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584-医学衷中参西录-第3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者乎?此药下咽,人即死矣。”有人闻此言,急来相告,仆曰∶“此方若用 石膏,无须三两,即一两亦断送人命而 
有余。若用生者,即再多数两亦无碍,况仅三两乎。”遂急催病家购药,亲自监视,煎取清汤一大碗,徐徐温 
灌下。病患霍然顿醒。其家人惊喜异常,直以为死后重生矣。继而热疟流行,经仆重用生石膏治愈者不胜计。 

一、医方(二十五)治伤寒温病同用方
3.镇逆白虎汤
属性:治伤寒、温病邪传胃腑,燥渴身热,白虎证俱。其人胃气上逆,心下满闷者。 
生石膏(三两,捣细) 知母(两半) 清半夏(八钱) 竹茹粉(六钱) 
用水五盅,煎汁三盅,先温服一盅。病已愈者,停后服。若未全愈者,过两点钟,再温服一盅。《伤寒 
论》白虎汤,治阳明腑热之圣药也。盖外邪炽盛,势若燎原,胃中津液,立就枯涸,故用石膏之辛寒以祛外感 
之邪,知母之凉润以滋内耗之阴。特是石膏质重(虽煎作汤性亦下坠),知母味苦,苦降与重坠相并,下行之 
力速,胃腑之热或难尽消。且恐其直趋下焦而为泄泻也,故又借粳米之浓汁、甘草之甘味,缓其下趋之势。以 
待胃中微丝血管徐徐吸去,由肺升出为气,由皮肤渗出为汗,余入膀胱为溺,而内蕴之热邪随之俱清,此仲景 
制方之妙也。然病有兼证,即用药难拘成方。犹是白虎汤证也,因其人胃气上逆,心下胀满,粳米、甘草不可 
复用,而以半夏、竹茹代之,取二药之降逆,以参赞石膏、知母成功也。 
一妇人,年三十余,得温证。始则呕吐,五六日间,心下满闷,热而且渴。脉洪滑有力,舌苔黄浓。闻 
其未病之先,曾有郁怒未伸,因得斯证,俗名夹恼伤寒。然时当春杪,一得即不恶寒,乃温病,非伤寒也。为 
疏此方,有一医者在座,疑而问曰∶此证因胃气上逆作胀满,始将白虎汤方,另为更定。何以方中不用开通气 
分之药,若承气汤之用浓朴、枳实,而惟用半夏、竹茹 
乎?答曰∶白虎汤用意,与承气迥异。盖承气汤,乃导邪下行之药,白虎汤乃托邪外出之药。故服白虎汤后, 
多有得汗而解者。间有服后未即得汗,而大热既消,其饮食之时,恒得微汗,余热亦由此尽解。若因气逆胀满, 
恣用破气之药,伤其气分,不能托邪外出,将邪陷愈深,胀满转不能消,或更增剧。试观《伤寒论》多有因误 
下伤其气分,成结胸,成心下痞硬证,不可不知也。再试观诸泻心,不轻用破气之品,却有半夏泻心汤。又仲 
景治“伤寒解后,气逆欲呕”有竹叶石膏汤,半夏与石膏并用;治“妇人乳、中虚、烦乱、呕逆”有竹皮大丸, 
竹茹与石膏并用,是半夏、竹茹善降逆气可知也。今师二方之意,用之以易白虎汤中之甘草、粳米,降逆气而 
不伤正气,服后仍可托邪外出,由汗而解,而胀满之证,亦即消解无余。此方愚用之屡矣,未有不随手奏效者。 
医者闻言省悟,听愚用药,服后,病患自觉胀满之处,如以手推排下行,病亦遂愈。 

一、医方(二十五)治伤寒温病同用方
4.白虎加人参以山药代粳米汤
属性:治寒温实热已入阳明之府,燥渴嗜饮凉水,脉象细数者。 
生石膏(三两,捣细) 知母(一两) 人参(六钱) 生山药(六钱) 粉甘草(三钱) 
上五味,用水五盅,煎取清汁三盅,先温服一盅。病愈者,停后服。若未全愈者,过两点钟,再服一盅。 
至其服法详细处,与仙露汤同。 
伤寒法,白虎汤用于汗、吐、下后当加人参。究之脉虚者,即宜加之,不必在汗、吐、下后也。愚自临证 
