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丁甘仁医案-第1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疲,脉弦滑而数,苔薄腻而黄。伏邪痰湿互阻阳明为病,营卫循序失司。拟桂枝白虎汤加味,疏解肌邪,而清阳明。 
川桂枝(八分) 陈皮(一钱) 熟石膏(打,四钱) 生甘草 
(一钱) 炒谷芽(四钱) 仙半夏(三钱) 川象贝(各二钱) 煨草果(八分) 肥知母(一钱五分) 佩兰 
(一钱五分) 生姜(二片) 红枣(四枚) 甘露消毒丹(荷叶包煎,四钱) 
二诊 服桂枝白虎汤三剂,间日寒热已减大半,发时谵语亦止,惟胸闷纳少,神疲乏力,脉弦滑不静,苔薄 
腻,夜不安寐。伏邪痰湿未楚,胃不和则卧不安也。前法既效,率由旧章。 
川桂枝(六分) 仙半夏(三钱) 熟石膏(打,二钱) 生甘草(四分) 陈皮(一钱) 茯神(朱砂拌,三钱) 
川象贝(各二钱) 北秫米(包,三钱) 炙远志(一钱) 佩兰(一钱五分) 生姜(二片) 红枣(四枚) 
姜童 间日疟已延月余,加之大腹时满,纳少便溏,舌苔薄腻,脉象沉弦。乃久疟伤脾,脾阳不运,浊湿 
凝聚募原,三焦输化无权,书所谓诸湿肿满,皆属于脾,又曰浊气在上,则生 胀是也。表病传里,势非轻浅。 
亟与温运太阴,以化湿浊,和解枢机,而达经邪。 
熟附片(一钱) 淡干姜(五分) 生白术(一钱五分) 连皮苓(四钱) 泽泻(一钱五分) 软柴胡 
(八分) 仙半夏(二钱) 生甘草(四分) 制川朴(一钱) 腹皮(二钱) 六神曲(三钱) 炒麦芽 苡仁 
(各三钱) 
复诊 温运太阴,和解枢机,连服三剂,腹胀满渐 
见轻减,寒热又作,是陷入太阴之邪,仍欲还出阳经之佳象。胸闷纳少,腑行不实,小溲短少,脉转弦滑,痰湿 
留恋中焦,脾胃运化失职。前法颇合,再进一筹。 
熟附片(一钱) 炮干姜(六分) 生白术(二钱) 赤猪苓(各三钱) 泽泻(一钱五分) 软柴胡(一钱) 
仙半夏(二钱) 粉葛根(一钱) 生甘草(五分) 小朴(八分) 大腹皮(二钱) 六神曲(三钱) 
干荷叶(一角) 
杨右 三日疟已延半载,发时寒战壮热,历十小时始衰,纳谷渐少,面色萎黄,脉象沉弦无力,苔薄腻。 
此正气已虚,邪伏三阴,营卫循序失司,缠绵之症。姑拟扶正达邪,用阳和阴。 
炒潞党(一钱五分) 柴胡(八分) 生甘草(六分) 仙半夏(二钱) 川桂枝(六分) 熟附片(一钱) 
炙鳖甲(四钱) 青蒿梗(一钱五分) 鹿角霜(三钱) 茯苓(三钱) 陈皮(一钱) 焦谷芽(四钱) 
生姜(二片) 红枣(四枚) 
二诊 前方服六剂,寒热即止,接服六君子汤,加草果、姜、枣。 
俞左 伏邪久蕴,消耗阴液,临晚身热,至夜半而减,已延数月,咳呛咯痰不爽,纳少形肉消瘦,苔薄黄, 
脉弦滑而数。少阴之阴已伤,阳明之邪不解。书云∶但热不寒,名曰瘅疟,久不愈,即为痨疟也。 
潞党参(一钱五分) 生甘草(六分) 青蒿梗(一钱五分) 炙鳖甲(三钱) 川贝母(三钱) 熟石膏 
(打,三钱) 仙半夏(一钱五分) 银柴胡(一钱) 冬瓜子(三钱) 朱茯神(三钱) 嫩白薇(一钱五分) 
大荸荠(五枚) 焦谷芽(四钱) 
屠右 但寒不热,名曰牡疟,间日而作,已有月余,汗多淋漓,纳谷减少,脉沉细而弦,舌中剥边薄白而腻。 
是阳虚失于外护,不能托邪外出,痰湿困于中宫,脾胃运化失职,高年患此,勿轻视之。亟拟助阳达邪,和中化湿。 
潞党参(三钱) 熟附块(二钱) 川桂枝(一钱) 软柴胡(一钱) 陈广皮(一钱) 姜半夏(三钱) 
云茯苓(三钱) 鹿角霜(三钱) 煨草果(八分) 清炙草(五分) 生姜(二片) 红枣(四枚) 
二诊 寒减,胸闷气逆,去参,加旋复花(包,一钱五分) 炙白苏子(二钱)。 
三诊 牡疟寒热已减,汗多淋漓,纳少胸闷,脉沉细而弦,舌中剥边薄腻。阳虚气弱,不能托邪外出,痰 
湿逗留募原,皮毛开而经隧闭也。仍宜助阳达邪,和中化湿。 
潞党参(三钱) 熟附片(二钱) 川桂枝(一钱) 白芍(一钱五分) 清炙草(五分) 软柴胡(八分) 
仙半夏(三钱) 煨草果(一钱) 常山(一钱) 鹿角霜(三钱) 生姜(二片) 红枣(四 
枚) 
杨左 伏邪痰湿,逗留募原,营卫失其常度,邪与营争则热,与卫争则寒,寒热日作,胸闷泛恶,舌苔薄 
腻,脉象弦滑。此邪在少阳,湿在阳明,少阳为半表半里之经,寒热往来,职是故也。今宜和解宣化,淡渗湿 
热,俾得邪从外达,湿从下趋,则营卫调和,寒热自解矣。 
前柴胡(各一钱五分) 茯苓皮(四钱) 块滑石(三钱) 仙半夏(二钱) 象贝母(三钱) 通草(八分) 
酒炒黄芩(一钱五分) 白蔻壳(八分) 鲜藿香(一钱五分) 生姜(二片) 



