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印光大师文钞菁华录-第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天,愿结西方十万缘;不为自身求活计,大家齐上渡头船。寿至九十二,念佛而
逝。元明之际,则有中峰、天如、楚石、妙叶,或为诗歌,或为论辩,无不极阐
此契理契机,彻上彻下之法。而莲池、幽溪、蕅益,尤为切挚诚恳者。清则梵天
思齐、红螺彻悟,亦复力宏此道。其梵天劝发菩提心文,红螺示众法语,皆可以
继往圣、开来学,惊天地、动鬼神。学者果能依而行之,其谁不俯谢娑婆,高登
极乐;为弥陀之弟子,作海会之良朋乎?
(正)青莲寺念佛宣言书

◎莲宗四祖,法照大师,于大历二年,栖止衡州云峰寺,屡于粥钵中,现圣境,
不知是何名山。有曾至五台者,言必是五台;后遂往谒。大历五年,到五台县,
遥见白光;循光往寻,至大圣竹林寺。师入寺,至讲堂,见文殊在西,普贤在东,
据师子座,说深妙法。师礼二圣,问言:末代凡夫,去圣时遥,知识转劣,垢障
尤深,佛性无由显现。佛法浩瀚,未审修行,于何法门,最为其要。唯愿大圣,
断我疑网?文殊报言:汝今念佛,今正是时。诸修行门,无过念佛,供养三宝,
福慧双修。此之二门,最为径要。所以者何?我于过去,因观佛故,因念佛故,
因供养故,今得一切种智。故知念佛,诸法之王。汝当常念无上法王,令无休息。
师又问:当云何念?文殊言:此世界西,有阿弥陀佛。彼佛愿力不可思议。汝当
继念,令无间断;命终之后,决定往生,永不退转。说是语已,时二大圣,各舒
金手,摩师顶,为授记莂。汝以念佛故,不久证无上正等菩提。若善男女等,愿
疾成佛者,无过念佛,则能速证无上菩提。语已,时二大圣,互说伽陀。师闻已,
欢喜踊跃,疑网悉除。此系法照大师,亲到竹林圣寺,蒙二大圣所开示者。五台,
乃文殊应化之道场;文殊,乃七佛之师。自言,我于过去,因观佛故,因念佛故,
今得一切种智。是故一切诸法,般若波罗密,甚深禅定,乃至诸佛,皆从念佛而
生。过去诸佛,尚由念佛而生,况末法众生,业重福轻,障深慧浅,藐视念佛,
而不肯修;意欲一超直入如来地,而不知欲步五祖戒、草堂清之后尘,尚不能得
乎?
(续)致广慧和尚书

◎极乐世界,无有女人。女人、畜生,生彼世界,皆是童男之相,莲华化生。一
从莲华中出生,皆与极乐世界人一样,不是先小后渐长大。彼世界人,无有烦恼,
无有妄想,无有造业之事。以仗佛慈力,且极容易生。但以念佛为因,生后见佛
闻法,必定圆成佛道;十方世界,唯此最为超胜;一切修持法门,唯此最为易修,
而且功德最大。
(三)复叶福备书

◎汝发露地学校、露地莲社之愿,固为省事,然又不如随地随缘之为方便易行也。
上而清庙明堂,下而水边林下,得其可语之人,即以此事相劝。文潞公发十万人
念佛求生西方之愿,以结莲社;吾谓一人以至无量人,俱当令生西方,何限定以
十万也。
(三)复唐大圆书


