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佛顶首愣严经浅释+宣化上人讲述-第9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生一百年,一世三十年,百世三千年。虽然被魔迷,但真性还在,不会即成为魔眷。要经过一段时间,近则九生即九百年,远则百世即三千年,真性完全埋没,就成为魔民。由此可知,修行人若不小心专想邪念、行邪行,就慢慢地埋没天良,培养魔性。但这也需要一段时间的成长,才正式成为魔眷。

 

汝今未须先取寂灭。纵得无学。留愿入彼末法之中。起大慈悲。救度正心深信众生。令不著魔。得正知见。我今度汝已出生死。汝遵佛语。名报佛恩。

 

阿难!你现在不须急取寂灭涅槃,纵然得到无学果位,还要发愿留在人间,于末法时代,发大慈悲心,来救度正心修道的众生,使他们能真修正定,慧眼圆明而不著魔,才能得正知正见。我现在已度你出生死苦海,你若能依我的嘱咐,传示末法众生,就是真报佛恩了。

 

末法时代魔强法弱,邪说丛生,偶一不慎,即被魔惑,失于正念,而堕魔网。故佛说此楞严经,使后世凡读此经者,都能明白五十种阴魔境,还要传示后人。佛陀不止咐嘱阿难一人,更要一切修行者,知所防备,才不致受惑而沦为魔眷,这才是真正报佛恩。

 

阿难。如是十种禅那现境。皆是想阴。用心交互。故现斯事。众生顽迷。不自忖量。逢此因缘。迷不自识。谓言登圣。大妄语成。堕无间狱。

 

阿难!以上所说的十种禅那魔境,都是观照力与想阴交战于心中,互为胜负所致。若想阴胜于观照时,就会现出这些魔境。众生迷顽无知,又不自忖己德,量己能力,一遇到这些境界现前,不但不能识别,还惑魔为圣,自言已得无上涅槃圣果,成大妄语,以致堕落无间地狱。

 

汝等必须将如来语。于我灭后。传示末法。遍令众生。开悟斯义。无令天魔得其方便。保持覆护。成无上道。

 

你们必须谨记如来的教诲,在我灭度之后,传示末法时代的众生,使普遍明白这些道理,不要使天魔有机可乘,要保持修道者的真心,庇护他们的禅定,使能成就无上正等正觉的佛道。

大佛顶首楞严经卷十浅释

 

宣化上人讲述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卷十

 

阿难。彼善男子。修三摩提。想阴尽者。是人平常梦想销灭。寤寐恒一。觉明虚静犹如晴空。无复粗重前尘影事。观诸世间大地山河。如镜鉴明。来无所黏。过无踪迹。虚受照应。了罔陈习。唯一精真。

 

阿难!这修正定修反闻闻自性,即楞严大定的人,想阴既破,行阴现前,就完全没有梦想,醒和睡是一样的。这有如孔子说:“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孔子没有梦想,乃因他当时已破了想阴。因为他有修行,故很可能到年老时已破了想阴。这时,就算睡觉,也睡得很浅,甚至闭目养神即能恢复精力,不需要很多睡眠。本觉妙明的真心,没有颠倒妄想的扰乱,时常是清虚寂静,犹如万里晴空,没有粗重的前尘影事,前尘影事亦即法尘。什么是法尘?五识缘尘落射影子存于心中,为意识所缘,叫做法尘。现想阴尽,意识灭,尘无所依,根尘相对,自然洞然不起分别。故观山河大地,犹如明镜照物,物来则现,物过随空,既不粘著,亦不留痕。所谓“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只是虚照虚应而已,全无留下陈旧习气。所有的坏脾气、臭习气,都洗涤得一干二净了。唯一识精真体,湛然犹存。前本识已尽,坏习气也已全灭,唯存真精,这便是第八识。若能当机立断,去妄存真,便转识成为大圆镜智。

 

生灭根元。从此披露。见诸十方十二众生。毕殚其类。虽未通其各命由绪。见同生基。犹如野马熠熠清扰。为浮根尘究竟枢穴。此则名为行阴区宇。

 

