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森林回忆录-第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事可以述说的缘故。但是从正面角度来看,僧侣所叙述的,并未照例加入一些「正常」生活故事所应包含的内容,他们并不讳言个人的失败,例如对谈论性欲并不嗤之以鼻或难以启齿,反而是对批评僧伽当局小心翼翼,唯恐冒犯护持他们的德高望重的高僧。此外,道听途说也为那些并未清楚或深入记载的事件,提供了一些线索。由于个人的回忆录只是记载了一个僧侣的经验,所以唯有在比较众多的回忆录后,森林僧的生活全貌才得以呈现。可是我们又如何知道,那些比较后的生活面貌是真实的呢?毕竟,并非所有的头陀僧均留下生活鳞爪,暹罗/泰国绝大多数的僧侣并未留下记录。那些能写下他们第一手生活资料的僧侣,不是自己精通泰文,就是有弟子能帮他们撰述,而且有在家弟子能负担出版费。许多已将其生活记事出版的僧侣,都是由皇家支持的法宗派所赞助,这并不足为奇,该宗派只是由泰国少数比丘组成,假使其它传承的村落僧与云游僧,留下与法宗派头陀僧一样多的文字记录,那么,历史学家便可从这里得知,我们对泰国僧团样貌的认识可以如此不同。 杂志书刊中的森林僧 许多云游僧的故事在没有富裕的在家信徒护持下,于一些畅销的廉价杂志上印行,尽管其中包含许多珍贵的资料,但佛教史学者大多忽略这些书刊。这些脍炙人口的杂志,出现于一九八○年代初期,若干年后,这些森林僧与他们的教导开始受到欢迎。今日,森林僧的刊物不断再版,被当作民间葬礼的礼物。其中与禅修僧有关最畅销的月刊是 Lokthip 与 Phra Aphinya,Lokthip 目的在于满足在家人对禅修僧的好奇,是其中比较受用的刊物。在书中,我们可以发现它详尽地描述僧侣的家庭背景、在山林间云游的经历,以及对所见的在家人的看法等,文章内容是以僧侣的访谈为主,或是他们死后村中长老对他们的追思,这些对史学家而言极具价值。但是这些杂志也有其缺点,例如,Lokthip 杂志经常从火葬场或印制的回忆录与传记中,取得僧侣的故事,但并未刊载出处。此外,这些杂志将这些僧侣吹捧为阿罗汉或三果圣者,文章中指称他们示现神通,以及墓中的遗体晶莹剔透。虽然如此,这些杂志依然提供若干有关云游僧的重要讯息,如这些僧侣来自何处、出家前的职业、在何处圆顶、谁是他们的阿阇梨、他们为何归入法宗派等。据我所知,并无强制的法令规范如何使用这些杂志,也没有那位史学家或任何人可以告诉我们,那篇是逐字逐句记录的,或那篇是经过过度编辑的,一切均仅凭经验与判断。在看过数百份这类杂志之后,人们便会信以为真。这些僧侣亲眼所见而描述的事件,大多是可信的,但我们要学着判断,这些文章那里是编者或作者的观点所窜改的。当语文变为方言,加入褒贬,便会煽动读者,我们可以断言,这些观点全都是作者或编者的心声,绝非来自于僧侣本身。云游僧通常以平铺直叙的方式陈述,使用的常常是本土语言与当地的表达方式,当一篇文章是以平实而直率的方式表达,看来非出自专业作家之手,多半可肯定出自僧侣本人的谈话或撰述。因为我们发现,从这些来源中取得的资料皆不足采信,我在使用这些资料时,就会慎重斟酌,我认为回忆录与传记中僧侣直率的言谈,有时是有用的补充资料 (6)。最后,我的评论是针对这些佛传与文献学者,他们或许会对我的泰国或巴利文佛教用语,表示异议,我试图以森林僧的语言来表达,即使这些语言与教义正确的定义有所出入。