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脉诀汇辨-第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同。但沉脉之病为阴逆而阳郁,迟脉之病为阴盛而阳亏。沉则或须攻散,迟则未有不大行温补者也。 
兼脉 有力冷痛,无力虚寒。浮迟表冷,沉迟里寒。迟涩血少,迟缓湿寒。 
迟而有力,有壅实不通利之意,痛可想见。迟云阳伏而又无力,岂非虚寒。浮则表之候也,沉则里之候 
也,兼迟而为寒可必。血得热则行,湿得热则散,迟乃寒象,何以养营而燥湿乎。 
按迟脉之象,上中下候皆至数缓慢。伪诀云∶“重手乃得。”是沉脉而非迟脉矣。又云∶“状且难。”是涩脉 
而非迟脉矣。一息三至,甚为分明,而云“隐隐”,是微脉而非迟脉矣。迟而不流利则为涩脉,迟而有歇 
止则为结脉,迟而浮大且缓则为虚脉。至于缓脉,绝不相类。夫缓以宽纵得名,迟以至数不及为义。故 
缓脉四至,宽缓和平;迟脉三至,迟滞不前。然则二脉迥别,又安可溷哉!以李濒湖之通达,亦云小驶于 
迟作缓。持以至数论缓脉,是千虑之一失也。叔和曰∶“一呼一至曰离经,二呼一至曰夺精,三呼一至 
曰死,四呼一至曰命绝,此损之脉也。一损损于皮毛,二损损于血脉,三损损于肌肉,四损损于筋,五损 
损于骨。”是知脉之至数愈迟,此时正气已无,阴寒益甚,不过烬灯之余焰,有不转眼销亡者乎! 

卷三
数脉(阳)
属性:体象 数脉属阳,象为太过;一息六至,往来越度。 
数之为义,躁急而不能中和也。一呼脉再动,气行三寸,一吸脉再动,气行三寸,呼吸定息,气行六寸。一 
昼一夜,凡一万三千五百息,当五十周于身,脉行八百一十丈,此经脉周流恒常之揆度。若一息六至, 
岂非越其常度耶!气行速疾,故曰属阳。 
主病 数脉主府,其病为热。左寸数者,头痛上热,舌疮烦渴。数在左关,目泪耳鸣,左颧发赤。 
左尺得数,消渴不止,小便黄赤。右寸数者,咳嗽吐血,喉腥嗌痛。数在右关,脾热口臭,胃反呕 
逆。右尺得数,大便秘涩,遗浊淋癃。 
火性急速,故阳盛之证,脉来必数。六腑为阳,数亦为阳,是以主府。《难经·九难》曰∶“数者,府也。”又曰∶ 
“数则为热。”《伤寒论》亦曰∶“数为在府。”此以迟数分阴阳,故即以配脏腑,亦不过言其大概耳。至若 
错综互见,在腑有迟,在脏有数,在表有迟,在里有数,又安可以脏腑二字拘定耶?火亢上焦,清阳扰乱 
而头痛;舌乃心之苗,热则生疮而烦渴。肝开窍于目,热甚而泪迫于外;耳鸣者,火逞其炎上之虐耳;左 
颧,肝之应也,热乃赤色见焉。天一之原,阴水用事,热则阴不胜阳,华池之水,不能直达于舌底,故渴而 
善饮,溲如膏油,便赤又其小者矣。肺属金而为娇脏,火其仇雠,火来乘金,咳嗽之媒也;肺火独炽,则咽 
喉时觉血腥,咽津则痛,乃失血之渐。脾胃性虽喜燥,若太过则有燥烈之虞;胃为水谷之海,热甚而酿 
成秽气,食入则吐,是有火也。肾主五液,饥饱劳役及辛热浓味,使火邪伏于血中,津液少而大便结矣。 
兼脉 有力实火,无力虚火。浮数表热,沉数里热。 
数而有力,聚热所致;数而无力,热中兼虚。浮脉主表,沉脉主里,兼数则热可知。 
按数脉与迟脉为一阴一阳,诸脉之纲领。伪诀立七表八里而独遗数脉,止歌于心脏,其过非浅。数而 
弦急则为紧脉,数而流利则为滑脉,数而有止则为促脉,数而过极则为疾脉,数如豆粒则为动脉。非 
深思不能辨别也。叔和云∶“一呼再至曰平,三至曰离经,四至曰夺精,五至曰死,六至曰命尽。”乃知脉 
形愈数,则受证愈热。肺部见之,为金家贼脉;秋月逢之,为克令凶征。 
脉之为道,博而言之,其象多端;约而言之,似不外乎浮、沉、迟、数而已。浮为病在表,沉为病在里,数则为 
病热,迟则为病寒。而又参之以有力无力,定其虚实,则可以尽脉之变矣。然有一脉而兼见数证,有一 
证而相兼数脉,又有阳证似阴,阴证似阳,与夫至虚有盛候,大实有羸状,其毫厘疑似之间,淆之甚微; 
在发汗吐下之际,所系甚大。苟偏执四见,则隘焉勿详。必须二十八字字字穷研,则心贯万象,始而由 
粗及精,终乃从博反约,称曰善诊,其无愧乎! 