以来,遇阳明热炽,而其人素有内伤,或元气素弱,其脉或虚数,或细微者,皆投以白虎加人参汤。实验既久, 
知以生山药代粳米,则其方愈稳妥,见效亦愈速。盖粳米不过调和胃气,而山药兼能固摄下焦元气,使 
元气素虚者,不至因服石膏、知母而作滑泻。且山药多含有蛋白之汁,最善滋阴。白虎汤得此,既祛实火,又 
清虚热,内伤外感,须臾同愈。愚用此方救人多矣。略列数案于下,以资参考。 
一叟,年近六旬。素羸弱,劳嗽,得伤寒证,三日,昏愦不知人。诊其脉甚虚数,而肌肤烙手,确有实热。 
知其脉虚证实,邪火横恣,元气又不能支持,故传经犹未深入,而即昏愦若斯也。踌躇再四,乃放胆投以此汤。 
将药煎成,乘热徐徐灌之,一次只灌下两茶匙。阅三点钟,灌药两盅,豁然顿醒。再尽其余,而病愈矣。 
一叟,年六旬。素亦羸弱多病,得伤寒证,绵延十余日。舌苔黄浓而干,心中热渴,时觉烦躁。其不烦躁 
之时,即昏昏似睡,呼之,眼微开,精神之衰惫可知。脉象细数,按之无力。投以凉润之剂,因其脉虚,又加 
野台参佐之。大便忽滑泻,日下数次。因思此证,略用清火之药,即滑泻者,必其下焦之气化不固。先用药固 
其下焦,再清其上焦、中焦未晚也。遂用熟地黄二两,酸石榴一个,连皮捣烂,同煎汤一大碗。分三次温饮下, 
大便遂固。间日投以此方,将山药改用一两,以生地黄代知母,煎汤成,徐徐温饮下,一次只饮药一大口。阅 
八点钟,始尽剂,病愈强半。翌日,又按原方,如法煎服,病又愈强半。第三日,又按其方服之,尽剂而愈。 
x按∶x熟地黄原非治寒温之药,而病至极危时,不妨用之,以救一时之急。故仲景治脉结代,有炙甘草汤,亦用 
干地黄(即今生地),结代亦险脉也。如无酸石榴时,可用龙骨( 捣)、牡蛎( 捣)各五钱代之。 
一叟,年六旬余。素吸鸦片,羸弱多病,于孟冬感冒风寒,其脉微弱而浮。愚用生黄 数钱,同表散之 
药治之,得汗而愈。间日,因有紧务事,冒寒出门,汗后重感,比前较剧。病卧旅邸,不能旋里。因延彼处医 
者延医,时身热饮水,病在阳明之 
府。医者因其脉微弱,转进温补,病益进。更延他医,以为上有浮热,下有实寒,用附子、吴茱萸,加黄连治 
之。服后,齿龈尽肿,且甚疼痛,时觉烦躁,频频饮水,不能解渴。不得已复来迎。愚至,诊其脉细而数,按 
之略实。遂投以此汤,加玄参六钱,以散其浮游之热。一剂牙疼即愈,烦躁与渴亦见轻。翌日,用原方去玄参, 
将药煎成,调入生鸡子黄三枚,作三次温饮下,大便得通而愈。 
一人,年二十,资禀素弱。偶觉气分不舒,医者用三棱、延胡等药破之。自觉短气,遂停药不敢服。隔两 
日,忽发喘逆,筋惕肉动,精神恍惚。脉数至六至,浮分摇摇,按之若无。肌肤甚热,上半身时出热汗,自言 
心为热迫,甚觉怔忡。其舌上微有白苔,中心似黄。统观此病情状,虽陡发于一日,其受外感,已非一日。盖 
其气分不舒时,即受外感之时,特其初不自觉耳。为其怔忡太甚,不暇取药,急用生鸡子黄四枚,温开水调和, 
再将其碗置开水盆中,候温服之,喘遂止,怔忡亦见愈。继投以此汤,煎汁一大碗,仍调入生鸡子黄三枚,徐 
徐温饮下。自晚十点钟至早七点钟,尽剂而病若失。因其从前服药伤气,俾用玄参一两、潞参五钱,连服数剂 
以善其后。 
一童子,年十七。于孟夏得温证,八九日间,呼吸迫促,频频咳吐,痰血相杂。其咳吐之时,疼连胸胁, 
上焦微嫌发闷。诊其脉,确有实热,而数至七至,摇摇无根。盖其资禀素弱,又兼读书劳心,其受外感又甚剧, 
