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141-幼科证治准绳-第7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蔻丸(泻)主之,利止者佳。利不止者,阳脱而死。 
【面】 痘疮溃烂先伤于面者,面乃诸阳之会,痘乃纯阳之毒,以类相从,如水就湿,火就燥也。又,心之华在面, 
诸疮皆属于心,心火上炎之象。如面疮已破,肿消目开者,此不着痂先已干燥,病为倒靥,死在旦夕。如已破复 
灌,满面成饼, 
焦裂溅起,脓血淋漓,食谷则呕,饮水则呛,咯唾粘涎,语音哑嗄,口中气臭者,此脏腑败坏,故诸证尽见也,淹 
延闷绝而死。如疮溃肿,饮食无阻,大小便调,更无他苦如上证者,此则可治,内用十全大补汤、升阳解毒 
汤相间服之,外用灭瘢救苦散、百花膏合而敷之。 
x升阳解毒汤x 
当归 升麻 柴胡 桔梗 甘草 牛蒡子 密蒙花 蝉蜕 连翘 防风 荆芥穗(各等分) 
上锉细。水一盏,煎七分,去滓,食后温服。 
【人中】人中为任督交会之衢,督乃阳脉,自人中而上,任乃阴脉,自人中而下,故自准头至印堂,与颏至鸠 
尾相应,印堂至发际,与鸠尾至膝相应,发际以上,与膝以下相应,痘疮收靥,但观面上收到之处,则知身上收 
到之处矣。凡痘子自人中上下左右,先出先靥者吉,阴阳变合相济之理也,若自额角先靥者,孤阳不生,足下 
先靥者,孤阴不长,皆凶兆也。 
【头足】造化之理,生于阳者阴成之,生于阴者阳成之,故痘疮收靥,头自发际 
以上,阳气独盛,谓之孤阳,足自膝以下,阴气所聚,谓之寡阴,所以诸疮皆靥之 
后,此二处难靥,乃造化自然之理,不可作倒靥论。 
【疳蚀】〔陈〕痘已靥未愈之间,忽被风邪搏之,成疳蚀疮,宜雄黄散、绵茧散治之,久不愈,多渍骨、伤筋、 
杀人。〔薛〕前证属足阳明胃经,其方解毒杀虫之剂,若毒发于外,元气未伤者,用之多效。若胃气伤损, 
邪火上炎者,用芜荑汤、六味丸。若赤痛者,用小柴胡汤加生地黄。肝脾疳证,必用四味肥儿丸及人参白术 
散,更佐以九味芦荟丸。〔万〕痘疮结脓窠之先,或曾伤犯破损者,灌烂成疮,至于收靥,此独不靥,脓汁不干,更 
多痛楚,若不急治,渐成疳蚀疮,损骨伤筋,以致横夭,宜内服十全大补汤,外用灭瘢散和百花膏敷之。痘子已成疳 
蚀疮者,若在肢节及诸虚怯软弱、血气俱少之处,色青紫黑,肿痛溃烂,以渐延开,血自出者难治,若所生之处, 
在于阳分,不痛不烂,色不变,血不出者,以绵茧散主之。 
x雄黄散x 治小儿牙龈生疳蚀疮。 
雄黄(一钱) 铜绿(二钱) 
上二味同研极细。每用,量疮大小,干贴。 
x绵茧散x 治小儿因痘疮,身体及肢节上生疳蚀疮,脓水不绝,用出蛾绵茧,以生白 
矾捶碎入茧内令满,炭火烧令白矾汁尽,取出研极细,每用,干贴疮口上。 
【口疳】〔袁〕痘八九朝之期,虽澄黄结蜡,而口中恶臭喷外,上下牙床溃烂,舌板堆裹黄垢,名曰口疳, 
若不早治,则床脱牙落,而成漏矣,速将出白散吹之。歌曰∶痘中疳臭世休轻,脱床落齿漏淹成,出白散 
方多不识,细茶薄荷共煎浓,乱发滚汤摩洗净,指缠拭口去膜腥,才将青黛硼砂片,薄荷僵蚕些铜青,按制研 
为极细末,吹来顷刻痘疳平。余治痘疳,军用人中白 过,和片脑薄荷吹之,朝夕用细 
茶、黄连、薄荷煎汤频频漱口后吹之,极效。 
【喉痹】〔袁〕痘至七八朝之际,而喉内锁紧,肿痛难咽,毒峻于阳明而然也,金虚则鸣,当以稀涎散吹之。 
歌曰∶喉中锁痛觅稀涎,山豆根真效可言,薄荷熊胆相圭合,再把茶芽总共研,随时吹入喉门里,顷刻之间痛遂 