卷三
滑脉(阳中之阴)
属性:体象 滑脉替替,往来流利;盘珠之形,荷露之义。 
滑者,往来流利而不涩滞也。故如盘中之走珠,荷叶之承露,形容其旋转轻脱之状。 
主病 左寸滑者,心经痰热。滑在左关,头目为患。左尺得滑,茎痛尿赤。右寸滑者,痰饮呕逆。 
滑在右关,宿食不化。右尺得滑,溺血经郁。 
滑脉势不安定,鼓荡流利,似近于阳,故曰阳中之阴。不腐不化之物,象亦如之,故主痰液有物之类为 
多。心主高拱,百邪莫犯,如使痰入包络,未免震邻。东风生于春,病在肝,目者肝之窍,肝风内鼓则热生, 
邪害空窍。肾气通于前阴,膀胱火迫,故茎痛尿赤。肺有客邪,积为痰饮,则气不宣扬而成呕逆。食滞于 
胃,脉必紧盛;滑则相近于紧,故脾胃见之,知其宿食。右尺火部,滑为太过,血受火迫而随溺出;经郁者, 
非停痰则气滞血壅相与为病耳。 
兼脉 浮滑风痰,沉滑痰食。滑数痰火,滑短气塞。滑而浮大,尿则阴痛。滑而浮散,中风瘫缓。 
滑而冲和,娠孕可决。 
鼓动浮越,风之象也,故滑而浮者兼风。沉下结滞,食之征也,故滑而沉者兼食。热则生痰,故流利之间 
而至数加以急疾。郁则气滞,故圆转之际还呈短缩。浮大者膀胱火炽,尿乃作疼。浮散者风淫气虚,行 
坐不遂。滑伯仁曰∶“三部脉浮沉正等,无他病而不月者,为有妊也。”故滑而冲和,此血来养胎之兆。夫 
脉者,血之府也,血盛则脉滑,故妊孕宜之。 
凡痰饮、呕逆、伤食等证,皆上中二焦之病,以滑为水物兼有之象也。设所吐之物非痰与食,是为呕逆, 
脉必见涩也。溺血、经闭或主淋痢者,咸内有所蓄,血积类液,瘀凝类痰,须以意求耳。 
按《素问·诊要经终篇》曰∶“滑者,阴气有余;阴气有余,故多汗身寒。”伪诀云∶“胃家有寒,下焦蓄血, 
脐下如冰。”与经旨未全违背,第不知变通,禅家所谓死于句下。仲景以“翕、奄、沉”三字状滑脉者,翕 
者合也,奄者忽也,当脉气合聚而盛之时,奄忽之间,即以沉去,摩写往来流利之状,极为曲至。又曰∶ 
“沉为纯阴,翕为正阳,阴阳和合,故令脉滑,关尺自平。”此言无病之滑脉也。若云∶“阳明脉微沉者,当 
阳部见阴脉,则阴偏胜而阳不足也。少阴脉微滑者,当阴部见阳脉,则阳偏胜而阴不足也。三部九候, 
各自不同。”伪诀云∶“按之即伏,不进不退”,是不分浮滑、沉滑、尺寸之滑矣。仲景恐人误认滑脉为 
沉,下文又曰∶“滑者,紧之浮名也。”则知沉为翕奄之沉,非重取乃得一定之沉也。而伪诀云“按之即 
伏”,与翕奄之沉,何啻千里;云“不进不退”,与滑之象尤为不合。夫血盛则脉滑,故肾脉宜之;气盛则 
脉滑,故肺脉宜之。此皆滑中之平脉。叔和言“关滑胃热”,乃指与数相似,正《内经》所云“诸过者切 
之”之滑也。要之兼浮者毗于阳,兼沉者毗于阴,是以或寒或热,从无定称;惟衡之以浮沉,辨之以尺 
寸,始无误耳。故善于读书,则如伪诀“胃家有寒”诸说,亦可通之于经;不善读书,《内经》“阴气有余” 
一语,适足以成刻舟求剑之弊。脉岂易言也哉! 

