殆。或谓大气即膻中之气,所以膻中为心主,宣布政令,臣使之官。然而参之天运,膻 
中臣使,但可尽寒暑燥湿风火六入之职,必如太虚 穆,无可名象,苞举地形,永奠厥中,始为大气,膻 
中既称臣使,是有其职,未可言大气也。或谓大气即宗气之别名。宗者,尊也,主也,十二经脉奉之为尊 
主也。讵知宗气与营气、卫气分为三隧,既有隧之可言,即同六入地中之气,而非太虚之比矣。膻中之 
诊,即心包络;宗气之诊,在左乳下。原不与大气混诊也。然则大气如何而诊之,《内经》标示昭然,而读 
者不察耳。其谓“上附上,右外以候肺,内以候胸中”者,正其诊也。肺主一身之气,而治节行焉。苞举无 
外之气于人身者,独由胸中之肺,故分其诊于右手主气之天部,朝百脉而称大会也。 
脉之大会,息之出入;一呼一吸,四至为息。 
医者调匀气息,自一呼人之脉再至,自一吸人之脉亦再至,呼吸之间,而脉准来四至者为平脉;间有 
五至者,亦未可断病。盖人之气息,时长时短。凡鼓三息,必有一息之长,鼓五息,又有一息之长,名为太 
息;如历家三岁一闰,五岁再闰也。言脉必有四至为平,五至便为太过,惟正当太息之时,亦曰无 ,此 
息之长,非脉之急也。若非太息,正合四至也。 
呼吸既定,合为一息;日夜一万,三千五百。 
呼出于阳,吸入于阴。一呼脉二至,一吸脉二至,合四至为一息。一日一夜共计之,约一万三千五百息。 
呼吸之间,脉行六寸;八百十丈,日夜为准。 
即此一呼一吸计之,一呼气行三寸,一吸气行三寸,呼吸既定,脉气行去六寸。以一万三千五百息算 
之,共得八百一十丈。以脉数之十六丈二尺折算,应周行身五十度,此昼夜脉行之度数准则也。按越 
人《二十三难》云∶脉数总长十六丈二尺,任、督、二跷在内。以一呼一吸行六寸算之,昼夜一万三千五 
百息,共计八百一十丈。周于身者,得五十度。后又云∶其始从中焦注手太阴,终于足厥阴,厥阴复还注 
手太阴。所谓如环无端者,不知二跷、任、督,从何接入,岂附行于足少阴、太阳耶?附则不能在循环注接 
之内,当俟知者。 
凡诊病脉,平旦为准;虚静凝神调息细审。 
平旦者,阴阳之交也。阳主昼,阴主夜;阳主表,阴主里。《灵枢·营卫生会篇》曰∶“平旦阴尽而阳受气 
矣。日中而阳陇。日西而阳衰,日入阳尽而阴受气矣。”《灵枢·口问篇》曰∶“阳气尽,阴气盛,则目瞑。阴 
气尽而阳气盛,则寤矣。”故诊法当于平旦初寤之时,阴气正平而未动,阳气将盛而未散,饮食未进, 
谷气未行,故经脉未盛,络脉调匀,气血未至扰乱,脉体未及更改,乃可以诊有病之脉。又切脉之道,贵 
于精诚,嫌其扰乱,故必心虚而无妄想,身静而不言动,然后可以得脉之妙也。 
诊人之脉,令仰其掌;掌后高骨,是名关上。审位既确,可以布指;疏密得宜,长短不失。 
凡诊脉者,令人仰手,医者覆手诊之。掌后有高骨对平处谓之关上,看定部位,徐以中指先下于关部, 
次以食指下于寸部,次以无名指下于尺部。人长则下指宜疏,人短则下指宜密。指爪不可养长,长则 
指头不能取齐,难于候脉。且沉取之时,爪长则按处必有深痕,在于闺阁,尤为不便。 
布指轻重,各自不同;曰举按寻,消息从容。 
看脉惟在指法之巧。大法轻手循之曰举,重手取之曰按,不轻不重,委曲求之曰寻。极须体认。如举必 
先按之,按则必先举之,以举物必自下而上,按物必自上而下也。则举中有按,按中有举,抑扬反复,而 
寻之义尽见矣。 
《难经·五难》曰∶“脉有轻重,何谓也?然,初持脉,如三菽之重,与皮毛相得者,肺部也。如六菽之重,与 
