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法界圆觉学+太虚大师-第16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二、研究:此中須研究者:諸疏科文,多有以『屬諸比丘』以下文,判入緣起
序者,今以舍利弗等是常隨眾,常依佛住;緣覺、覺有情眾,散居無定,非一時集
,故分三節敘之。此經當機屬由小乘而大乘者,故於菩薩眾前敘諸比丘休夏自恣,
獨詳其時節因緣也。嘗論本經是普為出世三乘之大乘,故序眾成就中、必應具有三
乘之眾,而匿王等之人天眾則不敘及之也。況按:『文殊師利而為上首』之句,分
明是經初敘部眾之文,殊不應將菩薩眾格之使不列於六種成就之中,故今判歸化成
序中。
乙二  緣起序
時波斯匿王,為其父王諱日營齋,請佛宮掖。自迎如來,廣設珍羞無上妙味,兼
復親延諸大菩薩。城中復有長者、居士,同時飯僧,佇佛來應。佛敕文殊:分領菩薩
及阿羅漢,應諸齋主。唯有阿難先受別請,遠撸催,不遑僧次。既無上座及阿闍黎
,途中獨歸,其日無供,即時阿難執持應器,於所撸С谴蔚谘颉P闹谐跚笞钺崽丛

以為齋主,無問淨穢、剎利尊姓及旃陀羅。方行等慈,不擇微賤,發意圓成一切眾生
無量功德,阿難已知如來世尊訶須菩提及大迦葉,為阿羅漢心不均平。欽仰如來,開
闡無遮,度諸疑謗。經彼城隍,徐步郭門,嚴整威儀,肅恭齋法。爾時、阿難因乞食
次,經歷婬室,遭大幻術摩登伽女,以娑毗迦羅先梵天咒攝入婬席,婬躬撫摩,將毀
戒體。如來知彼婬術所加,齋畢旋歸,王及大臣、長者、居士,俱來隨佛,願聞法要
。於時世尊頂放百寶無畏光明,光中出生千葉寶蓮,有佛化身結跏趺坐,宣說神咒。
敕文殊師利將咒往護,惡咒消滅,提獎阿難及摩登伽歸來佛所。
案曰:由阿難墮婬不亂為緣起,不以他人他事;用頂咒、妙德為捄拔,不以他
法、他人,有深所以,茲不廣論。憨山大師嘗云:此經正義,重在單破生死根本,
專指婬習為生死根,大定為破敵具。蒙鈔諮決疑義第五當機權實,論慶喜墮婬發起
之一文,頗可參詳。錄攝論一章以見其崖略:
論曰:庚、本經始終唯令持心戒……是證首楞嚴三昧也。

應翻譯之名句,可檢諸家疏裕Вg名義、佛學大小辭典。
論曰:經序、經益,悉照常途……先剖經宗為三。

甲二  經宗分
乙一  頓問頓答懸示始終全義
阿難見佛,頂禮悲泣,恨無始來一向多聞,未全道力。殷勤啟請:十方如來得成
菩提,妙奢摩他、三摩、禪那最初方便。於時復有恆沙菩薩,及諸十方大阿羅漢、辟
支佛等,俱願樂聞。退座默然,承受拢肌7鸶姘㈦y:『汝我同氣,情均天倫,當初
發心,於我法中見何勝相?頓捨世間深重恩愛』!阿難白佛:『我見如來三十二相勝
妙殊絕,形體映徹猶如琉璃。常自思惟:此相非是欲愛所生。何以故?欲氣麤濁,腥
臊交遘,膿血雜亂,不能發生勝淨妙明紫金光聚。是以渴仰,從佛剃落』。佛言:『
善哉!阿難!汝等當知:一切眾生從無始來生死相續,皆由不知常住真心性淨明體,
用諸妄想,此想不真故有輪轉。汝今欲研無上菩提真發明性,應當直心酬我所問。十

