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289-证治汇补-第2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蜜丸。空心。温酒或盐汤服。 
二味参苏饮 治产后瘀血入肺。咳嗽喘急。 
人参(一两) 苏木(二两) 
若口鼻气急黑色者。加附子救之。如愈后。即服六君子汤为妙。 
三拗汤 治风寒郁闭。喘促不得息。 
麻黄(一钱) 杏仁(七粒) 甘草(五分) 
水煎。热服取汗。 
应梦散 治肾气烦冤。喘促不得卧。 
人参(一两) 胡桃肉(二枚连衣) 生姜(五片) 大枣(二枚) 
水煎。临卧服。 
千缗汤 治风痰上喘。 
半夏(七枚) 皂荚(一寸) 甘草(一寸) 
合导痰汤同煎更效。 
苏子降喘汤 
苏子(炒捣碎) 杏仁 桑皮 前胡 橘皮 半夏 桔梗(各一钱) 甘草(四分) 
水煎。 
五味子汤 治胃虚喘促。脉伏而数者。 
五味子(二钱) 人参 麦冬 杏仁 陈皮(各二钱半) 生姜(三片) 大枣(三枚) 
水煎服。 
四君子汤 治胃虚气弱。水气上乘作喘。(方见中风) 
参胡汤 治喘急随绝者。余屡用之有效。功不可尽述。 
人参(二钱) 胡桃肉(二枚不去衣膈) 
水煎服。 
八味丸(方见中风) 越婢加半夏汤(方见咳嗽) 
华盖散 治风寒致哮。 
麻黄 紫苏 杏仁 桑皮 赤茯苓 橘红 甘草 
加姜煎。 
参苏温肺汤 
人参 肉桂 甘草 木香 五味 陈皮 半夏 桑皮 白术 紫苏(各五钱) 茯苓(三分) 
冬月加麻黄。 
劫法 
椒目研极细末。姜汤调下二钱。未效再服。俟喘止后。分痰分火治之。 

卷之五胸膈门
哮病
属性:x大意x 
哮即痰喘之久而常发者。因内有壅塞之气。外有非时之感。膈有胶固之痰。三者相合。闭拒气道。抟击有 
声。发为哮病。(汇补) 
x内因x 
皮毛者。肺之合也。(内经)肺经素有火邪。毛窍常疏。故风邪易入。调之寒包热。(玉册)由痰火郁于内。风寒束 
于外。或因坐卧寒湿。或因酸咸过度。或因积火熏蒸。病根深入。难以卒除。(介宾) 
x外候x 
哮与喘相类。但不似喘开口出气之多。而有呀呷之音。呷者口开。呀者口闭。开口闭口。尽有痰声。呷呀二 
音。合成哮字。以痰结喉间。与气相击故也。(必读) 
x哮喘分辨x 
哮以声响言。喘以气息言。又喘促而喉中如水鸡声者。调之哮。气促而连续不能以息者。谓之喘。(正传) 
x治法x 
或温散肺寒。或疏利膈热。或发汗祛邪。或探吐痰涎。(汇补)避风寒。节浓味。禁用凉剂。恐风邪难解。禁用热 
剂。恐痰火易升。理气疏风。勿忘根本。为善也。(类经) 
x治分虚实x 
实邪为哮。固宜祛散。然亦有体弱质薄之人。及曾经发散。屡用攻劫。转致脉虚形减者。治当调补之中。兼 
以清肺利气。(汇补) 
x治分肺脾x 
哮虽肺病。而肺金以脾土为母。故肺中之浊痰。亦以脾中之湿热为母。俾脾气混浊。则上输浊液。尽变稠 
痰。肺家安能清净。所以清脾之法。尤要于清肺也。(汇补) 
x用药x 
主以二陈汤。加前胡、紫苏、枳壳、桔梗、杏仁、桑皮。温散用细辛。清火用石膏。发散加麻黄。探土用瓜蒂。发 
汗用华盖散。 
哮症发于初冬者。有二症。一属中外皆寒。乃东垣参苏温肺汤。劫寒痰之捷法也。一属寒包热。乃仲景越 
婢半夏汤。发散之法是也。此症古人有先于八九月未寒之时。用大承气汤下其蓄热。至冬寒之时。无热 
可包。而哮不作者。然第可施于北方壮实之人。如体虚屡劫。变为脉虚不足者。六君子汤。加桑皮、桔梗。 
x哮病选方x 