森林僧所说的,也许与教理上的意义有所出入,以般亚瓦多(Panyawattho)的说法,「为保有森林佛法的品质,虽然一些名相无法与经典的解释一致,它们仍可作为增长禅修最实用的指导。」当然,去深入头陀僧的教法与禅修法门,已超越了本书的范围,但是传达他们某些本然与风格,却是我的心愿。【注释】(1) 十念是:念佛、念法、念僧、念戒、念施、念天、念死、念身、安般念(数息)、寂止随念等十念。(2) 相反地,行政僧伽的生活记事读起来像是工作的履历表,它所强调的是外在形式,如头衔、地位、计划等。同样地,一个学问僧的自传并没有发展出个人独到的见地,鲜少引人注意。(3) 阿姜帖表明同意将回忆录出版的理由:「我是一个很真切的人,因此,我不希望死后让别人来写我的故事。我决定自已动笔,因为我比任何人更了解我自已的生活,否则在我死后别人会撰写我的传记。如果有人不喜欢我,他会以负面观点来撰写,他可能会因迁怒而夸大我的缺点。相反地,如果作者爱戴我,他可能会夸大我的优点。」(4) 阿姜拉表示歉意,因为这些生活点滴是他随性所写下的,因此这本传记并非依时间前后顺序而记载的。他说他只是记下「心中的所见与感觉」,他希望别人不会将他的作品当作 Sanam Luang(以幽默的方式表达他不希望被人检视与评价)。因为阿姜拉没有写作经验,他并不知道什么才是「适当」的回忆录,反倒使他的生活记事更加丰富且具创意。(5) 阿姜宛荼毘时的回忆录,Phra Udomsangwonwisut Thera 分成两部分。第一部分的回忆录占七十七页,阿姜宛将其书名简称为 Atta chiwa prawat, 第二部分 Chiwa prawat lae patipatha Phra Ajan Wan (《阿姜宛的生平》),是由弟子所编着的传记。(6)在著名的杂志刊载的僧侣故事情节,可与僧侣的在家弟子所印制的传记或回忆录的内容,进行交叉比对。这些通俗杂志所刊载的文章,可用来查考阿姜曼传记中姓名不详的僧侣身分。文章中提及的资料,诸如认定一个人是否在阿姜曼座下受过训练,可藉由比对出生与受戒日期的差异来作考察,倘若有人是在阿姜曼死后才受戒,显然地,他就不可能在阿姜曼的指导下受过训练。 
  头陀僧曾经居住在未曾受到干扰的自然环境,他们深深地感受到现代化带来的影响, 我们从森林僧身上所学到的一件事是,人类的生活与自然是息息相关的, 借着保护森林,我们同时可以保护野生动物与民族的福祉。 
  森林僧安住于寺院中 云游森林僧的历史横跨三个世代,从现代泰国的形成直到今天,在一种特殊的自然与社会文化生态体制下发展。随着生态环境的改变,山林消失、山区聚落消失或转型,这项传统已无法再延续。在阿姜曼传承下的森林僧一直延续至一九九○年代,最后他们全都安住于寺院中,不再受到佛教「主流」派的反对,而且他们也接受许多物质的护持、崇高的地位与不时的推崇。当然,失去自治与独处对僧侣造成了影响,如同坦尼沙罗(Thanissaro)比丘所指出的,森林传统虽然广泛受到欢迎,但或许不久就会将它带向灭亡。显然地,都市的民众虽然敬重森林僧,却仅将他们当作一种表征来尊敬,对僧侣希望传达的理念丝毫无动于衷,城镇民众的习气以及对法义的不感兴趣,使许多森林僧感到费解。这些头陀大师觉得奇怪的是,都市人大多期待不劳而获就能得到心灵成就,与当地传统村民不同的是,都市人希望不用禅修或持戒,就能学习佛法,乃至得到功德。他们希望僧侣迎合其天真的想法,直接给予指示或彩券的中奖号码,为他们的护身符加持或洒圣水,诸如此类,但就是不修习佛法。