一切生灭现象的根元从此披露,这时已能看见十二类众生的生灭,虽然还未通达他们各各受命的来龙去脉,但已见到共同的生灭根基。犹如“野马”,此语出自庄子。“野马”是指田间蒸汽草地露网,状如水,为朝阳所照时,就放出闪闪光焰,故亦叫阳焰。譬如渴鹿逐阳焰,远望似水,至近则无。熠熠清扰,“熠熠”比喻行阴细相,忽起忽灭,行阴之体是轻清,没有想阴之粗浊,又没有识阴之澄湛,故曰“清扰”。因行阴幽隐而微细,浮浮荡荡,波动不断,扰乱清虚的湛澄,故为十二类众生浮尘四根,流转变迁的枢穴。这就叫做行阴区宇。(枢即门之轴,穴即门之臼。)

 

若此清扰熠熠元性。性入元澄。一澄元习。如波澜灭。化为澄水。名行阴尽。是人则能超众生浊。观其所由。幽隐妄想以为其本。

 

假若这个清扰熠熠的性体,归到平静无波的识海,就永远断绝行阴浮荡的习气。犹如波浪平息,化为澄湛的止水。这是行阴灭尽的境相,到此就能永断生死的根元,超越众生浊。再回观行阴的由来,方知是以幽微隐秘的妄想为根本。

 

阿难当知。是得正知奢摩他中诸善男子。凝明正心。十类天魔不得其便。方得精研穷生类本。于本类中生元露者。观彼幽清圆扰动元。于圆元中起计度者。是人坠入二无因论。

 

现在讲行阴十计,不说十境而说十计,因想破行显,外魔不能扰而内心魔生,妄计执著,遂有二种无因论。

 

阿难!你应当知道这个得正知正定的修行人,想阴已破,行阴现前,这时觉照常明,了然不惑,故十种天魔不能侵扰,他才能精研穷究十二类众生的生灭根本。对每一类众生受生的根元,都已清清楚楚地显露出来。再观察行阴的幽隐轻清,生灭之相,遍于十二类众生,叫做“圆扰”。而行阴又为群动之元首故叫做“动元”。这时行者若能慧眼明照,知道圆扰动元是一切众生同分生机之总相,就不起妄执分别计度,自可以破行阴,超众生浊。只可惜行者在这圆扰动元之中,生起邪见,妄计为诸行之本、生灭之元,而不知有个不动不灭的真如自性。因此忘失本修因,而堕入外道所执的二种无因论。

 

一者。是人见本无因。何以故。是人既得生机全破。乘于眼根八百功德。见八万劫所有众生。业流湾环。死此生彼。祗见众生轮回其处。八万劫外。冥无所观。

 

第一种是本无因论。这修行人误认行阴迁流的微细动相,是生灭的本元,不知道这不过是行阴现前,还未到行阴尽的时候。而行阴尽还有识阴,要识阴破尽,才是本觉。既然误认生灭根元之行阴是本来无因,为什么呢?因为这个修定人已破尽生机,即浮根四尘已灭,故能显现胜义清净根,乘著所得的八百功德,能见八万劫内,所有众生,业行迁流,转弯回环,死于此而生于彼,随业行而迁流,轮转于八万劫中。但在八万劫以外,他就完全不知道了。

 

便作是解。此等世间十方众生。八万劫来。无因自有。由此计度。亡正遍知。堕落外道。惑菩提性。

 

便妄生邪解,以为所有世界十方众生,八万劫来,都是无因自有。由于这一偏见计度,就忘失下遍知觉,堕落外道的无因论,迷惑菩提真性。

 

二者。是人见末无因。何以故。是人于生既见其根。知人生人。悟鸟生鸟。乌从来黑。鹄从来白。人天本竖。畜生本横。白非洗成。黑非染造。从八万劫。无复改移。

 

