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俱舍论疏-第9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論。若諸隨眠體唯有六。下一行頌。第二會經七也頌中有四句。初一句答增七所以。貪分二故。第二句指所增貪。第三句釋有貪。第四句釋立有因也。緣內起故說內為有。知上二界非是解脫。論曰至故經說七。釋初句也。如文可解。論。何等為七。問名體也。論。一欲貪隨眠至七疑隨眠。列七名也。論。欲貪隨眠至徵問亦爾。兩關徵問。經部師宗現行名纏。種名隨眠。大眾部等隨眠體是不相應行。即是欲貪之隨眠。有部欲貪即隨眠。前二屬主。有部持業。論。若爾何失。反問二釋也。論。二俱有過。難二宗也。論。若欲貪體至并隨眠斷。此與有部出摺洝Q浴l队澖浾f能正遣除并隨眠斷。由體各別故有并言。若纏即隨眠。何須并字。
    論。若是欲貪至三根相應。此與經部出過失。若謂欲貪之隨眠者。即同大眾部等是心不相應。若爾即摺菊撍f欲貪隨眠與喜樂捨三根相應。論。毘婆沙師至即是隨眠。述有部宗也。論。豈不摺洝Ee經難也。論。無摺浭е敛㈦S俊省4送ń浺病U碚撛啤S旨幢私浹圆㈦S眠斷者。顯欲貪纏無餘斷義。謂斷八品修所斷時。一品隨眠猶能隨俊轱@體斷說正遣除。并隨眠斷言。顯隨俊员M。述曰。雖斷前品。後品隨俊嗲捌窌r是正遣除。并後總斷是隨俊當唷U摗;蚪涭兜弥亮⒖嗟认搿5诙尳浺病;痼w非苦。以能生苦假立苦名。隨眠之得雖非隨眠。得隨眠故。經於彼得假立隨眠。斷貪之時名正遣除。并得斷故云并隨眠斷。論。阿毘達磨至是相應法。會經從論。經就假說得為隨眠。論。據實論。即貪為體。由此故說隨眠即是心相應法。論。何理為證知定相應。重徵有部也。論。以諸隨眠至非不相應。述法勝論師釋也。具在雜心論中。正理論云。經主此中先敘尊者法勝所說。以諸隨眠是相應也。文中有三。一順釋。二反成。三順結。此文初也。以三因證定是相應。一染惱心故。二覆障心故。三能摺乒省4伺e三因也。謂諸隨眠能染惱心。釋第一因。未生善不生。釋第二因。由覆障心令善不起。已生善退失。釋第三因。由能摺乒柿钌仆耸А9孰S眠體非不相應。結成也。論。若不相應至恒現前故。次反釋也。若相應法是隨眠者。起時能覆障善令不得生。若不起時善心容起。若隨眠體是不相應。即恒相續在身不斷。若能障善。善無起時。以不相應恒現前故。論。既諸善法至是相應法。結成也。論。此皆非證。總非三因也。論。所以者何。有部問也。論。若許隨眠至是隨眠所為。大眾部等釋所以也。我宗若許隨眠是不相應者。即上三事是纏所為。不許上三事是隨眠所為。論。然經部師所說最善。論主評取經部義也。論。經部於此所說如何。大眾部等問也。論。彼說欲貪至即名纏故。答。經部宗也。然隨眠體非心相應。異其有部。非不相應。異大眾部。論。何名為睡。問也。論。謂不現行種子隨逐。答也。
    論。何名為覺。問也。論。謂諸煩惱現起纏心。答也。論。何等名為煩惱種子。問也。論。謂自體上至能生煩惱。答也。謂熏在自體。能生當果差別功能名為種子。功能不同名為差別。論。如念種子至功能差別。論主引二喻破大眾部。此第一也。准正理論。兼破有部。大眾部許由煩惱力。別有隨眠心不相應名煩惱種。念種即是所證智生功能差別無別體性。今引共許念種例破隨眠。論。又如芽等至功能差別。引第二喻破。此二喻破隨眠是不相應也。論。若執煩惱至不可得故。此合兩喻同隨眠也。俱因薰習並是種子。一有體性是不相應。