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475-重订通俗伤寒论-第4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两、片脑钱半、当门子一钱二分五匣、同研细末、后入冰麝研匀、糯米粉糊丸、每丸 
计重五分、蜡匮、一名神授保生丹、较小活络丹功用尤宏、轻服一丸、重服二丸。) 
外用冯了性酒遍擦周身痛处(用洋绒布浸擦)。内外并治。屡收敏效。失治则风寒外邪 
。络瘀内伤。均从热化。凡辛散风寒燥烈药皆忌。曾用俞氏五汁一枝煎。合清宣瘀热汤 
。(活水芦笋、鲜枇杷叶各一两、旋复花三钱包、新绛钱半、青葱管二寸切、广郁金 
汁四匙冲、常熟曹仁伯经验方。)历治多验。若着痹,世皆称麻木不仁。俗称木风。 
较痛风已进一层。由络瘀压迫脑筋。脑筋将失觉动之能力。丹溪翁所谓麻是气虚。木是 
湿痰瘀血是也。初用除湿蠲痹汤加减。(杜苍术、赤苓各二钱、生于术、泽泻、广皮 
各钱半、川桂枝八分、拌研滑石四钱包、淡竹沥三瓢、姜汁三滴、和匀同冲、先用酒 
炒桑枝、青松针各一两、煎汤代水、林义桐经验方。)调下小活络丹一二丸。如已湿 
郁化热。留滞关节肢络。当用防己苡仁汤。(酒炒木防己、杜赤豆、川萆 、大豆卷、 
绵茵陈各三钱、晚蚕沙四钱包、制苍术、宣木瓜各八分、川柏五分、木通一钱、 
先用生苡仁、酒炒桑枝各一两、煎汤代水、耶溪胡在兹验方。)送下 
桃仁控涎丹。(桃仁泥、煨甘遂、制大戟、白芥子各一两、姜汁竹沥、捣糊为丸、如 
桐子大、每服七丸至十丸、丹溪《心法附余方》。)峻逐湿热痰瘀。宣经隧以通络脉。 
外用电气疗法。以催促血行。刺激脑筋。屡收全效。至已由痹而痿。四肢瘫痪。则神经 
麻痹。全失知觉运动之作用。长沙虽有经热则痹。络热则痿之说。然有上下左右之别。 
凡上截瘫。右肢瘫者。多属阳虚阴凝。每用清任补阳还五汤。送下人参再造丸。下截瘫 
。左肢瘫者。多属阴虚络热。每用仲淳集灵膏。或用四物绛覆汤。送下顾氏加味虎潜丸 
。间用河间地黄饮子去萸、味、桂。或用鞠通专翕大生膏。外治仍用电气疗法。亦可十 
愈五六。 
【荣斋按】另有一种尚不到“痹”的程度的“风湿证”,如雷少逸《时病论》所说 
∶“风湿之病,其证头痛发热,微汗恶寒,骨节烦疼,体重微肿,小便欠利,脉来浮缓 
。”我认为如遇这种症状,当分析它是风胜、还是湿胜?如果属于风胜,则势必热化, 
治宜先用七味葱白汤(防风一钱,苏叶嫩枝钱半,生姜皮一钱,淡豆豉三钱,秦艽钱半 
,络石藤三钱,鲜葱白四个,嫩桑枝一两。)以通络祛风;使风湿从微汗而解。次用木 
防己汤加减(木防己钱半,通草一钱,生苡仁四钱,青松针三钱,桂枝七分拌滑石五钱 
,丝瓜络二钱,娇桑枝一两。)以利湿清热;使已从热化之湿,从小便排泄。最后,用 
五叶茅根汤(桑叶二钱,淡竹叶二钱,枇杷叶五钱去毛,兰叶三钱,生侧柏叶二钱,鲜 
茅根一两。)以清余热。如属湿胜,须要照顾病患阳气的不足,叶天士所谓“湿胜则阳 
微,”是一个有力的启示!药用汗利兼行以和解之;用桂枝附子汤辛甘发散为主,五苓 
散辛淡渗泄为辅──桂枝、附片、茯苓、苍术、甘草、泽泻、秦艽、鲜姜、红枣,仿张 
仲景“徐徐微汗”的治法。由于“徐”则风湿俱去,“骤”则风去而湿仍留着。此为“ 
风湿伤寒”本病的治法。更有一种“历节痛风”,症见头痛身热,肢节拘挛而痛。《病 
源》、《千金》、《外台》均谓之历节风,以其痛循历四肢的关节,因之名历节风。对 
