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223-疡医大全-第23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耳聋 或问耳聋,何以是半表半里证?曰∶盖足少阳胆经上络于耳,故见耳聋,知属半表半里也。 
胁痛 或问胁痛何以为半表半里?曰∶盖足少阳胆经布于胁,胁痛故为半表半里。 
至于他经,或出于巅背,或布于面目,何 
得胁痛?或云∶水气亦令人胁痛。曰∶水气必作干呕心满,咳引胁痛及头汗,出此 
乃水气胁痛,非少阳胁痛也。若半表半里胁痛者,外必见胆经之证耳。 
舌滑 或问舌滑何以是半表半里?曰∶舌司肠胃,寒热之变系矣。邪在表则舌和 
如常,在里则舌干而各色现出,今舌滑尚有津液润泽,但不如常,其邪将入腑未入 
腑,非在表非在里,故云∶属半表半里。 
往来寒热 或问寒热往来,何以是半表半里?曰∶夫邪在阴则寒,在阳则热,少 
阳胆经正阴阳交界之所,邪至此经,致阴阳相争,寒热相半,故寒热往来,属半表 
半里。或问曰∶阳明亦有寒热往来者,何意?曰∶若阳明经病,邪在肌肉则身发热, 
焉有寒热往来。已传阳明之腑,郁热熏蒸,结粪在内,故寒热或往或来,是阳明之腑, 
非阳明之经,当用调胃承气汤攻之。(调胃承气硝黄草,甘暖微和将胃保,不用朴实伤上焦,中焦燥 
实服之好。)故云∶阳明内实,故寒热往来耳。 
头汗 或问头汗为半表半里者,盖以诸阳经脉络上至头则有汗,诸阴经脉络系 
背至颈而还,焉得有头汗,故一见头汗即属半表半里。或问曰∶既诸阳脉上至头,今 
汗出当云表证,何以为半表半里?曰∶若表证尚有寒邪闭塞,焉能有汗,今既有汗, 
是寒邪将化为热。名曰里证,则头有汗,名曰表证,则头无汗;故云半表半里。又曰∶ 
瘀血水气发黄,亦有头汗者何也?夫瘀血头汗,小便自利;水气头汗,胸满咳呕;发 
黄头汗,小便不利。若半表半里头汗,必往来寒热也。然三证头汗,皆未离乎阳,可见头汗属半表半里也。 
盗汗 或问盗汗何为半表半里?曰∶夫热邪熏灼腠理,使人有汗,寒则腠理闭密, 
无汗是里,当出汗不止,今汗在睡而出,觉而收,乃邪将旺于阴分,独未深入于阴,亦 
属半表半里。又问曰∶杂证盗汗亦作半表半里治乎?曰∶杂证盗汗,乃阴虚至极,血 
分亏损,名劳怯之证。今伤寒盗汗,乃有 
余之邪,名曰外感,非杂证一例论也。 
目眩口苦 或问目眩口苦,何以是半表半里?曰∶目者肝之窍,胆汁藏于肝,病 
在少阳胆经,故目眩口苦者,胆之汁也,热泄胆汁故口苦,二者是少阳胆经病。半表 
半里,法宜和解,至于他经,便无此证。 
以上俱邪在半表半里,当和解。 
脉沉有力 或问脉沉有力,何以是传经里证?曰∶夫脉存则生,脉绝则死,太 
过不及则病,内实则脉实,内虚则脉虚。今沉者病脉也,主病在里,有力者实也,主 
病为热,今脉沉有力,是里实且热也。 
下利清黄水 或问下利清黄水,何为里证?曰∶盖肠胃因久失下,致燥粪结实 
成块,则清黄水下漏魄门,如物之聚而结实者,水液不能渗漏,物坚如磊石者,沃 
之水必渗漏矣。今病者下利清黄水,粪结如磊石在内,此水从结粪旁流走而出,急 
下之无疑。往往以直中下利清谷者,为漏底伤寒,若误认此证为漏底,投以四逆,如 
抱薪救火,殆哉!故下利清黄水,是里证,当急下之。 
小腹满 小腹满者胡为里证?曰∶夫胸膈属清阳之分,虽胀满是邪气而非有物, 
小腹乃糟粕之区,若胀满非邪气也,故知有物急下之。又曰∶瘀血证及溺涩证者,亦 
