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376-也是山人医桉-第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粗桂枝(一钱) 杏仁(二钱) 五味子(三分) 淡干姜(五分) 制半夏(一钱五分) 炙草(五分) 茯苓 
(三钱) 
管(四九)脉象沉弦。背寒肢冷。咳嗽暮剧。并不饮渴。此属饮邪。议温药和之。 
粗桂枝(一钱) 制半夏(一钱五分) 炙草(五分) 杏仁(二钱) 枳实(一钱) 茯苓(三钱) 淡干姜(五 
分) 



属性:高(廿二)潮热腹痛。经事愆期。脉象沉弦。气冲欲呕。此属肝郁。木不条达。宜泄少阳。补太阴。进逍遥方。 
柴胡(七分) 郁金(一钱) 制香附(三钱) 当归(一钱五分) 丹皮(一钱五分) 茯苓(三钱) 炒白芍 
(一钱五分) 
严(三三)情志隐曲不伸。五心之阳皆燃。蒸痰阻咽。频呃嗳气。纳谷脘中不爽。在上清阳日结。拟治肺以展气化。 
不致气机郁痹。 
鲜枇杷叶(三钱) 郁金(一钱) 桔梗(一钱) 杏仁(三钱) 栝蒌皮(一钱五分) 黑山栀(一钱五分) 川 
贝母(二钱) 
蔡(三八)中怀郁勃。气不展舒。脉数脘痹。头目如蒙。胸胁隐痛。寤而少寐。此属郁火。宜当清散。 
桑叶 郁金 连翘壳 羚羊角 栝蒌皮 青菊叶 淡豆豉 
郭(四五)拟越鞠法。 
香附汁(三钱) 制半夏(一钱五分) 丹皮(一钱五分) 抚芎(八分) 橘红(一钱) 黑山栀(一钱五分) 
南楂炭(一钱五分) 


肝火
属性:缪(三八)头目如蒙。寤而不寐。胸膈隐痛。脘痹不饥。非关食滞。气火有余。拟清散理上为宜。 
羚羊角(一钱) 郁金(一钱) 鲜生地(一两) 淡豆豉(一钱一分) 栝蒌皮(一钱五分) 霜桑叶(一钱) 
连翘(一钱) 青菊叶(四片) 
张(三六)肝阳犯胃。厥心痛。呕吐妨食。肢冷脉弦。 
川楝子 制半夏 制香附 炒延胡 郁金 茯苓 生白芍 炒橘红 
又 昨进苦辛方。呕吐已止。诸痛皆减。肝阳虽平。而耳鸣。咽干频渴。恶心脘痹。想六气都从火化。所以头面清 
空诸窍。皆为肝火蒙闭。再拟清散。亦为内经之其上可引。勿越之。之义也。 
青菊叶(三钱) 鲜生地(一两) 郁金(一钱) 栝蒌皮(一钱五分) 霜桑叶(一钱) 黑山栀(一钱五分) 羚 
羊角(一钱) 连翘(一钱五分) 


不寐
属性:梅(三六)昨进凉解方。身热已止。口渴亦减。是邪解之象。但呕吐妨食。寤而少寐。余邪未清于胃腑。经云。胃 
不和则卧不安。拟温胆汤。 
鲜竹茹(一钱五分) 制半夏(一钱五分) 茯苓(二钱) 枳实(二钱) 橘红(一钱) 姜汁(冲入,一钱) 
川石斛(三钱) 
车(三一)不寐多日。气逆欲呕。此属肝阳上升。阳不下交于阴所致。进酸枣仁汤。 
酸枣仁(炒黑切研,三钱) 知母(四钱) 茯苓(一钱) 生甘草(三钱) 川芎(五分) 
潘(三五)脉细面白。寤不成寐。归脾汤主之。 
嫩黄 (三钱) 焦于术(二钱) 远志(五分) 当归(一钱五分) 炙草(五分) 枣仁(三钱) 茯神(二 
钱) 龙眼肉(三钱) 
钟(四五)痢久伤阴。痢止泻减。脉象右微。泻血一次。颇多。汗泄不寐、心、脾、肝、肾皆亏。阳气不肯下交于 
阴。脏病散。难奏效。深虑反复。议养荣汤去桂、芍、远志、陈皮。加枣仁。 
人参(五分) 炙黄 (二钱) 炙草(五分) 炒松熟地(四钱) 五味子(三分) 当归(一钱五分) 茯神 
(二钱) 枣仁(炒焦研,二钱) 甜冬术(二钱) 加桂圆肉(二钱) 
又 议人参养荣汤去桂、姜、枣。 
人参(五分) 绵黄 (三钱) 炙草(五分) 甜冬术(二钱) 原熟地(四钱) 当归(一钱五分) 五味子 
(三分) 陈皮(一钱) 生白芍(一钱五分) 茯苓(二钱) 远志(去心研,四分) 加左牡蛎(二钱) 龙骨( 
研,一钱) 
又 两颧赤色。阴火上升。口干汗泄。少寐。下纯血已止。此血由经阻三月。心主血。肝藏血。脾统血。三阴大亏。 
经断瘀阻。乃温补内托。而始下此病根也。与痢症下纯血例于不治之条迥异。然前方已臻小效。脉右微已振。左脉稍 
濡。腹痛忽冷忽热。踞于少腹。腹为阴是也。酸水涌溢不止。木邪何疑。当此气血交亏。无清火法。必得导火归原。方 
是治病法程。仍议人参养营汤去当归、姜。 
人参(另煎冲,五分) 嫩黄 (三钱) 炙草(五分) 淮熟地(五钱) 五味子(三分) 炒焦白芍(一钱五 
分) 甜冬术(二钱) 远志(去心研,四分) 云茯神(二钱) 陈皮(一钱) 加大枣(二枚) 