二陈汤(方见痰症) 参苏温肺汤(方见喘病) 越婢半夏汤(方见咳嗽) 
五虎汤 痰哮用之如神。但为劫剂。不宜久服。虚人自汗。禁用。 
麻黄 杏仁 石膏 甘草 桑皮 细辛 生姜 
白果汤 治哮喘痰盛。 
半夏 麻黄 款冬花 桑皮 甘草(各三钱) 白果(二十一个) 
黄芩 杏仁(各一钱五分) 苏子(二钱) 御米壳(一钱) 
水煎。分二服。 
大承气汤 
大黄 芒硝 枳实 浓朴(各等分) 
水煎。入硝。一二沸。去渣服。 
x快捷方式方x 
用萝卜汁、生梨汁、藕汁、姜汁等分。入酒煮熟。埋土中。去火毒。不拘时服。 
治小儿哮症。用海螵蛸刮屑。研细末。以糖蘸吃立愈。服后发者再服。 
治顽痰哮喘。用青皮一枚。劈开去穣。入江子一枚。麻线扎定。火上烧尽烟。存性为末。生姜汁和酒呷之。 
治风痰致哮。用鸡子略损壳。浸尿中三四日夜。煮食之。 
x治哮秘方x 
人言一钱绢包。和川黄连三钱。煮水干为度。后用石中黄三钱、鹅儿不食草三钱、江西淡豆豉一两。研 
为丸。如绿豆大。每服五丸。温白滚汤下。 

卷之五胸膈门
吐血
属性:x大意x 
心主血而不能藏。夜则复归于肝。肝藏血而不能主。昼则听命于心。心为君。肝为相。君火一动。相火从之。 
相火一动。六经之火从之。火动则血随以动。火升则血随以升。(指掌) 
x内因x 
或四气伤于外。七情动于中。及饮食房欲。坠闪劳损。(三锡)六经受伤。血液流并。聚于胸臆两胁之间。乘火 
而升。(指掌)从胃脘而越出。(入门)其伤重者。夹背而上。如潮涌至。势不可遏。(指掌) 
x外候x 
积热肺胃者。必胸满脉实。大怒气逆者。必面青脉弦。阳虚而血外走。必虚冷恶寒。阴虚而火上亢。必喘咳 
哄热。劳心不能主血。必烦心躁闷。劳力不能摄血。必自汗倦怠。郁结伤脾。忧恚少食。劳伤肺气。久咳无痰。 
气虚不统者。其血散漫。积瘀停蓄者。其血成块。热郁在上者。血必紫。虚炎下起者。血必鲜。感寒泣血。血白 
黑点。肺生痈疽。血必兼脓。先痰带血者。痰火积热。先血兼痰者。阴虚火猖。饮食饱闷而吐血。必食伤胃脘 
而不运。饮酒过醉而吐血。必酒伤清道而妄行。(汇补) 
x血分浮沉x 
吐血水内。浮者。肺血也。沉者。肝血也。半浮半沉者。心血也。色赤如太阳之红者。肾血也。各随见症而参之。 
(摘玄) 
x血分顺逆x 
凡血上越为呕吐者。皆逆。其治难。后变下行为恶利者。为顺。其治易。(东垣) 
x血分阴阳x 
血症身热多渴。脉大者。是火邪胜也。其治难。身凉不渴。脉静者。是正气复也。其治易。 
x危症x 
若心肺脉破。血如涌泉。口鼻俱流。气促汗冷者危。 
x脉法x 
脉得诸濡弱为亡血。芤为失血。涩为少血。牢为蓄血。大抵沉弱滑小者生。实大弦牢者死。关尺之脉弦细 
如循刀刃者死。 
x治血大法x 
凡血越上窍。皆阳盛阴虚。有升无降。俱宜补阴抑阳。气降而血自归经。(纂要) 
x虚中实法x 
若大醉大饱大怒大劳之后。忽然吐血者。宜降气。不宜降火。宜行血。不宜止血。宜补肝。不宜伐肝。(经疏) 
x虚中虚法x 
如素有虚损病根。而时常见血者。宜甘寒凉血。辛平行气。酸敛止塞其源。甘温收补其后。(入门) 
x服童便法x 
凡血症服寒凉药。则百不一生。饮溲溺则百不一死。(褚澄)盖溲溺降火滋阴。又能消瘀血而止吐衄也。 
x见黑止法x 
血热则行冷则凝。见黑则止。理之必然。(神书)故止血之药。必用炒黑。乃水能制火也。(汇补) 
x瘀血宜消x 
血不可单行单止。盖血来未多。必有瘀于胸膈。当先消瘀。而佐以润下之品。使败血下行。乃服止血药以 
固其根。用补血药以还其元。(指掌) 
x血虚宜补x 
若吐久不止。当用温补以健理脾胃。使脾和则能裹血也。若暴吐不止。当用参、术。以急固元阳。血脱益气。 
