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心理学教程_社会心理学-第3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是保持团体的一致性:团体最重要的特色就是成员在某些方面具有一致性,而只有团体规范的存在才能使这种一致性落到实处。团体规范一方面从外部制约着成员的思想、信念与行为方式,另一方面又从内部为成员提供了彼此认同的依据。从而从内外两个方面促使成员与团体保持一致。
  二是为成员提供认知标准与行为准则:即使对同一件事情,不同的人的看法也不同。在这种情况下,团体规范往往能为成员提供衡量自己与他人言行的同一标准,这一标准成为成员认识事物、判断是非的共同心理参照架。
  三是规范的惰性作用:团体规范有时候也制约成员的努力水平,它要求成员不能表现得太好或太差,而是放在一个适中的水平上。这一点最明显地表现在霍桑研究中,梅约等人发现,在一个生产小组中,规范使得人们的工作不能太好,但也不能太差,而是保持在一个适中的水平上。一旦有人违反了规范的要求,比如生产率比别人高出很多,其他成员就会用一些方法阻挠这个人的努力。
3.团体凝聚力
(1)定义与影响因素
  团体凝聚力(group cohesiveness)是指能使团体团结一致的力量,它往往用团体对成员的吸引力和成员彼此之间的吸引力来衡量。但费斯廷格(Festinger 1950)却认为,团体凝聚力不只包括由成员之间人际吸引所决定的正性力量,而且也包括由于离开团体要付出高代价所决定的负性力量。凝聚力是团体生活中最为重要的方面之一,许多因素对团体的凝聚力有影响,这些因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需要的满足(satisfaction of needs):一个团体越能满足成员的需要,它对成员的吸引力就越大,它的凝聚力也就越大。比如联想集团的员工凝聚力很高,就是因为他们的管理者意识到了团队精神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所以他们总是通过各种方式满足员工的各种需要,使员工体验到了与企业共同成长的乐趣。
    二是团体目标(group goals):当成员的个人目标与团体目标相一致的时候,团体的凝聚力高(Lott 1965)。与此相反,如果个人的目标和团体的目标差距很大,比如让反战的人参军打仗,这样的人越多,这支军队的凝聚力就越低。考虑到这一点,要想提高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我们就应该把个人的发展和国家的富强这两个目标结合起来,并把它转化成为可以实现的个人目标,而不能只喊口号。
    三是团体活动和领导者(group activities and leadership):团体的凝聚力与成员参加什么样的活动有着紧密的关系,如果成员被团体的活动所吸引,团体的凝聚力也就越高(Hackman 1976)。另外,团体的领导也影响凝聚力,Cartwright(1968)发现,在决策中允许成员参与的民主型的领导能导致较高的团体凝聚力。
专栏7…2:参与决策的有效性
    组织心理学家经常用各种各样的方法进行组织激励,其中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是:工人是否应该参与决策?尽管早在20世纪初期,梅约的霍桑研究(Hawthorne study)就证明了关注、参与等人际关系因素在提高生产效率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但在心理学界,人们对这个问题的争论却一直没有停止过。为了解决这个问题,Vroom 和Yetton(1973)从工作中领导与下级在决策中的影响力出发,把决策分为五类:
         领导独自解决问题,与下级没有任何的商量;
         下级向领导提纲决策使用的材料,由领导自己做出决策;
         领导向下级询问决策的信息与方法,然后自己决定;
         领导与下级一起处理问题,但领导决策;
         团体决策。
    结果发现参与决策在提高士气上是有效的,而在提高生产效率方面未必全都有效。Locke(1979)对此加以总结,如表7…1:
                             表7…1:参与决策的效果
                                   对生产效率     对工作满意感                                                              
                    正性影响            22%           60%
                    负性影响            22%           9%
                    无影响              56%           31%
  可见,参与对工作满意感的影响要大于它对生产效率的影响。随着社会的发展与工业自动化程度的提高,工作对人的影响不仅仅是生存手段的问题,如何让工作给人们带来更多的快乐,让工作满足人们更多的需要已成了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而参与在某种程度上对此有促进作用。
    
(2)凝聚力的作用
