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儿科萃精-第1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以前服之,过时服则无益。 



卷六疟证门

疟解

属性:经曰∶ 疟皆生于风。又曰∶夏伤于暑,秋必 疟,推原其故,夏伤暑,其气舍于营内,至秋后感寒风,则 
营卫合邪而成疟。此证发时,或寒或热者,阴阳相并也,每日发一次者,因初病邪气尚浅,伏藏于营,随经络而行 
故也,其间日发一次者,因邪已深入脊膂间,伏藏于冲脉故也。又发在子后午前者,因邪在三阳,其邪尚浅,发 
在午后子前者,因邪在三阴,其邪已深;发在夏至后处暑前者,三阳受病犹浅,发在处暑后冬至前者,三阴之病乃 
深。是以疟后必有寒有热,外邪伏于半表半里,正在少阳所主之界,出与阳争,阴胜则寒;入与阴争,阳胜则热, 
即纯热无寒为温疟,纯寒无热为牝疟,皆自少阳而造其极偏,少谓阳而兼他经则有之,谓他经而不涉少阳,则不成 
其为疟矣。疟不离于少阳,犹咳嗽不离于肺,温疟牝疟,亦必还返少阳之界,使阴阳协和,而后能愈。小儿脾胃 
素弱,故风、寒、暑、湿、食五者之邪,得以乘之。治法宜分国中末三期,初期正气未伤,宜用疏解,中期正气渐 
伤,宜用和解,末期正不敌邪,宜用调补。尤当以寒热多少,禀受强弱,参酌得宜,无论何疟,皆可应手而治, 
因作疟解。 



卷六疟证门

风疟

属性:小儿风疟,身必有汗,因先伤于风,后伤于寒,故先热后寒,热多寒少,古法主桂枝羌活汤(如羌活、防风、 
桂枝、生甘草,引用生姜)。 
〔真按〕风属阳邪,然风为阳中之凉气,小儿因感寒风而发 
热疟,恶风自汗,烦渴头痛,谓之风疟,身即自汗,羌防过于温散,切忌发汗过多,大伤元气。方用杭青皮一钱, 
真广皮一钱,云茯苓二钱,法半夏一钱,漂白术六分,炙苏子七分,芽桔梗五分,尖槟榔五分,嫩桂枝三分,引 
用生姜一薄片。 
若服轻解之剂,其疟已止,再方用结洋参一钱,生于术钱半,云茯苓二钱,炙甘草五分,真广皮八分,油浓朴 
六分,以调补之。 



卷六疟证门

寒疟

属性:小儿寒疟,身必无汗,因先伤于寒,后伤于风,故先寒后热,寒多热少。古法主麻黄羌活汤(如麻黄、羌活、 
防风、生甘草,引用生姜)。 
〔真按〕寒属阴邪,小儿因感寒而发疟,恶寒拘急,面带惨色,谓之寒疟。身虽无汗,麻黄、羌、防、表 
汗太过,多生变端。方用姜炒广皮二钱,紫川朴一钱,漂苍术八分,草果仁三分,花槟榔八分,炙甘草五分,引 
用生姜一片、上桂心一分,冲服。 



卷六疟证门

暑疟

属性:小儿暑疟,因伤暑而得此证。阴气独微,阳气独发,但热不寒,非风疟寒疟可比,古法主柴胡白虎汤(如人 
参、柴胡、黄芩、半夏、熟石膏、知母、炙甘草、晚粳米,引用生姜、大枣)。 
〔真按〕暑虽亦称阳邪,然暑为热中之寒邪,故证见独热无寒,烦渴少睡,呕恶时作,肌肉消烁,谓之暑疟, 
宜解暑毒为主,柴胡石膏二味,究不宜用。方以冬桑叶二钱,炙鳖甲捣碎二钱,肥知母钱半,淡黄芩一钱,浙贝 
母二钱,西瓜翠衣三钱,川石斛钱半,生甘草五分,引用藕汁一两冲服。 



卷六疟证门

湿疟

属性:小儿湿疟,因冒袭雨湿,汗出澡浴,坐卧湿地,而得此证,古法主胃苓汤(如漂白术、炒浓朴、广陈皮、炒 
白术、白茯苓、结猪苓、炒泽泻、炙甘草、上青桂,引用生姜)。 
〔真按〕湿亦阴邪,既发湿疟,必见身体肿痛,肢节乏力,呕逆胀满诸病状。方用云茯苓三钱,生野术钱 
半,炒薏米二钱,川朴花一朵,藿香叶八分,粉葛花五分,花槟榔八分,炒常山五分,引用乌梅一个,煎好,候 
微温服之。 