卷二

喉痧案

属性:(附∶白喉案 瘀后案) 
杨左 风温疫疠之邪,引动肝胆之火,蕴袭肺胃两经,发为喉痧。痧布隐隐,身热,咽喉肿红 痛,内关 
白腐,舌苔薄黄,脉象郁滑而数。天气通于鼻,地气通于口,口鼻吸受天地不正之气,与肺胃蕴伏之热,熏蒸 
上中二焦。咽喉为肺胃之门户,肺胃有热,所以咽喉肿痛,而内关白腐也。邪势正在鸱张之际,虑其增剧。经 
云∶风淫于内,治以辛凉,此其候也。 
净蝉衣(八分) 苦桔梗(一钱) 金银花(三钱) 京赤芍(二钱) 荆芥穗(八分) 甜苦甘草(各六分) 连 
翘壳(三钱) 鲜竹叶(三十张) 淡豆豉(三钱) 轻马勃(一钱) 象贝母(三钱) 白茅根(二扎) 薄荷叶(八 
分) 黑山栀(一钱五分) 炙僵蚕(三钱) 
二诊 痧虽布,身灼热不退,咽喉肿痛白腐,脉洪数,舌绛。伏温化热,蕴蒸阳明,由气入营,销烁阴 
液,厥少之火,乘势上亢。症势沉重,急宜气血双清,而解疫毒。 
犀角尖(五分) 甘中黄(八分) 象贝母(三钱) 鲜竹叶(三十张) 鲜生地(四钱) 苦桔梗(一钱) 
连翘壳(三钱) 茅芦根(去心节,各一两) 生石膏(打,四钱) 轻马勃(一钱) 黑山栀(一钱五分) 
鲜石斛(三钱) 粉丹皮(一钱五分) 陈金汁(一两) 枇杷叶露(冲,四两) 
三诊 痧己回,身热不退,项颈漫肿疼痛,咽喉 肿,内关白腐,舌薄黄,脉沉数。温邪伏热,稽留肺胃 
两经,血凝毒滞,肝胆火炽,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殊属棘手,宜清肺胃之伏热,解疫疠之蕴毒。 
薄荷叶(八分) 甘中黄(八分) 京赤芍(二钱) 鲜竹叶茹(各一钱五分) 京玄参(二钱) 苦桔梗(一钱) 
生蒲黄(包,三钱) 黑山栀(一钱五分) 连翘壳(三钱) 炙僵蚕(三钱) 淡豆豉(三钱) 象贝母(三钱) 
益母草(三钱) 活芦根(去节,一尺) 
李左 疫疠之邪,不外达而内传,心肝之火内炽,化火入营,伤阴劫津。拟犀角地黄合麻杏石甘汤,气血 
双清而解疫毒。 
犀角尖(五分) 熟石膏(打,五钱) 金银花(三钱) 活芦根(去节,一尺) 鲜生地(四钱) 
甘中黄(八分) 连翘壳(三钱) 鲜竹叶(三十张) 净麻黄(四分) 苦桔梗(一钱) 川贝母(三钱) 
陈金汁(冲,一两) 光杏仁(三钱) 京赤芍(二钱) 京玄参(二钱) 
陈左 温邪疫疠,郁而化火,肺胃被其熏蒸,心肝之火内炽,白喉腐烂 痛,妨于咽饮,壮热烦躁,脉洪 
数,舌质红苔黄。经云∶热淫于内,治以咸寒,当进咸寒解毒,清温泄热。 
犀角尖(四分) 甘中黄(八分) 连翘壳(三钱) 京玄参(一钱五分) 鲜生地(三钱) 淡豆豉(三钱) 
京赤芍(一钱五分) 大贝母(三钱) 天花粉(三钱) 薄荷炭(七分) 金银花(三钱) 生石膏(打,三钱) 
鲜竹叶(三十张) 白茅根(去心,两扎) 
王右 吸受时气,引动伏邪,蕴袭肺胃两经。肺主皮毛,胃主肌肉,邪留皮毛肌肉之间,则发为红痧。痧 
点隐隐,布而不透,形寒发热,胸闷泛恶,邪郁阳明,不得外达也。舌苔薄黄,脉象浮滑而数。邪势正在鸱张, 
虑其增剧。宜以辛凉清解。 
荆芥穗(一钱) 赤茯苓(三钱) 净蝉衣(八分) 炒竹茹(一钱五分) 淡豆豉(三钱) 江枳壳(一钱) 
连翘壳(三钱) 熟牛蒡(二钱) 薄荷叶(八分) 苦桔梗(一钱) 京赤芍(二钱) 
项童 痧后肺有伏邪,痰气壅塞,脾有湿热,不能健运,积湿生水,泛滥横溢,无处不到,以致面目虚浮, 
腹膨肢肿,咳嗽气逆,苔薄腻,脉濡滑,势成肿胀重症。姑宜肃运分消,顺气化痰。 
嫩前胡(一钱五分) 猪苓(三钱) 生熟苡仁(各三钱) 炙桑皮(三钱) 光杏仁(三钱) 大腹皮(二钱) 
地枯萝(三钱) 旋复花(包,一钱五分) 清炙枇杷叶(去毛、包,三钱) 象贝母(三钱) 广陈皮(一钱) 
枯碧竹(一钱五分) 鲜冬瓜皮(一两,煎汤代水) 连皮苓(四钱) 福泽泻(三钱) 
李左 痧后余邪痰热未楚,肺胃两病,身热无汗,咳嗽气逆,口干欲饮,脉数苔黄。此乃无形之伏温,蕴 
蒸阳明,有形之痰热,逗留肺络,症势沉重。姑拟清解伏温,而化痰热。 
粉葛根(一钱五分) 金银花(三钱) 桑叶皮(各二钱) 活芦根(去节,一尺) 淡豆豉(三钱) 
连翘壳(三钱) 光杏仁(三钱) 京赤芍(二钱) 黑山栀(一钱五分) 生甘草(八分) 象贝母(三钱) 
鲜竹茹(二钱) 天花粉(三钱) 薄荷叶(八分) 



