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502-金匮玉函要略述义-第1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肠痈之为病。其身甲错。(本草。图经引云。张仲景治腹痈腹有脓者。薏苡仁附子败酱汤。) 
按次条。其痈未至脓溃。故少腹肿痞。此条既经脓溃。故按之濡如肿状。腹无积聚。次条。血犹瘀结。营郁而卫阻。 
故时时发热。复恶寒。病犹属实。故其脉迟紧。此条。营分既无所郁。故身无热。脓成则血燥。故脉数。要之此二条。 
其别在脓已成与未成之分。而不拘其部位。如前注家。以大小肠为辨者。殆失之迂矣。 
又按三因方。举此条云。久积阴冷所成也。故金匮用附子温之。举次条云。此以内结热所成也。故金匮用大黄利之。 
亦不可从。 
x大黄牡丹汤方x(儿琰曰。上条。宜从巢源。删去小便自调四字。而如淋上。补小便数三字。于理始顺。) 
按痈肿之病。不论外内诸证。其初起也。乘其未溃。而夺之。其既成也。扶正气以外托。故葶苈大枣泻肺汤。肺痈 
逐毒之治也。桔梗汤。肺痈排脓之治也。大黄牡丹汤。肠痈逐毒之治也。薏苡附子败酱散。肠痈排脓之治也。盖疡医之 
方。皆莫不自此二端变化。亦即仲景之法则也。 
又按方后所谓有脓者。其脓稍萌之义。与前条之全就腐溃者不同矣。 
圣济。梅仁汤。治肠痈里急隐痛。大便秘涩。 
于本方。以梅核仁。代桃仁。用冬瓜仁。加犀角。(按奇效梅仁散原方。) 
问曰。寸口脉浮微而涩。 
〔鉴〕脉微。气夺也。脉涩。血夺也。故曰。法当亡血汗出也。设无亡血汗出等病。则必身有疮。被刀斧所伤亡血 
也。按不汗者一句。宜云设不亡血若汗出者。今特举不汗。而不云不亡血者。盖省文也。金鉴为是。又疮。古作创。即 
金疮之义也。其从 者。系于六朝俗字。 
浸淫疮。黄连粉主之。 
医心方。极要方。疗身上疮。疮汁所着处即成疮。名曰浸淫。痒不止方。 
黄连(一两) 黄柏(一两) 芦茹(一两) 矾石(一两) 甘草(一两) 生胡(一两) 
上捣甘草以上为散。胡粉于枪子中着。熬令黄。和之为散。欲传药。先以苦参汁以洗。故帛拭干。即着药。不过三 
四度即瘥。 

卷中
趺蹶手指臂肿转筋阴狐疝蛔虫病脉证治第十九
属性:魏氏曰。仲景叙男子杂症。因收罗细碎。诸篇未及者。历言之。 
x鸡屎白散方x(本草。图经引。方寸匕上。有量字。) 
阴狐疝气者。(本草。图经引。者字。在上下字下。) 
四时刺逆从论曰。厥阴滑。则病狐疝风。杨上善云。狐夜不得尿。日出方得。人之所病与狐同。故曰狐疝。一曰孤 
疝。谓三焦孤府为疝。故曰孤疝。五色篇曰。狐疝。 疝之属也。 
x蜘蛛散方x(图经引。作二物为散。每服八分二匕。日再。蜜丸亦通。政和本。一字不复。) 
小岛尚质曰。八分一匕。谓十分方寸匕之八。 
幼幼新书。婴孺。治少小偏 方。 
上以蜘蛛一个。烧灰作末。饮服之愈。 
按本草无食子条。引海药云。张仲景使治阴汗。取烧灰。先以微温浴了。即以帛微KT 。然传灰囊之甚良。(政和 
本。之。作上。) 
此方可疑。然以 名仲景。姑附于斯。 
问曰。病腹痛有虫(巢源。若。作弱。盖讹。) 
x甘草粉蜜汤方x 
伊芳泽信恬曰。外台天行。备急。疗劳复方。以粉三升。以暖饮和服。又以水和胡粉少许。服之亦佳。据此。则粉与 
胡粉。自别可知。 

卷下
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第二十
属性:x证三条x(按当作二条。)x方九首x 