一無體性但是功能差別。差別因緣不可得也。正理論云。又所立喻如念種子。是證智生。能生當念功能差別。亦不相似。以我宗言念種子者。即於證智後初重緣。實念從先證智俱起念生。能生後時憶智俱念。此顯即念前後相引。為能赴感差別功能。彼。自體俱生。無別實煩惱從前纏起。能生後纏可名隨眠煩惱種子。故喻於法相去極遙(已上論文)二說法別。詳順正理論。此文二喻亦對有部。詳論主釋。前證智位總聚熏成名別種子功能差別。種子功能差別。能生智念後聚法也。由前位智能決斷故。同時念記令後位念記憶分明。前位總立智名。後位總立念稱。親證境心名之為智。後記不忘名之為念。論。若爾六六至有貪隨眠故。有部摺涬y也。經言於樂受有貪隨眠。故知即是貪相應也。論。經但說有至何所摺Α=洸酷屢病U摗l逗螘r有。有部問也。論。於彼睡時至立隨眠想。經部答也。有二釋。一是睡時。二因立果名。想即名之別稱。謂於現在位。纏立隨眠稱。
    論。傍論且止應辨正論者。正釋頌文也。
    論。言貪分二謂欲有貪。正釋頌也。論。此中有貪至二界中貪。出有貪體也。論。此名何因唯於彼立。問也。三界俱名為有。何故上二界貪獨名有貪。論。彼貪多託至立有貪名者。釋也。於中有二。一以多於內門轉故名為有貪。二為遮彼解脫想故上二界名有。此即初也。論。又由有人至非真解脫。第二釋也。前以上界緣內有故名為有貪。後以止邪執故。於上二界立有貪名。論。此中自體至立有貪名。釋自體名有。等至及所依身俱是自體。非是外境。有有多種。如說三有即是三界。此中言有。謂是自體。上二界貪多味自體。非味著境離欲貪故。唯於上二立有貪名。
    論。既說有貪至不別顯示。釋頌唯說有貪。不釋欲貪所以既多緣自體名為有貪。准知多緣外境名欲貪也。
    論。即上所說。下一頌。第三依本論分六為十。問起。頌答。如文可解。論曰至五疑。此中見分為五故成十也。列名可知。
    論。又即所說至余等如欲說。此下第四依本論分六為九十八也。文中有三。一開九十八。二明忍智斷。三五見別相。此為初也。問起頌答。如文可解。論曰至成九十八。總釋頌也。論。謂於六中至如前已辨。六中一見。行解不同分為五見。如前已辨。
    論。即此所辨至無色三界。此總釋部界也。論。且於欲界至十七七八四。此就欲界五部惑數也。苦十。集滅各七。道八。修四。成三十六。故云如次十七七八四。
    論。即上五部至三十六種。此就部辨。部。謂部類各分。餘文可解。論。前三十二至彼方斷故。分見修也。纔見諦時即斷名見所斷。由見斷不待修故名見所斷。數數習道彼方斷故名修所斷。要待修習方始斷故名修所斷。論。如是已顯至及修所斷。此辨五部通局。如文可解。論。此中何相至名修所斷。辨貪等四惑五斷相也。正理論云。經主於此自問答言。此中何相見苦所斷。乃至何相是修所斷。若緣見此所斷為境名見此所斷。餘名修所斷。此不應理。所以者何。遍行隨眠緣五部故。則見苦·集所斷隨眠。亦應通是見集苦等所斷。又見滅道所斷隨眠。緣非所斷法。當言何所斷。故彼非善立所斷相。應言若見緣苦為境名為見苦。即是苦法。苦類智忍。此二所斷總說名為見苦所斷。乃至見道所斷亦然。數習名修。謂見跡者為得上義。於苦等智數數重習說名為修。此道所除名修所斷。是名為善立所斷相。有人敘俱舍師救云。正理論師謬解我文。謂唯緣此諦所斷為境。名見此諦所斷。故以他部緣及無漏緣為難。應作此言。若緣見此諦為境。若緣見此諦所斷為境。名見此諦所斷。他部緣惑。及無漏緣。應知即是若緣見此為境所攝。以緣諦故。作此解釋非異我說。