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值遇三界法王大宗喀巴圣教愿文讲记-第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恩,应当作如是想:我欲离苦得乐,一切众生也希望离苦得乐,发心为众生拔苦
与乐,能发这样的慈悲心,才是报恩。又观众生虽求乐厌苦,却只作苦因,不作
乐因,所希望的,决不是他的行为所能得的。要使他们能够离苦得乐,必须使他
们学佛法,修行成佛。度众生的这件事,必须我自己作,不推他人。这样的大誓
愿就是增上意乐心。有了誓愿,想到要成办这样的誓愿,我的能力还不够。能任
运度生的惟佛一人,因为佛是二障断尽的人,一一毛孔的光明,都能作无量利益
度众生的事,方能作究竟。为自他二利,决取无上佛果,就是愿菩提心。由此发
心,就可以入于上士道。发心,是三藏的精华,比定慧更重要。定慧是三乘共法,
发心是大乘不共法,发心是大乘的入门。无此心,一切功德都不是大乘法,有此
心即入大乘数。发此心之重要因缘、「华严经」「入行论」等,都说是大悲,「
入中论」起首即赞大悲,可见发心的重要了。

    人皆愿迅速成佛,能速成佛之因,要具足能发大乘心的人身,还要值遇大乘
佛法的人身,南赡部洲具足胎生的人身,才可以即身成佛。因南洲名为业地,作
事心力强,现生造业,可以现生成熟,现生受果。佛法,要值遇圆满无垢显密圆
融的佛法,这两种都不容易。尤其是要值遇最圆满清净支分具足没有过失的教法,
如宗喀巴大师的教法,那是最不容易的了。班禅第二罗桑悦西的时代,有蒙古喇
嘛在三大寺供养求授记得人身,遇佛法,并求得遇宗喀巴大师教法。前二事都授
记得,惟第三事,不易授记,可见是很难得的事,纵得值遇,信受尤难,故应常
常发愿,愿遇此法。

    造愿文之意有二,一愿正法普扬、二愿自己值遇。

    本文的标题是:

    值遇三界法王大宗喀巴圣教愿文

    原文还有「摄持悲心与作皈依」数字,译为汉文,因嫌冗长,故尔从略。法
王是于法自在之义三界法王是「于三界中为法王,或「三界的法王」的意思。圣
教,谓从依止善知识,乃至密宗一支分圆满数量体相不缺的教法,愿就是发愿,
发愿与回向,常常相提并论。有可以回向的功德善根、发愿就叫回向。没有可以
回向的就只是发愿。发愿义广,可摄回向,愿就是一种强有力的欲心所。加人恳
切发愿,必蒙大师随摄救护。

    颂文大科分二段:初段一颂,请加持所愿速速成满。

                静猛曼殊诸佛父,善慧义子传承师
                愿皆发起大悲力,令我众愿速圆满。

    上二句是所对境,下二句正求加持。诸佛唯一父是静猛文殊。静是寂静文雅
之意,如五字真言的黄文殊和白文殊都是慈祥的菩萨身。猛是忿怒可怖之意,如
大威德红文殊、黑文殊,都是忿怒威猛的相。父是譬喻,三世诸佛,皆从文殊生。
入中论注引经言,三世诸佛发心时,皆由文殊劝导,修行时由文殊劝请,成佛时,
也是文殊作善知识,令无上菩提圆满。故言诸佛从文殊生也。那礼答大威德颂云:
无二不共周遍身.一切等住诸佛父。「等」谓大悲心平等饶益,令众生皆入佛法,
平等教授,令其修行,成熟解脱。如宝积经文殊庄严国土经所说。