嘈杂
属性:申(三○)胃虚嘈杂。 
川斛(三钱) 生地(三钱) 柏子仁(二钱) 豆皮(二钱) 麦冬(二钱) 茯神(二钱) 生白芍(一钱 
五分) 炙草(五分) 
冯(四一)经半月一至。夜嘈痛。此属肝阴久亏。肝阳化内风冲突所致。 
小生地(二钱) 麦冬(二钱) 柏子仁(二钱) 清阿胶(二钱) 丹参(一钱五分) 茯神(二钱) 生白芍 
(一钱五分) 牡蛎(三钱) 


三消
属性:顾(四○)肺胃交炽。右脉数搏。消渴善饥。此属中上消症。拟甘寒方。 
鲜生地(一两) 清阿胶(二钱) 粳米(二钱) 生石膏(五钱) 麦冬(二钱) 生甘草(三分) 知母(一 
钱) 
林(三六)热胜渴饮。甘寒是用。 
川斛(三钱) 生石膏(五钱) 粳米(三钱) 清阿胶(二钱) 知母(一钱五分) 生甘草(三分) 生白芍 
(一钱五分) 
金(三八)渴饮频饥。小溲混浊。此属肾消。元阳变动为患。非客热臻此。 
熟地(四钱) 淡天冬(二钱) 山药(二钱) 龟版胶(二钱) 牛膝(三钱) 茯苓(三钱) 萸肉(二钱) 知 
母(一钱) 麦冬(二钱) 
龚(五四)频渴易饥。肌肉消瘦。小便淋沥。此属下消大病。 
熟地(四钱) 山药(二钱) 茯苓(二钱) 萸肉(二钱) 牛膝(二钱) 泽泻(一钱) 丹皮(一钱五分) 
车前(一钱五分) 
叶(四八)肺胃交炽。频渴易饥。玉女煎加引。 
鲜生地(一两) 拣麦冬(三钱) 粳米(三钱) 生石膏(五钱) 牛膝(三钱) 生甘草(三分) 知母(一 
钱五分) 


脾痹
属性:吴(三二)形体丰肥。素嗜甘美。近起口甜。是脾胃伏热未清。古称脾痹。而不饥不食。多属有诸。 
鲜竹茹(二钱) 制半夏(一钱五分) 川连(六分) 枳实(一钱) 橘红(一钱) 黑山栀(一钱五分) 佩 
兰叶(一钱五分) 
贝(三○)热邪蕴结中焦。不饥不食。口甜。此属脾痹。 
佩兰叶(三钱) 制半夏(一钱五分) 枳实(一钱) 竹茹(一钱五分) 橘红(一钱) 川连(四分) 块茯 
苓(三钱) 