妇人宿有 病(脉经。首五句。作妇人妊娠。经断三月。而得漏下。下血四十日不止。胎欲动。在于脐上。此而妊 
娠三十字。血不止。作下血不止。) 
按瘀血 痼。必在脐下。妊娠二三月堕者。多其所害。此云在脐上者。窃不无疑。或者讹字。敢俟有识论定。(脉 
经胎在脐上。更疑。) 
x桂枝茯苓丸方x 
〔朱〕服法甚缓。以深固之邪。止堪渐以磨之也。 
按此方茯苓。亦是引药下导者。(说见于虚劳肾气丸下。)芍药取之通壅。(宜参伤寒论述义太阴病下。)此五味之所 
以相配也。 
又按玄珠经。通真丸。妇人通经。男子破血。用大黄。桃仁。天水末。(一名益元散。)干漆。杜牛膝(医学纲目四 
卷中引。)正得此方之意。 
妇人怀娠六七月。脉弦发热。 
按恶寒。尤氏为腹恶寒。然犹似身恶寒。存考。 
师曰。妇人有漏下者。 
〔朱〕妇人下血。大概由于冲任二经为病。或无端漏下。或半产后下血。或妊娠下血。下血虽异。而源头则一。 
按此条漏下。与半产后下血。是客。妊娠下血腹中痛。是主。三证并列。以备参对也。鉴程剖析不了。朱氏为是。 
但芎归胶艾汤。则足以兼三证而治之矣。(程氏引脉经。考原书。作今阳不足。故令激经也。) 
又按魏氏曰。假令妊娠而下血腹中痛。此胞气阻滞之故也。胎气何以阻。以气虚寒也。气虚寒。则血必不足而凝。 
凝则气愈阻而作痛。气阻血凝。则又内生虚热。血之凝者尚凝。而余血遂漏不止。甚则伤胎而动。动而竟坠。此胞中气 
血。因虚而寒。因寒而阻。因阻而凝。因阻凝而热。因热而下血。因下血而伤胎坠孕。递及之道也。此说太巧。姑存之。 
x芎归胶艾汤方x 
医心方。产经云。治妊身七八月。腰腹痛。胎不安。汗出逆冷。饮食不下。气上烦满。四肢痹强。当归汤方。 
于本方。去芎 。加生姜。橘皮。 
千金翼。当归汤。治产后血留下焦不去。 
于本方。去阿胶。艾叶。加桂枝。 
圣惠。治产后下痢。腹中 痛。当归散方。 
于本方。去阿胶。加干姜。 
圣济。治妊娠因惊胎动不安。当归汤方。 
于本方。加人参。不用清酒。 
又治妊娠卒下血。致胎不安。少腹疼痛。人参汤方。 
于本方。去芍药。加人参。黄芩。吴茱萸。生姜。不用清酒。 
又治妊娠胎动有所下血。腹胁疼痛。宜服阿胶散方。 
于本方。去芍药。加赤石脂。龙骨。黄 。干姜。不用酒。 
卫生家宝。丁香胶艾汤。治崩漏走下不止。 
于本方。加丁香末四分。 
兰室秘藏。丁香胶艾汤。治崩漏不止。盖心气不足。劳役。及饮食不节。所谓经漏少时。其脉二尺俱弦紧洪。按之 
无力。其证自觉脐下如冰。求浓衣被。以御其寒。白带白滑之物多。间有如屋漏水下。时有鲜血。右尺脉时微洪也。 
于本方。去甘草。加丁香。 
妇人怀娠。腹中 痛。 
先兄曰。说文。有HT 无 。云。HT 。腹中急也。从 声。 
x当归芍药散方x 
〔朱〕芎归芍药。足以和血舒肝。苓术泽泻。足以运脾胜湿。此即后人逍遥散之蓝本也。 
按妊娠之常。饮水动易停潴。是以内寒腹痛。此方利水散寒。以使胎气盛实。芎归二味。不特养血。亦能散寒止痛。 
古方往往见之。此方所用。或此意也。(抱朴子至理篇曰。当归芍药之止绞痛。)先兄亦曰。此方芍药多用。取之缓其痛。 
与小建中之芍药同趣。赵说似迂曲。 
妊娠呕吐不止。 
按张氏医通。全取赵氏。 
x干姜人参半夏丸方x 
医心方。僧深方。治妇人妊身。恶阻酢心。胸中冷腹痛。不能饮食。辄吐青黄汁方。用人参干姜半夏凡三物等。 
分治下。以地黄汁和。丸如梧子。一服三丸。日三。今案极要方云。各分稍加至十丸。产经云。人参丸神良。 
幼幼新书。婴孺。治小儿。调中止痢。去冷进食。人参丸方。 
于本方。加茯苓。蜜丸。 
x当归贝母苦参丸方x 
