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606-中国医籍考-第7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夏侯氏(阙名)药方〕七录七卷 佚 
〔王氏(季琰)药方〕七录一卷 佚 
〔亡名氏治卒病方〕七录一卷 佚 
〔辽东备急方〕七录三卷 佚 
七录曰。都尉臣广上。 
〔如意方〕隋志十卷 佚 
〔梁武帝所服杂药方〕隋志一卷 佚 
〔坐右方〕新唐志十卷 佚 
〔陶氏(弘景)方〕隋志三卷 佚 
陶弘景曰。余祖世以来。务敦讳方药。本有范汪方一部。斟酌详用。多护其故。内护家门。旁及亲族。其 
有虚心告请者。不限贵贱。皆摩踵救之。凡所救活数百千人。自余 
投缨宅岭。犹不忘此。日夜玩味。常觉欣欣。余亦撰方三卷。并效验方五卷。又补葛氏肘后方三卷。盖欲承嗣善 
业。令诸子侄。不敢失坠。可以补身济物者也。(本草序例) 
〔效验方〕隋志六卷梁五卷(旧唐志。作十二卷。)佚 
〔灵奇秘奥〕(本朝现下书目。作灵奇奥秘术。)宋志一卷 佚 
〔王氏(显)药方〕三十五卷(本朝现下书目。有中尉王荣杂药方一卷。)佚 
北魏书本传曰。王显。字世荣。阳平乐平人。自言本东海郯人。王朗之后也。祖父延和中南奔。居于鲁郊。 
又居彭城。伯父安上。刘义隆于板行馆陶县。世祖南讨。安上弃县归命。与父母俱徙平城。例叙阳都子。除广宁 
太守。显父安道。少与李亮同师。俱学医业。粗究其术。而不及亮也。安上还家乐平。颇参士流。显少历本州从 
事。虽以医术自通。而明敏有决断才用。初文昭太后之怀世宗也。梦为日所逐。化而为龙绕后。后寤而惊悸。遂 
成心疾。衣冠文物太后敕召徐骞及显等。为后诊脉。骞云。是微风入脏。宜进汤加针。显云。按三部脉。非有心疾。 
将是怀孕生男之象。果如显言。久之。召补侍御帅尚书仪曹郎。号称干事。世宗自幼有微疾。久未瘥愈。显摄疗 
有效。因是稍蒙盼识。又罢六补之初。显为领军千烈间通规策。颇有密功。累迁游击将军。拜廷尉少卿。仍在侍 
御。营进御药,出入禁内。乞临本州。世宗尝许之。积年未授。因是声闻传于远近。显每与人言。时旨已决。必 
为刺史。遂除平北将军。相州刺史。寻诏驰驿还京。复掌药。又遣还州。元愉作逆。显讨之不利。入除太府卿御 
史中尉。显前后历职。所在着称。纠折庶狱。究其奸回。出内惜慎。爱国如家。及领宪台。多所弹劾。百寮肃 
然。又以中尉属官。不悉称职。讽求更换。诏委改选。务尽才能。而显所举。或有请属。未皆得人。于是众口喧 
哗。声望致损。后世宗诏显撰药方三十五卷。班布天下。以疗诸疾。东宫既建。以为太子詹事。委任甚浓。世宗 
每幸东宫。显常近侍。出入禁中。仍奉医药赏赐。累加为立馆宇。宠振当时。延昌二年秋。以营疗之功。封卫南 
伯。四年正月。世宗夜崩。肃宗践阼。显奉玺策。随从临哭。微为忧惧。显即蒙任遇。兼为法官。恃势使威。为 
时所疾。朝宰托以侍疗无效。执之禁中。诏削爵位。临执呼冤。直阁以刀环撞其腑下。伤中吐血。至右卫府。一 
宿死。始显布衣为诸生。有沙门相显。后当富贵。诫其勿为吏官。吏官必败。由是世宗时。或欲其遂摄吏部。每 
殷勤避之。及世宗崩。肃宗夜即位。受玺册。于仪须兼太尉。及吏部。仓卒百官不具。以显兼吏部行事矣。 
〔王世荣单方〕隋志一卷 佚 
〔李氏(修)药方〕(旧唐志。作李思。)隋志。五十七卷。本百十卷。 佚 
北魏书本传曰。李修。字思祖。本阳平馆陶人。父亮。少学医术。兄元孙。随毕众敬。赴平城。亦遵父业而 
