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606-中国医籍考-第3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今吾滑君起而继之。凡四家微辞秘旨。靡不贯通。发挥之作。必将与其书并传无疑也。呜呼。橐 一身之气机。 
以补以泻。以成十全之功者。其唯针砭之法乎。若不明于诸经。而误施之。则不假锋刃。而戕贼人矣。可不惧哉。 
纵诿曰九针之法。传之者盖鲜。苟以汤液言之。亦必明于何经中邪。然后注何剂而治之。奈何粗工绝弗之讲也。 
滑君此书。岂非医涂之舆梁也欤。濂故特为序之以传。非深知滑君者。未必不以其言为过情也。滑君名寿。字伯 
仁。许昌人。自号为撄宁生。博通经史诸家言。为文辞温雅有法。而尤深于医。江南诸医。未能或之先也。所着 
又有素问钞。难经本义。行于世。难经本义。云林危先生素尝为之序云。翰林学士亚中太夫知制诰兼修国史金华 
宋濂谨序。 
朱右曰。撄宁生传针法于东平高洞阳。得其开阖流注。方圆补泻之道。又究夫十二经走会属络。流输文别之 
要。至若阴阳维跷冲带六派。虽皆有系属。而惟督任二经。则苞乎腹背。而有专穴。诸经满而溢者。此则受。宜 
与十二经并论,乃取内经骨空诸论。及灵枢本输篇所述经脉着十四经发挥。(医史) 
〔张氏(权)十四经发挥合纂〕十六卷 存 
〔陈氏(会)广爱书〕十卷 未见 
〔神应经〕一卷 存 
宁献王序曰。昔在太朴之世。未有药物。独用砭 之道。活生民于掌握。此医道之大者也。予喜其无药物 
咀之劳。而能回生于指下。可谓易矣。乃求其术于医者。久而得之者。十有余家。独宏纲乃遇信卿席真人所授之 
术。故其补泻折量之法。其口诀指下之妙。与世医之所不同。出于人者。见于此也。其徒二十四人。独刘瑾得其 
指下之秘。故能继宏纲之术而无坠也。予谓干将虽神。使之补履。莫若一锥之能。良药虽众。至于劫病。莫若一 
针之捷。药以气味而达之。故其宣利经络也迟。针以HT 而取之。故其疏通血脉也速。况加以冰台。灼以神燧。 
助其真阳。遂其阴邪。而元气充矣。奚何病之有哉。若人遇夜。或在路。倘有微恙。药不可得也。惟砭 之术。 
可以应仓卒之用。士之于世。欲治生者。不可不知。予故爱而学之。乃命医士刘瑾。重校其师宏纲所传广爱书十 
卷。予止取其穴之切于用者为一卷。更其名曰神应经。内五百四十八证。计二百一十一穴。又择其刘瑾之经验者 
六十四证。计一百四十五穴。纂为一册。目曰神应秘要。而以此心推之于众庶。不负宏纲广爱之仁也。此书世 
所未有。用传于世。今命刊行。以纪于首章云。时在洪熙乙巳。四月二十一日书。 
四库全书提要曰。神应经一卷。明陈会撰。刘瑾补辑。会字善同。称宏纲先生。瑾字永怀。号恒庵。均不知 
何许人。瑾所附论。皆冠以臣字。亦不知何时进御本也。案宦官刘瑾武宗时流毒海内。终以谋逆伏诛。断无人肯 
袭其姓名者。此书当在正德前矣。所论皆针灸之法。有歌诀。有图有诀。传写讹谬。不甚可据。前有宗脉图一页。 
称梓桑君席宏 
达。九传至席华叔。十传至席信卿。十一传至会。会传二十四人,嫡传者二人。一曰康叔达。一即瑾也。又有席 
宏达誓词。谓传道者。必盟天歃血。立誓以传。当于宗派图下。注其姓名。如或妄传非人。私相付度。阴有天刑。 
明有阳谴云。是道家野谈耳。 
按提要说欠详。盖似未见宁献王序者。献王序旧不题名。有咸跻寿域印记并花押。与其所着乾坤生意。活人 
心序所识同。即知是书。刘瑾因献王之命。就陈会广爱书。节抄为编。 
〔杨氏( )针灸详说〕明史二卷 存 
〔针灸集书〕二卷 存 