少腹胀满,何以别之?凡小便自利,小腹硬满而痛者,此瘀血证也。小便不利而少 
腹胀满者,即溺涩不通也。若小便短赤,大便秘结,致小腹硬者,乃内有燥粪,故尔 
满也。即瘀血溺涩,皆是里证。 
谵语发狂 谵语发狂为里证者,盖热实于胃,热极故发狂,轻则令人谵语,皆 
是传经里证。《难经》曰∶发狂谵语,乃实热阳盛所使。经言有虚有实何也?曰∶惊 
狂属虚。或当汗不得汗,火迫致狂,名曰火邪惊狂,当用柴胡龙骨牡蛎之类。非若实热发狂可下也。 
发斑 或问发斑亦里证耶?曰∶斑有温毒,有热毒,有胃烂。温毒者,即冬受 
寒,至春阳与阴气相搏而发者是也。热毒者,是暑气伏胃,因遇寒而发者是也。胃 
烂者,或误下而热乘虚入胃,或失下而热不得外泄,毒瓦斯入胃深极也。故斑者毒也, 
毒者乖戾失常,偏阴偏阳之至也。外因六气相感,胃有热毒熏蒸,胃主肌肉,热甚 
伤血,里实表虚,故令周匝遍体,状如蚊啮。红赤者生,紫黑者死,以热极而胃烂 
也。舌苔唇裂者不治,治当解毒清凉,不可表药取汗。盖表虚里实,发汗则益令开 
泄,更增斑烂矣。又问阴证,亦有发斑者何也?曰∶或因汗吐下后,中气虚乏,或 
因俗事耗损真阳,或因过服凉药,遂成阴证,寒伏于下,逼其无根失守之火,上熏 
肺胃而发斑点,其色淡红,隐隐见于肌表,与阳证发斑色紫赤者不同,此胃气极虚,若 
服凉药立见危殆。吴鹤皋曰∶以参 桂附而治斑,法之变也,医不达权安足语此。又 
问曰∶内伤亦有发斑者,何也?曰∶内伤元气不足之病,因气血两虚,亦身痛心烦 
作热,但脉虚大,懒于言动,倦怠自汗为异耳。若妄作外感有余治,立见倾危。速 
进补中益气汤,熟眠热止自愈。丹溪曰∶内伤发斑者,胃气极虚,一身之火,游行于 
外,宜补以降之,大建中汤最佳。(参 归芍炙草,半夏桂附加姜枣,水煎服。)若内有伏阴,误服 
凉药,逼其虚阳浮散于外,而为阴斑。脉虽洪大,按之无力,或手足逆冷过肘膝者, 
先用炮姜理中汤,以复其阳,次随证治,不应加附子。 
转矢气 或问转矢气,何以是里证?曰∶言其气下泄也,观无病患将欲大便,必 
先气泄,病者内有燥粪,结而不通,则气必下失。阳明篇云∶若不转矢气者,不可 
投承气汤,是知转矢气属里矣。 
头痛发热俱止 头痛发热俱止,是里也。邪之国中,始于太阳,太阳为表之表, 
头痛发热,俱多少阳、阳明,为表之中,亦头痛发热。若邪入里,必表证尽除,焉得头痛发热乎? 
自汗 自汗何为里证?经云∶寒则腠理闭塞,热则腠理开疏,太阳始受寒邪,未 
化为热,腠理致密无汗,当用麻黄汤。始无汗忽变为有汗者,知热已入腑,熏蒸鼎 
沸,故自汗为里证。假寒在表,焉有汗乎?或问自汗为里,有用桂枝汤又何故?盖自 
汗用桂枝汤者,乃太阳伤风证,夫里证自汗为阳盛,孰敢用桂枝。仲景云∶桂枝下 
咽,阳盛则毙。别之奈何?淅淅然恶风,头痛发热,悉具者,太阳伤风自汗也;烦躁 
恶热,不恶风寒者,里证自汗也。 
小便多 或问小便多者,何为里证?曰∶盖饮食入胃,由胃传于小肠。经曰∶小 
肠者受盛之官,胃司水谷,清浊不分,一概混受,由小肠而下,则有膀胱与大肠,清 
者从溺渗入膀胱,糟粕从胃之下口传于大肠,膀胱窍闭,水入大肠,必作泄泻。若 
大便坚闭,津液走前,则小便频数。今小便多者,大便闭结,故证属里也。小便若 
少,大便虽闭,水液不久浸入大肠,当先硬满而后溏泄矣。仲景云∶小便少者不可攻,以其不久,当自便也。 
潮热 或问潮热,何以是里证?曰∶潮热者,如潮水之汛,不失其期。如今日发 
于未申,至明日仍发于未申,盖未申时属阴,今见潮热,是邪居阴分,热结在里,熏 
