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读者 2008年合订本-第15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很多明星真正渴望的很可能就是这种可以过上正常生活的机会,可我们却让这种机会溜走了……

  最近我看到哈里森·福特一手提着外卖食品袋子,一手领着一个笑嘻嘻的孩子走出了酒店。他不再是电影中的印第安纳琼斯,相反,他只不过是一个居家过日子的真实的人而已。

  婚姻也已经告诉我这样一个道理:并不是需要每天外出才能过上有意义的生活。

  当我把这种想法告诉了玛丽亚后不久,我们乘坐飞机回到了西班牙看望她的家人。抵达塞维利亚后,我们决定像我们相识的第一年经常做的那样,到中央公园里去走走。这一次我们恰巧碰见了玛丽亚的几个朋友,他们马上就猜出了为什么玛丽亚的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

  “我开始感觉到自己也很有名气了。”当玛利亚一次次举起手中的订婚戒指时开玩笑说。

  我站在那里充满羡慕和自豪地看着我未来的妻子,忽然意识到,其实有很多理由可以让我们成为我们自己的明星:在单调而司空见惯的日常生活中,隐藏着许许多多的闪光时刻。

  摘自《读者》2007年第09期P54


   

瑞典:清官是怎样炼成的?
●丁 刚

  今年9月,瑞典举行了四年一度的大选,社民党失利,由四个政党组成的中右联盟获胜并组成新政府。可没想到,新内阁组建刚刚十几天,就有两位大臣引咎辞职。原因之一是两人犯了一个共同的错误,即多年前漏缴电视费的问题被媒体曝光。

  电视费是个什么东西?根据瑞典法律规定,拥有电视机的家庭须缴纳一年约合200美元的公共电视收视费。这笔钱主要用于发展瑞典的文化事业。

  瑞典人缴纳电视费基本上是靠自觉,因为这不像有线电视,交了费才能开通。在瑞典看电视,只要接上线就能收看,即便是你没缴电视费,也没有人会断了你的线路。笔者在瑞典学习时,有不少中国留学生都有电视机,大多是捡来的,但个个都能看,当然,他们大多也不缴电视费。

  不过,瑞典的普通家庭一般都会主动缴纳这笔钱的,因为电视机已经成为最基本的家庭用品,如果不缴这笔钱,就会有偷税、漏税之嫌。记得我当时的房东诺迪鲁斯就有一台旧彩电,可他眼睛不好,常常是以收音机取代电视机。有一天,他告诉我,不看电视还要缴费,不合算,他打算把电视机捐给慈善机构。第二天,他停缴了电视费。可谁料到,停缴没几天,突然就有了重要节目,记得是东德与西德合并仪式的实况转播。

  诺迪鲁斯是从匈牙利来的移民,这件事对他来说自然十分重要。那天下午,他后悔地直说:“这个季度的电视费真不该停缴。”我觉得他傻得有点儿可笑,便对他说,事情很简单,只要接上线,就可以收看。今晚看了,明天不看不就完了。根本不可能那么巧,刚好就有人来检查。他听了这话,睁大了眼睛瞪着我,半天没说话,那样子就好像是我让他去干什么天大的坏事。那一晚,他硬是听了几个小时的收音机。

  时间一长,我对诺迪鲁斯对法律充满敬畏感的处事方式也就不觉得奇怪了。有一次,我和他坐小火车去斯德哥尔摩附近的小城。小火车一般有两三节车厢,有一节为持月票者专用。门口挂着个红牌子“本节车厢没有检票员,为持月票乘客专用”。

  通常,瑞典人都会自觉遵守规定。但那天因为时间紧,我和他没买票就先上了车,准备在车上补票。可没想到,一着急上了月票乘客专用车厢。诺迪鲁斯看到“月票专用”牌子,立即在我耳旁小声地说:“糟糕,糟糕,我们上错了车。”看他说话的神气,跟做了什么见不得人的事似的。到了下一站,他拉着我下车,飞快换到另外一节车厢,主动补了票。