二、诫信愿真切

甲、示真信切愿  
乙、劝祛疑生信  
丙、勉具足信愿

甲、示真信切愿

◎所言信者,须信娑婆实实是苦,极乐实实是乐。婆娑之苦,无量无边,总而言
之,不出八苦。所谓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五阴炽盛。此
八种苦,贵极一时,贱至乞丐,各皆有之。前七种是过去世所感之果,谛思自知,
不须详说,说则太费笔墨。第八五阴炽盛苦,乃现在起心动念,及动作云为,乃
未来得苦之因。因果牵连,相续不断;从劫至劫,莫能解脱。五阴者,即色、受、
想、行、识也。色,即所感业报之身;受、想、行、识,即触境所起幻妄之心。
由此幻妄身心等法,于六尘境,起惑造业;如火炽然,不能止息,故名炽盛也。
又阴者,盖覆义,音义与荫同。由此五法,盖覆真性,不能显现。如浓云蔽日,
虽杲日光辉,了无所损;而由云蔽故,不蒙其照。凡夫未断惑业,被此五法障蔽,
性天慧日,不能显现,亦复如是。此第八苦,乃一切诸苦之本。修道之人,禅定
力深,于六尘境界,了无执着,不起憎爱;从此加功用行,进证无生,则惑业净
尽,斩断生死根本矣。然此工夫,大不容易。末世之中,得者实难。故须专修净
业,求生极乐。仗佛慈力,往生西方。既得往生,则莲花化生,无有生苦。纯童
男相,寿等虚空,身无灾变;老病死等,名尚不闻,况有其实?追随圣众,亲侍
弥陀,水鸟树林,皆演法音,随己根性,由闻而证;亲尚了不可得,何况有怨?
思衣得衣,思食得食,楼阁堂舍,皆是七宝所成,不假人力,唯是化作;则翻娑
婆之七苦,以成七乐。至于身则有大神通,有大威力;不离当处,便能于一念中,
普于十方诸佛世界,作诸佛事,上求下化。心则有大智慧,有大辩才;于一法中,
遍知诸法实相,随机说法,无有错谬;虽说世谛语言,皆契实相妙理。无五阴炽
盛之苦,享身心寂灭之乐;故经云,无有众苦,但受诸乐,故名极乐也。娑婆之
苦,苦不可言;极乐之乐,乐莫能喻。深信佛言,了无疑惑,方名真信。切不可
以凡夫外道知见,妄生猜度,谓净土种种不思议胜妙庄严,皆属寓言,譬喻心法,
非有实境。若有此种邪知谬见,便失往生净土实益;其害甚大,不可不知!
(正)与陈锡周书

◎弥陀为我发愿立行,以期成佛。我违弥陀行愿,以故长劫恒沦六道,永作众生。
了知弥陀乃我心中之佛,我乃弥陀心中之众生。心既是一,而凡圣天殊者,由我
一向迷背之所致也。如是信心,可为真信。从此信心上,发决定往生之愿,行决
定念佛之行,庶可深入净宗法界,一生取办。一超直入如来地,如母子相会,永
乐天常矣。
(正)复永嘉某居士书八

◎念佛一事,最要在了生死。既为了生死,则生死之苦,自生厌心;西方之乐,
自生欣心。如此则信愿二法,当念圆具。再加以志诚恳切,如子忆母而念,则佛
力、法力、自心信愿功德力,三法圆彰。犹如杲日当空,纵有浓霜层冰,不久即
化。
(正)复徐彦如轶如书

◎阿弥陀经云: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其土有佛,号阿弥
陀,今现在说法。又曰:彼土何故名为极乐?其国众生,无有众苦,但受诸乐,
故名极乐。其无有众苦,但受诸乐者,由阿弥陀佛福德智慧,神通道力,所庄严
故。吾人所居之世界,则具足三苦八苦,无量诸苦,了无有乐,故名娑婆。梵语
娑婆,此云堪忍;谓其中众生,堪能忍受此诸苦故。然此世界,非无有乐,以所
有乐事,多皆是苦;众生迷昧,反以为乐。如嗜酒耽色,畋猎摴蒱等,何尝是乐?
一班愚夫,耽着不舍,乐以忘疲,诚堪怜愍。即属真乐,亦难长久。如父母俱存,
兄弟无故,此事何能常恒?故乐境一过,悲心续起,则谓了无有乐,非过论也。
此世界苦,说不能尽;以三苦、八苦,包括无遗。三苦者:一、苦是苦苦,二、
乐是坏苦,三、不苦不乐是行苦。苦苦者,谓此五阴身心,体性逼迫,故名为苦。
又加以恒受生老病死等苦,故名苦苦。坏苦者,世间何事,能得久长?日中则昃,
月盈则食。天道尚然,何况人事?乐境甫现,苦境即临;当乐境坏灭之时,其苦
有不堪言者,故名乐为坏苦也。行苦者,虽不苦不乐,似乎适宜;而其性迁流,
何能常住?故名之为行苦也。举此三苦,无苦不摄。八苦之义,书中备述。若知
此界之苦,则厌离娑婆之心,自油然而生;若知彼界之乐,则欣求极乐之念,必
勃然而起。由是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以培其基址;再加以至诚恳切,持佛名号,
求生西方,则可出此娑婆,生彼极乐,为弥陀之真子,作海会之良朋矣。
(正)初机净业指南序

