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609-伤寒论纲目-第4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热而便脓血也。 
【目】鳌按。热利不止。必大便脓血。由于素有蓄血。内外俱热。阳盛阴虚。而阴络受伤故也。 
此因下后协热便脓血。热气下流故也。 
【纲】仲景曰。阳明病。下血谵语。此热入血室。但头汗者。当刺期门。 
【目】王肯堂曰。冲脉为血海。即血室也。男女均有之。男子下血谵语。女人寒热似疟。皆为 
热入血室。迫血下行。则为协热而利。挟血之脉。乍涩乍数。或沉或伏。血热交并。则脉洪盛。大 
抵男多在左手。女多在右手见之也。又有阴寒为病。下利脓血者。乃下焦虚寒。肠胃不固。清浊不 
分。而便下脓血也。二者一为血热。一为血寒。临病审之。 

卷十
大便先硬后溏
属性:【纲】仲景曰。阳明病。潮热。大便硬者。可与大承气汤。不硬者。不可与之。若不便六七日。 
恐有燥屎。欲知之法。少与小承气汤。汤入腹中。转失气者。此有燥屎。乃可攻之。若不转失气 
者。此但初头硬。后必溏。不可攻之。攻之。必胀满。不能食也。欲饮水者。与水则哕。其后发热。 
必大便硬而少也。以小承气汤和之。不转失气者。慎不可攻也。阳明病。下之。心中懊 
而烦。胃中有燥屎者。可攻之。宜大承气汤。腹微满。初头硬。后必溏。不可攻之。阳明病。若 
中寒。不能食。小便不利。手足 然汗出。此欲作痼瘕。必大便初硬后溏。所以然者。以胃中冷。 
水谷不别故也。 
得病二三日。脉弱。无太阳柴胡症。烦燥。心下硬。至四五日。虽能食。以小承气少少与微和 
之。令小安。至六日。与承气汤一升。若不大便。六七日小便少者。虽不能食。但初头硬。后必 
溏。未定成硬。攻之必溏。须小便利。屎定硬。乃可攻之。宜大承气汤。 
【目】许叔微曰。仲景论中言先硬后溏者四症。前二症不言及小便。第三症言小便不利。第四 
症言小便少。其不言小便二条。首则因胃中邪热未作热实。次则因虚。烦热在上。胃中无燥屎。其 
小便不利条。则以胃中水谷不别之故。其言小便少条。则又以胃中未可定其硬不硬。而必候小便之 
利。是知仲景测大便法。皆以小便觇之。如小便清。知不在里。利不止者。利其小便。小便数少。 
津液当还入胃中。必大便。皆可验者。然小便利。屎定硬。固为可攻。亦有小便自利。大便硬。不 
可攻者。何哉。阳明自汗。或发汗。小便自利。此为津液内竭。虽硬不可攻之。当须自欲大便时。 
用蜜煎导法。盖非里实。故不可攻也。又太阳一症云。若吐若发汗。微烦。小便数。大便硬。与小 
承气汤和之。此两症。汗后大便硬。小便利。皆同。而治法不同者。后症为有传邪。故微烦。又因 
发汗吐下后。小便数。内亡津液。大便硬。是热邪入里。故以小承气利之。至若前症小便自利。以 
无传邪。故无烦症。大便虽硬。不得为里实。但肠头干燥。止可用蜜导也。读仲景书者。宜详究焉。 
柯琴曰。痼瘕。即初硬后溏之谓。肛门虽固结。而肠中不全干也。溏即水谷不别之象。以 瘕 
作解者谬矣。按大小肠俱属于胃。欲知胃之虚实。必于二便验之。小便利。屎定硬。小便不利。必 
大便初硬后溏。今人但知不大便、大便难、大便硬者。为阳明病。亦知小便难、小便不利、小便数 
少、或不尿者。皆阳明病乎。 

卷十
不大便
属性:【纲】仲景曰。问曰。何缘得阳明病。答曰。太阳病。发汗。若下。若利小便。此亡津液。胃 
中干燥。因转属阳明。不更衣。内实。大便难者,此名阳明也。阳明病。若能食者。名中风。不能食 