  诺迪鲁斯的不同还在于,他不仅仅是一个遵纪守法的公民,还是一个能够主动维护法纪的公民。有一次,他和我去图书馆还书,忽然看到有辆汽车停在残疾人专用的停车位上,可车上却下来一个小伙子,跑进了图书馆。诺迪鲁斯很生气,嘟囔着就走了过去。当他看到那辆车上并没有带“残疾人证明”,干脆就笔直地站在那儿不走了,那模样儿就像是在执勤的警察。

  不大一会儿,小伙子跑了出来,诺迪鲁斯立即上前和他理论。他教育那小伙子说:“这是残疾人的停车位,你不应停在这里。”小伙子似乎是见惯了这号爱管闲事的人物,一边点着头,一边就赶紧钻进汽车,一溜烟地跑了。可诺迪鲁斯还一副不肯善罢甘休的样子,指着远去的汽车喊道:“这是要罚款的!”

  也许,听我讲了诺迪鲁斯的几个段子,大家就会或多或少地理解,瑞典人为什么会死死揪住缴电视费这样的小问题大做文章。在一个视法纪为生命,而又少有特权的社会,遵纪守法的公民是无法容忍任何人任何无视法规的举止的,当然,也无法信任有过这样“前科”的人来当他们的领导人。

  瑞典新政府成员的丑闻被曝光后,也有一些人感到惋惜。他们认为,这两位大臣为了十几年前的错误而辞职,特别是其中一位还“才貌双全”,对瑞典来说这简直就是一个重大的政治损失。但是,斯德哥尔摩大学政治学教授尼尔森却说了这样一段话,颇能代表主流民意:“作为政府公务人员,其操守必须成为楷模。甚至民众要求他们‘一尘不染’,也不为过。”

  用更通俗一点的话来说,正是像诺迪鲁斯这样自己严格守法且又爱多管闲事的公民“造就”了一尘不染的“清官”,使他们必须120%地检点。因为,即便是微不足道的瑕疵,即便是陈年的老账,他们也不会放过,也要翻出来折腾一番。

  摘自《读者》2007年第09期P52


   

人之老
●陈 村

  阿城说:男人这锅汤,煲到五十岁算是煲好了。

  那时他已五十,我尚未及格,不免狐疑。等我也五十,再次狐疑,觉得“煲好了”还是说早了。人的这锅汤,不要放鸡精,煲来煲去能煲出不同的滋味。

  孟子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意思很不错,但将老只当作被人“老”(尊敬、赡养)不免有缺损。如果是某些动物倒也干脆,譬如螳螂吧,一交配完留下后代雄性当场就义,公蜂大抵也是这下场。人却不同,要父系母系一起抚育后代,照顾好私事,还对公共事务发言。人的受教育期那么漫长,活活把父母等老了。人一老,头白齿摇、皮肤打皱、动作慢了三拍。他们动辄提起“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之类格言为自己壮神,动辄回忆童年少年。年轻人一听见“老底子如何如何”心烦得很,宁可吃亏也要耍酷的。当商业也进入时,年轻更成了辉煌的卖点,人生被修理得只剩前头的二三十年。

  老头老太见多识广,看看过去就知道现在,看看现在就明白将来,年轻人不那么狡猾,肯动一些没名堂的脑筋,肯费蛮力,新世界是他们创造的,正如新生命是他们创造的。年轻的毛病是被荷尔蒙迷了心窍,忙于垦荒播种,哪有时间来细辨天地人的种种蹊跷。当河流走到下游,才能浮起最大的舟船。人既老,除个别杰出分子,传宗接代的任务已经完成,心中安泰,可以无邪审美,可以审世界也审自己。历史渐渐呈现意义,来处和去处历历在目。到这时,人生才幽默,真正好玩起来。压迫儿孙的旧历已翻过去,梁祝的故事成了传说,老人一个比一个慈眉善目。我到处听到的是老人宁老不屈帮衬子女的故事,看到的是外婆大人一见外孙而载歌载舞并跟他藏猫猫的动人情景。更有老人旁若无人地做起学问,不问收获。成家立业是儿孙的事情了,被欲望折磨到要死要活是三五十年前的事情了,将人生的泡沫撇去,汤就清了。

