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禅的智慧:传统宗教文化丛书-第1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种信仰不限于禅宗。有一次我问一位印度教的修行者:“印度教徒相信做法事可以把死者的灵魂送到较好的地方吗?”他回答:“通常我们相信这种事情,但它与业的原则其实不相应。”我又问:“如果你的父母去世,你会不会为他们做法事?”他回答:“那当然,我宁可相信这是有用的。”

    问:似乎做佛事与其说是为了死者,不如说是为了生者?

    师:就某个程度而言,这种说法是对的,但我们不能说这种佛事完全没有用,那种心力的确能帮助死者。先前说过,如果做佛事的人诚心诚意,而且修行很好,也许能使死者投胎转世到更好的境界。此外,人们诵经或读经时,鬼神和其他灵体会聚集来听,从中获益。如果他们获益,死者也能间接获益。这就好比一个人在监狱中,家人以他的名义做善事,那个人虽然不会获释,但可能因而得到较好的待遇。

    问:谢谢师父,您总是从禅的绝对自力的角度来回答问题。禅很纯净,与神通不相干。但我们同时也是知性的生灵,如果把慈悲和善意的心意和力量用于某人或某事,不但不会伤害人,反而是助人,造善业。

    师:是的,你说的对。佛教徒,包括禅宗的佛教徒,应该为已逝的亲友做佛事。我为父母诵经,而且是认真、诚意地做。

    问:假设禅修者历经了“濒死经验”,比方说“经过一个隧道”或“走向一道光”,或者任何神识离开身体的经验,修行者在这种情况该怎么办?他应该被诸佛、菩萨或已逝亲戚的形象所吸引,或不予理会?

    师:有濒死经验的人,不该依赖当时所体验的事,也不该把所有的信心放在那上面。首先,“起死回生”的人其实没有真正地死。他身体的一些作用可能暂时停止,但脑并没有死。如果脑死了,就不可能起死回生。

《禅的智慧》 第一篇(下) 佛教与死亡(3)

    只要大脑还活着,人就依然保有记忆。也许他的确与其他灵体产生互动,遇到死去的亲戚,神识到达另一个领域,但也有可能只是鲜明的幻相而已。那种经验可以极为有力,但谁又能确切地说明这些经验究竟是什么?因此,禅宗认为这些经验是不可靠的,修行者不该太在意它们。

    另一方面,作为宗教经验,这些是有用的、有力的,而不该否定。即使在健康时认真打坐,也可能觉得自己到过极为美好的地方——天堂或净土,你可能肯定那个经验是真的,但这些只是个人的宗教经验。然而,禅宗主张这些是不可靠的,禅修者不该把太多信心放在那上面,或放在他们对这些经验的诠释上。

    问:您所说的宗教经验是什么意思?

    师:宗教经验可以涵盖许多不同的体验:深刻的顿悟,具有启示的经验,感觉与他人、世界或宇宙合而为一等等。这些体验对于当事人很重要,可以帮助他们建立信心。由于宗教经验通常是自发的,不一定是修行的结果,这使得它更具有力量。这种经验能改变一个人的人生,至少能帮助人更为安定、平和,因此是好的经验。虽然如此,禅却认为它们像其他事情一样,都是虚幻的。禅宗强调明心见性,抛弃虚幻。

    问:您刚才提到这些经验“不可靠”,能否稍加说明?

    师:个人的任何经验,不论多么生动,都可能不是真实的。在濒死经验、甚至梦中所遇到的死去的亲人,可能真的是死去的亲人,但也可能是鬼神或自己的想象,你又怎么能确定呢?有一件事倒是可以肯定的:类似的经验力量很大,而且属于宗教经验的范畴。但如果太相信这些经验,可能会把所有的时间都花在等待这种经验再次发生。是的,这种现象可能就像是你体验到的,但也可能来自你自己的意识。

    人死后,前五识停止作用,失去感受、思维,但第六识依然存在并发挥作用。第六识可能体验到摆脱肉体的负担和痛苦,觉得很喜乐,而从意识中可能产生美丽的景象、声音、气味。另一方面,第六识可能执著于身体所体验到的痛苦,而从意识中可能产生某些可怕或梦魇般的事。这些经验是真?是幻?我刚才的解释,把这些现象描述成第六识的产物。我并不是说这能解释所有的濒死经验,但却是一种可能的解释。存在着众多不同的解释,这个事实本身就使得这些经验不可靠。

    问:有时禅的教诲似乎有些矛盾,因为它一方面很实际,主张不该依赖任何东西;但马上又谈论鬼神、天堂、地狱。在这当中,菩萨是最难令人相信的。如果他们能同时在无数的地方,以无数的形式示现,那得要有很大的想象力才能接受这种说法。然而,禅又说一切都是虚幻,这之间是有矛盾的。

    师:你所说的一切都能成立。其实,人不需有起死回生的经验,也能体验到超自然的事物。即使在打坐时,也能体验到日常情况之外的东西。比方说,精进打坐时,可能心中会看到一幅漂亮的图画,你进入图画中,体验这个新世界。这是不是真正发生呢?这是不是你的想象呢?你所想象的,与你清醒、有意识时用感官所体验到的,哪一样更真实?

    经验可以是客观上真实的,但必须通过第六识的过滤,因此是主观的,并不完全可靠。的确,第六识本身是不可靠的。佛教不否认鬼神、天堂、地狱、菩萨的存在,然而只要是通过第六识所觉受和诠释的世界,所体验到的一切都是虚幻的,当下也是虚幻的。如果要清楚、直接地体验世界,那就修禅。

《禅的智慧》 第一篇(下) 末法时代

    15末法时代

    问:“末法时代”是什么意思?是否意味着世界每况愈下?有没有什么地方是根本没有佛的?如果菩萨会乘愿再来帮助众生,又怎么可能有末法时代?是否有人无法开悟成佛?