属性:李(十一)暑湿内郁成疟。前投凉解方。牙宣血溢已止。脉象稍平。而寒已减。热未退。脘闷舌白。痰多溲赤。医 
者一误于升、柴、苏、菖并用。过于升泄。复缪于鹿角霜温理奇阳。非独不能已疾。转能益疾。致有前日血溢之恙。今 
虽小安。而在里之湿热。尚未尽透。兹当以栀豉汤以引里邪出之于表。是亦疟症驱邪之出路。 
淡豆豉(一钱五分) 杏仁(三钱) 草郁金(一钱) 黑山栀(一钱五分) 橘红(一钱五分) 滑石(三钱) 
连翘(一钱五分) 川贝(去心研,二钱) 栝蒌皮(一钱五分) 加嫩竹叶(十片) 
顾(三六)寒热头痛。脘闷频渴。脉弦滑。从少阳开泄。 
柴胡(八分) 制半夏(一钱五分) 草果仁(七分) 淡黄芩(一钱) 广皮(一钱) 赤苓(三钱) 浓朴(一 
钱) 
王(三四)久疟频呕。木邪伤土。阳明厥阴同治。 
川连 制半夏 草果仁 淡干姜 黄芩 茯苓 生白芍(一钱五分) 炒焦乌梅肉(五分) 
慕(九岁)昨进泄少阳方。疟邪未止。寒少热多。渴饮无度。呕吐脉数。神烦汗泄。面赤。大便四日未解。当此深 
秋燥邪。内投苦寒攻胃。冀其疟缓。已属非法。投是辛寒。佐以甘缓。恰符仲景阴气先伤。阳气独发之旨。 
鲜生地(五钱) 麦冬(二钱) 粳米(三钱) 知母(一钱) 生石膏(三钱) 生甘草(四分) 卷心竹叶(一 
钱五分) 
苏(三○)疟来间日。头痛渴饮。此属暑疟。 
香薷(七分) 杏仁(三钱) 飞滑石(三钱) 淡黄芩(一钱) 制半夏(一钱五分) 草果仁(八分) 浓朴 
(二钱) 赤苓(三钱) 
施(十八)寒热已久。左胁瘕聚。邪入肝络矣。 
生牡蛎(三钱) 归须(一钱) 炒延胡(一钱) 炙鳖甲(一两) 炒桃仁(一钱) 桂枝(八分) 柴胡(五 
分) 
虞(十一)面赤痹热。恶心呕吐。神烦汗泄。衄血。脉大。并不渴饮。此属心经热疟。热邪迫于肺胃所致。清心热。 
凉肺胃。可不悖矣。 
犀角(八分) 丹皮(一钱) 知母(一钱) 细生地(三钱) 元参(一钱五分) 生甘草(三分) 连翘心(一 
钱五分) 麦冬(一钱五分) 竹叶(一钱五分) 
钱(十二)寒多热少。移早则邪达于阳。跗肿。腹胀。面浮。皆太阴病。宜缓治。 
草果仁(煨研,五分) 制半夏(一钱五分) 赤苓(三钱) 浓朴(一钱) 黄芩(一钱) 知母(一钱) 小 
青皮(一钱) 
钱(八岁)冲年三虐。寒热俱重。邪深而入客于阴。即疟来日迟之谓。非阴虚之谓也。然腹胀。口不烦渴。胃纳颇 
减。太阴见症。当温疏里邪。 
草果仁(五分) 川桂枝(八分) 生姜(一钱) 知母(一钱) 杏仁(三钱) 茯苓(三钱) 浓朴(一钱) 制 
半夏(一钱五分) 


泄泻
属性:朱(三二)暑湿内踞。脘闷泄泻。议通三焦。 
藿香叶(一钱) 制半夏(一钱五分) 赤苓(三钱) 飞滑石(三钱) 木瓜(一钱) 南楂炭(一钱五分) 炒 
浓朴(二钱) 
姚(三五)暑邪内郁。脾胃不和。泄泻。 
藿香(一钱) 炒扁豆(三钱) 茯苓(三钱) 南楂炭(一钱五分) 木瓜(一钱) 泽泻(一钱) 浓朴(一 
钱) 广皮(一钱) 炒砂仁(五分) 
倪(十三)禀质最薄。滑泄不止。 
焦白术(二钱) 炒焦谷芽(一钱五分) 茯苓(三钱) 益智仁(五分) 广皮(一钱) 泽泻(一钱) 浓朴 
(一钱) 姜炭(三分) 
徐(五岁)潮热泄泻。口渴已久。脱肛初愈。 
煨葛根(八分) 大神曲(一钱五分) 猪苓(一钱) 焦于术(一钱五分) 
淡芩(一钱) 泽泻(一钱) 土炒白芍(一钱五分) 大麦芽(一钱) 
汤(六岁)泄泻腹痛。呕恶头汗。在冲年总属脾胃气馁。从经旨后泄腹痛例。拟建中渗湿方。 
焦白术(一钱五分) 炒扁豆(三钱) 茯苓(三钱) 苡仁(二钱) 木瓜(一钱) 泽泻(一钱) 南楂炭(一 
钱五分) 广皮(一钱) 
又 泄泻腹痛。呕恶头汗。全是脾胃病。前服建中渗湿之剂。泻痛悉减。恶心汗泄仍在。经云。诸呕吐逆。皆属于 
火。恐脾传肾。而变焉滞下之患。仿仲景泻心汤意。 
炒小川连(四分) 制半夏(一钱五分) 吴萸(七分) 炮淡黄芩(一钱) 木瓜(炒,一钱) 茯苓(二钱) 生 
白芍(一钱五分) 
叶(三八)脾肾两衰。腹鸣晨泄。阳微所致。 
淡吴萸(七分) 淡补骨脂(一钱) 建莲(三钱) 煨肉果(三分) 炒菟丝饼(一钱五分) 山药(炒,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