  人的大麻烦在于年轻时候自顾不暇,被功名利禄被色相纠缠得紧,急于打造一方天地,哪有闲心来敷衍老的小的?年轻时总觉得年轻是保鲜的,永恒的。还是说一说阿城,有次一年轻女子说话时带出“迭只老女人”,阿城立即将她打住,实在地说:你也要老的。近年“神童文化”的风气顿开,“七零后”刚摆显了几天,“八零后”抢班夺权,更有“九零后”已蹲在身后。比年轻,总有更年轻的,否则人类就要灭种。写到这里,我应该反省自己,当年我看那些四十岁以上的人,敬而远之,觉得他们已老无可老。我没去想老也有光泽与层次,有厚度。只要不夭折,人人都曾年轻,算不上特殊的资本。年轻到莫扎特,活35岁写出那么多的杰作是上帝的意思,年老到托尔斯泰,临死还想离家出走是人的意思。我读托翁最后一年的日记,感慨良多。要是他老人家也“中道崩殂”,这个世界多么多么不好玩啊!

  以前看过一部日本的电影《山节考》,写某地的民俗,人老了就背上山,让他自然地冻饿而死。老人也觉得这是应该的,以宿命的态度对待。这电影获得过戛纳奖。儿子背着母亲,电影中将上山的一路拍得很长很长很长,让人痛心到麻木。在生存资源极度紧张的年代,只要传承后代,其他都可牺牲。这样的生活已不是人的生活。

  我想,在上帝眼里,只要能有效传承后代,这个物种就是免检的。上帝的乐趣是让物种一代传一代,看看变出什么戏法。走出伊甸园的人不甘心当寻常的“动物”,他的进取与深入离繁殖稍远,创制了自己的规范和理念。人的文化,由各年龄段的人共同创造。没人能划出一道界限,把线外的人一律忽略,称作废墟。

  年轻时怕老。后来想,有一个老在等自己,实在很幸运。呵呵,你可童言无忌,我可为老不尊。

  摘自《读者》2007年第09期P42


   

情人的味道
●胡 焰

  仰光的七月虽是雨季,但那白花花的太阳依旧晒得让人足以迷路。从酒店出发,据说走十五分钟就能到当地最大的农集,我走了半个小时却还没看到。向路人打听,无奈他们听不懂中文,也听不懂英语。正焦急间,忽然有人温文尔雅地对我说:“我可以带你去。”天降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帅哥来解救我啦!

  一路上与老人攀谈,得知他是厦门人,原先在民国中央银行工作,后被派到缅甸来常驻,新中国成立后很长一段时间无法回国,等到能回国的时候,却觉得回去与否都无妨了。

  老人自告奋勇待我逛集市,说他自己虽不常来,但用缅甸语帮我还价还是没问题的。忽然一阵清香飘来,我们扭头看见一个绿、白两色的小摊子,是卖茉莉花环和香水的。香水装在浅绿色玻璃瓶子里,塞木塞,瓶颈上还系着各色的丝带。拔开塞子,茉莉芳香四溢,闷热的空气随着香气清凉下来。

  老人似乎比我还要兴奋,跟摊主热烈地交谈,半天才想起还有一个我在这里。老人告诉我,这是花农自制的土法香水,几十年来,他也第一次遇见。我好奇:“您喜欢香水?商场里不是有很多吗?”老人摇摇头:“你不懂,自制的好,味道纯,清淡……”见我还是不解,老人这才道出秘密:“我在厦门的时候有个好朋友,那时比你还小一点,会自制茉莉香水,就是这个味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