第二种是末无因论。这修定的人既见本无因,便以过去例未来,见末亦无因。什么缘故呢?因既见众生于八万劫前,本无因自有,认为是自然,因此妄想计度,成为自然外道。知道人自然生人,鸟自然生鸟,乌鸦自然是黑,不是招标而黑;鹄自然是白,不是洗成白。人和天人本来是站立而行,畜生本来是横行的。一切都是自然如此,从八万劫以来,没有改变与移易。

 

今尽此形。亦复如是。而我本来不见菩提。云何更有成菩提事。当知今日一切物象。皆本无因。由此计度。亡正遍知。堕落外道。惑菩提性。是则名为第一外道。立无因论。

 

从今以后,尽未来际,当然都是这样,我还观见八万劫前,十二类众生,没有从菩提性生,怎么能说众生于八万劫后,有成菩提道果的事?他不知人是由持戒方生,而菩提是由修道方成,因此妄执现今一切众生,皆是无因自有。由于这种邪知妄计,致丧失正遍知,而堕落外道邪见中,迷惑菩提正觉自性。这就是第一种外道,创立无因论。

 

佛住世时,有一老人要来出家,佛刚好应供外出,众弟子观察老人在八万劫内,没有种过什么善根,就不准他出家:“莫道出家容易事,皆因累世种菩提。”老人听后就痛哭流涕,十分伤心。既然举目无亲,又不能出家,不如死了更好。于是就步行至河边,预备跳河自尽。可是,他这一念就感动佛赶回来,佛问他为何痛哭?他就把经过告诉佛。佛安慰他说:“不要哭,我准许你出家。”众弟子遂怀疑:为何佛准许无善根的人出家?佛说:‘你们只能看见八万大劫内的事,但不能看见八万大劫以前的事。其实这老人在八万劫前是樵夫,有一天上山砍柴,遇见老虎,他急逃跑,虎随后追,他就爬上树。虎便咬树,当树将要倒时,他一惊就急念“南无佛”。这一念就种下善根,现在善根成熟,就来出家。’众弟子才明白。彼老人勇猛修行,不久即证阿罗汉果。

 

阿难。是三摩中诸善男子。凝明正心。魔不得便。穷生类本。观彼幽清常扰动元。于圆常中起计度者。是人坠入四遍常论。

 

阿难!这个修定的人,想阴既尽,行阴现前,故能凝明正心,魔不得便。于是他欲穷众生生灭根元,观察行阴幽微清扰之状,而不见其微细迁流的相,遂生起邪见,以为是圆遍常住,而堕外道四种遍常的邪论。

 

一者。是人穷心境性。二处无因。修习能知二万劫中。十方众生。所有生灭。咸皆循环。不曾散失。计以为常。

 

第一种计生类常。是人欲穷内心外境的本元之性,到底从何而起?然于心境二处,所见不远,只能见二万劫内,皆是无因自有,就以为十方的众生,生生死死,皆是循环相续,人死还为人,畜死还为畜,不会散失其类,遂妄计生类是恒常不灭。

 

二者。是人穷四大元。四性常住。修习能知四万劫中。十方众生。所有生灭。咸皆体恒。不曾散失。计以为常。

 

第二种计生体常。这人乘著心开境现,见森罗万象,皆由地水火风四大和合而成。因欲穷其底蕴,究其本源,却见四大的体性,本来常住,就依此修习,能知四万劫中,十方所有众生的生灭,皆依四大和合而成。而四大之本性既周遍而恒常,不曾散失,于是就妄计之为恒常不变。

 

三者。是人穷尽六根。末那执受。心意识中。本元由处。性常恒故。修习能知八万劫中。一切众生。循环不失。本来常住。穷不失性。计以为常。

 

第三种计生心常。这个人欲穷究六根中所具的六识,和恒审思量之七识(末那识),执受根身器界种子之八识(阿赖耶识),以为这八识的心,七识的意,和眼耳鼻舌身意六识等的生灭根源,其性是恒常不变,而不知道这只是行阴相续之相。但他因为修习心意识的观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