    「善慧父子」谓宗喀巴大师及杰操、开珠二大弟子。「传承师」谓自宗喀巴
大师至颇邦喀大师中间传承诸佛。发愿值遇宗喀巴大师教法,却归敬文殊,有两
种原因。第一,文殊的教就是宗喀巴的教。第二,大师以文殊为本尊为师长为护
法(当己却甲是文殊化身)而修行成就,后世弟子要修行成佛,也应依止文殊。
文殊是著名的智慧菩萨(菩萨本来都具足悲智等一切功德,平等平等,但因发心
不同所以各有特别增上的功德。)要通达胜义,断障成佛,必须随文殊学。更进
一步说,大师就是文殊。上说大师是修文殊的,是共通现相,不了义的说法。实
际了义的说,大师就是文殊示现来住持正法的。文殊根本大教王经说,释迎佛为
文殊授记云,我涅盘后,汝示现凡夫身,在雪山中极善寺,作利益众生事。菩提
广论皈敬颂,也赞叹文殊化现无量身。宏扬正法。佛涅盘后,文殊菩萨,或作国
王,或作比丘,以种种方便,令正法久住,此担荷从未放弃。在宗喀巴大师之前,
西藏佛法,有无知邪分别犹豫等垢染,大师刷而清之。西藏即所谓雪山,极喜寺
即嘎登寺,与经中授记的完全相同。所以大师即是文殊。

    大师的传承有三派,一派传开珠杰,一派传慧师子,一派传曼殊室利海。又
有三种传,一讲传,是讲学的;二修传是修行的;三弟子传是传弟子。后二句求
加持愿宗喀巴以下的传承师,以大悲力令我从今乃至成佛,一切生中,皆得值遇
菩提道的教法。

    以下正发愿,初一颂总标。

                愿我一切生世中,终不堕落无暇处
                恒受大乘四轮身,值遇善慧胜者教。

    亲友书所说的八无暇,非人的有四类:三恶趣与长寿天。人中有四种:生在
无佛法的边地,生在过去佛法已灭、未来佛法未出世的时候,六根不具、痴狂颠
倒都不能闻法。最后一个无暇是邪见,如像顺世外道,不许有比量(固为比量是
人为的缘故)只许有眼根现量。主张凡是有的,必定可以现见。三世不可现见,
便以为没有三世。现见作恶的人,反享大富长寿,便以为没有因果。这样的人,
就闻了佛法,也不能接受。所以是无暇。此外,最可怕的各人还有一个第九无暇
是不共的。八无暇都离脱了,各人各各有家里牵缠、事业营扰、吃饭的时间、睡
觉的时间、也不暇闻法,一样事没有了,又要打牌、看电影。怎样才得有暇呢?
所以尤其应当努力摆脱的是第九无暇。

    无暇部离了,就应有长久计划,愿恒受大乘四轮身。大乘四轮是:一、生随
顺处——有佛法处;二、遇善知识,德相具足;三、有闻思修善愿;四、尽力积
二资粮。此四法是运菩萨至佛地的轮叫做四轮。要得如是的身,必须发愿。释迦
佛三轮无量功德皆由发愿所成,如本生经广说。诸大弟子,也是如此。舍利弗往
昔是婆罗门女,他的兄长证了独觉,他把刀子、锥子、针去供养他的兄长。发愿
将来得锋利的智慧,如刀锥等。所以舍利弗智慧第一。目连神通第一,也是在迦
叶佛会上发愿来的。因为愿的体,就是欲心,欲心牵引能支配一切业力。业如马,
愿如衔勒;业如汽车,愿如轮盘。业力愿力都具备了,决定感果。如将种于下在
土中,日光水分够了,叫他不要生芽是不可能的。

                显密经论意无违,皆是一人所应修。
                圆满无误胜教授,愿遇善慧胜者教。

    显密教大小乘的经论,好像有相违的地方,实际并不相违,而且是互相助成
的。一切经所说的法,都是对治众生过患的,有的是根本,有的是支分。所有的
道,都是一个人应修的。机未熟时,应修浅的,机已熟时,应修深的,没有一种
经一种法是可以舍弃的。宗喀巴大师,知道一切经论不违。第一,知道各各所对
的机深浅不同;第二,更进一步知道是自己一人所需要的,都能利用到修行上,
由此产生出来的支分圆满、无有缺误的教授,愿自己生生世世值遇。