痊。此方甚妙,熊胆、山豆根,须要识得真正者,方可用此获效,否则以为无用之方矣。 
【发热】痘疮常宜温暖,有热不可尽去,如一向身温,今反发热者,俗名干浆, 
此亦常候。只怕内伤饮食,外感风寒,以致发热,又当别论。然病久气虚,不可轻 
用汗下,因外伤者,桂枝葛根汤(初热)加人参,因内伤者,木香大安丸(伤食)主之。 
歌曰∶待到浑身脓水干,人情倦怠尽偷安,不知禁忌多翻变,一篑终亏九仞山。盖收靥之时,人心怠 
忽,居处饮食,不知禁忌,以致变生异证者,纷纷皆是也,行百里者,半于九十,可不慎哉。 

集之五·心脏部三痘疮(中)
收靥吉凶
属性:痘疮收靥,圆净坚浓如螺靥者上也。头穿脓出,堆聚成痂如鸡矢者次也。皮破脓出,痂薄如纸者又其次也。 
皮烂脓溃,不成痂皮,脓汁腥臭者斯为下矣。如已过期,譬如瓜果熟久则烂,此造化之常,还作顺看。若未及期, 
则为 烂,乃逆候也,变倒靥而死。 
结靥时色转苍蜡,一二日从口唇四边结靥,由胸腹收至两腿,然后脚背和额上一齐结靥,落而愈者吉。 
结靥时遍身臭烂,如搭饼臭不可近,目中无神者死。 
结靥时遍身发痒,抓破无脓,皮卷如豆壳干者死。 
结靥时寒战手足颤掉,切牙噤口者死。 
落痂后瘢痕雪白,全无血色者死,急宜补气血,养脾胃,庶几可活。 
〔袁〕患痘八九日,充灌回谢,宜保全矣,然有回至项颈而死者,有回至胸前而死者,有回至脐上而死者,有回 
至阳物而死者,其故何欤。曰消息盈虚,自有定数,若痘证仅取其浆灌则可也,倘元气所禀者本是薄劣,痘 
兼多蔓,遂用毒物尽以发之,再投升劫之剂,尽把元气赶上,痘虽充灌,然外囊实而内体耗蠹矣,五经伤而不能 
斡补矣。颈上喉突气窝,肺之关辖也,肺气先绝,回至此则蜮绊而死。胸阜,心之关辖也,心脉先绝,回至此则死。 
脐乃脾之关辖也,脾脉先绝,回至此则死。眼眶乃肝之关辖也,肝脉先绝,回至此则死。阳物乃肾之关辖,肾脉 
先绝,回至此则死。本拔则枝枯,源塞则流涸,自然之道也。若语其变,风寒不知慎护,而致枭邪逼于中,饮食不 
知樽节,而致脾胃伤于内,肚腹肿胀,痰喘不息,于是回至各关辖而死者,亦有之也。又有一样嚣痘,视之若似黄 
脓灌满,回至胸前则死,此真蜮痘也。 

集之五·心脏部三痘疮(中)
落痂证治
属性:【瘢赤黑】〔万〕疮痂落后,其面瘢或赤或黑者,用四白灭瘢散,临睡以清蜜水 
调搽面上,至晓以水涤去之,自然白莹,脱去更宜爱护,不得早见风日,经年不灭。如疮瘢突起成凸者,此热毒未 
尽,解毒防风汤主之(见形发热),外更用蚬子内水摩之。如陷下成凹者,此脾胃虚不能长肌肉也,人参白术散(痘渴) 
加黄 主之。 
x四白灭瘢散x 
白芷 白附子 白僵蚕 鹰矢 白密陀僧(各等分) 
共研极细末。以水调搽面 ,神效。 
x韶粉散x 治痘疮才愈,毒瓦斯未尽,疮痂虽落,其瘢犹黯,或凸凹肉起,当用此药涂之。 
韶粉(一两) 轻粉(一钱) 
上研细末。猪骨髓熬熟调成膏,薄涂疮瘢上。如痘疹欲落,当灭瘢痕,一名灭瘢散。 
【瘢黑暗】凡疮瘢头面浑身并黑暗者,未可便说无事,犹恐日前未甚作脓,收靥太急,此倒靥归肾也。但察其表里, 
如壮热大渴未除,烦闷昏睡少食,或大便不通,或自利,此真倒靥归肾也,若身温暖爽快,食渐加,大小便调者, 
此疮瘢本色,无虑也。 
【痂不脱】〔万〕痘疮收后,其痂自脱者佳,不脱,以百花膏润之,令其速脱,稍迟则干硬,深入肌肉,经久方脱, 
遂成瘢痕。然久而不脱者,脾胃虚也,人参白术散加黄 、官桂主之,不可 掐剥去,若不禁手,反伤皮肤, 