卷六疟证门

食疟

属性:小儿食疟,因平时饮食无节,复受风暑之气,以致寒热交作,胸腹胀满,痞闷不通,面黄恶食诸病状,但食有 
轻重,须分别治之,伤食轻者,古法主柴平汤(如陈皮、姜制半夏、苍术米泔水浸炒、姜炒浓朴、黄芩、柴胡、 
甘草、人参,引用姜、枣),伤食重者,古法主大柴胡汤(如柴胡、黄芩、赤芍、姜制半夏、麸炒枳实、大黄,引 
用生姜、大枣)加槟榔、草果二味。 
〔真按〕食疟一名痰疟。凡食伤生冷、鱼肉、油腻之物以致中脘停痰,皆为食疟。既系伤食生痰而发,不宜 
用参,方以广橘红钱半,法半夏一钱,油浓朴八分,炒枳实八分,炒白术一钱,白茯苓二钱,蓬莪术钱半,小青 
皮五分,引用生姜二片。 
若痰消而疟减,本方加炒党参钱半,再服。 



卷六疟证门

疟痰疟饮

属性:小儿素有痰饮,复因外邪凝结脾胃,故见呕逆,若疟疾或因汗下之后,表里无证,古法主清脾饮(如柴胡、 
黄芩、姜半夏、炙甘草、浓朴、青皮、槟榔、茯苓、草果、人参、白术、橘红、苍术,引用生姜)。 
〔真按〕疟后痰饮,不必再用柴芩,但以化州橘红钱半,姜制半夏一钱,醋炒青皮五分,草果仁五分,土 
炒白术钱半,油浓朴八分,云茯苓三钱,炙甘草五分,不引。 
痰盛者,加制胆星三分;饮盛者,加米泔浸炒苍术五分;体虚弱者,加炒党参钱半。 



卷六痢证门

痢解

属性:小儿痢证,多因外受暑湿,内伤生冷而成,伤于气者色多白,以肺于大肠为表里也。伤于血者色多赤,以心 
与小肠为表里也。里急者腹窘痛也,后重者频下坠也。古今方书以其闭滞不利,故又谓之滞下。其证里急后重, 
或垢或血,或见五色,或多红紫,或痛或不痛,或呕或不呕,或为发热,或为恶寒。此证之阴阳虚实,最宜详审, 
庶不差误,仍宜脉证合参。凡身热作渴,脉数有力而能食者为热,身凉不渴,脉沉无力而不能食者为寒。凡痢能 
食者易治,不能食者难治。痛久不止,脾胃受伤,中气下陷,则为脱肛。热毒上逆,食入便吐,不思饮食,则为 
噤口。久痢阴伤,肾气虚败,两膝红肿,则为鹤膝。失治痢转五色,则五脏俱败,或如烟尘水,或如屋漏水,或 
肛门如竹筒,如鱼胶,胸高气促,心烦、坐卧不安,大渴引水,面容似朱,皆不可治。故治痢须分寒痢、热痢、 
时痢、噤口痢、休息痢、血痢各名目,不可混而言之曰痢也,因作痢解。 



卷六痢证门

寒痢

属性:小儿因寒冷伤胃,久痢不已,或脏气本虚,复为风冷所乘,伤于脾胃,故痢时肠鸣切痛,面唇青白,口虽甚 
渴,最喜热饮, 
此里寒虚之证也,寒痢初起,古法主理中汤(如人参、白术、干姜、炙甘草)。 
寒痢已久,古人主真人养脏汤(如人参、土炒白术、煨木香、土炒当归、炒白芍、肉桂、炙甘草、蜜炙罂粟 
壳、诃子肉面煨去核、煨肉果,引用乌梅)。 
〔真按〕痢之初起,实热实积,皆易知而易治,惟体虚冷积成痢,人多不以为意,此由阴性迟缓,慎毋养 
虎贻患。方用广陈皮钱半,酒炒赤芍一钱,陈松萝茶炒麦芽八分,当归身八分,煨木香一钱,炒白芍八分,煨肉 
果五分,炒蔻仁五分,炙甘草五分,引用北干姜三片。 



