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537-松峰说疫-第1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最捷者也。且外熨法不特治结胸为然,遇瘟疫用药弗效,俟六七日,应汗不汗之期,觉心腹稍有痞 
闷疼痛,用葱熨法(见前 熨)。往往大汗而解。至于陷胸等汤,一概不录。 

卷之二·论治瘟症杂症治略
呃逆
属性:瘟疫呃逆不止者,大是凶候。余在长安治贺水部莲友,患瘟发黄,而兼呃逆,用承气辈加茵陈 
与服,大便行而黄渐退,惟呃逆不止,更兼喘而痰壅,众皆谓不治,适得鲜花粉数枚,大如臂, 
捣烂少加水,滤汁数碗,外用前胡、枳壳、橘红、香圆、柿蒂,煎出,兑花粉汁频服,一昼夜服尽, 
呃逆稍止,瞬息复作,又令其仍将前药再作一剂,入碗内,用箸一双,十字加于碗上,令病者自持 
碗,于箸之四空处,每空吸药一口,圆转挨次吸之,持碗不得换手,一顺吸去。(此泛常饮水治呃 
良方,以以之服药,冀其获效。)服后觉渐轻,然时作止,又迟二三日始愈。若诿之不治,不几误人 
性命乎!再者,瘟疫打呃皆热症,丁香四逆辈,断不可用。 

卷之二·论治瘟症杂症治略
摇头
属性:头为诸阳之会,阳脉有乘,则头为之动摇。经曰∶诸风掉眩,皆属肝木。多因 
风火上乘所致,风木动摇之象也。古人治此,有灸百会、风府等穴者,吾终不以为然,头之所以 
摇,以热极生风故耳。清其邪热,其摇自定,何必用火攻耶。又有心绝而摇头者,心绝则神去而 
阴竭,阳独无根,不能自主所以摇头。 

卷之二·论治瘟症杂症治略

属性:(音炽纵。螈与 字异。 音记,狂也。疯狗曰 狗。) 
筋急而缩为螈。筋缓而伸为 。或缩或伸而不止者,为螈 ,与小儿之发搐相似,亦有嘴眼 
歪邪,角弓反张,有类于发痉与中风者,皆螈 之类。此症多属于风,风主动摇也。而致此之由 
不一。有瘟病热极而生风者;有其人本虚,因汗下后血虚而然者;有因汗后,冒风而然者;有汗 
下后,因惊恼而然者;有风温被火而然者。(此症绝少。)大抵此症,热极生风只一条,而虚者有数 
端。虚者投以寒剂,立见危殆。若未经汗下,只因风火相扇者,当平肝木,降心火,佐以和血之 
药。盖心属火主脉,肝属木主筋,火为热,木生风故耳。药则用羌活、防风、全蝎、僵蚕、柴胡、 
天麻、生地、麦冬、白芍、丹皮、当归、川芎之类。如热甚,黄连、栀子、胆草、黄芩,俱可酌 
用。有痰者,加蒌仁、胆星、竹沥。若汗下后,稍涉虚弱,或冒风,或因惊因气恼而螈 者,断 
不可用寒剂,养血祛风汤主之。至于汗下后多日,传变而为螈 ,以 
及出汗露风,汗出不透与被火劫等螈 ,俱载伤寒门中,兹不赘。 
x养血祛风汤x(自定新方。) 
熟地 当归(酒洗) 白芍(酒炒) 川芎(酒洗) 半夏(制) 僵蚕(泡去涎,焙) 
天麻(酒蒸) 
生姜、大枣为引。若虚甚者,加人参;有风者,酌加羌活、白芷、柴胡、防风。 

卷之二·论治瘟症杂症治略

属性:瘟疫鲜有不渴者,故弗可以不讲也。邪在表则不渴,在里则渴。三阳虽亦有渴症,但不如三 
阴之甚也。故太阴腹满嗌干,少阴口燥舌干而渴,厥阴则消渴矣。(饮水多,而小便少,热能消水 
故也。)瘟病之渴,一于为热,初传则热微而渴微,传深则热甚而渴甚,但未有不见兼症而独渴者。 
施治当先问其所饮欲冷欲热,欲多欲寡。(饮多饮冷属热。)更须审其表里经脏,曾否汗下。于瘟疫 
初起及九传与六经治法中,细寻症脉,斟酌用药。第治其瘟邪,而渴自除矣。倘不应,当于伤寒 
发渴条中采取 
施治。所最要者,饮水常使不足,毋令有余。不甚渴而多饮则悸动支结,喘咳、KT (同噎。)哕, 
肿满泄泻,小便不利诸症起矣。然又不可禁饮。凡瘟症有欲愈而思饮者,盖得水则能和胃气而汗 
解也。禁饮多致闷乱不救。 

