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收获 2009年第4期-第4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中合为一体的群像。绵山的寺庙体量都不大(至少现存的寺庙体量都较小)。由于它深嵌在抱腹岩的凹处,巨岩如盖,挡风遮雨,实乃天佑。在不过二三十平米(6。4×4。3m)的狭长空间里,神奇展现着作为护佛与护僧的十大明王法力无边、博大恢弘的神佛天地,真是匪夷所思。上下三层构造,分别摹现出天宫、地狱、人间三界。上方为悬塑的东方琉璃世界、释迦牟尼的婆娑世界和西方极乐世界,其中天官耸立,楼桥隐现,祥云缭绕,花木缤纷,六十八尊天界诸神立在云端,展现出天国无穷的美妙与神奇。 
  下方是十大明王,各施其法,各发其威。个个都是硕大身躯,袒胸赤身,坐骑猛兽,足踏恶鬼,三面六臂,立目龇牙,赤发如焰,怒气万丈。整座殿堂,好似充满明王们震耳欲聋的喝吼。 


fctxw/ 方寸天下网 方便您阅读(天涯易读贴 TXT电子书 免费期刊杂志)


5



阳刚之气,溢满殿堂。 
  这样的明王殿,应是三晋乃至中国之仅存。水准之高,尚无可比肩者。可惜至今不为学界和世人所知。 
  2 供养菩萨 
  此像原在废弃的古庙竹林寺中,已然失群。按寺庙立像的规范,这尊菩萨应立于佛坛一角,作为主佛的陪衬。此像体量虽小(0。5m),但境界清明高远。菩萨的形态俊美、轻盈端庄,眉目间透出圣洁和虔敬的心境,微笑里蕴含着天性的亲善。明代造像的服装较之宋代,变得厚重。但这菩萨的身躯在厚厚的衣装中却颇显清灵与俊拔。如此优美的菩萨当属罕见。 
  3 供养人 
  这尊取材于现实生活中的供养人像,整体上采用工笔与写意对比的手法。躯体十分简略,一带而过,双手与面部却着意地刻划。面部的线条很硬,棱角分明,双腮深陷,皱纹如沟,显示了人物命运多舛。一双困惑的眼和紧紧合十的双手相配合,表达出心中的苦楚与犹然执着的祈求。中国古代雕塑反映现实的作品不多,此像是深刻描写人物命运与心灵的力作。 
  4 罗汉四尊 
  这几尊罗汉的年代久远,或元或明。或坐或立,或静默或思虑,或探询或悲悯,所有神情皆出自内心,表现得十分自然,仿佛天造而非人造。中国的雕塑不强调人体解剖学构造的精确,而是追求神态的真切和自然。神态的表达是终极目的。只要神情真实自然,人的体态就一定舒服与合理。为此,艺人们凭仗着的不是解剖学的原理,而是一种对生命和艺术的悟性。这几尊罗汉都是古代彩塑的杰作。 
  5 宋代的女相观音与男相观音 
  这两尊观音都是宋代作品,也是绵山造像中年代最早的两件遗存。面容清雅,体态适度,衣薄带轻,流转自如。女相观音身体、面颊与手足富于丰腴之美,甚至还遗留着些许唐风,然其清脱之气却是地道的宋代的艺术精神。男相的观音非常少见。此像为“自在”坐姿,目光中露出一种冷静与镇定(只是双手是后代修补上去的,与原像不统一)。这尊像可视为宋代晚期的佳作。女相菩萨堪称完美,男相菩萨值得珍视。 
  6 高僧智玄像 
  绵山现存的十五尊包骨真身像是一种另类的彩塑,它是用泥把圆寂并风干的高僧或道人的躯体包裹起来,再依其形塑其形,依其神塑其神。更重要的是将被包塑者生前的神态逼真地外化在造像上,以永久保存。这种特殊的彩塑技艺是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今宗教的辟谷与坐化已不再有,“包塑真容”的塑艺随之失传。包骨真身像便是十分珍贵的宗教文化遗存了。包骨真身像与一般彩绘造像不同。一般造像是实心的泥胎,比较坚实。包骨真身像中间是风干的躯体(通常躯体略小于常人),又身着僧衣或道袍,泥土很难贴紧,日久便会松垮,必须加固和修补。在绵山开发时,大部分包骨真身像都已松解,破损严重,躯体外露。经过大面积重修的包骨真身像,很难具有历史感。然而,所幸的还有数尊,保持较多原貌。比如宋代高僧智玄像,连人物的性格、神态、年龄,乃至呼吸和声音都好像保持在造像中。指甲、脚趾和筋骨却清晰地露在外边。这应是我国现存包骨真身像中之奇迹与上品。 
   