今詳。此釋未為遣難。釋云謬解我文。詳其所解。正理依文。此釋加字豈加字為是。依文為謬。又云。他部緣惑。及無漏緣。應知即是若緣見此為境所攝。以緣諦故者。無漏緣惑。及苦·集下邪見·疑無明自界緣可爾。以親緣諦故。見此諦時斷。故苦·集下他界緣惑為是何攝。此惑非緣見此所斷及見此諦。斷時不見彼所緣故。若謂雖不見彼所緣。見此諦斷故名見此斷者。此即應總名見此斷。見此諦時。親迷。重緣皆頓斷故。何因加文。今詳。正理妄彈斥者。俱舍此中辨五斷相者。欲界貪瞋慢。及此相應無明五斷相也。此四煩惱。若修斷通緣別事。若見道斷四諦皆雖重緣惑起。即從所緣分其四斷。由此論云若緣見此所斷為境。名見此所斷。餘名修斷。正理論師铡饩闵崴鞆棾狻柡我缘弥唷ぜB下貪嗔慢。唯重緣起不親緣諦。答准識身足論第十一云。頗有色界見所斷心。決定唯緣有覆無記法耶。曰有。謂色界繫見苦·集所斷不遍隨眠相應心。及色界繫見滅·道所斷有漏緣隨眠。今詳。隨眠見諦斷者應有四句。有唯緣諦。謂邪見·疑獨頭無明。有唯重緣。謂貪·嗔·慢·及彼相應無明。有兼二種謂見戒取等。第四句可知。論。如是六中至說九十八。結總數。如文可解。問九地。五部。各各有異。何緣於此就界不同建立隨眠非就地異。答離界貪建立遍知沙門果故。謂立此二由斷隨眠。此斷隨眠界非地故。不就地建立隨眠。又釋。雖一界中諸地不同。同界隨眠性少相似。故就界分。不就地說。上界無嗔如前已釋。論。於此所辨至智所害故。明九十八見。修斷也。
    論。如前所說。此下一行頌。第二明忍所斷有定不定。智斷唯定不同。婆沙五十一云。前行義。一不共。二畢竟。三最初不共前行者。謂若諸煩惱通三界繫。唯見所斷有二句。非想一地唯見所斷唯拢藬唷O掳说赝ǘ恕B}者斷唯見斷。異生斷唯修斷。此以非想地見斷為前行(以見道不共先答)。畢竟前行者。若諸煩惱唯欲界繫。通於五部。彼修為前行有二句。或修所斷。或見·修所斷。修所斷者是決定。若拢舴步孕匏鶖喙省R姅嗖欢āB}斷是見斷。凡斷是修斷。修斷決定故先答。以五門中是最後故名畢竟前行。最初前行者。若諸煩惱通三界繫通五部。彼見為前行有三句。非想見所斷唯拢藬唷No漏道斷。唯見斷為第一句。已下八地非唯見斷故不合立。不例修道修道下地唯修斷故。所以合立修所斷。通下八地皆修所斷通凡拢龜唷7窍胍坏匚}人斷。唯無漏道斷。以同唯修斷。合立為一為第二句。不例見道以有一定故非第三句。以與下合立凡。拢o漏不定故非第一句。下八地見所斷。唯不定故為第三句。問前行是何義。答先立義先答義。是前行義。如最初前行先立見所斷。次立修所斷。後立不定。此依婆沙所立次第也。論曰至方能斷故。釋上兩句。忍所斷者是見所斷。有頂地中唯見非修。以世俗智不能斷故。論。餘八地攝至智所斷故。釋第三句。下八地通二斷。若拢死u見諦理即便斷故。不容至修。凡夫不見諦理必賴數修方能斷故。論。智所害至智所斷故。此釋第四句。明智所斷即修。所斷此唯修斷不通見斷。論。有餘師說至見所斷惑。已下敘異師執婆沙九十云。或復有執。異生不能斷見所斷隨眠。有餘復執。異生不能斷諸隨眠。唯能制伏。婆沙五十一云。謂譬喻者作如是說。異生不能斷諸煩惱。論。如大分別至諸見現行。引兩經證。可知。論。謂於前際至諸見未斷者。引梵網經六十二見中全常。一分常等。證凡夫不斷見惑所以。為證者。六十二見中前際分別中十八。謂四遍常論。四一分常論。二無因生論。四有邊等論。四不死憍亂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