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俱舍论疏-第2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念法師以非是一切四大恒有聲故不必有聲。非謂一身全無聲也。如此論等云無聲八九十。有聲九十十一等。此同雜心。此言無聲。豈說不成就聲耶。法師既取此文意亦如是。
    泰法師復引發智等論。破念法師為大謬也。又自釋云故知婆沙初師一切四大必不離色聲。一切欲界色必不離香味是正義也。此更大謬。即摺派秤兴拇鬅o聲。此論雜心無聲八等。念法師義既順論文。泰光二師即謬破耳。論。若四大種至可得非餘。此明四大體用增減。此是問也。
    論。於彼聚中至與□合味。此以用增答也。婆沙一百三十一有其兩說。一云體增。二云用增。此論是後師。正理是前師。正理救前師云。豈不色法亦見用增。如酢和水。良藥和毒。退取km兩數同。而用有異。如何言色就體說增。此不相摺R怎∨c水樱㈦m等而味不同。酢味微多。水味微少。故酢味勝還是體增。於諸聚中有味等物體增強故。謂是用增。良藥毒等緣起理門有差別故體類如是。由此雖少而能伏多。非異體類有別用生。故執用增是為邪計。或如類別。品別亦爾。故唯心等就用說增。就體說增。謂諸色法。譬如依多依一成故。釋曰。色·心依一依多不同。用增體增亦非一例。詳其兩說。並是婆沙之文。正理論師此中不合彈斥論主為非。然詳體增·用增。未為盡理。如若干水具有六味。如有六人同食此水。先覺不同。何者體增。何者用增。故知法性隨緣不定非體用。論。云何於彼知亦有餘。問也。論。由有攝熟長持業故答也。於中有二。此第一答。以業有故知體有也。論。有說遇緣至用有勝劣。此第二答。以後有相知前有體。遇火等緣蘇·□·鐵等物便流動。如冬水中由極冷故有煖等相。及由先樱鼧O冷水故後樱卫溆X中有煖。雖四大種體不相離。以用勝故唯一相顯。如多境相雜勝者先受。多聲同發唯聞勝者。婆沙一百四十一云。問云何得知。此四大種恒不相離。答自相·作業。一切聚中皆可得故。謂堅聚中地界自相。現可得故有義極成。於此聚中若無水界。金·銀·錫等應不可銷。又水若無彼應分散。若無火界石等相擊火不應生。又火若無無能成熟彼應腐敗。若無風界應無動搖。又若無風應無增長。於濕聚中水界自相。現可得故有。義極成。於此聚中若無地界至嚴寒位應不成水。又地若無船等應洠АH魺o火界應無煖時。又火若無彼應腐敗。若無風界應不動搖。又風若無應無增長。於煖聚中火界自相。現可得故。有義極成。於此聚中若無地界燈燭等焰應不可迴。又地若無不應持物。若無水界應不生流。又水若無焰不應聚。若無風界應不動搖。又若無風應不增長。於動聚中風界自相。現可得故有義極成。於此聚中若無地界樱鼱澋日蠎徽坜挕S值厝魺o應不持物。若無水界應無冷風。又水若無彼應分散。若無火界應無煖風。又火若無彼應腐敗。論。有餘師說至界謂種子。此是經部也。唯有種子無其體相。大乘不言種子。然許或有一大乃至四大。許一造色乃至五境。然同處不相離。非和雜也。經部大意亦同。論。如何風中知有顯色問也。若言外境定有八微如外風中無塵埃者。長等形色共許定無。如何得知風中有顯色。若無顯色即唯有樱J胗邪宋ⅰU摗4肆x可信至不相離故。答也。風中顯色但可依教信有。不可比知。或所合香現可取者。雖不可見而香可嗅。香顯必俱定有顯也。論。前說色界至故不別說。類釋色界。可知。論。此中言事至為依處說。自此已下問答分別。此是問也。