卷之二·论治瘟症杂症治略
腹痛
属性:瘟疫虽属热症,而腹痛则有寒热之殊,但热则其常,而寒则其变也。寒痛多有所因,或服凉 
药过多,或不宜用凉药而妄投,或恣意大食生冷物,或汗下后正气虚而感寒,皆能致痛。或因病 
中恼怒气滞,积食者亦有之,无故而痛者绝少。即有之亦必因腹素有积,因瘟病而触发之者也。 
凡腹痛,但将凉水与饮而试之,若饮水痛稍可者属热,痛剧者属寒。若绕脐 痛,大便结实,烦 
满而渴,气粗噎气者,皆属燥屎与实热痛也,急用承气等下之。因食积痛者,更有恶食恶心,噫 
气腐臭等症,治亦同。若小腹 痛,小水自利,大便黑,身目黄者,属蓄血,亦用寒剂加行血药, 
下尽黑物自愈。凡实热痛,必脉来沉实有力。若微弱者,仍当详审,从缓治之。若饮水愈痛,或 
时绵绵微痛,不甚亦不止,重按则愈,肠鸣泄利,澄澈清冷,口吐苦 
涎,此为寒痛,当用温药和之。和之不已,而或四肢厥冷,呕吐泻利者,急用热药救之,(瘟病殊 
少此症。如有,必因过服凉药生冷,感寒。)但须详脉之有力无力。如腹痛而兼身大发热,恶饮 
水,呕恶,肠鸣如流水声,此表热(邪热。)内寒也,先温其里,次解其表。 

卷之二·论治瘟症杂症治略
短气
属性:短气者,气急短促,不能相续,似喘非喘,似呻吟而无声也。有实者,虚者,在表者,在里 
者,水停心下者,或失于汗下,或汗下后虚极,皆能令人短气。补泻误用,甚于操刃,当详察脉 
症而治之。又有素虚人,汗下后,失于调补,以致忽然似喘,出言微弱少气,脉仅二、三至,沉 
细如发,甚至无脉,此虚极短气,非真喘也。急宜温补,缓则不救,作喘治必死。汗下后,过用 
刻消之剂而见此者,治亦同。总之,短气者,表里、虚实、寒热皆有,但虚者较多,当合脉与兼 
症而细参之。 

卷之二·论治瘟症杂症治略
瘟疫兼暑
属性:瘟疫兼暑,最难分晰。盖暑病之在表者,有头痛烦躁,肌体大热,脉浮气喘,口干面垢自汗, 
手足逆冷,名暑厥,搐摄名暑风,昏不知人为中暑。其症最易与瘟疫表症相混。暑病之在里者,有 
呕逆泄泻,心腹痞闷,或兼胀痛,又最易与瘟疫之在里者相混。惟于少气、倦怠、大渴三症,辨 
其为暑。第瘟疫亦发渴,但瘟症在表,虽渴亦不甚,必至传里方甚。至暑症,不论表里皆渴,而在 
表时,其渴较瘟疫之表者更凶猛殊甚也。以此为辨,庶得其情。如果系瘟兼暑症,即当用解瘟却 
暑之剂,亦不必拘于日期,见表治表,见里治里,又宜先治其瘟,瘟解而暑热亦从而退矣。马卯 
麟以五瘟丹治瘟暑,但中无治暑之剂,不过凉散,方亦未尽可用。倘遇此症,仍当于达原饮中,将 
祛暑之药加减出入之。至于五瘟丹,每岁冬间,预先修和备用亦可。至祛暑等方,载在暑门,兹不 
赘。(瘟症发热无休时,暑症发热有作止,以此为辨。若瘟与暑兼,亦难以此作准,仍当详参脉症。) 