    师:每一件事,包括我们的世界,都会经历成、住、坏、空的过程,所有存在的事物终归会消失。进一步说,我们必须承认,在许多方面这个世界不像从前那么好。的确,今天人们寿命更长,科技也更发达,但今人似乎比古人有更多的烦恼,而且环境显然也很糟。

    众生随着各自的业力而出生于不同的世界,有善业的众生出生于比较好的世界。我们过去的世界比较好,所以出生在以前的人,他们的业比较好。同样的,佛陀周围的人也有善业。但随着时间的进展,这个世界变得愈来愈不健康,因此具有善业或深入佛法的人也比较少,今天很难修行佛法成为圣者。

    末法时代的观念在古代的《阿含经》都找得到。它的意思是,人们总觉得佛法无法长存于这个世间。他们知道,佛陀进入涅槃后,随着时代的发展,热心于佛法、全心全意投入修行的人会愈来愈少。今天,修得高深境界的人似乎很少。过去,许多人有可能以全部的生命和力量投入修行,离开社会,在寺院里修行。今天很难找到孤立的环境让人修行,面对的诱惑也更多。

    另一方面,有些人也许会说,只要有人精进修行,有很高深的成就,对那个人来说就是正法时代。这种说法是正确的,因为对那个人来说,这就是正法时代。

    当然,宇宙中有数不尽的世界,其中许多没有佛法和诸佛;甚至在释迦牟尼佛的时代,全世界只有很少数人知道他,了解并修习佛法的人更少,对大多数人来说,既没有佛,也没有佛法;今天,全世界接受并修行佛法的人仍然很少。因此,并不是每个人的业都与佛法有关联。

    菩萨可能在任何地方示现来帮助众生,他们现在可能就在这里,但不具善根的人看不出来。进一步说,菩萨不限于地球和人道,也会出现在其他许许多多的世界。

    问:这些说法让人觉得很混淆。似乎好的修行者应该随着年代的进展而增加。早年佛法的弘扬,使愈来愈多的人体验到高深的成就,这应该会增加后人接触佛法的机会,今天应该有成千上万的圣者,而且他们应该更能让人认出。但事实上,这种力量好像无法维持下去,好像要结束似的。

    师:一些自认为是求法的人,并不就表示他们有足够的善根会遇到菩萨,与之交往或互动;其次,先前说过,地球并不是唯一的世界,一度居住在这里的人,不一定再投生到这里,菩萨不一定只降临到这个世界。如果菩萨示现在这个世界,看到众生并没有准备好要修习佛法,也许他们会为未来的世代播下一些种子,然后离去。

    我不确定佛陀本人有没有说过末法时代,但这个观念肯定存在于所有的经论中。因此,这些编者和作者显然注意到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佛法的兴趣会逐渐低落。其实,有末法观念是好的,这会使我们警惕:除非我们认真投入,否则成就会很小,甚至毫无成就。而且,如果我们不精进修行,下次出生的环境里可能根本没有佛法。

    问:那么“一阐提”(极难开悟成佛之人)呢?我以为佛教说一切众生都能开悟成佛。

    师:“一阐提”指的是没有种下任何佛法善根的人。如果他们还没种下佛法的根,那么随着末法时代的发展,将来种下善根的机会就更不可能。另一方面,如果往无限的未来看,而且承认有无数的世界,那么我认为任何事都有可能。既然所有的事情都会改变,那么众生也都有机会成佛。

    《大般涅槃经》中说,一切众生都能成佛。一些早期的经典则说,有些人不能开悟;有些人具有某些特性,以致不能修习佛法有成。即使经中说一切众生都能成佛,但我相信那是佛陀出于慈悲的缘故,鼓励一切众生修习佛法。佛陀说话的对象包括了修行者,也包括了老师和僧伽,如果僧伽相信“一阐提”的说法,可能就会事先判断人们值不值得传授佛法。

    问:我先前以为根据佛法,一切事物彼此互动、相互关联。如果此说属实,那么佛法总会在我们身边,总会有成就的可能。

    师:你的说法来自《华严经》,但必须修行到高深的程度,才能体验到那种真理。《华严经》中说,所有事物彼此相关、彼此牵连、彼此影响,但如果你只是凡夫,就不能体验到那种境界。你的身体还是你的身体,不是我的身体;你的家还是你的家,不是别人的家。如果没有开悟的人要把这个究竟的原则用在日常生活中,社会就会变得一团混乱。虽然所有的现象彼此交涉,但身为凡夫的我们并无法如是体验。

    问:我认为,最好的态度就是发愿要现在修行、尽力修行,而不管人们说现在是什么时代。也许我该发愿投生到佛法昌隆的地方,以便在未来继续修行。

    师:禅宗说“不来不去”,因此投生到哪里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此生此时,重要的是你在此刻的修行。不要担心末法时代和其他世界,只管当下认真修行佛法。

《禅的智慧》 第二篇 老师的重要(1)

    16老师的重要

    问:在修习佛法时,老师有多重要?没有老师指导而持守、修习佛法的戒律与原则,会不会有问题?

    师:没有良师的指导而认真修习佛法,是很困难的。仅仅由书本得到指导只是表面上看来足够,而在某些情况下会是不安全的。书本上——包括我这本书在内——谈的是抽象的原则,但书本本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