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法界圆觉学+太虚大师-第19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妄想根元心得開通,傳示將來末法之中諸修行者,令識虛妄深厭自生,知有涅槃不戀
三界。
論曰:阿難請佛發宣大慈……本經詮旨會歸之樞穴已。

案曰:本經大綱,不外頓悟漸修。頓悟有二:一、大凡直趨佛果之頓果。二、
小拢捪蚍鸪酥D悟。一是正為,二是兼為。漸修亦二:一、即生得圓明覺為因地
心之漸修。二、歷劫圓成果地修證之漸修。亦復一是正為,二是兼為。今此一科,
正結明此頓悟、漸修兩重正為之意。精真妙明,本覺圓淨,五陰皆是妄想為本,故
理悟必併銷。妄以發生諸器世間,妄想積成五陰之濁,故事修須漸除。上來、經宗
分竟。

甲三 經益分
『阿難!若復有人遍滿十方所有虛空盈滿七寶,持以奉上微塵諸佛,承事供養,
心無虛度。於意云何?是人以此施佛因緣得福多不』?阿難答言:『虛空無盡,珍寶
無邊,昔有眾生施佛七錢,捨身猶獲轉輪王位,況復現前虛空既窮,佛土充遍皆施珍
寶?窮劫思議尚不能及,是福云何更有邊際』!佛告阿難:『諸佛如來語無虛妄,若
復有人,身具四重、十波羅夷,瞬息即經此方他方阿鼻地獄,乃至窮盡十方無間靡不

經歷。能以一念將此法門於末劫中開示未學,是人罪障應念銷滅。變其所受地獄苦因
,成安樂國,得福超越前之施人,百倍、千倍、千萬儯叮缡悄酥了銛灯┯魉荒
及。阿難!若有眾生能誦此經,能持此咒,如我廣說窮劫不盡。依我教言,如教行道
,直成菩提,無復魔業』。佛說此經已,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一切世間
、天、人、阿修羅,及諸他方菩薩、二乘、拢赏樱⒊醢l心大力鬼神,皆大歡喜
,作禮而去。
案曰:如佛教言,依教行道,直成菩提,無復魔業:即為此經此咒真實利益。
悟經直成菩提,持咒直離魔業。直離魔業,則永離一切苦;直成菩提,則頓得究竟
樂。此利益為一切利益之本,為具足一切利益之利益,故畢竟無堪比量也。經初列
眾,但及二乘、菩薩,所以明教乘之要也。經終列眾,遍及四眾、七趣、八部、九
界之類,所以見信受之廣也。


餘說
案曰:上來說天竺翻來之一部大佛頂首楞嚴經竟。但現前當人,各各有一部大
佛頂首楞嚴經在,試再為翻譯之:
茲有一好心出家具戒多聞之比丘(阿難),一時忽遭夙業(先梵天咒摩登伽女
),幾毀戒體(毀戒即是毀比丘之人格)。然以善根深厚之故,本覺(釋迦如來佛
頂神咒)冥熏有力,藉發始覺(文殊師利),破攝業障,還得初心。重興大志,欲
修證乎妙覺,永脫離乎障緣。真覺內熏,觀業障之由心,妄心浮現,絕塵影則無體
。因懀l修?果依誰證?於是參善知識,究真妙明。叩盲人而悟見是心,聞塵、客
而驗心即性,流永長江,觀變中之不變;漚圓大海,察迷中之倍迷。無還無擇,尊
己臁桓伤怀匠浚苏嫘灾磭L逐物。遍是非而絕待,始覺之功勳初著
;總離即而平等,戲論之名相可捐。從現見剖妄披真,眚除先淨;到本心妄空真顯