方如來同一道故出離生死,皆以直心!心言直故,如是乃至終始地位,中間永無諸委
曲相。
論曰:曷為問中頓問一經全義……故略以寄辨焉。
案曰:此中名義尚有須研究者:奢摩他、譯云止。止觀對立,則可對觀曰止。
若論觀之通義,止何以止?止亦因觀。儒書知止而後有定之止,止亦因知,知即觀
義。故起信論名奢摩他觀、與毗缽舍那並稱觀也。故修止觀或修禪觀,正稱為修觀
行。然此中之奢摩他、三摩、禪那皆定也,非是觀也,特皆由觀以成者耳。三摩二
字可通於三摩呬多、三摩缽底、三摩提(或三摩地、三昧)之三名,未詳此中應屬
何種。但三名之所詮,皆是定心之相。三摩呬多、譯云等引,由觀念平等流注趣引
定心故。三摩缽底、譯云等至,引至定故。三摩提、譯等持,住持定故,直譯曰定
。則此中單舉三摩二字,殆是通攝三種名義耳。然三摩地,則定已成,而觀之功用
不行矣。三摩呬多、三摩缽底,則皆依以觀力,所云現見、現觀等是,故三摩缽底

、在圓覺經以為觀。實則觀之梵語,是毗缽舍那而非三摩缽底也。禪那、正譯靜懀
,亦有由止而定之後,靜而懀А'而得之義。按之本經,則禪那乃專指定心慧境深
證以言。要之、慶喜舉此為請,直是請求修禪之方法耳。

乙二  委說委示等流智悲二教
論曰:夫佛聲教,皆是法界清淨……用遮門顯勝義諦耳。
丙一  悟證如來性覺
丁一  即三道成三德
戊一  顯如來藏
己一  歷萬法顯如來藏而開圓悟
庚一  示真實性
辛一  破相想遮顯如來藏
壬一  徵定

『阿難!我今問汝:當汝發心緣於如來三十二相,將何所見?誰為愛樂』?阿難
白佛言:『世尊!如是愛樂,用我心目。由目觀見如來勝相,心生愛樂,故我發心,
願捨生死』。
論曰:此有二意:一、徵知所依……故下文即喻討僖病
壬二  破顯
癸一  破處計以無在顯
佛告阿難:『如汝所說真所愛樂因於心目,若不識知心目所在,則不能得降伏塵
勞。譬如國王為偎郑l兵討除,是兵要當知偎凇J谷炅鬓D,心目為咎;吾今
問汝:唯心與目,今何所在』?阿難白佛言:『世尊!一切世間十種異生,同將識心
居在身內;縱觀如來青蓮華眼,亦在佛面。我今觀此浮根四塵,祇在我面;如是識心
,實居身內』。佛告阿難:『汝今現坐如來講堂,觀祇陀林今何所在』?『世尊!此
大重閣清淨講堂在給孤園,今祇陀林實在堂外』。『阿難!汝今堂中先何所見』?『

世尊!我在堂中先見如來,次觀大眾,如是外望方矚林園』。『阿難!汝矚林園因何
有見』?『世尊!此大講堂戶牖開豁,故我在堂得遠瞻見』。爾時、世尊在大眾中,
舒金色臂摩阿難頂,告示阿難及諸大眾:『有三摩提,名大佛頂首楞嚴王具足萬行、
十方如來一門超出妙莊嚴路,汝今諦聽』!阿難頂禮,伏受慈旨。佛告阿難:『如汝
所言:身在講堂,戶牖開豁,遠矚林園:亦有眾生在此堂中,不見如來見堂外者』?
阿難答言:『世尊!在堂不見如來,能見林泉,無有是處』。『阿難!汝亦如是。汝
之心臁磺忻髁耍羧戡F前所明了心、實在身內,爾時先合了知內身;頗有眾生先見
身中,後觀外物?縱不能見心、肝、脾、胃、爪生、髮長、筋轉、茫龘u、蘸厦髁耍
如何不知?必不內知,云何知外?是故應知:汝言覺了能知之心,住在身內,無有是
處』。
阿難稽首而白佛言:『我聞如來如是法音,悟知我心實居身外。所以者何?譬如
燈光然於室中,是燈必能先照室內,從其室門後及庭際。一切眾生不見身中獨見身外

