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法界圆觉学+太虚大师-第11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覺、外道、計著我相所著境界,自覺拢烤共顒e相建立。是故大慧!自覺拢烤共顒e
相,當勤修學;自心現見,應當除滅』。
此重明法身佛也。謂法佛即法性,攀緣不及而無所緣,本來如是,非假造作。
凡夫六根各有限量,如眼只緣色塵,耳只緣聲塵等。法佛離於根量相,一根能作一
切根,一切互攝於一根,所謂『眼內聞聲始得知 』。此非凡夫、二乘及諸外道執著
我法者所了知之境界,是依究竟自覺最勝相而建立。而此建立之相,菩薩當勤修學
,以淨除自心現流矣。
庚三  三乘證別
辛一  總標
『復次、大慧!有二種聲聞乘通分別相:謂得自覺拢顒e相,及性妄想自性計著
相』。
聲聞乘有二種差別相,一與菩薩相通而一不同。同者、所謂自覺拢遣顒e相,

不同者、所謂妄想自性計著相。後者所謂計著相即法,妄想自性即執,合之即法執
;菩薩已離,二乘仍未能離也。
辛二  別明
壬一  自覺境
『云何得自覺拢顒e相聲聞?謂無常、苦、空、無我境界真諦,離欲寂滅,息陰
、界、入自共相,外不壞相如實知,心得寂止。心寂止已,禪定、解脫、三昧、道果
,正受解脫。不離習氣、不思議變易死,得自覺拢龢纷÷暵劊敲米杂X拢顒e相聲
聞。大慧!得自覺拢顒e樂住菩薩摩訶薩,非滅門樂、正受樂,顧憫眾生及本願,不
作證。大慧!是名聲聞得自覺拢顒e相樂。菩薩摩訶薩於彼得自覺拢顒e相樂,不應
修學』。
聲聞乘拢撬X到者,離凡夫四顛倒見,證四諦理,離欲寂滅也。於根身塵界
自相共相等外緣不壞相,如實了知,心得寂止,得心解脫及慧解脫,脫離三界煩惱
    
生死苦,然猶未離無明習氣及變易生死,以猶不了諸法自共相皆自心現,是名聲聞
所得自覺拢遣顒e相。菩薩雖亦同得此智證境,但以悲愍眾生故,不取寂滅樂及正
受樂。聲聞於此證耽樂境,菩薩不應修學也。
壬二  妄執境
『大慧!云何性妄想自性計著相聲聞?所謂大種,青、黃、赤、白、堅、濕、煖
、動,非作生自相、共相,先勝善說。見已,於彼起自性妄想。菩薩摩訶薩於彼應知
應捨,隨入法無我相,滅人無我相見,漸次諸地相續建立,是名諸聲聞性妄想自性計
著相』。
聲聞於地、水、火、風四大及顯色等壞不壞相,雖知非外道所計之作者生,但
尚執有實法,以依先來勝智慧者之教理,說自共相實有自性也。菩薩知此妄執應捨
,以知捨故,不但滅聲聞所滅人我執,且悟入無我法相,漸入諸地安立,不同聲聞
有此妄想自性計著相。 

  
戊三  常不思議門
己一  辨外小無常不思議
庚一  問
爾時、大慧菩薩摩訶薩白佛言:『世尊!世尊所說常不思議自覺拢ぞ辰纾暗
一義境界。世尊!非諸外道所說常不思議因緣耶』?
此大慧初問佛所說自覺第一義境界是常住者,不思議者,而外道計種種異因緣
造作者是常,如今之計有上帝者,謂天地萬物未生前即有,既壞後仍常住;是不思
議,得無與佛所說者相同耶?蓋此種混淆,未得差別智菩薩,亦易起計執落外道見 
。此非大慧之計,正求佛智簡別外道作者不能得常不思議耳。
庚二 答
辛一 辨外無  
佛告大慧:『非諸外道因緣得常不思議,所以者何?諸外道常不思議,不因自相