复灌作疮,番覆溃烂,一时难愈,其后多成疥癞也。〔黄〕痘疮粘着皮肉,不肯脱落,此表虚也,尤 
当禁忌,以防异变,用调元固表汤主之。 
x调元固表汤x 
黄 人参 当归 甘草 蝉蜕 
x人参固肌汤x 治痘表发太过,致肌肉不密,痘痂粘肉,久不落者。 
人参 黄 甘草 当归 蝉蜕(各等分) 糯米(一撮) 
上,用水煎服。 
x人参清神汤x 治痘痂不落,昏迷沉睡者。 
人参 黄 甘草 当归 白术(土炒) 麦门冬 陈皮 酸枣仁 黄连(酒炒) 茯苓 
上,各等分,加枣子、糯米,水煎服。 
x马齿苋散x 治痘痂不落,成 痕者。 
马齿苋(捣汁) 猪脂膏 石蜜 
三味共熬成膏,涂肿处。 
凡疮痂日久,当脱不脱者,胸背手足无妨,惟面上不脱,必成瘢陷,未脱者以 
百花膏润之(收靥),令其易脱,脱尽之后,瘢痕黑黯者,以四白灭瘢散涂之。 
x羊 骨髓x 治痘痂欲落不落,瘢痕。 
羊 骨髓一两,炼入轻粉一钱,研成膏,涂之。 
如收靥既迟,疮痂不落,昏昏喜睡者,此邪气已退,正气未复,脾胃虚弱,宜调元汤(即参 饮见 
大法)加麦门冬,合安神丸(痘烦躁)。或只用酸枣仁汤(烦躁)缓缓调理,待气血平复,荣卫和畅而安矣。 
【瘢肿成脓】痘疮收靥之后,痂皮尽脱,曾见瘢痕凸起,复作脓窠,依旧结一层 子者,或因收靥太 
骤,毒瓦斯未尽,或因误服温补之药,多啖肥甘之物,饮酒喜食煎炒辛热,或因出风太早,荣卫郁而不通,皆 
能复成此证,亦与前日一般,但无苦耳,若此者,毒邪外散,决无留毒之患。痘疮遍身溃烂不结痂者,倒靥也。或三 
五处肿灌溃烂,不结痂者,疳蚀疮也。若已正靥,痂起自脱。或面上,或手足,或片结硬疮,头虽焦,中蓄脓浆者, 
此是原出疮子之初,其处太密,糊涂成片,无复颗粒,所以毒壅于里,不能起发作脓结痂也,但用灭瘢救苦散(收靥) 
和百花膏(收靥)涂之,待脓尽痂起自愈。或手足腕膝之间,疮窠连串作大一块,脓化作水,停蓄于中,恰 
如囊袋,皮不破,水不去,日久只如是者,此里面肌肉已好,原日疮皮、剩于外也,宜用针决去其水,自干脱矣。 
【能食不能食】疮痂既落,中气暴虚,多不能食,必藉人参白术散去葛根,加陈皮、木香、以调养之。其间或有疮 
痂起而能食者,是胃中宿有蕴热故也,盖胃热则消谷,所以能食,其人必大便稍秘,或大便难,当用三黄丸利之, 
否则恐胃热不去,郁为口臭,齿腐生风之证,流散四肢,则发为痈疽肿毒。然有一等脾胃素壮 
实者,平素能食,大便亦不至有秘结之患,此又不可一概论也。 
【瘢痕赤白】痘痕赤白,各有所因,治法亦异。凡痕赤而作痒,血虚而有热也, 
用四味牡丹皮。赤而作痛,余热也,用四君、连翘、金银花。若发热而大便调和者, 
脾胃虚热也,用五味异功散。若发热而大便秘结者,肠胃内热也,用《圣济》犀角地黄汤。若母有肝火,用加味 
逍遥散。若母有郁怒,用加味归脾汤,佐以加味逍遥散治之。白者 属气虚而血衰也,宜固元气为本。痒而作渴者, 
气血俱虚也,十全大补汤之类。乳食减少,四肢倦怠者,中气虚也,五味异功散之类。气虚发热者, 
补中益气汤之类。血虚发热者,当归补血汤之类。须参兼变之证治之。此证若服药而渐红活者可治,色不转者不治, 
虽经年后多患泻利而死,若妄投攻伐,祸在反掌。一小儿痘疮如期而愈,痕赤如赭。余谓此乳母有热也,诊之,果 
有肝脾郁火,先用加味逍遥散四剂,与母服之,子各饮少许而并愈。一小儿痘痕色赤作痛,热渴喜 
冷,大便不利。先用前胡枳壳散,便利渴止,再用《圣济》犀角地黄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