                由无垢理所抉择,无量教中境行果。
                赡部六严二胜规,愿遇善慧胜者教。

    所谓无量教,可以分为四大部:有部、经部、唯识、中观。有部说三世法皆
是实有,经部说唯现在实有,唯识说外境一切非有,唯内心阿赖那实有,均与中
观不合。中观说一切法皆非实有。此四派都有圣教的根据,按三转法轮来说,初
转法轮在鹿野苑,说四谛。二转法轮在灵鹫山,说般若。三转在广严城,说解深
密经等。初转说诸法实有生灭,有苦可知,有集可断。二转说一切诸法皆无自性,
不生不灭,本来清净,自性涅盘。三转说诸法一半空一半不空.亦有亦无。这三
种不同的说法,如是三人说,可以说是各有主张,既是佛一人所说,何故不同呢?
中观根据般若,说诸法惟由名字假立,真实义品又不许诸法唯名假立,是甚么缘
故呢?因为对不同的根器、不能只说一种法;治一切病、不能只开一药方,这就
是佛三转法轮的究竟密意。中论亦说:不善达空,反成自害。如不善咒,而捉毒
蛇。有大智慧的人,观察空性,可以断障成佛。没有智慧的人,听说自性没有,
便拨无因果,无恶不作,以信因果为拘泥执着,以放荡不检为解脱,就要为空所
害。对这类的机是不能就与他说诸法性空的。初转法轮,是对初机众生,以为有
我,才有业果。所以说五蕴假合的我没有,只有五蕴,以法执换去他的我执。三
转法轮,是对一类根稍钝的众生,佛恐怕他们堕入恶取空。对於二转法轮,前已
作一个注解。提婆菩萨也说,如小儿读书,要先学字母,由浅入深,佛教众生亦
如是。要成佛须以大悲为体,达诸法空。但是未达诸法无自性之前,应先令通达
二取无自性,再前应先通达经部所达的空,再前,「俱舍(论)」更应先通达。
所以四个宗派不过是一个阶梯,前后衔接,并不是分立的。

    正理,如唯识所说四种道理:一、观待道理。如长短大小,都是观待安立的。
观待多部分的集合,观待多种因缘的会遇始有诸法,也便是诸洁的缘起道理。二、
作用道理曰如以有生果之作用,安立为因等。三、法尔道理。如水的湿、火的热
是世俗的法尔道理。缘起故空,是胜义的法尔道理。四、证成道理。依现量、比
量、圣教量来证明成立。如以刹那灭证无常;或以所作性故证声无常等。先依止
善知识广大听闻正法,后依此四种道理,如理思惟抉择,宗喀巴的圣教,乃由此
而成的。

    所谓境行果,境指真俗二谛,行谓方便智慧,果谓色身法身。各论师所说境
行果,各各不同。四部中重要的有八位论师,明中观的龙猛,提婆,明唯识的无
著、世亲,明经部义的陈那,法称,明俱舍的世亲,明律经的功德光释迦光。儿
诸论师所说境行果各各不同。一、境谓二谛、有部的二谛,以摧坏分析之后,名
字观念不存在的为世俗,名字观念存在的为胜义。经部以有为、有作用、有自相
的为胜义,并相为世俗。唯识以遍计所执和依他起为世俗,圆成实为胜义。中观
以瓶衣等名言识所缘为世俗,通达真实慧所显诸法空无自性为胜义。二、行谓成
熟与解脱,直接断烦恼,间接证果的方便。小乘二部、都依观四谛十六行相来断
烦恼,惟关於空无我的行相,俱舍粗,经部细,是其不同。唯识的空是空异体的
二取。以通达二取空的智慧,为能断二障的对治道。中观以为以上三部的道,只
能伏烦恼。要通达自性空的智慧,才能够断尽习气。三、果小乘的果便是声闻的
四果。佛的法身谓通达四谛而证的涅盘,色身谓丈六老比丘身体是有漏。经部则
以择灭无为为法身。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