  对一个团体而言,它的凝聚力的高低在很多方面有着重要的影响。首先,凝聚力对成员的稳定性有影响,凝聚力越大对成员的吸引力越大,其成员也越不愿离开该团体,因而团体也越稳定。其次,凝聚力大的团体对其成员的影响力也大,就象我们在前面讲到从众行为的时候那样,高的凝聚力导致人们对团体更高的从众。第三,凝聚力也影响人们的自尊,与凝聚力低的群体的成员相比,凝聚力高的群体的成员有更高的自尊心,同时表现出更低的焦虑。Julian,Bishop和 Fiedler(1966)认为高凝聚力的团体能导致相互信任,而这种信任使得成员感到安全,并进一步导致自尊心提高。最后,凝聚力影响群体的产出,正如专栏中刚刚讲过的,由参与所引起的工作满意感的增加必然会导致凝聚力的提高,从而也会影响到实际的工作效率。但是在这里需要注意,在凝聚力强的团体中,只有团体的规范倡导高效时,生产效率才提高;如果团体规范不鼓励高效,则凝聚力越高,生产效率反而会越低(Zander 1977)。
(3)凝聚力的测量
  心理学家在探讨凝聚力的成因与影响的同时,也在探讨用什么样的方法对团体的凝聚力加以测量,到目前为止对这个问题的认识没有一个共识。有些研究者通过让成员在一个七点量表上评价他们对团体的喜欢程度来衡量团体的凝聚力,而另外一些研究者则要求成员评价每一个其他成员,并用所有评价的平均数来作为凝聚力的指标。这两种方法经常有一定的相关,但有时候却未必(Eisman 1959)。比如在一个团体中,团体目标对成员来说极为重要,但同时团体里有自己极为讨厌的人。
  最好的测量团体凝聚力的方法来自Moreno(1953)提出方法。这种方法首先让某一团体的成员指出愿意一起完成某项任务的其他人的姓名,这些人当中有些人是该团体的成员,而有些人不是。凝聚力的指标是选择的他人中团体成员所占的比例,如果一个团体中大部分的成员选择了外人,该团体的凝聚力就低。
  在处理结果的时候,Moreno使用了一种被称为社会指向图的方法,该方法以图示的形式展现了团体成员之间的相互选择。图7…1就显示了A、B、C、D、E 五人团体的社会选择,他们每个人只能选择两个他人,箭头的指向为选择的方向,双箭头指互相选择。Q和R是五人团体外的另外两个人。团体凝聚力用5个人内部的选择在总选择中所占的多少来衡量的。











  
           第二节  团体领导者
    对于一个团体而言,优秀的领导无疑是最为重要的,领导在一个团体或组织中的重要性是由其在组织中的特殊地位与贡献所决定的。正如毛泽东、邓小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所论述的,好的领导是我们社会主义建设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证。
1.什么是领导?
    对于什么是领导这个问题,不同的心理学家的认识有很大的差异。有些人认为领导是一种影响力,而另外一些人则把领导看成是执行某些职能的人。针对这些争论,心理学家Hollander(1985)整和了以上两种观点,认为领导是对团体行为与信念施加较大影响的人,他们引发活动、下达命令、分配奖惩、解决成员之间的争论以及促使团体向着目标迈进。
  从社会影响的角度来看,Bales(1970)把领导分成两种类型:一是任务型的领导(task leadership):这种领导关心的是团体目标的达成,他们常常向下级提供指导;另一种叫社会情绪型的领导(socioemotional leadership):这种领导关心团体内部情绪与人际关系方面,对成员来说,他们经常是友好、同情他人的,他们在处理矛盾时的协调能力很高。同时他们也表现出更多民主的倾向(Fiedler 1987)。这两种类型的领导各自有自己的优势,要对二者从效能上加以区分是件困难的事情。Zaccaro、 Foti和 Kenny(1991)认为灵活采用这两种领导方式从效果上来看是最好不过的了:如果一个领导知道自己在什么时候应把精力放在达成任务上,什么时候放在人际情绪方面,那他将是一个成功的领导。
(1) 领导的特质理论
  著名的历史学家Thomas Carlyle曾经说过:“世界的历史就是伟人的历史”。受这种观点的影响,早期的心理学家在看待领导问题的时候从特质论入手,他们把研究重点放在了人格特质与能否成为领导的关系上,提出了一系列的理论。比如Gibb(1969)认为,要想成为卓越的领导者,就必须具备以下特质:身强力壮,聪明但不能过分聪明,外向有支配欲,有良好的调适能力,自信。与Gibb的思路相似,Stogdill(1974)则进一步扩大了特质的范围,认为领导者应该具有下列特质:对所完成的工作有责任感;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热情并能持之以恒;解决问题时勇于冒险并有创新精神;勇于实践;自信;能很好地处理人际紧张并忍受挫折等。
  随着人们对领导特质研究的深入,心理学家开始意识到这种思路的局限性,Hunt(1991)在总结这一方面的研究时指出,决定一个人可以成为卓越领导的“特质”少的可怜。尽管这样,特质理论派一直没有放弃过自己的探讨,Burns(1984)提出的改变型领导者(transformational leader)就是这种理论的最新发展,House(1971 1993)把改变型领导者也称为有魅力的领导者(charismatic leader),这种领导能依靠自身的影响力改变下属的行为,象为印度独立做出努力的甘地,二战期间的美国总统罗斯福,南非的曼德拉甚至德国的希特勒,他们都在很大程度上改变着自己所生活的时代的人们的行为。Bass 、Avolio(1993)以及Hater、Bass(1988)用调查和访谈的方法,区分出了有魅力领导者的四个特征:
  魅力(charisma):是指那些被下属信任、看作楷模加以认同并模仿的特征。
激发动机(inspirational motivation):领导利用各种手段激发下级的热情和对团体预期
目标的理解。
智力激发(intellectual stimulation):领导鼓励下属重新检查自己的信念和价值观,并构
想发展自身的创造性方法。
个人化的考虑(individualized consideration):领导者要能引起他人的注意,用不同的
方式公平地对待下级,经常给下属提供一些学习提高的机会。
  可惜的是改变型领导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