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圆运动的古中医学-第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少阳经病,不可汗,不可下,不可温,只可和解。柴胡汤和解之方也。不可汗,柴胡略有汗意。不可下,黄芩略有下意。不可温,党参炙草生姜大枣略有温意。此和解之事实也。
 
图的说明:发热为荣气疏泄之病,恶寒为卫气收敛之病。卫气之收敛,能交荣气之疏泄,则荣不发热。荣气之疏泄,能交卫气之收敛,则卫不恶寒。荣卫相交,中气之事。
厥阴病,为肝脏病寒之病。太阴病,为脾脏病寒之病。少阴病,为少阴肾脏肾水病寒之病,非少阴心脏君火之病。乃少阴肾水无阳,寒水克火之病。少阳之阳足,能交厥阴,则肝脏不病寒。阳明之阳足,能交太阴,则脾脏不病寒。太阳之阳足,能交少阴,则肾脏不病寒。
阳明病,为胃腑病热之病。太阳病,为膀胱腑病热之病。太阴之阴足,能交阳明,则胃腑不病热。少阴肾水之阴足,能交太阳,则膀胱腑不病热。惟少阳胆腑,附肝脏而生,入胃腑而下,胆的本身,却无腑病,只有经病。少阳病之寒热往来,乃肝脏之阴与胃腑之阳之气。
表里本是一气。表气的荣卫偏盛,里气的脏腑即偏郁。荣卫不得复和,则表气的荣卫偏的愈甚,里气的脏腑即愈郁而愈偏,遂成阳腑病热,阴脏病寒之病。如表气不得复和,里气又不偏盛,则成少阳经病。此整个圆运动的伤寒论的原则也。荣卫病,乃荣卫被风寒所伤,而荣卫自病。并非风寒入了人身为病。此点认清,不惟伤寒论的原理明,温病疹病一切外感病的原理俱明矣。一部伤寒论,如内容六瓣之一橘。荣卫如橘皮,脏腑如六瓣,少阳经如橘络也。
方名 证状 原理 治法 脉象 备考
桂枝汤 项强头痛身疼发热汗出恶风。 卫气受风所伤不能交荣,荣气郁故偏现本性而疏泄,疏泄故发热 敛荣气以交卫气  脉浮缓  此方用芍药之理不可含糊。外感之病,非风寒入了人身作病,乃荣卫被风寒所伤,人身的荣卫自己作病。此点解决古医学复明矣。
麻黄汤  项强头痛身疼骨节疼痛无汗恶寒。 荣气受寒所伤,不能交卫,卫气郁。故偏现本性而收敛,收敛故恶寒。 泄卫气以交荣气。  脉浮紧   麻黄汤证病在收敛偏盛,桂枝汤证病在疏泄偏盛。时令收敛则麻黄证多,时令疏泄则桂枝证多。大气寒则收敛,大气热则疏泄。
桂枝麻黄各半汤  恶寒发热无汗项强身痛数日不解  荣卫皆郁  双解荣卫  脉微弱  芍药麻黄并用。一开一合。荣卫双郁,一定之法。后人不解桂枝汤用芍药之理,一心总以为是风寒入了人身,须祛风提寒之药,冬多用些才行,于是外感病误于升散药者多矣。 
四逆汤  自利腹痛。腹痛涨满而吐食不下。  火土双败  燥湿温中补火  脉沉微  三阴脏病不下利者不死。下利不愈者必死,下利乃太阴之事,脾阳不衰不惟太阴不病,即少阴厥阴亦可不病。太阴脾土关系大矣。 
附子汤  肢寒背恶寒蜷卧,但欲寐骨节痛。  水寒土败风动 温水补土息风  脉沉微细小  少阴一气,心脏与肾脏属之。心属火肾属水,土败中灭水火分离,水寒克火故少阴脏病法当温水气之寒,扶土气之衰,同时兼防木气之动,少阴多死证,火不生土,木又克土之故,方中不用甘药嫌壅滞也。
乌梅丸  厥热消渴气上冲心,心中热痛,饥不欲食,食则吐蚘,心烦有时安静,静而复烦。 水寒火热木枯土败中气虚寒。  温寒清热补中养木息风  脉虚细急数  厥阴木气,在春冬之交。微阳升动,阳根不足一动即泄,所以厥阴多死证也。少阴厥阴之死证非医误之过,乃木气水气应有之事。 
大承气汤  胃实潮热手足汗出谵语,六七日不大便,腹满痛拒按。 燥热结实胃有燥屎  下燥屎  脉大而实  胃家阳实全是阳盛之象。脉则大实,重按有力。当表证已罢,蒸蒸热盛之时。以调胃承气汤和其胃热,不致成大承气汤证也。调胃承气汤详伤寒读法篇。
桃核承气汤 发狂少腹急。  膀胱热结,少腹有蓄血 下热攻血 顾中达表  脉沉实。  膀胱腑证(极)少阴脏病寒。分见三阴。阳腑病热统属阳明。故古人以三阴与阳明对称。 
小柴胡汤  寒热口苦目眩耳聋咽干胸满肋痛而兼呕烦。  少阳经病脏阴易动。  和解经气预防脏阴。  脉虚小弦数  此证常有十数日不愈者。因少阳经气居半表半里之间,既不能出表,又不能入里之故。所以非和解不可。 
大柴胡汤 寒热口苦目眩耳聋而兼呕,下利胸痞而硬。  少阳经病腑热已结。  和解经气兼腑热。  脉右实左弱  此证只须认明有少阳经证,则下利系阳明热利显而易见。面上神色。是阳象无阴象亦易分辨。 

