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娑婆佛教史-第1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宣扬《华严经》。

  而义湘则渡海经登州(山东蓬莱)到终南山,拜智俨为师,修学《华严经》。回到新罗后,开始收徒宣讲《华严经》,弘传智俨的法教,造《华严十门看法观》、《一乘法界图》、《入佛界品钞记》等。

  由于元晓、义湘的弘扬,形成了新罗大乘华严宗佛教。 
  (十)慧能与南派禅宗佛教 
  慧能,中国大第六禅宗佛教六祖,俗性卢。慧能祖籍河北范阳(涿县),因其父到岭南新州(广东新兴县东)作官,所以迁居新州。慧能出生在岭南新州,幼年丧父,后移居南海,家境贫寒,靠打柴谋生。

  一次,慧能路过一客店,听到店内有人读诵《金刚经》有所感悟,于是进去询问此经的来历,得到来自湖北黄梅弘忍大师之处。此后,慧能安顿好母亲,就来到湖北黄梅参访弘忍,以求佛法。

  弘忍令众弟子各作一偈,以明所悟时,神秀作“身是菩提树”一偈。慧能见偈后,也作一偈:“身无菩提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大众见偈都惊叹不已。弘忍见偈后,则在半夜召慧能入室,讲解《金刚经》。慧能终得大悟,得传弘忍的衣钵。

  慧能得传衣钵后,回到广东曹溪,隐修十余年。后慧能来到广州法性寺(广州光孝寺),听印宗讲《涅槃经》。听法间,有风吹动经幡。听众中有二僧,一说是风动,一说是幡动,引起争论。于是,慧能告二僧:“不是风动,不是幡动,是仁者心动。”印宗就请慧能到上席,得知慧能就是弘忍的衣钵传人,于是拜慧能为师。

  随后,慧能在法性寺出家,并随智光律师受具足戒,开始在广州弘扬禅宗佛教。

  不久慧能到曹溪宝林寺(韶关南华寺),广收门徒,大弘禅教。慧能广宣觉性本有,烦恼本无,不攀缘善恶,也不沉空守寂的法义。

  慧能七十六岁时圆寂,留下完整的舍利真身,被弟子裹紵涂漆供养于宝林寺中,一直未坏。

  相对于北方神秀一派,慧能所弘教法被称为大乘南派禅宗佛教。

  慧能门下,名师辈出,其最著名的怀让、德思、慧忠、神会、玄觉,都是大乘南派禅宗佛教的一代宗师。在诸弟子的弘扬下,大乘南派禅宗佛教大兴于世间。

  (十一)武则天与佛教 
  唐太宗以后,唐高宗也提倡佛教。而自唐高宗在位时期,百官表奏就已由武则天祥决。实际上已是武则天当政。

  公元六八九年,武则天称帝,改国号为周。 
  即位之始,武则天便宣布“释教开革命之阶,升于道教之上。”

  武则天极其推崇佛教,尤其推崇《华严》教义,曾遣使住于阗访求《华严经》梵本和译经者实叉难陀回京,汉译《华严》。

  武则天打破唐太宗施行的由玄奘一统译场的局面,接纳各方译经僧,供养于阗实叉难陀、提云般若、中印度地婆诃罗、汉人义净等译经僧,大行译事。

  武则天对各宗佛教提供了宽松政策,支持东山法门。由于她的支持,禅宗佛教在全国得到很大发展。
同时,武则天也利用佛教削弱李氏势力。由于李氏尊老子为祖先,所以武则天举佛抑道,也是削弱李氏的手段。

  由于武则天的崇佛,佛教在中华大地越加兴旺发达了。 
  (十二)新罗法相宗佛教的形成 
  在玄奘的弟子中,有一人名叫圆测,是从新罗来唐朝求法的。圆测随玄奘修法,得到真传,造《成唯识论疏》、《解深密经疏》、《仁王经疏》等,成为玄奘的得力弟子。