不及。以功赐爵义平子。拜奉朝请。修略与兄同晚入代京。历位中散令。以功赐爵。下蔡子。迁给事中。太和中。 
当在禁内。高祖衣冠文物太后时有不豫。修侍针药。治多有效。赏赐累加。车服第宅。号为鲜丽。集诸学士。及工书 
者。百余人。在东宫撰药方百余卷。皆行于世。先是咸阳公高允。虽年且百岁。而气力尚康。高祖衣冠文物太后时令 
修诊视之。一旦奏言。允脉竭气微。大命无远。未几果亡。迁洛。为前军将军。领 
太医令。后数年卒。赠威远将军。青州刺史。子大授袭汶阳令。医术又不逮父。 
〔亡名氏辨病形证〕隋志七卷 佚 
〔疟论并方〕隋志一卷 佚 
〔杂要方〕隋志一卷 佚 
〔范氏(世英)千金方〕隋志三卷 佚 
〔徐王方〕隋志五卷 佚 
〔徐王八世家传效验方〕隋志十卷 佚 
按东海徐熙字仲融。以医着于晋宋间。奕叶相传。至之才凡六世。并其族祖叔向及嗣伯为八世。之才撰其传 
家试验之方。以为编者。之寸封西阳郡王。故称徐王。 
〔家传秘方〕隋志二卷 佚 
〔陈氏(山提)杂药方〕旧唐志十卷 佚 
北史恩幸传曰。神武时有苍头陈山提盖丰乐。俱以驱驰 
便僻。颇蒙恩遇。魏末。山提通州刺史。 
〔杂药方〕旧唐志六卷 佚 
〔杂丸方〕旧唐志一卷 佚 
〔文氏(义方)通玄经〕(崇文总目。作支义方。艺文略。作周支义。)宋志十卷 佚 
〔支观通玄方〕(本朝现下书目。无支观二字。)宋志十卷 佚 
〔释氏(昙鸾)疗百病杂丸方〕隋志三卷 佚 
〔论气治疗方〕隋志一卷 佚 
〔释氏(鸾)调气方〕(外台秘要方。引崔氏产乳序。作峦调气方。)旧唐志三卷 佚 
〔姚氏(僧坦)集验方〕隋志十卷(隋志。别载姚大夫集验方十二卷。)佚 
后周书曰。姚僧坦。字法卫。吴兴武康人也。父菩提梁高平令。尝婴疾历年。乃留心医药。梁武帝性又好之。 
每招菩提。讨论方术。言多会意。由是颇礼之。僧坦幼通洽。居丧尽礼。年二十四。即传家业。梁武帝召入禁中。 
面加讨试。僧坦酬对无滞。梁武甚奇之。时武陵王所生葛修华患宿积。时方术莫效。帝令僧坦视之。僧坦还说其 
状。武帝叹曰。卿用意绵密。乃至于此。以此候疾。何疾可逃。朕每留情。颇识治体。今闻卿说。盖开人意。十 
一年。帝因发热。欲服大黄。僧坦曰。大黄乃是快药。然至尊年高。不宜轻用。帝弗从。遂至危笃。梁元帝尝有 
心肠疾。诸医咸谓。宜用平药。可渐宣通。僧坦曰。脉洪而实。此有宿妨。非用大黄。必无瘥理。帝从而愈。及 
大军克荆州。为燕公于谨所召。太相礼接。太祖遣使驰驿征僧坦。谨固留不遣。谓使人曰。吾年时衰暮。 疾婴 
沉。今得此人。望与之偕老。太祖以谨勋德隆重乃止。明年随至长安。伊芳娄穆以疾还京。请僧坦省疾。自云。自 
腰至脐。以有三缚。两脚缓纵。不复自持。僧坦即诊脉处汤三剂。穆初服一剂。上缚解。再服中缚解。又服三缚 
悉除。而两脚疼痹。犹自变弱。更为合散。稍得屈伸。至九月。遂能起行。大将军襄乐公贺兰隆先有气疾。加以 
水肿。喘息奔急。坐卧不安。或有劝其服决命大散者。其家疑未能决。乃问僧坦。僧坦曰。意谓此患。不与大 
散相当。若欲自服。不烦赐问。因而委去。其子殷勤拜请曰。多时仰屈。今日始来。意不下治。意实未尽。僧坦 
知其可瘥。即为处方。诸患悉除。大将军乐平公窦集暴感风疾。精神瞀乱。无所觉知。诸医先视者皆云。已不可 
救。僧坦后至云。困矣。终当不死。若专以见付。相为治之。其家欣 
然。僧坦为合汤散。所患即瘳。大将军永世公叱伏列 苦痢积时。而不废朝谒。燕公于谨尝问僧坦曰。乐平永世 
俱有痼疾。若如仆意。永世瘥轻。对曰。夫患有深浅。时有克杀。乐平虽困。终尝保全。永世虽轻。必不免死。 