  五 与晋中各寺类似的几尊(组)造像 
  在考察与研究中,一个特别值得注意的发现是,绵山的几尊(组)造像与晋中一些国宝级的名寺,如双林寺、晋祠、资寿寺和晋城的玉皇庙的造像极其相似,有的甚至可以认作为同一作者。比如: 
  1、现藏绵山大罗宫的一尊韦驮像,与晋中平遥双林寺的名塑“韦驮天”,无论身体造型、面部刻划、神气表情、头盔铠甲,以及塑造和施彩的手法,都完全相同。可视为出自同一位艺人之手。 
  2、现云峰寺罗汉殿的十六尊罗汉与晋中资寿寺的罗汉像相似。这包括头部(头型与开脸及其勾眉画眼的笔法)、手部(手指偏长)、袈裟(田相式百衲衣及图案、纹样及沥粉勾金的画法)等等的处理。然而,若比较这两地罗汉像的神态塑造及彩绘精美的程度,绵山这组罗汉像应略胜一筹。 
  3、绵山乃祈雨之圣地。相传龙母和五龙原是绵山主人。故山上山下皆有龙王殿。现存的龙王殿就有多处。分别在正果寺、李姑岩和云峰寺。大罗宫内还藏有失群的龙母和龙王像。这些龙王像中有两尊清灵洒脱,神采飞动,风格别具。如果将这两尊龙王像与晋城玉皇庙二十八宿殿的神像相比较,就会发现它们惊人的相似。 
  它们都是头顶奢华精美的发冠,修长而舒展的身躯,畅如流水般飘动着的宽袍大袖,细小柔和而富于神情的眸子,连衣褶折叠的手法和堆花与沥粉的技艺,都很相似。是否同一作者,还须进一步寻找依据。 
  重要的是,山西晋城玉皇庙的二十八宿神像是我国最珍贵的雕塑组群之一,元代雕塑大师刘銮的代表作。 
  刘銮原名刘元,宋嘉熙四年(1240年)生于天津宝坻。少年做道士,后投拜山东青州杞姓艺人学习雕塑彩画,聪颖过人,渐而成名。由于技艺过人,被各地寺庙邀请塑造神像。元初忽必烈请尼泊尔塑像大师阿尔尼格监修元大都护国寺时,刘銮担任助手,因学得源自古希腊的印度塑像技艺,彩塑水准达到顶峰。所谓“庄严华妙,天下无与比”。故而被封为昭文阁大学士、正奉大夫等。我国雕塑艺人不入青史,惟刘銮是个例外。元仁宗曾下旨,除皇差外,不准刘銮为外间塑像。故其作品极少,遗存至今的只有晋城玉皇庙的二十八宿殿了。 
  为此,进一步研究绵山这两尊龙王像极为重要。 
  自唐以降,及至明代,绵山宗教一直十分兴盛。寺庙不断修建和扩增。此间,三晋雕塑亦处在繁荣期。名师高手往来各地,立像画壁,展示才华。绵山地处晋中,就近请来高手翅像,当属必然,就像当今的名家名作,也是随处可见。当然,也有一种可能,就是当某一种风格喜人,手法高妙,彼此便会学习或模仿,作品也会十分相近。比方,李姑岩圣母殿内的圣母就与太原晋祠的圣母酷似;还有云峰寺释迦殿内一尊侍女,无论眉眼、面相、发髻、形体、衣裙(包括腰带的系结之法和饰花),以及所着颜色都与晋祠中著名的宋代女像极其相像。这些缤纷不已的发现,使我看到绵山彩塑的悠久与深厚。 
  综上所述,足见绵山造像价值的卓越非凡,同时又令人感慨万端。历史上的绵山,曾经创造了无穷的人文财富,留下深厚的积淀,同时也遭遇无数劫难,天灾加之人祸,使其损毁、消泯与飘零。然而,纵然如此,遗存处处,犹然惊人。历史留下的残羹剩饭竟然也都是山珍海味。 
  此次在绵山文化研究院的大力协助下,对绵山神佛造像的整理与研究,尚属初步。而这笔遗产所具有的重要的历史、宗教、文化、艺术的价值,无可估量,则有待进一步的开掘。这里所做的,只是想将这一巨大而宝贵的文化财富推到世人和学界的面前,引起重视、关爱与共同的呵护。 
   