血脉相得者,心部也。如九菽之重,与肌骨相得者,脾部也。如十二菽之重,与筋平者,肝部也。按之至骨, 
举指来疾者,肾部也。”盖言脉有六部,轻重不同。菽者,豆也。豆之多寡,因举按有轻重也。凡持脉者,下 
手当明举按之法,先轻手取浮,而后重手取沉。肺脉甚浮而先得,故经文下“初持脉”三字,以下心、脾、 
肝、肾脉一脏重于一脏。肺主皮毛,心主血脉,脾主肌肉,肝主筋,肾主骨。相得者,得其所主之分,而即得 
其本部之脉也。肾部不言十五菽而言至骨者,因至骨明于十五菽也。 
关前为阳,关后为阴;阳寸阴尺,先后推寻。 
从鱼际至高骨却有一寸,因名曰寸。从尺泽至高骨有一尺,因名曰尺。界乎尺寸之间,因名曰关。关前 
寸为阳,关后尺为阴。关居中若为阴阳界,而阴阳实互交于此。寸候上焦,关候中焦,尺候下焦。须先后 
细为推寻,推其虚实,寻其体象也。 
男子之脉,左大为顺;女人之脉,右大为顺。 
朱丹溪曰∶“脉分属左右手。心、小肠、肝、胆、肾、膀胱在左主血,肺、大肠、脾、胃、命门在右主气。男以气 
成胎,故气为之主。女以血为胎,故血为之主。若男子久病,气口充于人迎者,有胃气也,病虽重可治。反此者 
逆。或曰,人迎在左,气口在右,男女所同,不易之位也。脉法赞曰,左大顺男,右大顺女。何子言之悖耶?曰, 
《脉经》一部,叔和谆谆于教医者,此左右手以医者之手为主。而若主于病者之手,奚止千里之谬。” 
按诊家多曰∶“阴气右行,阳气左行。男子阳气多而左脉大为顺,女子阴气多而右脉大为顺。”其说似 
是而实非也。丹溪所以力排俗见,以合经旨,盖医者切脉与病者相对,医者之左手对病者之右手,医 
者之右手对病者之左手,其义易晓。学人临证多则理自见。 
男尺恒虚,女尺恒盛。 
寸为阳,尺为阴。故男子尺虚,象离中虚也;女人尺盛,象坎中满也。男女脉同,同于定位;惟尺则异,异于 
盛衰。 
朱丹溪曰∶“昔日轩辕使伶伦截蟹谷之竹,作黄钟律管以候天地之节气;使岐伯取气口作脉法,以 
候人之动气。故黄钟之数九分,气口之数亦九分,律管具而寸之数始形。故脉之动也,阳得九分,阴得 
一寸,吻合于黄钟。天不足西北,阳南而阴北,故男子寸盛而尺弱,肖乎天也。地不满东南,阳北而阴南, 
故女子尺盛而寸弱,肖乎地也。黄钟者,气之先兆,故能测天地之节候;气口者,脉之要会,故能知人命 
之生死。” 
阳弱阴强,反此则病。 
男尺脉弱,女尺脉盛,故男女之脉不同。若男尺脉盛,女尺脉弱,则为相反而病矣。 
参黄子曰∶“男子以阳为主,故两寸脉常旺于尺。若两寸反弱尺反盛者,肾气不足也。女子以阴为主, 
故两尺脉常旺于寸,若两尺反弱寸反盛者,上焦有余也。不足固病,有余亦病,所谓过犹不及也。” 
龙丘叶氏曰∶“脉者,天地之元性,故男女尺寸盛弱,肖乎天地。越人以为男生于寅,女生于申,三阳从 
天生,三阴从地长,谬之甚也。独丹溪推本律法,混合天人而辟之,使千载之误,一旦昭然,岂不韪哉!伪 
诀云∶‘女人反此背看之,尺脉第三同断病。’若解云,女人右心、小肠、肝、胆、肾,左肺、大肠、脾、胃、命。则惑 
乱经旨。曾不知男女一皆以尺脉为根本。所谓反者,非男女脉位相易也。当如男子尺脉常弱今反盛,女 
人尺脉常盛今反弱,便断其病,于义即通。” 
关前一分,人命之主。左偏紧盛,风邪在表;右偏紧盛,饮食伤里。 
关前一分者,寸关尺各有三分,共得九分,今曰关前一分,仍在关上,但在前之一分耳。故左关之前一 