,亦如燈光居在室外,不能照室。是義必明,將無所惑;同佛了義,得無妄耶』?佛
告阿難:『是諸比丘,適來從我室羅筏城循乞搏食,歸祇陀林,我已宿齋。汝觀比丘
一人食時,諸人飽不』?阿難答言:『不也,世尊!何以故?是諸比丘雖阿羅漢,埽
命不同,云何一人能令眾飽』?佛告阿難:『若汝覺了知見之心,實在身外,身心相
外,自不相干。則心所知,身不能覺,覺在身際,心不能知。我今示汝兜羅綿手,汝
眼見時,心分別不』?阿難答言:『如是,世尊』!佛告阿難:『若相知者,云何在
外?是故應知:汝言覺了能知之心住在身外,無有是處』。
阿難白佛言:『世尊!如佛所言:不見內故,不居身內;身心相知不相離故,不
在身外。我今思惟,知在一處』。佛言:『處今何在』?阿難言:『此了知心既不知
內而能見外,如我思忖,潛伏根裏。猶如有人取琉璃碗,合其兩眼,雖有物合而不留
礙,彼根隨見隨即分別。然我覺了能知之心不見內者,為在根故;分明矚外無障礙者
,潛根內故』。佛告阿難:『如汝所言:潛根內在,猶如琉璃。彼人當以琉璃谎郏

當見山河,見琉璃不』?『如是,世尊!是人當以琉璃谎郏瑢嵰娏鹆А弧7鸶姘㈦y
:『汝心若同琉璃合者,當見山河,何不見眼?若見眼者,眼即同境,不得成隨;若
不能見,云何說言此了知心潛在根內如琉璃合?是故應知:汝言覺了能知之心潛伏根
裏如琉璃合,無有是處』。
阿難白佛言:『世尊!我今又作如是思惟:是眾生身腑藏在中,福аň油猓胁
則暗,有福t明。今我對佛,開眼見明,名為見外;椋а垡姲担麨橐妰龋皇橇x云何
』?佛告阿難:『汝當椋а垡姲抵畷r,此暗境界為與眼對,為不對眼?若與眼對,暗
在眼前,云何成內?若成內者,居暗室中無日月燈,此室暗中皆汝焦腑?若不對者,
云何成見?若離外見,內對所成,合眼見暗,名為身中;開眼見明,何不見面?若不
見面,內對不成。見面若成,此了知心及與眼根,乃在虛空,何成在內?若在虛空,
自非汝體,即應如來今見汝面,亦是汝身。汝眼已知,身合非覺。必汝執言身,眼兩
覺,應有二知,即汝一身應成兩佛!是故應知:汝言見暗名見內者,無有是處』。

阿難言:『我嘗聞佛開示四眾:由心生故種種法生,由法生故種種心生。我今思
惟:即思惟體實我心性。隨所合處,心則隨有;亦非內、外、中間三處』。佛告阿難
:『汝今說言:由法生故種種心生,隨所合處心隨有者,是心無體則無所合;若無有
體而能合者,則十九界因七塵合,是義不然。若有體者,如汝以手自挃其體,汝所知
心為復內出、為從外入?若復內出還見身中;若從外來先合見面』?阿難言:『見是
其眼,心知非眼,為見非義』。佛言:『若眼能見,汝在室中門能見不?則諸已死尚
有眼存,應皆見物。若見物者,云何名死?阿難!又汝覺了能知之心,若必有體,為
復一體?為有多體?今在汝身,為復遍體?為不遍體?若一體者,則汝以手挃一支時
,四支應覺;若咸覺者,挃應無在。若挃有所,則汝一體自不能成。若多體者,則成
多人。何體為汝?若遍體者,同前所挃!若不遍者,當汝樱^亦樱渥悖^有所覺,
足應無知。今汝不然,是故應知隨所合處心則隨有,無有是處』。
阿難白佛言:『世尊!我亦聞佛與文殊等諸法王子談實相時,世尊亦言:心不在

內,亦不在外。如我思惟:內無所見,外不相知;內無知故在內不成,身心相知在外
非義。今相知故,復內無見,當在中間』。佛言:『汝言中間,中必不迷,非無所在
。今汝推中,中何為在?為復在處?為當在身?若在身者,在邊非中,在中同內。若
在處者,為有所表?為無所表?無表同無,表則無定。何以故?如人以表表為中時,
枺磩t西,南觀成北;表體既混,心應雜亂』?阿難言:『我所說中,非此二種。如
世尊言:眼、色為緣生於眼識,眼有分別,色塵無知,識生其中則為心在』。佛言:
『汝心若在根、塵之中,此之心體為復兼二?為不兼二?若兼二者,物體雜亂。物非
體知,成敵兩立,云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