者。名中寒。 
【目】喻昌曰。设为问答。以辨阳明中风之里症。此属正阳阳明。可下。 
魏荔彤曰。太阳病治之未善。所以得阳明病也。若发汗过多。若下。若利小便。皆得致阳明病 
之因也。汗出利小便。皆能使其人津液亡耗也。津液亦以胃为归。亡耗则胃中干燥而里热生。里热 
生则在表之风寒亦随变热。里热外蒸。故自汗出。风寒变热。故表恶热。内外热合为一。此所以太 
阳之病转属阳明也。然阳明病有浅深。其症亦不一。如不更衣。乃胃亡津液而干燥也。内实。乃胃中 
邪热太盛。而结秘成实也。大便难。乃胃燥热半盛。尚有大便而艰难也。症不同。治之之法亦不同。 
承气诸方。仲师并未明言。而斟酌之妙。存乎人矣。 
中风中寒。能食不能食之说。固由化谷不化谷。然风邪之热散而虚。寒邪之热聚而实。风邪之 
热行乎气。寒邪之热着于血。亦能食不能食之故也。 
鳌按。中风中寒一节。本与不大便无涉。姑以能食不能食成阳明病之故。附于此。 
【纲】仲景曰。小便数者。大便必硬。不大便。十日无所苦也。渴欲饮水者。少少与之。但以 
法救之。宜五苓散。 
【目】魏荔彤曰。此太阳病已去。而转属阳明者。阳明既病。热气内盛。小便必黄赤而数。津 
液内伤。大便必枯燥而硬。虽不更衣十日。无所苦者。津液坐耗。肠枯便秘。故不觉其苦。而受伤 
甚深也。以法救者。仍从太阳表里之法救之。五苓导水滋干。且解太阳风邪。洵阳明犹带太阳必用 
之药。 
【纲】仲景曰。其脉浮而数。能食不大便。此为实。名曰阳结。期十七日当剧。 
【目】鳌按。此条本论阴结。阳结亦是陪客。以阳结即是胃家实也。阴结本少阴病。无表症。 
当用温药。 
【纲】仲景曰。伤寒不大便。六七日。不恶寒。反恶热。头痛。身热者。与承气汤。 
【目】鳌按。受病即不大便。其为胃家实可知。此所以为阳明病也。 
【纲】仲景曰。若不大便六七日。恐有燥屎。欲知之法。少与小承气汤。汤入腹中。转失气者。 
此有燥屎。乃可攻之。明日。不大便。脉反微涩者。脾虚也。为难治。不可更与承气汤也。 
【目】魏荔彤曰。此本申解阳明病谵语一症也。谵语之由。他条已言之。乃有阳明谵语已见。 
而犹当斟酌调和。得攻下之宜者。不容苟且也。盖有明日并不见大便。脉反变滑疾为微涩者。胃里 
虚寒可信也。此固非一下可收功。亦非一调可奏效。当缓缓补胃。徐徐生津。曰难治。言近功小效。 
必不易治也。六七日之久。竟不大便。此似胃已成实。然胃究未实。胃燥肠干。中塞硬屎。此胃 
终非实。而燥屎为害滋大也。故以小承气试之。 
【纲】仲景曰。伤寒若吐若下后。不解。不大便。五六日上至十余日。日晡所发潮热。不恶寒。 
独语如见鬼状。若剧者。发则不识人。循衣摸床。惕而不安。微喘。直视。脉弦者生。涩者死。 
微者。但发热谵语。大承气汤主之。若一服利。止后服。 
【目】方中行曰。病由太阳转属阳明。不大便延至五六日以上。十余日之久。日晡云云者。阳 
明之症备具。此胃中邪热已盛。病已成实。急宜攻下以救胃津矣。不然。逡巡畏缩。坐致发狂病剧。 
亦难救也。 
【纲】仲景曰。病患不大便五六日。绕脐痛。烦躁。发作有时者。此有燥屎故也。大下后。六七 
日。不大便。烦不解。腹满痛者。此有燥屎也。所以然者。本有宿食故也。宜大承气汤。 
【目】魏荔彤曰。此二条皆申解阳明病有燥屎应下之辨。有病虽攻下。不伤正气者。如病患不 
止于伤寒。凡不大便五六日之久。绕脐痛而烦躁。发作有时。不必论胃腑之热。成实与否。而燥屎 
在肠为患。至于浊气中结。绕脐痛。邪上 
干。烦躁作。知燥屎阻塞故也。除涤其燥屎可耳。燥屎由于宿食者。以大下后。津液耗。宿食遂干。 