证疗法,根据何廉臣先生经验,分析如下。他说∶“历节痛风,因于寒者,辛温发散∶ 
因于热者,辛凉轻扬,固 
已;但宜分辨痛状施治。如肢节挛痛、伸缩不利者,血虚液燥也;法宜滋血润燥,四物 
汤加首乌、木瓜、杞子、甘菊。肢节肿痛、遇阴雨更甚者,风湿入络也;法宜驱风活络 
,大羌活汤加小活络丹。肢节注痛、得捶摩而缓者,风湿在经也;法宜散风胜湿,灵仙 
除痛饮。肢节烦痛、肩背沉重者,湿热相搏也;法宜化湿泄热,当归拈痛散加减。肢节 
刺痛、停着不移者,瘀血阻隧也;法宜消瘀活络,趁痛散加减。肢节热痛、夜间尤剧者 
,阴火灼筋也;法宜滋阴降火,四物汤合加味二妙丸。肢节木痛、身体重滞者,湿痰死 
血也;法宜豁痰活络,半夏苓术汤加小活络丹。肢节 痛、短气脉沉者,留饮也;法宜 
蠲饮涤痰,半夏苓术汤加指迷茯苓丸。历节久痛者,邪毒停留也;法宜以毒攻毒,麝香 
丸与乳香停痛丸间服。历节麻痛者,气血凝滞也;法宜通气活络,千金防己汤加五灵散 
。原因各异,故处方用药,亦是不同;可见病因不一,所以内经有治病必求于本之训也 
。” 
曹颖甫先生则根据经方的实验,说∶“肢节疼痛,病名历节。此证起于风邪外感, 
汗出不畅,久久湿流关节,脉迟而滑,属寒湿。其微者用桂枝芍药知母汤,其剧者宜 
乌头汤。尝治一吴姓男病,予用净麻黄三钱,生白芍,生黄 各三钱,炙甘草三钱,乌 
头二枚切片,用蜜糖一碗另煎,煎至半碗,盖悉本《金匮》法也。” 

第八章·伤寒兼证
第八节·湿温伤寒
属性:(一名湿温兼寒)。 
【因】伏湿酝酿成温。新感暴寒而发。多发于首夏初秋两时。但湿温为伏邪。寒为 
新邪。新旧夹发。乃寒湿温三气杂合之病。与暑湿兼寒。暑湿为伏气。寒为新感者。大同 
小异。惟湿温兼寒。寒湿重而温化尚缓。暑湿兼寒。湿热重而寒象多轻。 
【证】初起头痛身重。恶寒无汗。胸痞腰疼。四肢倦怠。肌肉烦疼。胃钝腹满。便溏 
溺少。舌苔白滑。甚或白腻浮涨。 
【脉】右缓而滞。左弦紧。此湿温兼寒。阻滞表分上中气机。足太阳与足太阴同病也 
。 
【治】首宜芳淡辛散。藿香正气汤加葱豉。和中解表。祛其搏束之外寒。次宜辛淡疏利 
。大橘皮汤加川朴(钱半)、蔻末(六分冲)、宣气利溺。化其郁伏之内湿。寒散湿去。则 
酝酿之温邪无所根据附。其热自清。即或有余热未清者。只须大橘皮汤去苍术、官桂。 
加焦山栀、绵茵陈(各三钱)、以整肃之。足矣。余详伤寒传入太阴火化条。 
【秀按】湿温兼寒。与伤寒兼湿证。大旨相同。须从湿未化热与湿已化热。及有无 
夹痰夹食。随证酌治。庶免贻误。 
【廉勘】湿温兼寒。有发于首夏梅雨蒸时者。有发于仲秋桂花蒸时者。一则防有春 
温伏热。一则防有夏暑内伏。其因虽有温暑之不同。而潜伏既久、酝酿蒸变。无一不同 
归火化。又加以外寒搏束。往往郁之愈甚。则发之愈暴。全在初起一二日。藿、朴、葱 
、豉。疏中发表。使寒湿从微汗而泄。蔻、苓、滑、通。芳透淡渗。使湿热从小便而泄 
。汗利兼行。表里双解。自然寒散湿开。伏热外达。易于措手。继辨其湿多热少。侧重 
太阴。用苦辛淡温法。热多湿少。侧重阳明。用苦辛淡凉法。湿热俱多。则太阴阳明并 
治。当开泄清热。两法兼用。其法已详于伤寒兼湿勘语中。兹不赘。 
【荣斋按】“湿温伤寒”是一个大症,俞氏所说,不够全面。秀山先生按语中提出 
了“须从湿未化热与湿已化热,及有无夹食、夹痰,随证酌治,庶免贻误。”这是应该 
的,也是必要的。《绍兴医学卫生报》发表何廉臣先 
生主编的《湿温时疫治疗法》,学说属性,是很符合秀山先生的要求的。节载如下,以 