分,辨外因之风;右关之前一分,辨内因之食。或以前一分为寸上,岂有左寸之心可以辨风,右寸之肺 
可以辨食乎?其说大谬。盖寸关尺三部,各占三分,共成寸口,故知关前一分,正在关之前一分也。左关 
之前一分,属少阳胆部,胆为风木之司,故紧盛则伤于风也。何则?以风木主天地春升之令,万物之始 
生也。《素问·灵兰秘典论》曰∶“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与足少阳胆相为表里。“胆者,中正之官, 
决断出焉。”人身之中,胆少阳之脉行肝脉之分外,肝厥阴之脉行胆脉之位内,两阴至是而交尽,一 
阳至是而初生,十二经脉至是而终。且胆为中正之官,刚毅果决,凡十一脏咸取决于胆。故左关之前 
一分,为六腑之源头,为诸阳之主宰,察表者之不能外也。右关之前一分,属阳明胃部,中央湿土,得天 
地中和之气,万物所归之乡也。又曰∶“脾胃者,仓廪之官,五味出焉。”土为君象,土不主时,寄王于四季 
之末,故名孤脏。夫胃为五脏六腑之海,盖清气上交于肺,肺气从太阴而行之,为十二经脉之始。故右 
关之前一分,为五脏之隘口,为百脉之根 ,察里者不能废也。况乎肝胆主春令,春气浮而上升,阳之 
象也;阳应乎外,故以候表焉。脾胃为居中,土性凝而重浊,阴之象也;阴应乎内,故以候里焉。若夫左寸 
之前违度,则生生之本亏;右寸之前先发,则资生之元废。古人以为人命之主,顾不重哉!旧以左关之 
前一分为人迎,右关之前一分为气口,然考之《灵枢·本输、动 、经脉》、《素问·解精微论》等篇,明 
指人迎为结喉旁胃经动脉,故《纲目》之释人迎,亦曰在两喉旁。庞安常论脉曰∶“何谓人迎?喉旁取 
之。”以此论之,则左关之前一分,不可名为人迎矣。《经脉篇》曰∶“手太阴之脉,入寸口,上循鱼际。”又 
曰∶“经脉者,常不可见也。其盛实也,以气口知之。”《灵枢·经筋篇》曰∶“手太阴之筋,结于鱼际后,行 
寸口外侧。”《经脉别论》曰∶“欲知寸口太过与不及。”《灵枢·小针解》曰∶“气口虚而当补,实而当 
泻。”以此论之,则气口乃统两手而言。右关之前一分,不可名气口矣。《灵枢·四时气篇》曰∶“气口候 
阴,人迎候阳。”《灵枢·禁服篇》曰∶“寸口主中,人迎主外。”《灵枢·终始》等篇曰∶“人迎一盛,二盛,三 
盛”等义,皆言人迎为阳之府脉,故主乎表;脉口为太阴之动脉,故主乎里。如《素问·太阴阳明论》 
曰∶“太阴为之行气于三阴,阳明为之行气于三阳。”《灵枢·阴阳别论》曰∶“三阳在头”,正言人迎行 
气于三阳也。“三阴在手”,正言脉口行气于三阴也。盖因上古诊法有三∶一取三部九候,以诊通身之 
脉;一取太阴、阳明,以诊阴阳之本;一取左右气口,以诊脏腑之气。细绎前后经旨,则人迎自有定位,何 
得扯入左关;气口概指两手,何得偏指右关也耶!此名创自叔和,群然附和,莫可复正。予少从家先生 
游,及同郡施笠泽、秦景明,皆当代名彦,相与议论。咸谓人迎、气口之名,固不可妄为移易,以乱经常;左 
右关前一分,亦可通融以征表里。故予但分左右关前一分,而不列人迎、气口之名,如前所注者,不识 
其当否。至若藏气有不齐,禀赋有浓薄,或左脉素大于右,或右脉素大于左,孰者为常,孰者为变;或于 
偏弱中略见有力,已隐虚中之实,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