读伤寒论十方读法五条
一要先将内容六瓣之一橘的譬喻明了。
一要先将荣卫脏腑少阳经病的各证状名目,分别记清。再合成一个整个记清。  
一要于记清之后默记溜熟。
一要于默记溜熟之后,将各证状的所以然,与治法分别记清,再整个默记溜熟。所谓电力充足,电光自明之功效,于最短的期间,便能得到整个成功的基础。
一难经曰:伤寒有五。一曰中风,二曰伤寒,三曰温病,四曰湿温,五曰热病。伤寒有五的伤寒二字,乃外感之统称。二曰伤寒的伤寒二字,才是伤寒麻黄汤证的伤寒。仲圣伤寒论三字的意义,乃外感论意的义。此点要记明白。   
温病本气篇
导言
自来治温病,以新感与伏邪为两大原则。吴鞠通温病条辨、谓风寒伤人由皮毛而入,温病由口鼻而入、初入上焦,再由上焦入中焦,再由中焦而入下焦,直行中道云云。人身由上部至下部是整个的气化圆运动,即以形质而论,亦曲折重迭,并无直的中道可行。所谓新感温病如虚。王孟英着《温热经纬》,称仲景有伏气温病之文。仲景伏气之文,乃谓伏有何脉,即现何病,乃泛言各病如此,非专言温病,非谓冬月伏有寒气,至春变温,只因王叔和于伤寒论首,妄加序例曰:冬日伤寒,即病者为伤寒,不即病者,寒毒藏于肌肤,至春变为温病云云。后人遂认为伏气温病,此王叔和误解内经冬伤于寒,春必病温的寒字之贻祸也。内经云:风寒中人,使人毫毛毕直,岂有寒气伏藏于肌肤三月之人,安然无恙,至春变为温病之理。所谓伏气温病如此。一唱百和,不求甚解。原则既差,理路遂乱。因就经过事实,根据原理,作温病本气篇。言温病乃人身本身之气自病,非由口鼻而入,非伏去年的寒,变成今年的温。认为温邪由口鼻直入中道,认为伏邪变温,于是以去邪为主义,遂用去邪之药。去邪之药,最伤本气,本气受伤,病必加重。及至病加,犹以为邪难去,比比然矣。认为本气自病,自知用调和本气之药。病去身安,乃无遗误。抱本气自病的原则,以研求《温病条辨》、《温热经纬》所载证状与其方法,自能得着适当的妙处,而不为其所持原理的错处所误。
欲知病理,但凭药性。世之治温病,皆以银翘散桑菊饮为宗,银翘散桑菊饮之药,皆疏泄降肺之药,乃燥病之药,非温病之药,燥则金气敛结,药宜疏泄,温则木气疏泄,药宜收敛,断无疏泄之病,用疏泄之药治之之理也。
著者识
 

温病本气篇目录
温病的意义
病在荣卫
病在气分
病在肠胃
病在血分
两感温病
冬温
鼠疫
湿温
温病的坏病
温病系阴虚亦系阳虚
养阴液保阳根必先保中气
温病脉是虚象
温病忌发汗何以温病非得汗不解
温病出疹的关系
温病汗下之过
温病与燥病之别
温病误用石膏必死
内经经文读法
伤寒论的温病经文解释
温热经纬与温病条辨的学法
乌梅白糖汤治愈温病发热十五案
圆运动的古中医学
温病本气篇 彭子益着