故结而阻滞肠间也。亦宜下之。 
【纲】仲景曰。少阴病。六七日。腹胀不大便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 
【目】柯琴曰。六七日当解不解。因转属阳明。是脏气实而不能还之于腑也。急攻之。所谓已 
入于腑者可下也。三阳惟少阳无承气症。三阴惟少阴有承气症。 
喻昌曰。六七日腹胀。不大便。则胃土过实。肾水不足以上供。有立尽之势。又非少阴负趺阳 
反为顺候之比。此时下之已迟。安得不急。 
魏荔彤曰。六七日之久。热邪弥漫。熏灼中焦。不惟少阴水枯。且阳明津亡。至腹胀而脾阴已 
散。不大便而肠胃皆干。危急甚矣。急下其热邪。以救其肾阴。救肾阴即所以救胃与脾阴也。大凡 
大承气之用。非至坚用之以破。即至深用之以陷。而涤热邪。留真阴一也。在阳明热邪之耗胃津。 
津。胃之真阴也。急为攻下。救其津以救胃。在少阴热邪之耗肾水。水。肾之真阴也。急为攻下。 
救其水以救肾。无二法也。明乎此。则喻氏尝言伤寒当救阴。正于此等处用之也。 
【纲】仲景曰。病患无表里症。发热。七八日。虽脉浮数者。可下之。假令已下。脉数不解。 
合热则消谷善饥。至六七日不大便者。有瘀血。宜抵当汤。若脉数不解。而下利不止。必协热而便 
脓血也。 
【目】魏荔彤曰。虽无太阳表症。阳明里症。而发热脉数。以热在里则伤里。恐至津竭而后下 
之。无济也。故可下。但热入于里。胃既不实。多入下焦之血室。与血为溷。至血瘀甚。则虽下之。 
而血必旋蓄。血热甚。则方下之。而挟利不止。此惟随症立法救之。故仲师分立下后二法也。 
【纲】仲景曰。阳明病。胁下硬满。不大便而呕。舌上白苔者。可与小柴胡汤。上焦得通。津 
液得下。胃气因和。身 然而汗 
出。解也。 
【目】魏荔彤曰。此条是阳明胃实已成。而邪复转传少阳也。诸症中。惟不大便为正阳明病。 
余皆少阳阳明应有之病。但犹属欲转而未全成少阳耳。 

卷十
可下
属性:【纲】仲景曰。脉浮而大。心下反硬。有热属脏者。攻之。不令发汗。属腑者。不令溲数。溲 
数则大便硬。汗多则热愈。汗少则便难。脉迟尚未可攻。 
【目】朱肱曰。伤寒固有始得病。便变阳盛之症。须便下之。又有腠理寒。一二日便成少阴病 
者。须急温之。阳明里症者。内热是也。宜下之。伤寒始发热。恶寒。今汗后不恶寒。但倍发热而 
躁。始脉浮大。今脉洪实。或沉细数。始惺静。今狂语。此为胃实阳盛。再汗即死。须下即愈。更 
有心胸连脐腹大段疰闷。腹中疼。坐卧不安。冒闷喘急极者。亦不候他症。便下之。但大便妨闷。 
恐尚有表症者。亦须少少与小承气汤微解之。不可过多。令大泄也。 
失下。则气血不通。四肢便厥。医人不知。反疑是阴厥。进热药。祸如反掌。不可不察。 
问。三阴有可下者乎。三阴大约可温。然须有积症方可也。何谓积症。太阴腹满时痛。桂枝加 
芍药汤。甚者桂枝加大黄汤。少阴口燥咽干。或腹满不大便。或下利清谷。心下痛。皆积症也。下 
症悉具。服汤已更衣者。止后服。不尔。尽剂与之。 
王肯堂曰。大法秋宜下。凡可下者。用汤胜丸散。中病便止。不必尽剂也。 
【纲】仲景曰。病患烦热。汗出则解。又如疟状。日晡所发热者。属阳明也。脉实者。宜下之。 
与承气汤。 
【目】王好古曰。大承气。治大实大满。满则胸腹填胀。状若合瓦。大实则不大便也。痞满燥 
实四症俱备。则用之。杂病 
则进退用之。小承气。治痞实而微满。状若饥人食饱饭。腹中无转失气。心下痞。大便或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