按张氏医通。本于赵氏。 
本草序例。雷公炮炙论。云如小豆许者。取重八两鲤鱼目比之。 
x葵子茯苓散方x 
〔朱〕葵子通利诸窍。称能滑胎。其疏泄血分可知。而得茯苓之淡渗。功专气分者。为之佐。使水从气分而去。则 
胎自无虞。 
按冬葵子。本草白字曰。主五癃。利小便。黑字曰。疗妇人乳难内闭。 
x白术散方x 
先兄曰。千金半夏汤。治香港脚上入腹。方中用细辛。与此治心烦吐痛者同趣。又范汪旋覆花汤。治胸膈痰结。亦用 
细辛。俱取其辛温通气。散膈上寒饮也。 
按千金。治咳嗽胸胁支满。多唾上气方。酒一升半。浸肥皂荚两挺。经宿。煮取半升。分三服。七日忌如药法。若 
吐多。以酢饭三四口止之。此方。呕用醋浆。其义一也。 

卷下
妇人产后病脉证治第二十一
属性:x论一首x x证六条x(按当五条。) x方八首x 
问曰。新产妇人有三病。 
按产后痉病。其证治。与上经所叙无别。故更不论列。郁冒。开在次条。但大便难。则不出其方。然不出于脾约丸 
等润燥手段也。 
又按巢源妇人杂病中曰。张仲景云。妇人经水过多。亡津液者。亦大便难也。恐系于错引本条者。 
产妇郁冒。其脉微弱。(大便坚呕不能食七字。脉经。作所以便坚者呕不能食也。) 
先兄曰。明理论云。郁。为郁结而气不舒也。冒。为昏冒而神不明也。世谓之昏迷者。是也。此条不言发热。然后 
条有更发热之语。则其有热者可知。即为草蓐伤风明矣。 
按此条文法。稍近倒装。小柴胡汤主之一句。本当在但头汗出下。其以先辨郁冒之理。故更于章末补出三句也。冒 
家大汗出。即是小柴胡相适之效。亦犹少阳病振汗之比。且以血虚下厥三句。释头汗出之理。所以产妇喜汗出者四句。 
释前条亡血复汗之理。即血虚邪客之候。阴阳乃复一句。与冒家欲解。必大汗出相应。 
盖喜汗出。头汗。大汗。三证不同。宜分别看。 
又按大便反坚。反字。对呕不能食而言。盖呕不能食。是少阳证。大便宜未至坚。今产后液燥。故大便反坚也。本 
事方曰。人平居无苦疾。忽如死人。身不动摇。默默不知人。目闭不能开。口噤不能言。或微知人。恶闻人声。但如眩 
冒。移时方寤。此由已汗过多。血少气并于血。阳独上而不下。气壅塞而不行。故身如死。气过血还。阴阳复通。故移 
时方寤。名曰郁冒。亦名血厥。妇人多有之。宜白薇汤。仓公散。白薇汤。白薇。当归。各一两。人参半两。甘草一分。 
炙。水煎服。仓公散。瓜蒂。藜芦。雄黄。矾石。 。等分。少许吹入鼻中。(按二方。并非本条证所宜。姑附之。) 
又曰。妇人产后。有三种疾。郁冒则多汗。多汗则大便秘。故难于用药。唯麻子苏子粥。最佳且稳。(按冒家汗出 
乃复。后但肠燥便秘者。此粥为佳。首条所谓大便难者。亦或所宜。) 
病解能食。七八日更发热者。 
按此条证。徐朱以为食复。魏周意亦然。盖沈氏与此诸家。俱就能食而立说。但尤氏曰。病解能食。谓郁冒解。而 
能受食也。至七八日更发热。此其病不在表而在里。不属虚而属实矣。是宜大承气以下里。此其意稍异。存考。 
产后腹中 痛。 
千金。治产后虚羸喘乏。白汗出。腹中绞痛。羊肉汤方。 
于本方。加桂心。芍药。甘草。芎 。干地黄。(圣惠。羊肉地黄汤。更加人参。) 
外台。许仁则。产后更无他状。但觉虚弱。欲得补气力。兼腹痛。宜羊肉当归汤方。 
于本方。(当归五两。生姜六两。)加黄 四两。若觉恶露下不尽。加桂心三两。恶露下多。觉有风。加芎 三两。 
觉有气。加细辛二两。觉有冷。加吴茱萸一两。觉有热。加生地黄汁二合。 
圣济。治产后血气不利。心腹急痛。上下攻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