,辭喪懀<湃徽詹煳尻帯⒘搿⑹帯⑹私缰磺蟹ǎ苑鞘篱g名言義相
所可得而詮辨,蓋其自體皆本來即是『口談則辭喪,心緣則懀觥恢拘拿钚砸病
然亦猶有疑焉:此諸法雖非名相可詮辨,奈何種種幻化之相現行不無?其相豈無故
而然歟?世論嘗有唯物(四大)、唯心(識大)、一元(或物或心)、二元(心物
)、多元(六大七大)、無元(空大)之自然說,及因緣說,考之其孰當歟?則知
彼之取為大元以依之起說者,皆出於有名無實之迷惑。其實唯是本心妙性之不變隨
緣、隨緣不變耳。不變隨緣,故一一皆隨情應量、循業現行。隨緣不變,故一一皆
清淨本然、周遍法界。於是即清淨本然、周遍法界之本心妙性,見隨情應量、循業
現行之器界根身。即循業現行、隨情應量之根身器界,見清淨本然、周遍法界之本
心妙性。積疑頓亡,倒想全銷。悟斯、乃可依之以建無上菩提之因,而取無上菩提
之果矣。嗣嘗側聞有道之士(富樓那),論量一感迷悟因果、性相體用、竟委窮源
之義,忽忘本悟之真,重逐戲論之妄。妙覺冥熏,進悟緣修之要;實相在照,求入

真性之門。真窮妄委,妄徹真源。入用何法而入?當脫妄旋真而入,此入佛知見之
第一定義也。本無一異,末有異一。今由末而溯本,宜專一擇;逮得本而脫末,用
自圓通。冥依本覺為平等熏,歷稽古今拢鳎读⒘鶋m、六識、七大等諸法,
皆可為由入之專門。顯仗始覺為擇法眼,獨選耳根為專入門。入從何門而入?當脫
聲旋聞而入,此入佛知見之第二定義也。專修有門,本悟斯入;修己之事方明,度
他之心先發。遂復陳先佛之律儀,作世人之規範。然業習之冥障,須神咒之密護,
因諮承道場軌則,求稟受灌頂章句。蕩諸惡以潛消,普眾善而冥會,萬德含容,儯
臁畾J奉。初修有託,極證須陳:從三漸次成就增進,用十深喻清淨修證,依拢虨
準量,括佛位之始終。由是極成始覺(文殊師利),得大總持(結成經名),而一
生參學事周矣。憫慧狂業強者,每荒於戒行,詳七趣業報之至文;悲闇證著悟者,
輒迷於禪境,彰古佛五陰魔妄之遺教。定生滅之後先,綜事理之頓漸,功德滿圓,
普同回向。

案曰:今此提案,原所以提出研究者。初卷末、嘗設一問而未決,即此例也。
茲錄史一如居士答問、滿心如居士筆記各一則於左方:
一、一如居士答大佛頂首楞嚴經研究第一卷末問:問中兩說,當以前說為是。
蓋能推之心,在意識上分為二途:一屬似現、比之非量,即緣前塵之虛妄相想,離
塵無體者也。一屬始覺智,即眾生心之正悟,離前塵有分別性者也。故曰:真能推
之心則即是心。蓋始覺智照澈本覺,孤孤明明,離過絕非,始本原同。目真汝心,
有何過咎?後說,謂能推窮尋逐之分別覺觀,正是虛妄相想。可見僅在迷之一途立
說,而遺此悟之一途也。經文明明言:此心即應離諸一切色、香、味、樱T塵事業
別有全性。乃釋云:正令反明離塵無性,定非是心,非以離塵別有之全性為心也。
經文明明言:若離前塵有分別性即汝真心。乃釋云:正令反明此分別性離塵必無,
定非是心,非以離前塵所有之分別性為心也。反明固是,奈正詮已非。不但理不一
貫,亦且顯背經文。說雖自圓,浮蝗⊙伞

判云:問舉二說,其主張各有偏甚處。第一說、據若離前塵有分別性即真汝心
之文,以離塵自有之真能分別性(無塵智)為即真自心,理無不當。然曰分別覺觀
所了知性,猶云由分別覺觀(覺觀即是尋伺計度)而始成了知者耳。故執吝分別覺
觀所了知性必為心者,猶云執吝此由分別覺觀始成了知者必為心,則實非汝之真心
也,以離塵無體故。而第一說必謂阿難但認所推影事,故佛咄為非心,未嘗斥能推
之心為非心;則既摺㈦y舉能推為心佛咄非心之文,亦摺謩e覺觀始成了知,離塵
無體,實非汝心之義(史答所云似現比之非量),故其說已偏一途也。第二說曰:
此能推心用分別覺觀而得有了知,故曰:分別覺觀所了知性。非指被分別覺觀之心
之所了知法,為阿難錯認為能推之心,佛始咄為非心。又曰:能推窮尋逐之分別覺
觀,正是虛妄相想,為佛所咄為非心者,理無不當。然摺綦x前塵有分別性即真汝
心之文,謂是反明決定離塵無性決定非心,定不許有離塵別有全性之心(史答中所
云始覺智),故其說亦偏一途也。蓋第六識有自性分別、隨念分別、計度分別之三