  继承圆测法系的新罗在唐僧人道证,后来由唐朝回国,弘扬法相宗法义,造《成唯识论要集》、《辨中边论疏》、《因明入正理论疏》等。

  道证的弟子太贤,在新罗大弘法相,造《成唯识论学记》等,建立了新罗法相宗佛教。

  (十三)义净西游 
  义净,公元七、八世纪译经僧,俗姓张,齐州(山东济南)山庄人,十四岁出家。

  义净受具足戒后,学道宣、法砺两家律部文疏,又往洛阳、长安学《摄大乘论》、《俱舍论》等论典。

  义净一真仰慕法显、玄奘西游求法的高风亮节,发心西游求法。后来在龚州(广西平南县)官员冯孝诠的资助下,义净和弟子善行从广州搭波斯商船出海,来到室利佛逝(苏门答腊),在此学习声明。后善行因病回国,义净孤身一人从室利佛逝出发,由海路到达东印度,遇到在东印度的唐僧大乘灯。后来,二人一同往中印度,在那烂陀寺留学多年,并游历印度诸国,学习中观、瑜珈教义,最后求得佛经梵本四百部,踏上归途。
武则天当政时期,义净回到室利佛逝,在此进行一段时间的译经工作,并派人把自己所译经论和自己所造的《南海寄归传》送回中土。

  后来,义净离开室利佛逝,回到洛阳,受到盛大欢迎。以后,义净成为了武周时期的主要大译经家之一,汉译了《金光明经》、《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称赞如来功德神咒经》、《能断金刚论颂》、《尼戒经》、《百一羯磨》、《毗奈耶颂》等经典。

  义净主攻律部译事,并注重传授律仪,树立新范,为世人所称叹,七十九岁时入寂。

  (十四)日本三论宗和成实宗的形成 
  三论宗教义最初传入日本,是公元七世纪,吉藏的高句丽弟子慧灌到日本宣讲三论宗“八不中道”的法义。

  后来,慧灌的弟子智藏入唐求法,回国后宣讲三论宗教义。他的弟子道慈、智光、礼光等承其法教,大弘三论宗教义。这样,在日本形成了日本三论宗佛教。慧灌被尊为日本三论宗初祖。

  道慈也曾入唐求法,回国后住大安寺,大弘三论宗教义,建立了日本大安寺流派三论宗佛教。智光和礼光以元兴寺为中心,大弘三论宗教义,建立了日本元兴寺流派三论宗佛教。

  大安寺流派和元兴寺流派是当时日本三论宗佛教的两大流派。
《成实论》是随着三论宗教义的传入而传入日本的,日本三论宗的很多行者都研习《成实论》,一时成风,由此逐渐形成了日本成实宗佛教。

  (十五)日本法相宗和俱舍宗的形成 
  日本法相宗的形成经历了四传。一传为玄奘的日本弟子道昭回国后,在日本宣讲法相宗教义。二传为窥基的日本弟子智通、智达,回国后以元兴寺为中心弘扬法相宗教义。三传为新罗僧人智凤、智鸾、智雄到日本弘扬法相宗教义。四传为日僧玄昉入唐求法后回国,以兴福寺为中心,弘扬法相宗教义。

  经过这四传,在日本形成了日本法相宗佛教。日本法相宗佛教以元光寺和兴福寺为中心,分为两大流派。元兴寺智通、智达一系称为“南寺传”,兴福寺玄昉一系称为“北寺传”。

  日本法相宗佛教,在当时是日本佛教中最有势力的一宗。
而日本法相宗的行者,多有研习《俱舍论》的,一时成风,由此逐渐形成了日本俱舍宗佛教。

  (十六)日本华严宗的形成 
  高句丽有僧人审祥,曾入唐求法,随法藏学习华严宗佛教。后来,审祥来到日本,应日本僧人良辨之请开讲《华严经》,弘扬华严宗教义,建立了日本宗佛教。审祥被尊为日本华严宗初祖。良辨被尊为日本华严宗二祖。