成。若常不思議不因自相成者,何因顯現常不思議?復次、大慧!不思議若因自相成
者,彼則應常。由作者因相故,常不思議不成』。
諸外道說作者為常不思議,然其立作者之因與所立作者之自相,皆不成立,故
不能依之說常不思議。譬云:上帝是常,是不思議。設有人問:何物上帝?上帝何
在?汝何知有上帝且是常是不思議耶?彼不能答,故上帝自相及建立上帝因相皆不
成立。必二相成,可應許常,而彼外道所計作者,因、自相先不成,故不得常不思
議也。
辛二 顯內有
『大慧!我第一義常不思議,第一義因相成,離性非性得自覺相故有相,第一義
智因故有因,離性非性故。譬如無作、虛空、涅槃滅盡,故常。如是大慧!不同外道
常不思議論。如是大慧!此常不思議,諸如來自覺拢牵萌缡牵食2凰甲h自覺
拢撬茫瑧斝迣W』。

佛所說之第一義常不思議,有自覺拢撬C之第一義境界,故自相成;有遠離
有無之自覺拢牵室蛳喑桑灰詫嵶C第一義之無分別智即是了因,所證第一義是自
相。譬如三乘共知之虛空、擇滅、非擇滅無為是常,此佛智第一義常不思議,亦復
如是。不同外道諍論,以如來自覺拢撬霉剩势兴_當修學。
辛三  再辨外
『復次、大慧!外道常不思議,無常性、異相因故,非自作因相力故常。復次、
大慧!諸外道常不思議,於所作性非性無常,見已思量計常。大慧!我亦以如是因緣
,所作者性非性無常;見已,自覺拢辰纾f彼常無因。大慧!若復諸外道因相成常
不思議,因自相性非性同於兔角,此常不思議,但言說妄想。諸外道輩,有如是過。
所以者何?謂但言說妄想,同於兔角,自因相非分』。
外道所見常,從無常反面計,以異於常之無常相為因,見所造作有為之法悉是
無常,對無常之反而計常,非自智慧力證於常。如來拢且嘁姷绞篱g有為是無常,

但非對此因說是常,由智證第一義說是常。復次、外道依彼所作、計作者相為常不
思議,然無自相同於兔角,無從實證,不可說有,不可說無。譬如說自在天是作者
、是常不思議,而彼不能證明自在天自身之存在,則我亦可講兔角是作者、是常不
思議,彼亦不能否認,以與彼所計作者皆無自相及因故。
辛四  再顯內
『大慧!我常不思議,因自覺得相故,離所作性非性,故常;非外性非性無常,
思量計常。大慧!若復外性非性無常思量計常,不思議常、而彼不知常不思議自因之
相,去得自覺拢蔷辰缦噙h,彼不應說』。
佛法以第一義離言說、離能作所作為自相,以能證第一義之不思議智為因,不
同外道對生滅無常說有常。以外道初不知常不思議之自因相,去自證拢蔷尺h矣。
故常不思議非彼所應說。
辛五  辨小無

『復次、大慧!諸聲聞畏生死妄想苦而求涅槃,不知生死涅槃差別一切性妄想非
性,未來諸根境界休息,作涅槃想,非自覺拢侨げ刈R轉。是故凡愚說有三乘,說心
量趣無所有。是故大慧!彼不知過去、未來、現在諸如來自心現境界,計著外心現境
界,生死輪常轉』。
聲聞不知生死涅槃一切法無性,其差別悉由自心分別之所現,實見有生死可怖
畏,不知生死實相本空,在生死即本無生死,乃妄計灰身滅智之未來根塵境界悉滅
以為涅槃,不達藏識轉為菴摩羅清淨識自覺拢榇竽鶚劇9史鸱ㄒ婪灿拚f有三乘
,以不知生死涅槃一切唯心故。所以凡外在分段生死中流轉,二乘在變易生死中流
轉也。夫外道有四倒,二乘亦有四倒,涅槃經雙破之,此中亦雙破之。故如來之常
不思議,確非凡外及二乘所可得而有。
辛六  顯大有
『復次、大慧!一切法不生,是過去、未來、現在諸如來所說。所以者何?謂自