卷三
涩脉(阴)
属性:体象 涩脉蹇滞,如刀刮竹;迟细而短,三象俱足。 
涩者,不流利之义。《素问·三部九候篇》曰∶“参伍不调者病。”谓其凝滞而至数不和匀也。《脉诀》以 
轻刀刮竹为喻者,刀刮竹则阻滞而不滑也。通真子以如雨沾沙为喻者,谓雨沾金石则滑而流利,雨 
沾沙土则涩而不流也。时珍以病蚕食叶为喻者,谓其迟慢而艰难也。 
主病 涩为血少,亦主精伤。左寸涩者,心痛怔忡。涩在左关,血虚肋胀。左尺得涩,精伤胎漏。 
右寸涩者,痞气自汗。涩在右关,不食而呕。右尺得涩,大便艰秘,腹寒胫冷。 
中焦取汁变化而赤,是谓血;壅遏营气令无所避,是谓脉。两者同质异名。况血为阴液,多则滑利,少则 
枯涩,势所然也。精也,血也,皆属于阴,故共主之。借以供神明之用者血也,血少则不能养心而痛作;积 
久而加以惊疑,则怔忡至矣。肝为血海,血少则不能自荣,而所部作痛。肾伤则精无余蓄,男子溲淋,妇 
人血败胎漏,真阳丧矣。肺家真气既亏,胸中不能营运,则为痞塞;不能卫外而为固,则汗时自出;出则 
液耗,谓之脱液;漏而不止,卫气散失四肢厥寒,谓之亡阳;阳亡液脱,故亦主涩。血少则脾阴弱而食减 
呕作,甚而朝食暮吐,暮食朝吐,或随食随吐。胃无余液,血少则津液枯,无由下致,而大便艰。腹寒胫冷, 
皆缘血少不获随真阳之气以营运耳。 
兼脉 涩而坚大,为有实热;涩而虚软,虚大炎灼。 
涩本血少而再得坚大之形,乃邪火炽甚,阴不胜阳;若仅见虚软,此属无根之火熏灼耳。或因忧郁,或 
因浓味,或因无汗,或因妄补,气腾血沸,清化为浊,老痰宿饮,胶固杂糅,脉道阻涩,不能自至,亦见涩状。 
若重取至骨,似有力而带数,以意参之于证,验之形气,但有热证,当作痼热可也。 
按一切世间之物,濡润者则必滑,枯槁者则必涩。故滑为痰饮,涩主阴衰,理有固然,无足辨者。肺之为 
脏,气多血少,故右寸见之为合度之诊。肾之为脏,专司精血,故右尺见之为虚残之候。不问男妇,凡尺 
中沉涩者,必艰于嗣,正血少精伤之确证也。故女人怀子而得涩脉,则血不足养胎;如无孕而得涩脉, 
将有阴衰髓竭之忧。伪诀云∶“指下寻之似有,举之全无。”则是微脉而非涩脉矣。叔和谓其“一止复 
来”,亦有疵病。盖涩脉往来迟难,有类乎止而实非止也。又曰∶“细而迟,往来难,且散者。”乃浮分多而 
沉分少,有类乎散,而实非散也。须知极细极软、似有若无为微脉,浮而且细且软为濡脉,沉而且细且 
软为弱脉。三者之脉,皆指下模糊,有似乎涩,而实有分别也。然一脉涩也,更有外邪相袭,使气分不利 
而成滞涩,卫气散失,使阳衰不守而成虚涩;肠胃燥渴,津液亦亡,使血分欲尽而成枯涩;在诊之者自 
为灵通耳。 

卷三
虚脉(阴)
属性:体象 虚合四形,浮大迟软;及乎寻按,几不可见。 
虚之为义,中空不足之象,专以软而无力得名者也。 
主病 虚主血虚,又主伤暑。左寸虚者,心亏惊悸。虚在左关,血不营筋。左尺得虚,腰膝痿痹。 
右寸虚者,自汗喘促。虚在右关,脾寒食滞。右尺得虚,寒证蜂起。 
《脉经》曰∶“血虚脉虚。”而独不言气虚者何也?气为阳,主浮分,血为阴,主沉分。今浮分大而沉分空,故 
独主血虚耳。若夫肺脉见之,又主气怯者,肺与干天合德,不浮而沉,气分欲竭之兆也。血少则不足以 
济心主高拱之权,而动见章皇。肝为血海而主筋,虚则筋失其养。腰者,肾之府也;膝者,骨之屈申开阖 
处也;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