自序曰。岁在壬申。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古并耿公奉命来镇关陕。便宜行事。政暇集 谓曰。用药必先明脉理。 
针灸在乎知穴法。此医道之当然。脉理穴法。虽在人身。而其治法具载于方书。用之者要当察真体之切。庶不失 
位而误人也。一或讹舛。则脉理不明。孔穴不真。用药针灸。徒为人害。欲疾之瘳者难矣。尝观素问有云。小针 
之要。易陈而难入。斯言至矣。而东嘉王叔权资生经固详。其间于十二经络中穴。有列于正侧偃伏之下者。使学 
者罔知经分。知子由太医院出。亲灸当代名人。博览群籍。必得其旨要。尝着伤寒撮要等书。已行于世。子何不 
详考诸说。立成经络起止绘图。分注 穴。各归所属经。分类而集之。不惟使后学人有所持循。而济世利人之功。 
亦莫大于此也。 既承教。不敢固辞。乃取素问铜人诸书。参互考订。分为经络起止。灌注交会。 穴寸数。度 
量取穴之法。与夫针灸补泻。治病 穴。次韵括诀。悉类而集之。于正侧偃伏所载之穴。各附本经。兼督任二脉 
之穴。绘于图像。举始见终。观者了然心 
目。集为一帙。凡二卷。名之曰针灸集书。呈稿间。公被召还朝。乙亥。公复镇陕右。 遂具录以呈。公乃披而 
喜曰。子之集此书。深契前贤之心。亦发其蕴奥。又具简明。易于检阅。诚有益于世也。于是始廪命工。锓梓以 
传。欲人之获睹是书。资之而有以全其生焉。其用心亦仁矣。 俱愧闻见之不广。采取之未备。凡我同志。览其 
讹缺。详加订正。庶几脉理穴法。而无妄举臆度之失。济世卫生。不无小补云。书成。因纪述作之意于卷端云。 
〔针灸撮要穴法〕一卷 未见 
按上见于也是园书目。 
〔凌氏(云)流注辨惑〕一卷 未见 
浙江通志曰。凌汉章。名云。号卧岩。归安文学。以孝感遇泰山异人。授明堂针术。治秦藩疾得瘳。孝宗闻 
之。延见圣济殿。赐太医院御医。年七十有七。无疾而终。生平轻财好义。死之日。家无余资。 
按是书。浙江通志经籍部。着之于眼疾类。也是园书目。录之于疮肿科。考二家似未读其全书者。盖流注当 
是经脉流注之义。汉章以针法。显名于当世。明史方伎传。又载治验数则。可知其所辨非眼疾疮肿之谓矣。 
〔汪氏(机)针灸问对〕三卷 存 
四库全书提要曰。针灸问对三卷。明汪机撰。机字省之。祁门人。明史方伎传。称吴县张颐。祁门汪机。杞 
县李可大。常熟缪希雍。皆精通医术。治病多奇中。即其人也。是书成于嘉靖壬辰。前有程 序。上中二卷论针 
法。下卷论灸法。及经络穴道。皆取灵枢素问难经甲乙经。及诸家针灸之书。条析其说,设为问答。以发明其义。 
措语颇为简明。 
其论针能治有余之病。不能治不足之病。详辨内经虚补实泻之说。为指虚邪实邪。非指病体之虚实。又论古人充 
实。病中于外。故针灸有功。今人虚耗。病多在内。针灸不如汤液。又论误针误灸之害。与巧立名目之诬。皆术 
家所讳不肯言者。其说尤为笃实。考机石山医家。凡所疗之证。皆以药饵攻补。无仅用针灸奏功者。盖惟深知其 
利病。故不妄施。所由与务奇技者异也。 
〔高氏(武)针灸节要〕三卷 存 
四库全书提要曰。针灸节要三卷。明高武撰。是书以难经素问为主。难经首取行针补泻。次取井荣俞经合。 
次及经脉素问。首九针。次补泻。次诸法。次病刺。次经脉空穴。俱颠倒后先。于经文多割裂。 
鄞县志曰。高武。号梅孤。负奇好读书。凡天文律吕。兵法骑射。无不闲习。嘉靖中。武举北上。因历览塞 
垣。以策于当路不用。遂弃归。所言干象无不验。晚乃专精于医。治人无不立起。尝慨近时针灸多误。手铸铜人 
三。男妇童子各一。以试其穴。推之人身。所验不爽毫发。所着射学指南。律吕辨。痘疹正宗。针灸聚英发挥直 