心現,性非性離有非有生故。大慧!一切性不生,一切法如兔馬等角,是愚癡凡夫不
實妄想自性,妄想故。大慧!一切法不生,自覺拢侨ぞ辰缯撸磺行宰孕韵嗖簧
非彼愚夫妄想二境界自性,身、財、建立趣自性相。大慧!藏識攝所攝相轉,愚夫墮
生住滅二見,希望一切性生,有非有妄想生,非拢t也。大慧!於彼應當修學』。
一切法不生不滅,皆十方諸佛金口同宣,以一切皆自心現非有非無故。即有而
空,故有即非有;即空而有,故無亦非無。一切法皆性離空有,愚夫迷於佛智所明
非有非無之一切法不生,遂妄計從無而有從有而無之二分別境。不知拢亲宰C境界
,根、身、器界皆藏識所變現之法,離於能攝取之識見、所攝取之影像之二種分別
也。凡愚墮於生住滅二見中,非有即無,皆是妄想,非拢且病=Y眨ъ洞蟪怂兄
常不思議應當修學。
己二  辨初治地五性差別
庚一  長行

『復次、大慧!有五無間種性。云何為五?謂聲聞乘無間種性,緣覺乘無間種性
,如來乘無間種性,不定種性,各別種性』。
上來顯常不思議,唯修大乘行、證如來智得成,非凡夫、外道及二乘所有。何
故如此?以初發心修行者有五性差別之故也。性者、體性及種姓義,如言佛性之性
;種性是種族姓氏意。無間者、契證義,言有契證於五乘法之五姓也。五無間種性
者,謂一、依聲聞種性證入聲聞乘。二、依緣覺種性證入緣覺乘。三、依如來種性
證入如來乘。四、依不定種性證入於三乘:謂此類眾生在因上種性未定,以上三乘
均能悟入,遇何乘緣而證何果;未入菩薩不退位之前,三乘進退無定。五、各別種
性,亦曰無種性,謂無出世種性。各別、言異類受生之異生,亦曰凡夫。前三乘之
果皆不能悟入,愚佛法只能增長人天之福報,不遇佛法則退入外道;以升天為涅槃
,墮落惡趣,故出世三乘無分也。常不思議、唯佛菩薩能證得而小乘、凡夫、外道

不得者,正以無始生死相續以來即有此五性差別也。
『附佛性有無辨』
佛性有無,古說各異,根據差別,諍論繁興。有云:情與無情皆成佛故,皆有
佛性。有云:凡有心者皆有佛性,既有佛性,皆當成佛。有云:三無二有。皆依拢
言判斷,各無過失可訾。須知佛性一名,名同實異,後人據其名同而爭有無,不知
所詮之實有異,故不能決。一、情與無情皆有佛性者,是以拢撬C之第一義境界
,即平等真如法界名為佛性也。此平等真如,在如來果上即法性身,依此名為佛性
,當然情與無情皆有,無間於有生命之動物及無生命之植礦物也;故此說決不錯。
二、說凡有心者皆有佛性者,是對無情已有所揀。蓋無情者,即無心識臁X之謂。
大凡有情所有心及心所,皆以能覺知為自相,如水以濕、火以熱為自相,不濕、不
熱即非水火,故不覺必非心。覺即佛性,所以凡有心者即具佛性,皆得成佛,但無
心之無情則無佛性。有情眾生迷染不覺,然實際非不覺,何以故?特其覺較低耳。

如言冷煖,冷無別法,不過熱度低耳。故眾生雖在迷而覺仍有,既然有覺,即有佛
性,只需發摚U充,漸漸增長至於圓滿,即名成佛。三、說三無二有者,如此經之
五種性辨:第一、聲聞種性,第二、緣覺種性,第五、各別種性之三類無佛性;第
三、如來種性,第四、不定種性之二類有佛性。聲聞、緣覺雖無佛性,得證涅槃,
有出世性;各別眾生之外道、凡夫則不具佛性,且無出三界性:故此三無佛性。如
來性正具頓入菩提之佛種,不從餘乘而入;不定種性,或先入二乘而轉入佛乘,性
既不定,趨證何乘先後不同,但終回小向大:故此二有佛性。就初說,則情、無情
無差別可言;就次說,則有情無差別之可言,皆有佛性,皆可成佛也。若如此經三
無二有之差別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