  (十七)赤德祖赞供僧侣 
  松赞干布逝世后,吐蕃原始宗教苯教的信徒掌握了政权。佛教在吐蕃受到了抑制。

  公元八世纪初,赤德祖赞即位。他迎娶唐朝金城公主入藏。在金城公主的帮助下,赤德祖赞大力提倡佛教。

  赤德祖赞重用汉僧主持大昭寺与小昭寺的日常事务。另外,赤德祖赞还收容逃避战乱而到吐蕃的于阗等地的僧侣,并为其修建了七所庙宇。

  赤德祖赞还从唐朝迎请汉僧到吐蕃从事译经和翻译天文、星相、历法、医学等方面的书籍。

  由于赤德祖赞供养僧侣的行为,使佛教再次在吐蕃活跃起来。

  后来,吐蕃发生瘟疫,苯教徒们借机指责外来僧人引起鬼神发怒,造成了瘟疫。于是,吐蕃政府驱逐了除汉僧与尼泊尔僧以外的外来僧人。
但是,赤德祖赞依然提倡佛教,供养唐朝和尼泊尔的僧人,并派人到唐朝请回了《金光明经》和小乘戒律。

  (十八)唐玄宗护法 
  武则天逝世后,中国内地复归李唐。唐玄宗李隆基就是这一阶段的名君。

  唐玄宗信奉道教,刚即位时,为提高道教,曾对佛教给予限制。

  随着政权的巩固,唐朝进入了“开元盛世”。唐朝政府对于各宗教的政策,也逐渐开明。

  在唐玄宗的开明政策下,佛教得以发展昌隆。善无畏大师入唐后,唐玄宗还拜其为师,接受了灌顶。唐玄宗还曾亲为《金刚经》作注,颁布于天下。金刚智大师、不空大师的来华弘法,也得到了唐玄宗的大力支持。

  唐玄宗的护法,为密宗佛教的建立奠定了基础,乃至对于唐朝佛教的兴盛,都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十九)善无畏大师入唐弘密教 
  善无畏大师,又称净师子(戍婆羯罗僧诃),公元七、八世纪中印度摩羯陀国人,刹帝利种性。

  善无畏大师的先祖到东印度乌荼国(奥里萨)作了国王。传到善无畏大师的父亲佛手王时,佛手王有四位王子,善无畏大师是最小的一个。但由于善无畏大师聪颖异常,最受宠爱,十岁时就能奉父命率军打仗,十二岁时继承了王位。

  善无畏大师的诸位哥哥对善无畏大师的即位非常不满,发动了叛乱。平定了叛乱后,善无畏大师感到世事无常,蒙生了出家之心。终于,在善无畏大师十八岁时,他把王位让给了哥哥,自己出家修行。

  当时的印度,虽然佛教已不占主导地位,但在中印度等地,佛教仍非常兴盛。密教是当时印度佛教的主流。中印度的那烂陀寺是当时密教的中心。

  善无畏大师游历各地修法,后来来到那烂陀寺,以自己携带的传国宝珠为供养,拜达磨鞠多为上师,接受灌顶,修习密教,得到了达磨鞠多的真传。

  公元八世纪初,善无畏大师尊上师遗命,东游弘法,经罽宾、乌苌等国,于公元七一六年到达唐朝长安,受到唐玄宗的礼遇。唐玄宗拜善无畏大师为上师,自比黄帝师事广成子,并修饰禁内道场,尊善无畏大师为教主。

  善无畏大师在宫中传法一年,后获准出宫,在社会上弘传密教。

  善无畏大师所传的是胎藏界密教,广宣一切众生皆具大菩提心,如果众生精进修行,则能如实了知自心,证取菩提正果的法义。

  善无畏大师汉译了胎藏界密教的根本经典《摩诃毗卢遮那神变加持经》(《大日经》)、《苏悉地羯罗经》、《苏婆呼童子所问经》,另外还译有《虚空藏菩萨能满诸愿最胜心陀罗尼求闻持法》、《苏悉地羯罗供养法》、《金刚顶毗卢遮那一百八尊法身契印》、《尊胜佛顶修瑜珈法仪轨》等经典。

  善无畏大师提倡正念增修,后至清净,不怕起念,而患亏于进学,以对治当时普通禅者害怕起念,以专守无念为究竟的流弊,对当时的佛教有很大影响。

  善无畏大师九十九岁时,涅槃于洛阳。 
  在善无畏大师的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