资补充∶湿温本症。当须分别湿多热多之界限。现症与治法。判分两歧。试详述如下。 
湿多者。湿重于热也。其病发自太阴肺脾。多兼风寒。 
【舌色】苔必白腻。或白滑而浓。或白苔带灰。兼粘腻浮滑。或白带黑点而粘腻。 
或兼黑纹而粘腻。或舌苔满布。浓如积粉。板贴不松。 
【脉象】模糊不清。或沉细似伏。断续不匀。 
【神色】多沉困嗜睡。 
【症状】必凛凛恶寒。甚而足冷。头目胀痛昏重。如裹如蒙。身痛不能屈伸。身重 
不能转侧。肢节肌肉疼而且烦。腿足痛而且酸。胸膈痞满。渴不引饮。或竟不渴。午后 
寒热。状若阴虚。小便短涩黄热。大便溏而不爽。甚或水泻。 
【治法】以轻开肺气为主。肺主一身之气。肺气化则脾湿自化。即有兼邪。亦与之 
俱化。宜用藿朴夏苓汤。疏中解表。使风寒从皮腠而排泄。芳淡渗利。使湿邪从内肾膀 
胱而排泄。汗利兼行。自然湿开热透。表里双解矣。虽然。湿热自内而出。恒结于中焦 
而成痞满。必有痰食错杂其间。前方中痰郁加星香导痰丸。食滞加沉香百消曲。或生萝 
卜汁和生姜汁少许最妙。既开浊秽之郁闭。亦消痰食之停留。随症均可加入。若兼神烦 
而昏蒙者。此由湿热郁蒸过极。内蒙清窍。前方去蔻仁、浓朴。加细辛二三分。白芥子 
钱许。鲜石菖蒲根叶钱半。辛润行水。豁痰开蒙。再加水芦二三两。灯心钱许。轻清甘 
淡。泄热导湿。蒙闭即开。若兼大便不利者。此由湿阻气滞。或夹痰涎。前方去藿、朴 
、豆豉。加蔻仁拌捣栝蒌仁。苏子拌捣郁李净仁等品。此皆味辛质滑。流利气机。气机 
一开。大便自解。即汗亦自出矣。 
热多者。热重于湿也。其病多发于阳明胃肠。虽或外兼风邪。总属热结在里。表里俱热 
。此时气分邪热郁遏灼津。尚未凝结血分。 
【舌色】苔必黄腻。舌之边尖红紫欠津。或底白罩黄。混浊不清。或纯紫少白。或 
黄糙起刺。或苔白底绛。黄中带黑。浮滑粘腻。或白苔渐黄而灰黑。伏邪重甚者。苔亦 
浓而且满。板粘不松。 
【脉象】数滞不调。 
【面色】或如油腻。或如烟熏。 
【症状】必心烦口渴。渴不引饮。甚则耳聋干呕。口秽喷人。胸腹热满。按之灼手 
。甚或按之作痛。 
【治法】宜先用枳实栀豉合刘氏桔梗汤。再加茵陈、贯众之清芬解毒。内通外达。 
表里两彻。使伏邪从汗利而双解。渐欲化燥。渴甚脉大。气粗逆者。重加石膏、知母、 
芦根汁等。清肺气而滋化源。其次用清芬辟疫汤。辛凉芳烈。轻清甘淡。泄热化湿。下 
行从膀胱而解。外达从白 而解。或 疹齐发而解。即或有邪传心经。神昏谵烦。亦须 
辨明舌苔。如舌苔黄腻。仍属气分湿热。内蒙包络清窍。宜用昌阳泻心汤。加竹沥和姜 
汁少许。辛润以达之。苦寒以降之。清淡以泄之。使湿热浊邪。无地自容。其闭自开。 
极重者再加太乙紫金丹。如昏蒙而厥者。可用厥症返魂丹。如舌色紫干。或纯绛。或圆 
硬。或黑苔。神昏谵语。或笑或痉。甚则晕厥。闭目不语。此由湿温化火。窜经入络。 
内陷心脏。陡动肝风也。治宜大剂犀地清神汤。重加瓜霜、紫雪。清心透络。泻肝熄风 
。或用加减神犀汤合犀珀至宝丹。清营解毒。通血宣窍。急救得法。尚可十全三四。根 
据编者经验。凡昏蒙痉厥。多属胃热蒸脑。脑筋起炎。神即昏蒙。头摇目瞪矣。延及脊 
脑筋亦发炎。则手足发痉。甚则角弓反张矣。盖胃为五脏六腑之海。其清气上注于目。 
其悍气上冲于头。循咽喉。上走空窍。循眼系。入络脑。脑为元神之府。所以胃热蒸脑 
。无不发现神经诸病也。治宜辨明舌苔。如黄燥黑燥而有质地。此 
胃肠实火。浊热壅闭。清窍因之亦闭。宜犀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