    論。若爾何過。此反問也。論。二俱有過至有太少過。此責依體有太少過。論。若依處說至有太多失。此明依處太多失也。
    論。二俱無過至能依造色。答二難也。
    論。若爾大種至四大種故。此就異類大種為難。論。應知此中至類無別故。此以類同合說答也。然正理論更有二說。故彼論云。或唯依體亦無有失。由此中說定俱生故。形色等體非決定有。光明等中則無有故。或唯依處。然為遮遣多誹謗故別說大種。多誹謗者。謂或謗言。大種造色無別有性(謂譬喻部及覺天等)或復謗言。無別樱幩焐w(室利邏多說許餘色)或復謗言。非一切聚皆具一切。經部諸師或有總無四大。或復謗言數不決定。別說大種此謗皆除(經部諸師同大乘說或言定有大種不必具四)
    論。何用分別至義應思擇。此論主止諍也。
    論。如是已辨至今次當說。此下半頌釋餘俱生。論曰至餘則不起。釋心·心所必定俱也。無有心王起時不兼心所。心所起時不兼心王。故言必俱。非謂心王而與一切種類心所俱也。論。諸行即是至四相俱起。言。諸行相者。謂一切有為與四種相必定俱起。上句必俱二字流至下句。諸行·相必俱也。論。言或得者至是故言或。釋頌或得二字。於諸行中或與得俱起謂有情法。或與得不俱謂無情法。故言或也。
    論。向言心所何者是耶。此下乘便廣明心所。言心所者是心所有。正理論云。四有為中廣辨色·心如前品說。心所等法猶未廣辨。自下有十一頌半廣明心所。文中有四。一述名體。二述俱生。三述簡濫。四述眾名。就述名體中復分為二。一開章列名。二牒章別釋。此下半頌開章列名。
    論曰至五小煩惱地法。列五地名。可知。依婆沙四十二。五地法外更有大有覆無記地。謂有覆無記心·心所法。大無覆無記地法。謂即一切無覆無記。此二地法無別心所。故此不說。論。地謂行處至為彼法地。總釋五地名也。論。大法地故名為大地。別釋大法地也。謂地是心王。大法是心所。
    論。此中若法至名大地法。別釋大地法也。謂即心所。此是兩重屬主釋也。論。謂法怛於一切心有。示大地法體也。
    論。彼法是何。此重問也。自下別釋五大地法。即為五段。此下第一一頌別釋大地法也。將釋名體先釋總名。如前所述。正理論云。地即是心。大法地故名為大地。此中若法。大地所有名大地法。謂法遍與一切品類一切心俱生。由此故心非大地法。非心俱生故。准上論文。受等十法。遍一切心故名為大。心王。與大為所依故名為大地。受等十法。與心俱生名大地法心。與心王不俱生故非大地法。婆沙十六。問大地法是何義。答大者謂心。如是十法是心起處。大之地故名為大地。大地即法名大地法。有說心名為大。體用勝故。即大是地故名大地。是諸心所所依處故。受等十法。於諸大地遍可得故名大地法。有說受等十地。遍諸心品故名為大。心是彼地故名大地。受等即是大地所有名大地法。前之二釋與二論異。後之一釋與二論同。自古諸師或以三義。或以五義。簡五地別。恐煩不敘。今此論主。唯以一義簡地法別。勝於三義五義簡也。即以遍於一切心簡自餘心所。皆不能遍一切心也。論曰至和合遍有。先總釋遍有。謂傳婆沙師說故言傳說。
    論。此中受謂至有差別故。准釋受蘊。言領隨樱<办洞酥姓聿黄啤9手搜约粗^領順苦樂等樱7侵^領順苦樂等境。有人定為領迹熬场7菦Q定也。故正理云。於所依身能益能損。或俱相摺nI愛非愛俱相摺|說名為受。准此論文領同時樱U摗O胫^於境取差別相。即是取男女等差別之相。正理論云。安立執取男女等境差別相因說名為想。述曰。謂能為因。令心·心所安立男女等相而執取故。