故脉象若是之危险也。为其胸胁疼闷兼吐血,遂减方中人参之半,加竹茹、三七(捣细冲服)各二钱。用三七 
者,不但治吐血,实又兼治胸胁之疼也。一剂血即不吐,诸病亦见愈。又服一剂全愈。 
一农家孺子,年十一。因麦秋农家忙甚,虽幼童亦作劳田间,力薄不堪重劳,遂得温病。手足扰动,不能 
安卧,谵语不休,所言者皆劳力之事,昼夜目不能瞑。脉象虽实,却非洪滑。拟 
投以此汤,又虑小儿少阳之体,外邪方炽,不宜遽用人参,遂用生石膏两半、蝉蜕一钱,煎服后,诸病如故。 
复来询方,且言其苦于服药,昨所服者,呕吐将半。愚曰,单用生石膏二两,煎取清汁,徐徐温饮之,即可不 
吐。乃如言服之,病仍不愈。再为诊视,脉微热退,谵语益甚,精神昏昏,不省人事。急用野台参两半、生石 
膏二两,煎汁一大碗,分数次温饮下。身热脉起,目遂得瞑,手足稍安,仍作谵语。又于原渣加生石膏、麦冬 
各一两,煎汁二盅,分两次温饮下。降大便一次,其色甚黑,病遂愈。 
x按∶x此证若早用人参,何至病势几至莫救。幸即能省悟,犹能竭力挽回,然亦危而后安矣。愚愿世之用 
白虎汤者,宜常存一加人参之想也。x又按∶x此案与前案观之,凡用白虎汤而宜加人参者,不必其脉现虚弱之象 
也。凡谂知其人劳心过度,或劳力过度,或在老年,或有宿疾,或热已入阳明之府,脉象虽实,而无洪滑之象, 
或脉有实热,而至数甚数者,用白虎汤时,皆宜酌加人参。 
寒温证表里皆虚,汗出淋漓,阳明胃腑,仍有实热者,用此汤时,宜加龙骨、牡蛎。一童子,年十六, 
于季冬得伤寒证。因医者用发表药太过,周身时时出汗,仍表里大热,心中怔忡,精神恍惚。脉象洪数,按之 
无力。遂用此汤,加龙骨、牡蛎(皆不 )各一两,煎汁一大碗,分数次温饮下,尽剂而愈。 
仲景治伤寒脉结代者,用炙甘草汤,诚佳方也。愚治寒温,若其外感之热不盛,遇此等脉,即遵仲景之 
法。若其脉虽结代,而外感之火甚实者,亦用白虎加人参以山药代粳米汤。曾治一叟,年六旬余。于孟冬得伤 
寒证,五六日间,延愚诊视。其脉洪滑,按之亦似有力。表里俱觉发热,间作呻吟,又兼喘逆,然不甚剧。投 
以白虎汤,一剂大热稍减。再诊其脉,或七八动一止,或十余动一止,两手皆然,而重按无力。遂于原方中加 
人参八钱,兼师炙甘草汤中用干地黄之意,以生地代知母。煎汁两盅,分二 
次温饮下。脉即调匀,且较前有力,而热仍如故。从前方中生石膏二两遂加倍为四两,煎汁一大碗,俾徐徐温 
饮下,尽剂而愈。 
x按∶x治此证时,愚习用白虎汤,而犹未习用白虎汤加参也。自此以后,凡年过六旬之人,即脉甚洪实, 
用白虎汤时,亦必少加人参二三钱。 
结代之脉虽并论,究之结脉轻于代脉,故结脉间有宜开通者。曾治一叟,年六十余,大便下血,医治三 
十余日,病益进。日下血十余次,且多血块,精神昏愦。延为诊视,脉洪实异常,至数不数,惟右部有止时, 
其止无定数,乃结脉也。其舌苔纯黑,知系温病大实之证。从前医者,但知治其便血,不知治其温病可异也。 
投以白虎加人参以山药代粳米汤,将石膏改用四两,煎汤三盅,分三次温饮下。每次送服旱三七细末一钱。如 
此日服一剂,两日血止,大便仍滑泻,脉象之洪实减半,而其结益甚,且腹中觉胀。询其病因,知得诸恼怒之 
后。遂改用莱菔子六钱,而佐以白芍、滑石、花粉、茅根、甘草诸药,一剂胀消。脉之至数调匀,仍稍有洪实 
之象,滑泻亦减。再投以滋阴清燥汤,一剂泻止,脉亦平和。 
寒温之证,最忌舌干。至舌苔薄而干,或干而且缩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