谨曰。君言必死当在何时。对曰。不出四月。果如其言。谨叹异之。文宣太后寝疾。医巫杂说。各有同异。高祖 
引僧坦问曰。太后患势不轻。诸医并云。无虑。朕人子之情。可以意得。君臣之义。言在无隐。公以为何如。对 
曰。臣无听声视色之妙。特以经事已多。准之常人。窃已忧惧。帝泣曰。公既决之矣。知复何言。寻而太后崩。 
四年。高祖亲戎东讨。至河阴遇疾。口不能言。睑垂覆目。不得视。一足短缩。又不得行。僧坦以为诸脏俱病。 
不可并治。军中之事。莫先于语。乃处方进药。帝遂得言。又治目。目疾便愈。未及治足。疾亦瘳。比至华州。 
帝已痊复。是岁高祖幸云阳。遂寝疾。乃招僧坦赴行在所。内史柳昴私问曰。至尊贬膳日久。脉候如何。对曰。 
天子上应天心。或当非愚所及。若凡庶若此。万无一全。寻而帝崩。宣帝初在东宫。尝苦心痛。乃命僧坦治之。 
其疾即愈。及即位。恩礼弥隆。大象二年。除太医下大夫。帝寻有疾。僧坦宿直侍疾。帝谓隋公曰。今日性命。 
唯委此人。僧坦诊候。知帝危殆。乃对曰。臣荷恩即重。恩在效力。但恐庸短不逮。敢不尽心。帝颔之。及静帝 
嗣位。迁上开府仪同大将军。隋开皇初卒。僧坦撰集验方十二卷。行纪三卷。行于世。(太平御览) 
〔姚大夫单方〕艺文略一卷(本朝现下书目。有杂药方一卷。姚大夫撰。)佚 
〔亡名氏集验方〕隋志十二卷 佚 
〔名医集验方〕隋志六卷(旧唐志。作三卷。)佚 
〔谢氏(士泰)删繁方〕(唐志。作谢士太。)隋志十三卷 佚 
〔吴氏(阙名)山居方〕隋志三卷 佚 
〔亡名氏新撰药方〕隋志五卷(本朝现下书目 作一卷。)佚 
〔释氏(莫满)单复要验〕隋志二卷 佚 
〔释氏(道洪)方〕隋志一卷 佚 
〔亡名氏杂疗方〕隋志十三卷 佚 
〔杂药酒方〕隋志十五卷 佚 
〔赵婆疗漯方〕隋志一卷 佚 
〔亡名氏疗百病散〕隋志三卷 佚 
〔大略丸〕隋志五卷 佚 
〔灵寿杂方〕隋志二卷 佚 
〔宋氏(侠)经心录〕(宋志。作治风经录。不着撰人名氏。)隋志八卷(本朝现下书目。作六卷。旧唐书 
本传。作十卷。宋志。作五卷。)佚 
旧唐书本传白。宋侠者。□州清漳人。北齐东平王文学孝王之子也。亦以医术著名。官至朝散大夫。药藏监。 
撰经心录十卷。行于世。 
〔龙树菩萨药方〕隋志四卷 佚 
〔西域诸仙所说药方〕隋志二十三卷目一卷本二十五卷 佚 
〔香山仙人药方〕隋志十卷 佚 
〔西域波罗仙人方〕隋志四卷 佚 
〔西域名医所集要方〕隋志四卷 佚 
〔婆罗门诸仙药方〕隋志二十卷 佚 
〔婆罗门药方〕隋志五卷 佚 
〔耆婆所述仙人命论方〕隋志二卷目一卷本三卷 佚 
〔干陀利治鬼方〕隋志十卷 佚 
〔新录干陀利治鬼方〕隋志四卷本五卷阙 佚 
〔隋炀帝敕撰四海类聚单要方〕(隋志。无隋炀帝敕撰字。今据唐志录之。)隋志三百卷(唐志。作十六卷。) 
佚 
〔四海类聚方〕隋志二千六百卷 佚 
〔许氏(澄)备急单要方〕隋志三卷(本朝现下书目。作新录单要方五卷。魏孝澄撰。)佚 
隋书许智藏传曰。宗人许澄。亦以医术显。父 。仕梁。太常丞中军长史。随柳仲礼入长安。与姚僧坦齐名。 
拜上仪同三司。澄有学识。传父业。尤尽其妙。历尚药典御。谏议大夫。封贺川县伯。父子俱以艺术。名重于周 
隋二代。 
〔吴氏(景贤)诸病源候论〕(唐志无贤字)隋志五卷目一卷(唐志作五十卷)佚 
〔巢氏(元方)诸病源候论〕新唐志五十卷 存 
宋绶序曰。臣闻人之生也。陶六气之和。而过则为 。医之作也。求百病之本。而善则能全。若乃分三部九 
候之殊。别五声五色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