卷六痢证门

热痢

属性:小儿因湿热凝结于肠胃,以致腹中窘痛,频频下利,尿短色红,舌赤唇焦,喜饮冷水,此里热之证也,热重者, 
古法主当归芍药汤(如当归、白芍、木香、黄芩、黄连、肉桂、大黄、生甘草、槟榔等味)。 
热轻者,古法主白头翁汤(如白头翁、黄连、黄柏、秦皮等味)。 
〔真按〕小儿热痢,其肠胃单纯为无形湿热所凝结,较有形之食滞不同,轻者用白头翁汤,犹嫌味重性寒, 
过剂伤胃,但用广木香一钱,川黄连八分,老仓米钱半,引用灯芯五茎。 
热重则用川黄连一钱,茵陈蒿钱半,生锦纹五分,尖槟榔一钱,六神曲八分,酒炒白芍八分,茯苓皮二钱,白 
归身五分,青子芩一钱,引用鲜荷叶二钱。 



卷六痢证门

时痢

属性:小儿本有痢疾,复感时气,身热无汗,遍体疼痛,此系热为邪束,频作呕逆,古法主仓廪汤(如人参、茯苓、 
独活、桔梗、 
前胡、川芎、炙甘草、枳壳、仓米、柴胡、羌活,引用生姜)。 
〔真按〕小儿有痢,兼感时邪,下利在先,感邪在后,专治邪而痢仍不能止,专治痢而邪仍不能退,仓廪 
汤散邪而忽于痢,难称完善,法宜表里双解,方用冬桑叶钱半,连翘壳一钱,粉葛根五分,川黄连五分,酒黄芩 
八分,小青皮五分,花槟榔八分,油浓朴一钱,滑石块二钱,生甘草三分,引用鲜竹叶五片、灯芯五茎。 



卷六痢证门

噤口痢

属性:小儿痢疾,至于噤口,其证脉大身热,不能饮食,舌赤唇红,惟喜欢冷,此系火毒攻胃,而成此证,古法主 
参连开噤散(如人参、姜炒川连、莲子肉各等分,共为细末,米饮调下)。 
〔真按〕噤口痢乃胃虚逆气,上冲而吐,饮食不能下咽,多属虚损,不得专指火毒攻胃,而罔顾其虚损,方 
用西洋参钱半,姜汁炒黄连八分,石菖蒲七分,石莲子一钱,京丹参二钱,白茯苓二钱,冬瓜仁去壳钱半,引用 
老仓米一撮、鲜荷蒂一个。 



卷六痢证门

附例

属性:小儿休息痢,皆因冷积失于急下,其积日久渐次下坠,竟至大肠下口,直肠上口交界之处,有小曲折隐匿,至 
此为肠脏最深之处,药力难到,其证乍轻乍重,或愈或发,便则乍红乍白,或硬或溏,总无一定,古方有用巴豆 
为丸下之者,久病神虚,不宜轻用,但以鸦蛋子(形似益智子而小,外壳苍褐色,用小锤轻敲其壳,肉出,白色 
有油,其大如米,敲碎者不用,专取全仁用之)二十四粒,以龙眼肉紧包,每包三粒,空腹用米汤吞下,再以饭 
食压之,以八包继续吞毕为度。 
小儿先下痢,后变为泄泻者,肾传脾也,此为微邪易治,血病传入气中,以调气为主,略加养血之药,不可 
一意收涩,恐毒 
气留而不去,复转为痢也,方用西党参一钱,生野术钱半,白茯苓二钱,当归身七分,杭白芍一钱,炙甘草五分, 
引用生姜一片,干荷蒂一个。 
小儿先患泄泻,后变为痢者,脾传肾也,此为贼邪难治,气病传入血中,宜养血为主,再加调气之药,不可 
误下,以伤胃气,方用白归身一钱,杭白芍一钱,怀生地钱半,白云苓钱半,正雅连一钱,南木香八分,尖槟榔 
五分,炒地榆八分,引用六一散二钱。 
小儿风冷客于肠胃,泄下鲜血,及肠胃湿毒,下如豆汁,或下瘀血,方用川黄连八分,东阿胶钱半,白云苓钱 
半,当归身八分,广木香六分,引用旧仓米一撮。 
小儿胃气下陷,后重不除,因弩挣太过,肠头脱出,法宜养血调气,加升提之品,则痢自止而肛亦自收, 
方用绿升麻五分,炒党参钱半,白茯苓二钱,荆芥穗五分,白归身八分,炒白芍八分,真广皮一钱,炙甘草五分, 
引用肥乌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