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现代经典中医着作之廖育群秘授古-第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所知、亦不欲为世人所知的学问,非如周氏有“负笈峨嵋、贡嘎、青城、武当诸山,遍访民间宿医与精谙医术之僧道”的求学经历,是不可能获得的。这正是本文所以要照录原文的理由;正是前面所谈到的“抄本的价值”。




'①' 廖育群:“汉以前脉法发展演变之源流”,《中华医史杂志》,1990年第4期,第193页。
'②' 记录稿前见有河北中医学院的如下识语: 
    本院于1960年12月27日邀请周潜川大夫作分经候脉法的报告,对继承发扬祖国医学中的诊断法,是很珍贵的资料。本文系记录稿,未经本人审阅,难免有与原义不符之处。倘有讹误,经周大夫审阅后,再行更正。 
河北省中医研究院1962年5月11日
'③' 参见拙稿:“中国传统医学中的‘传统’与‘革命’”,《传统文化与现代化》,1999年第1期,第 85页。
'④' 即位于手腕的桡侧动脉。
'⑤' 炁:音、义皆与“气”同,道家著作中好用此字。
'⑥' 俗称牲畜的脾脏为“沙肝”,此处误以为是“胰”,不确。
'⑦' 在今本《黄帝内经》(即《素问》与《灵枢》两部独立著作)中,“三焦”为六腑之一;其后逐渐演变为用以指称人体的上中下三段。
'⑧' “香江慈臣”乃著者廖厚泽之号。取意原籍(湖北省兴山县)有香溪,终年清澈见底,流入长江;又因其父供养孤老王慈臣于家中,为民治病,不取分文,故著者幼年即受其影响而略知岐黄。
'⑨' 矢野道雄译《インド医学概论·解说》,朝日出版社,1988年。
'⑩' 陈林“试谈佛教医药与医学的联系”一文中谈到:“佛教医药是具有佛教信仰特征的医药,是自我觉悟、自我制约、自我治疗保健的医药。是客观存在的、与医学相关的社会现象。不能把佛教医药简单片面地看作是存在于佛教中,又与佛教无关的医学;看作是由寺院、僧人掌管的,与医学的医疗方法和用药完全一致的医治疾病的方法和药物运用。”(文载李良松、刘建忠主编:《中华医药文化论丛》,鹭江出版社,1996年,第80—81页。)
'11' 《黄庭经》之名始见于《抱朴子·遐览》。该书由《内景经》与《外景经》两部分组成,一般认为《外景经》早出,传自西晋女道士魏华存;《内景经》由《外景经》推衍而成。
'12' 详见马济人主编“气功·养生丛书”所刊《黄庭经》(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的“解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