卷之二·论治瘟症杂症治略
瘟疫兼湿
属性:《活人》曰∶其人伤湿,又中于暑,名曰湿温。两胫逆冷,腹满头目痛,妄言多汗,其脉 
阳浮而弱,阴小而急,茯苓白术汤、白虎加苍术汤。切勿发汗,汗之名中 ,必死。而吴氏引《活 
人书》曰∶宜术附汤加人参、香薷、扁豆主之。《金鉴》曰∶温病复伤于湿,名曰湿温,其症两 
胫逆冷,妄言多汗,头痛身重胸满,宜白虎加苍术、茯苓,温湿两治。若脉大有力,自汗烦渴者, 
人参白虎汤加白术主之。轻者十味香薷饮、清暑益气汤增损用之。按古人治法不过如斯。但《金鉴》 
曰∶温病复伤于湿曰湿温,而《活人》则曰伤湿而又中暑曰湿温。味其义意,当遵《金鉴》为是。 
盖伤湿而又伤暑,只可谓之伤暑湿,而不可谓之湿温也。夫曰湿温者,是湿而兼瘟也。或先瘟而中 
湿,或先湿而患瘟,与暑何涉焉。第瘟疫兼湿又最难辨。□□□□□□□□□□□□□□□□□□ 
□唯于一身尽痛,痛极且不能转侧,恶饮汤水,目中视物皆红黄,身目色微黄,而无谵妄等症者, 
辨之始得。而湿症之中,又 
有湿热、寒湿之分,总宜白术茯苓汤。湿热者,小便赤涩如马溺,混浊色白,且有烦热大便秘结诸 
症,宜人参白虎汤加白术主之,或四苓散、大小厘清饮、茵陈饮之类,皆可择用。若天久阴雨, 
湿气过胜,其人脏腑虚,大便滑,小便清,乃是寒湿,宜术附汤。但瘟疫发在热时,且兼湿热者多, 
而兼寒湿者少,术附汤不可用。若服茯苓白术□□□□□□□□等汤不应,则用除湿达原饮,分治 
瘟与湿,诚一举而两得也。北方风高土燥,患此者少,惟南方水乡卑湿,天气炎热,患者恒多。春 
冬感者恒少,而夏秋患者恒多。所宜随其时地而变通之。至于前所引《活人》云∶湿温切勿发汗,而 
《金匮要略》则云∶湿家身烦痛,可与麻黄加白术汤,发其汗为宜。《景岳全书》又曰∶凡湿从外 
入者,汗散之,将谓止中湿者宜汗,而兼温者不宜汗。何以《准绳》湿温门中,既引《活人》云不 
宜汗,又引《金匮》曰宜汗,更引成氏云湿家发汗则愈。是湿温一门,前后又自相矛盾,殊不可解。 
愚意瘟疫始终不宜发汗,虽兼之中湿,而尚有瘟疫作祟,是又当以瘟疫为重,而中湿为轻,自 
不宜发汗,当用和解疏利之法,先治其瘟,俟其自然汗出,则湿随其汗,而与瘟并解矣。或瘟解 
而湿仍在者,当于湿证门中求之,故治湿诸方俱不开列。 
x除湿达原饮x (自定新方。) 
槟榔(二钱) 草果仁(五分,研) 浓朴(一钱,姜汁炒) 白芍(一钱) 甘草(一钱) 
栀子(五分,研) 黄柏(五分,酒炒) 茯苓(三钱) 
如兼三阳经症,仍酌加柴、葛、羌活,瘟而兼湿,故去知母,而换黄柏,以燥湿且能救水而 
利膀胱;去黄芩换栀子,泻三焦火而下行利水;加茯苓利小便而兼益脾胃。三者备而湿热除矣。再 
加羌活等药,风药亦能胜湿,湿除温散,一举两得。(此方分两不过大概,临症加减用之。) 
x石草散x (治湿瘟多汗,妄言烦渴。) 
石膏( ) 炙草(等分) 
共末,浆水调服二钱。 

卷之二·论治瘟症杂症治略
瘟疫兼痢
属性:吴又可用槟芍汤,系治瘟疫之里症而兼痢者。若有外症,仍当解表,必如喻嘉 
言分三次治法,始足以尽其变。至表里俱病者,又当表里分治,总宜活变,不可胶执。惟松花 
散治瘟毒热痢,颇着奇效,未可以易而忽之。又按伤寒便脓血,有误发淋家汗而然者,用猪苓汤; 
有病在少阴者,治以桃花汤。诸说于瘟痢总不宜用。盖痢由瘟而作者,始终一于为热也。惟杂疫中 
痢疾,原无瘟疫之头痛身热,发热自汗,以及心腹痞满不食,谵语等表里诸症。而沿门阖户止患 
痢疾者,则有虚实寒热之殊,其治法亦因之各异矣。凡痢身热脉大者难治,身热脉小者易治。 
x松花散x 治瘟毒热痢。 
松花(二三钱) 
煎薄荷滚汤,入蜜调服,以愈为度,无不效者。取松花法∶于四月初,看松梢所抽黄穗如麦 
穗者,趁硬摘取,摊在布被单上,晒干即有面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