種分別,脫其離塵無體之隨念分別、計度分別,獲離塵本有之自性分別心。去其兩
偏,全其兩是,義始得矣。答文二途之義雖可,然於前一說知其是未揀其偏;後一
說揀其偏未知其是,故更為批判焉。
二、心如居士第三卷覺明因起論、與如來藏心迷悟圖比較說明筆記:性覺、本
覺,當體即妙而明,即明而妙,原是不二不異一真清淨如來藏心。迷者不悟,分覺
與明,以必有所明,方為明覺。於是迷心(如出藏心)為法,轉為藏識,即經所謂
『性覺必明,妄為明覺,覺非所明,因明立所』者也。能、所相待,層疊生起。既
迷心為藏識,重迷之以起能見心,乃成見分(藏識現量),即經所謂『所既妄立,
生汝妄能』者也。既有能見之心,同時即有所見之色,成為相分(藏識性境)。於
藏識中忽現種子、根身、器界之相,即經所謂『無同異中熾然成異』者也。色相無
處,則為虛空,色相為異,虛空為同。色、空相形,復有非色非空、亦色亦空之相
(眾生)俱時顯現,即經所謂『異彼所異,因異立同,同異發明,因此復立無同無

異』者也。色、心交織,同、異紛呈,結成意根,現為識精(如是擾亂相待生勞)
,奔逸外放。迷藏識相分之色,成為前塵境界(勞久發塵)。攬前塵影,集起意識
(自相渾濁)。迷虛為實,起惑造業(由是引起塵勞煩惱)。因昔惑業,成為虛空
、世界、眾生之虛妄相(起為世界,靜成虛空,虛空為同,世界為異,彼無同異真
有為法)。依之復起惑業而成虛妄相想,又為後有之因。因復成果,果又造因,因
果果因,因因果果,循環往復,成三相續。
問曰:今大佛頂首楞嚴經研究,不依原來經文所分十卷而另析為五卷,固屬依
論案二文之多寡釐定,然於經義亦有何關屬乎?答曰:問無虛起,義應有關。其大
綱巨目之關節,全在此經主人翁之阿難菩薩:第一卷、是菩薩發大乘心之緣起,及
參究本心初得個悟門也。第二卷、透過重關而至透過末後牢關,大徹大悟,發明本
心本來是佛也。第三卷、則菩薩發明本人從悟起修所由之法門也。第四卷、皆菩薩
利人之法,佛雖因問而說,而問者非為己躬下事而問也。第五卷、乃佛無問而自說

,雖與旋聞之禪、佛頂之咒相關,可別行為一經。故經末所重請重告,雖可總結全
經,亦可謂但因聞五陰禪魔而起之問答焉。
案曰:前攝論嘗有會校餘部文義分,茲錄於此:
論曰:云何會校餘部文義……盏梅ㄑ矍鍦Q者也。
十月五夕,編終閣筆。願了心銷,旋聞稍坐。忽然全經義茫瑴ガF目前,與昔
年普陀椋шP時攝論所開科判,大相逕庭。乃重剔案上燈、筆之於下。初、元白居士
嘗請依唯識宗義以釋此經,然念此經當宗真言以釋;復因講期偅洌磻湔垺k'
塵居士等再三要請編講義,遂取攝論為本,略糅餘義曰研究之提案,姑曲為一時耳
。他日於本經有重釋因緣,今得斯悟,當可依唯識宗義而釋矣。蓋經雖屬密部,而
義應宗唯識,以金剛界之教義本依法相大乘故。
流通分如舊科。序分從如是我聞至應諸齋主。至正宗分,分判如下:


                                              ┌迷悟緣起
                                ┌正為內凡發心┤        ┌初悟空妄
    ┌正說分┬開示┬開佛知見令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