    論。思謂能令心有造作。正理論云。令心造作善不善無記。成妙劣中性說名為思。由有思故令心於境有動作用。猶如磁石勢力能令鐵有動用。論。樱^根境至能有樱鼘ΑU碚撛啤S筛匙R和合而生。能為受因有所樱鼘φf名為樱
    論。欲謂希求所作事業。正理論云。希求取境說名為欲。論慧謂於法能有簡擇。正理論云。簡擇所緣邪正等相說名為慧。簡擇未決亦得疑俱。論。念謂於緣明記不忘。正理論。於境明記不忘失因說名為念。述曰。由念力故於緣境明記。顯了能為後時不忘失因。非謂但據緣過去境。論。作意謂能令心警覺。正理論云。引心·心所。令於所緣有所警覺。說名作意。此即世間說為留意。述曰。諸心·心所沈洠Р恍小S勺饕饬畎l覺。策之令造能屬於境。即世間言留心於此。論。勝解謂能於境印可。正理論云。於境印可說名勝解。有餘師言。勝謂增勝。解謂解脫。此能令心於境無礙自在而轉。如勝戒等。述曰於境分明印可。審定是事如是非不如是。殊勝之解名為勝解。問若然者。與疑相應。云何有勝解耶。解云有耶無耶於二心中一一皆能印可取相故有勝解。言餘師者。雜心等師。彼說令心於境自在為勝。境不能礙故得改易名解。解謂解脫。故舊雜心謂名解脫。言勝戒等等取勝定勝慧。如說由樱市膶凫毒场S蓜俳夤市碾x於境。即其義也。論。三摩地謂心一境性。正理論云。令心無亂取所緣境不流散因名三摩地。述曰。由定力故當剎那中。令心·心所同屬一境。至此非餘。三摩地者。此云等持。即平等持心於一境住。上釋諸心所。言於心者亦兼心所。諸相相摺闫鹫呷缋硭贾?譄┎皇觥B耘e兩論辨其體相。欲述多文恐繁不敘。
    論。諸心·心所至唯覺慧取。此難心·心所法微細難知。有部之宗十法遍行。大乘之中唯五遍行。正理中云。彼上坐言但有三種。謂受想思。此即唯三名為遍行。亦有不立心所。唯心差別說名受等。應錄之。
    論。如是已說至彼法是何。自下第二一頌釋大善地法。先釋大善地。彼善地法兩重屬主。如前可知。論曰至唯遍善心。此釋大善法名諸心所中有唯是善不遍善心。謂欣·厭也。有遍善心非唯是善。謂大地法。有唯是善亦遍善心。謂信等十。有不遍善心及非唯是善。謂尋伺二。睡眠·惡作。唯染心所非善性故善言已簡。論。此中信者至故名為信。正理論云。心濁相摺F前忍許。無倒因果各別相屬。為欲所依能資勝解。說名為信。入阿毘達磨云。是能除遣心濁穢法。如水清珠置於池內。令濁穢水皆即澄淨。如是信珠在心池內。心諸濁穢皆悉除遣。論。不放逸者至名不放逸。正理論云。專於己利防身語意。放逸相摺环乓荨J鲈弧<豪词侨四鶚劶笆缾酃J羌核鶎!Ee所依也。防身語意舉作用。放逸相摺魉巍U摗]p安者謂心堪任性。正理論云。正作意轉。身心輕利安適之因。心堪任性說名輕安。述曰。正作意轉。明所依位。即如理作意正現起時。能為身心輕利安適之因。舉作用也。心堪任性。指其體也。論。豈無經亦說有身輕安耶。經部問也。既有經說有身輕安。如何唯是心堪任性。論。雖無非說至應知亦爾。有部釋也。此如身受非是色身。即是五識相應受也。輕安亦爾。論。如何可立此為覺支。經部難也。若五識相應有輕安者。如何可說此為覺支。此難絕也。今詳此難非為切當。即心輕安當非皆是覺支。如何五識輕安令是覺支。論。應知此中至身堪任性。此文經部釋經與有部不同。經說身輕安性。即是色身有堪任性。身中輕樱
    論。復如何說此為覺支。有部難也。覺支是心所。輕安是色法。如何可說此為覺支。論。能順覺支至心輕安故。經部通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