灼结粪当下之。又问曰∶潮热属里故当下,犹有表证,何以治之?曰∶已有潮热尚兼表证未退,必先解表, 
然后攻里,乃为当耳。 
下利肠垢 或问下利肠垢,何以是里?曰∶下利出于肠胃,若表有邪则里和,焉 
得下利!因邪入腑,热灼肠胃,致有此证。又曰∶表证亦下利否?曰∶三阳合病则有 
下利,或少阳阳明合病,阳明者内主胃腑,故有下利。三阳合病,若不入腑,又无下 
利,何者为辨?但有发热及诸表证耳,下利固为里证,又当分传中,传经则肠垢,直 
中则清谷,二者下利以肠垢清谷为异耳。 
恶热 或问恶热,何以是里证?曰∶热 
传脏腑,熏蒸烦冤,揭去衣被,扬手露体,此热传里也。若有寒在内则恶寒,焉有恶热之理。 
目不明 或疑目不明以为里者,何解?曰∶目系五脏精华,五脏属阴,阴居于里, 
故云在里。况瞳人属肾,内热灼极,则肾水枯涸,不能照物,譬之炎天热甚,致目 
昏蔽,当速下之,以救肾家将绝之水。设谓此证属虚,误投热药,害岂浅鲜哉。 
腹痛 或问腹痛,何以属里?曰∶尝考坤为腹,乃纯阴也,谓之曰阴,则腹痛 
非表明甚。若腹未痛而胸前痛者,邪未深入,尚作半表半里证。今腹痛知邪已传腑 
矣。曰∶既腹痛属里,当投大黄,又用桂枝者何意?曰∶或太阳证误下致腹痛,尚 
有微表未解,或太阴里证而脉带浮者,故用桂枝大黄,令表里两解,然腹痛虽属里, 
又有传经直中之分,须慎之。 
不眠 或问不眠,何以见里证?曰∶盖热邪入腑,令人烦躁不安。若寒盛为直中, 
则属阴,阴主静,静则多眠,又岂能不眠。又问∶不得眠固属传经里证,有投寒药愈 
盛者何故?此乃汗、吐、下后证也。名曰∶津液内竭不得眠,必心蕴虚烦,脉未浮弱 
者,当用真武汤及酸枣仁汤。而里证不眠者,则烦躁口渴不已,脉必有力,故知之。 
手足心腋下有汗 手足心及腋下出汗为里证者,盖人身诸背属阳,诸腹属阴,手 
足掌心腋下皆属阴地,五脏经络所系,热邪熏蒸脏腑,致掌中腋下汗出。若掌中腋 
下未滋润者,邪尚在表,未入里,即谓之表病里和。今掌心腋下有汗,知大便已硬,当急下之,为里证无疑。 
嗌干齿燥 或问嗌干齿燥,何以属里?曰∶夫咽为胃之路,齿乃骨之余,今嗌干 
者腑热盛也,齿燥者热灼骨也,骨与胃非里乎?或问曰∶内热甚当咽痛,寒证亦咽 
痛何也?盖直中之寒为咽痛,必下利清谷,四肢厥逆,此乃寒极而成反致咽痛,与之 
水则不欲咽,不若传经嗌干齿燥,极喜饮 
水耳。 
以上俱传经里证当攻里。 
脉沉细无力 或问脉沉细无力,何以是直中寒证?曰∶盖元气固于一身,畅于 
四肢,热则脉数,寒则脉迟定理也。沉者阴也,无力者虚也,是寒中阴经,阳气衰 
微,故脉不能有力。假内有热,脉必实而且滑,安得无力?若脉无力,即为寒为虚 
为直中耳。外虽有表证,或大热之证,不敢用攻里及发表药,若不凭脉而概投麻黄,令重虚其虚,欲救晚矣。 
背恶寒 或问背恶寒,如何是直中?曰∶阴邪入于阳分,阴盛阳衰,当用附子 
理中汤。或曰∶阳明腑病,背亦恶寒何也?曰∶夫阳明腑病背恶寒者,外无寒证,必 
见口渴烦躁,背属阳,阳热内陷入腑,则背空虚,致微恶寒,故用白虎汤。若口中 
和者正属直中寒证,又孰敢用白虎耶!总之,渴则内有热,不渴则内有寒也。 
呕吐清涎沫 或问呕吐涎沫,何以为直中?曰∶胃腑有寒热,必先现涎沫。《内 
经》云∶诸呕吐酸水及水液混浊者,皆属于热;诸病吐涎及澄沏清冷者,皆属于寒。 
如天寒则水清,天热则水浊之意,若有热有火在胃脘之间,自烧耗津液,以致口渴,化为酸浊之水,又安得有清涎沫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