阳生阴长之理也。(医贯) 
x势急从治x 
凡吐血太甚。势难遏止。此火性急速。如泛用凉药。反增搏击。宜辛味从治。用炒黑干姜末童便调服之。(六要) 
x血家治禁x 
劳伤误用寒凉。则胸满膈痛。血愈郁矣。阴火误用燥热。则血愈枯竭。痨瘵成矣。坠堕闪锉。气逆气郁。误行 
补涩。则瘀蓄于胃。心下胀满。食入即吐。名曰血逆。瘀蓄于脾。大腹膨胀。渐成鼓满。名曰血蛊。(汇补) 
x用药x 
主以四物汤去川芎。消瘀。加丹皮、茶花、韭汁、童便。清热。加玄参、黄芩、麦冬。降气。加苏子、枇杷叶。行 
血。加牛膝、丹参。止涩。加蒲黄、牛膝、藕节。通导。加大黄、桃仁。此常法也。若暴吐不止。气随血脱者。则四物 
等汤所不及。当以独参汤追其元阳。若真阴失守。血随火沸。则参、附等药。尤不相宜。当以地黄汤加五味子滋其化 
源。如肾中阳虚。下寒上热。宜八味丸以引火归源。此阴阳虚实之机。最宜审察。如久吐不止。加白芨末服 
之。古人亦有用猪羊肺蘸食之者。 
x吐衄咳咯血辨x 
吐血出于胃。吐行浊道。衄血出于经。衄行清道。喉与咽二者不同也。盖经者走。经之血走而不守。随气而 
行。火性急速。故随经直犯清道而出于鼻。其不出于鼻者。则挟火凌金渗入肺窍。而出于咽为咳咯也。胃 
者守营之血。守而不走。存于胃中。胃气有伤。不能摄血。故令人呕吐。从喉而出于口也。(汇补) 
x【附衄血】x 
肺开窍于鼻。能为衄血。然肺经多气少血。惟冲任二脉。为血之海。附于阳明。阳明之经。上交鼻额。又为多 
血少气之乡。所以火起冲任。血流阳明。此衄血又属胃经也。大抵劳伤元气。阴虚火动。逆于肺而衄者。宜 
凉血散气。逆于胃而衄者。宜清胃生脉。如六脉弦细而涩。面色枯白不泽者。此脱血大虚而挟寒。宜甘温 
补血。如六脉洪大而虚。面赤心动善惊者。此心火上炎而血溢。宜甘寒凉血。有下虚上盛而衄者。当辛温 
以补命门。有上焦积热而衄者。当寒凉以泻心肺。衄后眩晕者。十全大补汤。流而不止者。用百草霜。或人 
中末。或胎发灰。或莱菔汁。或山栀末。或葱汁吹滴鼻内。再以韭根、葱白。捣如枣核大。塞鼻中。或用茅根烧 
烟酒醋吸气。或用湿纸搭顶门。或用大蒜捣贴足心。皆法之验而可试者。(汇补) 
x【附呕血】x 
经云。怒则气逆。甚则呕血。宜抑怒以全阴。否则五志之火动极。不治。四物汤去川芎。加丹皮、韭汁、童便、青 
皮、香附、郁金、山茶花治之。若六脉弦急。血菀于上。名曰薄厥。六郁汤治之。又有胸中气塞。便吐紫黑血块 
者。此为痰血。宜消瘀解毒。不可止涩。变生别病。壮实者。用釜底抽薪法。(汇补) 
x【附咳血】x 
咳血者。火乘金位。肺络受伤。(指掌)热壅于肺则咳血。久嗽损肺。亦能咳血。壅于肺者易治。不过清之而已。 
损于肺者难治。久成痨瘵。宜甘桔汤。加阿胶、黄芩、贝母、麦冬、茯苓、丹皮、生地、款冬、沙参主之。或天门冬丸。 
(汇补) 
x【附咯血】x 
咯血属肾。或成疙瘩。或如红丝。在痰中唾中。咳咯而出。(东垣)多因心气虚耗。不能主血。血不归经。停留于 
内。得咯而出。其症面色痿黄。五心烦热。(立斋)此是肺肾有伤。治宜滋阴降火。生地黄散主之。(入门) 
x【附唾血】x 
唾中带血。属在肾经。亦有瘀血内积。肺气壅遏。不能下降者。脉坚强者死。软滑者生。清唾汤主之。(汇补) 
x【附痰涎血】x 
痰中带血。多属脾经。须分痰血先后施治。先见血而后嗽痰者。此相火上炎。煎熬成痰。降火为主。若用消 
痰。则血溢而不止。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