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宋本伤寒论全集-第1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下利,有微热而渴,脉弱者,今自愈。(360)
下利,脉数,有微热汗出,自愈;设复紧,为未解。(361)
下利,手足厥冷,无脉者,灸之。不温,若脉不还,反微喘者,死;少阴负趺阳者,为顺也。(362)
下利,寸脉反浮数,尺中自涩者,必清脓血。(363)
下利清谷,不可攻表,汗出必胀满。(364)
下利,脉沉弦者,下重也;脉大者,为未止;脉微弱数者,为欲自止,虽发热,不死。(365)
下利,脉沉而迟,其人面少赤,身有微热,下利清谷者,必郁冒汗出而解,病人必微厥。所以然者,其面戴阳,下虚故也。(366)
下利,脉数而渴者,今自愈。设不差,必清脓血,以有热故也。(367)
下利后脉绝,手足厥冷,晬时脉还,手足温者生,脉不还者死。(368)
伤寒下利日十余行,脉反实者,死。(369)
下利清谷,里寒外热,汗出而厥者,通脉四逆汤主之。(370)
热利下重者,白头翁汤主之。(371)
白头翁汤方
白头翁二两黄柏三两黄连三两秦皮三两
上四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去滓,温服一升。不愈,更服一升。
下利腹胀满,身体疼痛者,先温其里,乃攻其表。温里,宜四逆汤;攻表,宜桂枝汤。(372)
下利,欲饮水者,以有热故也,白头翁汤主之。(373)
下利后更烦,按之心下濡者,为虚烦也,宜栀子豉汤。(375)
原文:下利后更烦,按之心下濡者,为虚烦也,宜栀子豉汤。(375)
呕家,有痈脓者,不可治呕,脓尽自愈。(376)
呕而脉弱,小便复利,身有微热,见厥者难治,四逆汤主之。(377)
干呕,吐涎沫,头痛者,吴茱萸汤主之。(378)
呕而发热者,小柴胡汤主之。(379)
伤寒,大吐大下之,极虚,复极汗者,其人外气怫郁,复与之水,以发其汗,因得哕。所以然者,胃中寒冷故也。(380)
伤寒,哕而腹满,视其前后,知何部不利,利之则愈。(381)








霍乱病篇
问曰:病有霍乱者何?答曰:呕吐而利,此名霍乱。(382)
问曰:病发热,头痛,身疼,恶寒,吐利者,此属何病?答曰:此名霍乱。霍乱自吐下,又利止,复更发热也。(383)
伤寒,其脉微涩者,本是霍乱,今是伤寒,却四五日,至阴经上,转入阴必利。本呕下利者,不可治也。欲似大便,而反失气,仍不利者,此属阳明也,便必硬,十三日愈。所以然者,经尽故也。下利后,当便硬,硬则能食者愈。今反不能食,到后经中,颇能食,复过一经能食,过之一日当愈。不愈者,不属阳明也。(384)
恶寒脉微而复利,利止亡血也,四逆加人参汤主之。(385)
四逆加人参汤方
甘草二两(炙)附子一枚(生,去皮,破八片)干姜一两半人参一两
上四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温再服。
霍乱,头痛发热,身疼痛,热多欲饮水者,五苓散主之;寒多不用水者,理中丸主之。(386)
理中丸方
人参干姜甘草(炙)白术各三两
上四味,捣筛,蜜和为丸如鸡子黄许大,以沸汤数合和一丸,研碎,温服之,日三四、夜二服。腹中未热,益至三四丸,然不及汤。汤法:以四物依两数切,用水八升,煮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若脐上筑者,肾气动也,去术,加桂四两;吐多者,去术,加生姜三两;下多者,还用术;悸者,加茯苓二两;渴欲得水者,加术足前成四两半;腹中痛者,加人参足前成四两半;寒者,加干姜足前成四两半;腹满者,去术,加附子一枚。服汤后,如食顷,饮热粥一升许,微自温,勿发揭衣被。
吐利止而身痛不休者,当消息和解其外,宜桂枝汤小和之。(387)
吐利汗出,发热恶寒,四肢拘急,手足厥冷者,四逆汤主之。(388)
既吐且利,小便复利而大汗出,下利清谷,内寒外热,脉微欲绝者,四逆汤主之。(389)
吐已下断,汗出而厥,四肢拘急不解,脉微欲绝者,通脉四逆加猪胆汤主之。(390)
通脉四逆加猪胆汤方
甘草二两(炙)干姜三两(强人可四两)附子大者一枚(生,去皮,破八片)猪胆汁(半合)
上四味,用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加入猪胆汁,分二次温服。
吐利发汗,脉平,小烦者,以新虚不胜谷气故也。(391)