阿姜查特别反对泰国人这种对「法」的通俗兴趣。他认为人们从曼谷或其它省分蜂拥而至他的森林道场,只是为了一睹他的风釆。据一名西方弟子所说,阿姜查经常表示,他觉得自已像一只走钢索的猴子,人们目瞪口呆地看他表演,拨弄他,看他跳跃,「当我觉得累时,他们可能会丢一根香焦给我。」 「泰国」佛教的规制化破坏了传统 我们对头陀僧生活的了解,大多是依据他们的回忆、观察与对感觉或观念的表达。当然,这些僧侣有他们的远见、论点与偏见,我这项研究的任务是去确实地看清事实,以及他们与官僚或学术僧伽的比较。我没有在其它僧侣身上花费相同的时间,只因为一个很简单的理由…从他们的著作中即可了解他们,我并无意将地方佛教传统的一些零星资料,收集成一个有相关连的背景资料。我与瑞坚诺德?雷(Reginald Ray)的看法一致,认为「要对泰国佛教有更深入的了解,并非经由平衡与客观的探讨达成,而是听取不同的声音,不排斥相反的意见,或企图消除异议」。我希望这项研究能鼓舞更多人,进一步去探讨暹罗/泰国早期的佛教传统,与诸多地方佛教团体的特性、状态。在此举出若干问题…要了解泰国佛教应凭借那些依据?现今的佛教是否已经背离,抑或是延续早期的佛教传统?这些都是极大且引人争议的问题。除非我们认知地方差异的存在,并一一研究各宗教团体与各地方传统彼此间,以及其与国家间的关系,否则我们无法寄望能对泰国佛教修行的动力(或上座部佛教的全貌)有全盘性的了解。要叙述泰国的僧团与要描述头陀僧、村落僧一样复杂。在泰国发展成现今的现代国家之前,暹罗境内存在着数百个佛教宗派,偏远地区延续地方传统一直到本世纪后半叶,不同宗派得以延续自己的文化、语言与宗教习俗,最重要的原因是,他们与世隔绝并缺乏现代科技。而今,所统合成的单一型态或可见的模式…「泰国」佛教…既非传统的,也非自然的,这是历史的产物,以暹罗的民族文化历史来看,现今的阶级与官僚僧伽体制是脱离正轨的。它是一九○二年「僧伽法案」的遗产,该法案试图将各种不同的文化与宗教传统,塑造成单一、中央集权与一致的模式。这种佛教的规制化…以阴险的手段来破坏现有的传统,通常都被误认为是「传统」的泰国佛教。人们通常认为今日在泰国的佛教分裂为若干派系,他们将这种宗教的差异,归咎于一些如资本主义或现代化的外来力量。这种未经查证的假设,普遍存在于学术界、官方人士的心中与广大的媒体著作中。他们一致认为这种分歧是新近发生的。欧康诺(O'Connor)指出,根据一个世纪前的宗教差异来看,现今这种对差异现象与形成原因的一致看法,值得令人注意:这表示有着不同过去的人们正趋向统一,正当他们接受一个共同的过去时,他们透过已不同于过去的「传统」宗教中,来学习认同一个宗教的「改变」,纵使这改变之处已不是他们原来的传统。如同欧康诺所言,人们所公认的传统佛教,「并非原来的宗教本身,这是一种虚拟的宗教,是一个已被一九○二年的﹃僧伽法案﹄所﹃更正﹄的过去。」我对云游禅修僧生活的研究,显示了在泰国的佛教已偏离了它最初的样子,目前保留的只是五十年前的风貌。在整本书(编按:指《森林回忆录》)中,我极力避开诸如「传统佛教」、「现代佛教」、「僧伽改革」或「泰国佛教」之类的问题名词,这些名词十分模糊,且会在现今泰国佛教起源的议题上引起相当的困扰。若根据正确的历史来看,这个当代佛教的起源…与现代泰国有关连的佛教…仅能追溯到自称改革教派的法宗派,于一世纪半之前创立的时候,该教派成为现代国家佛教的典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