  做下去 
   
  己丑以来一项重要的工作,便是将摄影师拍摄的数千帧绵山造像的照片,进行遴选,编集图典。入选者,一是现存古代造像完好的寺观,凡六座(包括抱腹岩云峰寺的明王殿、罗汉殿、五龙殿,大罗宫的白云庵,李姑岩的释迦殿与圣母殿);一是大罗宫众妙堂所藏历代造像和正果寺的包骨真身像,从中选取上品,凡一百二十八尊,都是优中取优的经典。然后将这些图像,与上述研究文章,合为一体,配上前序后记,遂整理成一部大型图典。 
  同时,邀请绵山文化研究院,撰写《绵山神像保护纪实》一文,介绍他们的保护史,以及相关的保护理念、思路、方法。这篇文章极有推广价值。为此,我在图集前写了一句话: 
  谨以此图集向抢救和保护这一文 
  化遗产的仁人志士表示敬意。 
  有了这个内容,就使这部图典包含了另一层意义——即这部图典还是民间保护文化遗产的一个范本,一个令人感动的文化保护的例证。 
  己丑清明,我们再次在绵山举行清明文化论坛时,适逢这部《绵山神佛造像上品》面世。在新闻发布会上,有位文化界的朋友问我,这件事是否可以划个句号了,我没有马上回答他。下午与他一同登上云峰山正果寺的空王古佛塔。塔上三层有一尊包骨真身像。 
  此像乃一位年约花甲的僧人,面色凝重,目光矍铄,神气逼人,酷似活人。我这位朋友说:“你刚刚那部图集中,好像没有这尊包骨真身像。” 
  我说:“这是最近他们才摆出来的。这尊像原在山顶朱砂洞旁,阎吉英开发绵山时发现了他,那时没有山道,无法搬下来,又怕被古董贩子弄走。就放在朱砂洞中,洞口砌了石块堵上,先保护起来。后来,有了山道,就设法搬下来。但在这尊像周围没有找到任何碑石,也无文献记载,他又不属于正果寺,谁也不知道他的来历,无法断代。所以一直放在文物库里,最近才摆出来。” 
  “那你准备怎么办?” 
  我笑了。我下边的话正好也回答了他刚才的问题。我说:“我们的事,只有开始,没有结束。任何一桩遗产只要你发现了它,动手去抢救它,你就与它息息相关,而且永远不会离弃。抢救只是开始,保护却不能结束,永远不会‘告一段落’。比如对遗产的传承人,你能认定了他就不再管他的事了吗?比如去年我们抢救的大地震中受到巨大破坏的羌文化,一年来我们一直还在为它们工作。《羌族口头遗产集成》现在已进入编辑阶段。比如绵山这里,仅仅绵山神佛造像这一项,还有两件事是要继续为之努力。一是堪称‘国宝’的明王殿,一是包骨真身像,要接着做下去。我已经把它记在心里。而放在心里才是最可靠的。” 
  2009。5 


fctxw/ 方寸天下网 方便您阅读(天涯易读贴 TXT电子书 免费期刊杂志)



[遗失的青春记忆]
母亲的故事



作者:严 平 

  1937年8月的一天,母亲匆匆离开济南返回潍坊向家人告别。 
  此时,整个山东正处于沦陷前的紧急状态中,母亲就读的齐鲁大学高中部南迁重庆,她没有同去,而是参加了济南抗敌后援会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