劳复病篇
伤寒阴阳易之为病,其人身体重、少气、少腹里急,或引阴中拘挛,热上冲胸,头重不欲举,眼中生花(花一作眵。),膝胫拘急者,烧裈散主之。(392)
烧裈散方
妇人中裈近隐处,取烧作灰。
上一味,水服方寸匕,日三服。小便即利,阴头微肿,此为愈矣。妇人病,取男子裈烧服。
大病差后,劳复者,枳实栀子豉汤主之。(393)
枳实栀子豉汤方
枳实三枚(炙)栀子十四个(擘)香豉一升(绵裹)
上三味,以清浆水七升,空煮取四升,内枳实、栀子,煮取三升,下豉,更主五六沸,去滓,温分再服。复令微似汗。若有宿食者,内大黄如博棋子大五六枚,服之愈。
伤寒差以后,更发热,小柴胡汤主之。脉浮者,以汗解之;脉沉实者,以下解之。(394)
大病差后,从腰以下有水气者,牡蛎泽泻散主之。(395)
牡蛎泽泻散方
牡蛎(熬)泽泻蜀漆(暧水洗去腥)葶苈子(熬)商陆根(熬)海藻(洗去咸)栝楼根各等分
上七味,异捣,下筛为散,更于臼中治之,白饮和服方寸匕,日三服。小便利,止后服。
大病差后,喜唾,久不了了,胸上有寒,当以丸药温之,宜理中丸。(396)
伤寒解后,虚羸少气,气逆欲吐,竹叶石膏汤主之。(397)
竹叶石膏汤方
竹叶二把石膏一斤半夏半升(洗)麦门冬一升(去心)人参二两甘草二两(炙)粳米半升
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内粳米,煮米熟汤成,去米,温服一升,日三服。
病人脉已解,而日暮微烦,以病新差,人强与谷,脾胃气尚弱,不能消谷,故令微烦。损谷则愈。(398)











辨不可发汗病脉证并治第十五
夫以为疾病至急,仓卒寻按,要者难得,故重集诸可与不可方治,比之三阴三阳篇中,此易见也。又时有不止是三阴三阳,出在诸可与不可中也。
脉濡而弱,弱反在关,濡反在巅,微反在上,涩反在下。微则阳气不足,涩则无血。阳气反微,中风汗出而反躁烦。涩则无血,厥而且寒。阳微发汗,躁不得眠。
动气在右,不可发汗,发汗则衄而渴,心苦烦,饮即吐水。
动气在左,不可发汗,发汗则头眩,汗不止,筋惕肉目闰。
动气在上,不可发汗,发汗则气上冲,正在心端。
动气在下,不可发汗,发汗则无汗,心中大烦,骨节苦疼,目运,恶寒,食则反吐。谷不得前。
咽中闭塞,不可发汗,发汗则吐血,气欲绝,手足厥冷,欲得蜷卧,不能自温。
诸脉得数动微弱者,不可发汗,发汗则大便难,腹中干,胃燥而烦,其形相象,根本异源。
脉微而弱,弱反在关,濡反在巅,弦反在上,微反在下。弦为阳运,微为阴寒。上实下虚,意欲得温。微弦为虚,不可发汗,发汗则寒栗,不能自还。
咳者则剧,数吐涎沫,咽中必干,小便不利,心中饥烦,日卒时而发,其形似疟,有寒无热,虚而寒栗,咳而发汗,蜷而苦满,腹中复坚。
厥,脉紧,不可发汗,发汗则声乱、咽嘶、舌萎、声不得前。
诸逆发汗,病微者难差;剧者言乱、目眩者死,命将难全。
咳而小便利,若失小便者,不可发汗,汗出则四肢厥逆冷。
伤寒头痛,翕翕发热,形象中风,常微汗出自呕者,下之益烦,心中懊憹如饥;发汗则致痉,身强,难以屈伸;熏之则发黄,不得小便;灸则发咳唾。