卷二喉痧案

附∶白喉案

属性:陆童 痧后失音,咽喉内关白腐,气喘鼻煽,喉有痰声,苔黄脉数。痧火蕴蒸肺胃,肺津不布,凝滞成痰, 
痰热留恋肺胃,肺叶已损,气机不能接续,咽喉为肺胃之门户,肺胃有热,所以内关白腐,音声不扬,会厌肉 
脱,症势危笃。勉拟清温解毒,而化痰热,勒临崖之马,挽既倒之澜,不过聊尽人工而已。 
金银花(三钱) 京玄参(三钱) 象贝母(三钱) 活芦根(去节,一尺) 连翘壳(三钱) 薄荷叶(八八) 
天花粉(三钱) 淡竹油(冲,一两) 甘中黄(八分) 京赤芍(二钱) 冬桑叶(三钱) 大麦冬(二钱) 



卷二喉痧案

附∶痧后案

属性:孙童 痧后肺胃阴伤,伏邪留恋,身热不退,咳嗽 
咽痛,口渴欲饮,舌质绛苔黄,脉象滑数。伏热蕴蒸肺胃,津液灼而为痰,肺失清肃,胃失降和,咽喉为肺胃之 
门户,肺胃有热,所以咽痛。今拟竹叶石膏汤加味,清阳明,解蕴热,助以生津化痰之品。 
鲜竹叶(三十张) 京玄参(三钱) 桑叶皮(各三钱) 粉丹皮(二钱) 熟石膏(打,四钱) 生甘草(八分) 
甜杏仁(三钱) 金银花(三钱) 鲜石斛(三钱) 天花粉(二钱) 川象贝(各三钱) 通草(八分) 
活芦根(去节,一尺) 枇杷叶露(后入,四两) 
钱左 痧后复感外邪,痰滞内阻,水湿不化,太阴阳明为病,遍体浮肿,气逆难于平卧,寒热甚壮,大便溏 
泄,泛恶不能饮食,苔腻脉数。此氤氲之外邪,与粘腻之痰滞,交阻肺胃,肺气不能下降,脾弱不能运化,水湿 
易聚,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