指。各三十卷。行于世。 
〔针灸聚英发挥〕八卷 存 
引曰。扁鹊有言,疾在腠理。熨 之所及。在血脉。针石之所及。其在肠胃。酒醪之所及。是针灸药三者得兼。 
而后可与言医。可与言医者。斯周官之十全者也。曩武谬以活人之术止于药。故弃针与灸。而莫之讲。每遇伤热 
入血室。闪挫诸疾。非药饵所能愈。而必俟夫刺者。则束手无策。自愧技穷。因悟治病犹对垒。攻守奇正。量敌 
而应者。将之 
良。针灸药因病而施者。医之良也。思得师指。而艰其人。求之远近。以针鸣者。各出编集标幽玉龙肘后流注神 
应等书。其于抚针补泻。尚戾越人。从卫取气。从荣置气之说。复取素难而研精之。旁究诸家。又知素难为医之 
鼻祖。犹易为揲蓍求卦之原。诸家医流。如以钱掷甲子起卦。勾陈玄武。 蛇龙虎。断古凶。似易而乱易也。后 
世针灸。亦若是尔。呜呼。不溯其原。则昧夫古人立法之善。故尝集节要一书矣。不究其流。则不知后世变法之 
弊。此聚英之所以纂也。安故狃近者。犹曰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是以诗变而骚。君子取之。郡县者封建 
之变。租庸者井田之变。后人因之。固足以经国治世。奚怪于针灸之变法哉。奚是古非今为哉。岂知封建井田变。 
而卒莫如周之延祚八百。针灸变。而卒莫如古之能收功十全。如使弊法而可因。则彼放荡逾闲者。可以为礼。以 
之安上治民。妖淫愁怨者。可以为乐。以之移风易俗哉。夫易谓穷斯变通久。素难者。垂之万世而无弊。不可谓 
穷不容于变而自通且久也。周子谓。不复古礼。不变今乐。而欲至治者远。然则不学古医。不变今俗。而欲收十 
全之功者。未之有也。兹续编诸家。而折衷以素难之旨。夫然后前人之法。今时之弊。司命者知所去取矣。时嘉 
靖丙午冬十二月吉日。四明梅孤高武识。 
四库全书提要曰。“针灸聚英四卷。明高武撰。武始末未详。是书以经络穴法类聚为一卷。各病取穴治法为 
一卷。诸论针灸法为一卷。各歌赋为一卷。凡诸书与素问难经异同者。取其同而论其异。故以聚英名书。其所搜 
采。惟铜人明堂子午。及窦氏流注等书。余皆不录。” 
按此书原八卷。提要以为四卷者。唯据其凡例所言。未熟读全 
书。故致误耳。 
〔针灸大成〕四卷 未见 
按上见于浙江通志经籍类。 
〔沈氏(子禄)经脉分野〕佚 
〔徐氏(师鲁)经络全书〕二卷 佚 
自序曰。嘉靖末年。余友沈君承之手一编见示曰。此予所述经脉分野也。子深于医者。幸为我订而序之。 
予谢不能。沈君祈请再三。往复不置。乃应曰。诺。予时方注礼记。未有以应也。已而沈君从计偕士之京师。居 
岁余。竟无所遇而还。郁郁不得志。遂病以死。久之礼注脱稿。乃受书而卒业焉。其书自巅放趾。条析分明。一 
本内经及诸大家之说。而时参以己见。可谓博洽君子。称名家矣。惜其引证繁复。补益太过。则其见托订正之意。 
良非虚也。昔吴季子挂剑于徐君之墓曰。吾已心许之矣。况于口诺者乎。窃惟先君早学斯道。洞究大旨。予不肖 
弗克缵承先绪。改而从儒。儒幸晚成。犹及先君之存。旦夕过庭。每口授内经诸家之论。以为邪客诸脉。 疾乃 
生。所谓脉者。非独寸关尺之谓也。盖脉之在人身也。有经。有络。有筋。而经有常奇。络有大小。又各有直有 
支。有正有别。有正别诸阴之别。皆为正。而筋亦有宜有支有别。其传注之所。曰端。曰俞。曰上。曰下。曰内。 
曰外。曰前。曰后。曰中。曰间。曰侧。曰交。曰会。传注之名。曰上。曰下。曰出。曰入。曰径。曰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