辨可发汗脉证并治第十六
大法,春夏宜发汗。
凡发汗,欲令手足俱周,时出漐漐然,一时间许,亦佳。不可令如水流漓。若病不解,当重发汗。汗多必亡阳,阳虚,不得重发汗也。
凡服汤发汗,中病便止,不必尽剂。
凡云可发汗,无汤者,丸散亦可用;要以汗出为解,然不如汤,随证良验。
夫病脉浮大,问病者言,但便硬尔。设利者,为大逆。硬为实,汗出而解。何以故?脉浮当以汗解。
下利后,身疼痛,清便自调者,急当救表,宜桂枝汤发汗。











辨发汗后病脉证并治第十七
发汗多亡阳,谵语者,不可下,与柴胡桂枝汤。和其荣卫,以通津液,后自愈。
此一卷,第十七篇,凡三十一证,前有详说。

















辨不可吐第十八
合四证,已具太阳篇中。



















辨可吐第十九
大法,春宜吐。
凡用吐汤,中病即止,不必尽剂也。
病胸上诸实,胸中郁郁而痛,不能食,欲使人按之,而反有涎唾,下利日十余行,其脉反迟,寸口脉微滑,此可吐之,吐之,利则止。
宿食,在上脘者,当吐之。
病人手足厥冷,脉乍结,以客气在胸中;心下满而烦,欲食不能食者,病在胸中,当吐之。













辨不可下病脉证并治第二十
脉濡而弱,弱反在关,濡反在巅,微反在上,涩反在下。微则阳气不足,涩则无血。阳气反微,中风、汗出而反躁烦;涩则无血,厥而且寒。阳微不可下,下之则心下痞硬。
动气在右,不可下,下之则津液内竭,咽燥、鼻干、头眩、心悸也。
动气在左,不可下。下之则腹内拘急,食不下,动气更剧。虽有身热,卧则欲蜷。
动气在上,不可下。下之则掌握热烦,身上浮冷,热汗自泄,欲得水自灌。
动气在下,不可下。下之则腹胀满,卒起头眩,食则下清谷,心下痞也。
咽中闭寒,不可下。下之则上轻下重,水浆不下,卧则欲蜷,身急痛,下利日数十行。
诸外实者,不可下。下之则发微热,亡脉厥者,当脐握热。
诸虚者,不可下。下之则大渴,求水者易愈,恶水者剧。
脉濡而弱,弱反在关,濡反在巅,弦反在上,微反在下。弦为阳运,微为阴寒。上实下虚,意欲得温。微弦为虚,虚者不可下也。
微则为咳,咳则吐涎,下之则咳止,而利因不休,利不休,则胸中如虫啮,粥入则出,小便不利,两胁拘急,喘息为难,颈背相引,臂则不仁,极寒反汗出,身冷若冰,眼睛不慧,语言不休,而谷气多入,此为除中,口虽欲言,舌不得前。
脉濡而弱,弱反在关,濡反在巅,浮反在上,数反在下。浮为阳虚,数为无血,浮为虚,数为热。浮为虚,自汗出而恶寒;数为痛,振寒而栗。微弱在关,胸下为急,喘汗而不得呼吸,呼吸之中,痛在于胁,振寒相搏,形如疟状,医反下之,故令脉数、发热、狂走见鬼,心下为痞,小便淋沥,小腹甚硬,小便尿血也。
脉濡而紧,濡则卫*气微,紧则荣中寒。阳微卫中风,发热而恶寒;荣紧胃气冷,微呕心内烦。医为有大热,解肌而发汗,亡阳虚烦躁,心下苦痞坚。表里俱虚竭,卒起而头眩。客热在皮肤,怅怏不得眠。不知胃气冷,紧寒在关元。技巧无所施,汲水灌其身。客热应时罢,栗栗而振寒。重被而复之,汗出而冒巅。体惕而又振,小便为微难。寒气因水发,清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