◎肇法师云:天地之内,宇宙之间,中有一宝,秘在形山。此语,且约未悟未证
者言;实则此宝包括太虚,竖穷横遍,亙古亙今,时常显露。正所谓:时时示时
人,时人自不识。可不哀哉?唯我释迦世尊一人,亲得受用。余诸众生,经劫至
劫,仗此宝威神之力,起惑造业,轮回六道,了无出期;犹如盲人,亲登宝山,
不但不得受用,反更受彼所伤。由是世尊,随顺机宜,为之开示,俾彼各各就路
还家;于彼六根、六尘、六识、七大中,随于何境,谛审观察,以期亲见此宝。
然具般若之智照,直下蕴空戹 尽者,虽则大有其人,而非末世钝根众生所能希
冀。于是遂开一特别法门,以期上中下根,同于现生,得其实益。令以深信切愿,
专念阿弥陀佛圣号,都摄六根,净念相继。久而久之,即众生业识心,成如来秘
密藏。则由三昧宝,证实相宝,方知此宝,遍满法界。复以此宝,普施一切。以
故自佛开此法门以来,一切菩萨、祖师、善知识,悉皆遵行此法。以其具足自他
二力,校彼专仗自力者,其难易奚啻天渊之别。
(续)念佛三昧宝王论疏序

◎吾人果能具真信切愿,如子忆母,都摄六根,净念相继而念,即是以势至反念
念自性,观音反闻闻自性,两重工夫,融于一心,念如来万德洪名。久而久之,
则即众生业识心,成如来秘密藏。所谓以果地觉为因地心,故得因该果海,果彻
因源也。有缘遇者,幸勿忽诸。此是微尘佛,一路涅槃门;况我末法人,何敢不
遵循?
(续)楞严经楷书序


乙、劝祛疑生信

◎世间所有,若根身、〖即吾人之身〗若世界,〖即现在所住之天地〗皆由众生
生灭心中,同业〖世界〗别业〖根身〗所感,皆有成坏,皆不久长。身则有生、
老、病、死,界则有成、住、坏、空。所谓物极必反,乐极生悲者,此也。以因
既是生灭,果亦不能不生灭也。极乐世界,乃阿弥陀佛彻证自心本具之佛性,随
心所现不思议称性庄严之世界,故其乐无有穷尽之时期。譬如虚空,宽廓广大,
包含一切,森罗万象。世界虽数数成、数数坏,而虚空毕竟无所增减。汝以世间
之乐,难极乐之乐。极乐之乐,汝未能见。虚空汝虽未能全见,当天地之间之虚
空,汝曾见过改变否?须知一切众生,皆具佛性。故佛〖指释迦佛〗令人念佛求
生西方,以仗阿弥陀佛之大慈悲愿力,亦得受用此不生不灭之乐。以根身,则莲
花化生,无生老病死之苦;世界,则称性功德所现,无成住坏空之变。虽圣人亦
有所不知,况以世间生灭之法疑之乎?
(正)复冯不疚书

◎其余法门,小法则大根不须修,大法则小根不能修。唯兹净土一门,三根普被,
利钝全收。上之,则观音、势至、文殊、普贤,不能超出其外;下之,则五逆、
十恶,阿鼻种性,亦可预入其中。使如来不开此法,则末世众生,欲即生了生脱
死,便绝无企望矣。然此法门如是广大,而其修法又极简易,由此之故,非宿有
净土善根者,便难谛信无疑。不但凡夫不信,二乘犹多疑之。不但二乘不信,权
位菩萨,犹或疑之。唯大乘深位菩萨,方能彻底了当,谛信无疑。〖良以此之法
门,以果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