温病的意义
伤寒病起于荣卫,终于脏腑,荣热卫寒,腑热脏寒,腑热则实,脏寒则虚。脉象紧数,按之明爽,病人神色清明。温病起于荣卫,终于气血,荣卫气血,皆热不寒,皆虚不实,脉象或洪或小,按之躁急模糊。病人神色昏晦。亦有强壮之人,脉象较实者。虽脉象较实,仍按之模糊,不似伤寒脉象之明爽。特强壮之人,少有病温病者耳。世谓右脉大为温病、左脉大为伤寒,事实上不尽然。
温病者,人身木火偏于疏泄。金气被冲,而失收降之令,水气被泄,而失封藏之能。水不藏则相火益事飞腾,金不收则风木益事泄动。上焦则津液伤而热气冲塞,下焦则相火泄而元气空虚,中焦则中气衰败,交济无能。一年的大气运动,春升夏浮,秋降冬沉。春温夏热,秋凉冬寒。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人身春木之气,升动生发失其常度。则温气病焉。此乃人身本气之病,非中今年之温,由口鼻而入,非伏去冬之寒,变为今春之温。不过虽是人身本气自病,必须感受时令偏于疏泄的大气,引动里气,然后病成耳。
伤寒论云:太阳病发热而渴,不恶寒者为温病。此乃借温病以分别伤寒之言,非专为温病整个说法立言。温病的事实上,常有得病一日,发热之中仍带恶寒者。不恶寒之发热作渴,脉象应无虚象,而事实上则脉虚者甚多,且多不渴者。脉虚之温病,关系生死较脉不虚者迅速。温病诸书,对于脉虚温病的方法,少注重者,大概遵守论文,与由口鼻而入伏寒变温病的讹传,未及就六气的事实上寻原理也。温病实证少,虚证多,实证易治,虚证难治。此篇注重虚证,因正当厥阴风木之时,阳气幼稚故也。如果脉实,则易治矣。虚证如肆用散药凉药必死。实证的实字,乃比较上的实,非真正的实,所以温病的下证,无承气汤证。只有黄龙汤证。黄龙汤详下文。
伤寒表里之分。为荣卫腑脏,温病表里之分,为荣卫气血。亦有病在肠胃者。如两感温病,则责在肾家。各详下文。病在肠胃,乃肠胃自病。病在荣卫气血,乃荣卫气血自病。自病的意义,无人讲求,皆王叔和误解内经文字,后人又盲从叔和之故。叔和误解内经详下文。
伤寒易治,温病难治。伤寒表里寒热,界限分明。温病表里皆热,界限难分。此篇于难分之中,求分之之法。能分得出,然后用药有着落也。

病在荣卫
温病分纯温病,兼感寒温病。初起头疼身痛,先恶寒后发热,发热之后但热不寒,神智昏迷、精神倦怠,此病在荣卫也。舌无胎,脉洪虚躁急模糊、轻按多重按少。发热大者,方用乌梅白糖汤。肥乌梅五枚,白糖一两。舌无苔,脉虚小者,方用扁鹊三豆饮。黄豆黑豆绿豆各三钱。乌梅证三豆证,是为不兼感寒之纯温病。
若脉洪虚,发热之后,仍兼恶寒,是为兼感寒温病。于乌梅白糖汤中,加绿薄荷一二钱,若脉虚小,发热之后,仍兼恶寒,是为兼恶寒温病。于三豆饮中,加薄荷五分至一钱。惟兼恶寒之脉,必不纯虚,必重按兼有弦紧之象。弦紧乃收敛闭束之象,纯虚之脉,只向外疏散,不向内收敛闭束也。病人所在地,冬春无大风,冬不鸣雷。少纯虚温病。
乌梅白糖汤
人身荣卫。荣属木火,其性疏泄,卫属金水,其性收敛,主管表气,而根于里气。节令一交木气,大气降极而升,疏泄起来。中气不足之人,本身的荣气,即随造化的木气升动疏泄。乙木为风木。甲木为相火,里气的乙木升而甲木不降,则相火外泄。荣气与木火升泄,故发热。热由木火升泄,故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